胸壁结核手术多采取病变表面沿肋骨走行为切口行病灶清除[1],此方法操作方便,但损伤较大,且术后遗留较明显的瘢痕,破坏胸壁形态,影响外观.我们对1例男性胸壁结核患者采用了电视胸腔镜经乳晕切口隧道式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该例手术方式的设计是根据我们的经验[2],设计了经乳晕切口以隧道方式到达脓腔表面,利用胸腔镜技术进行病灶清除,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可达到微创与美容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兵;李树维;劳海军;刘涛;司鹏飞;周继明;于海洋;朱文;刘俊婷;张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全身麻醉并发症,在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10000,以快速进展的高热、酸中毒、高碳酸血症、高血压、横纹肌溶解和心脏骤停为特点[1].恶性高热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常见及早出现的征象为难以解释的心动过速,伴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急剧升高.我们报道的2例患儿为同父同母的姐弟,虽然未作咖啡因氟烷离体骨骼肌收缩试验[2],但依据Larach等[3]报道的评分标准,2例患儿均可确诊为恶性高热,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冰;沈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常认为,当患者静脉血糖值低于2.8 mmol/L而无低血糖症状,并且即时检测的血糖值为正常,称为假性低血糖.此现象多归因于检测方法不当、血样运送不及时、血样放置时间过久、血样中异常血细胞增多.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增殖性疾病是导致假性低血糖的常见因素.这类患者除了表现为假性低血糖,还可伴有假性血钾升高.我们在临床中发现1例骨髓增殖性肿瘤致假性低血糖、高血钾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明;李韶华;孙晓方;袁鹰;张丽华;孙英;陈颖;董冰子;王颜刚;阎胜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自噬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骨肉瘤细胞顺铂化疗后耐药性获得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方法 通过细胞克隆分析实验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下的细胞存活情况以确定佳处理浓度及耐药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MAPK等相关蛋白表达含量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变化,AnnexinV-FITC及Z-VAD-FMK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药物抑制自噬和MAPK信号通路探讨两者对骨肉瘤细胞耐药性获得的贡献.结果 细胞克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7.5μmol/L顺铂浓度诱导显著的细胞凋亡,通过连续10 d的药物筛选获得耐药细胞株,且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骨肉瘤细胞获得耐药性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同时DNA损伤修复的关键因子PARP蛋白表达上调明显;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顺铂激活了骨肉瘤细胞中的自噬过程,ATG5和LC3B-Ⅱ蛋白及mRNA水平均上调(P<0.05),同时AnnexinV-FITC及Z-VAD-FMK实验结果显示当抑制了自噬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骨肉瘤细胞恢复了对顺铂的敏感性,且此过程有MAPK信号的参与.结论 自噬和MAPK信号在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结果可对改善骨肉瘤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作者:马丽丽;韩忠诚;苏莹;柳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影响产后42 d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3例2017年6—9月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病历资料及其产后42 d就诊于盆底功能障碍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经阴道分娩产妇1402例,剖宫产产妇311例.分析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及产妇一般病例特点.结果 经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11.20%(157/1402)比5.79%(18/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急迫性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患者较非尿失禁患者初产年龄大[(32.8±3.6)岁比(30.4±3.8)岁,P=0.006]、孕前体质量指数高[(25.6±5.1)kg/m2比(23.5±4.4)kg/m2,P=0.001],经阴道分娩率高[90.04%(217/241)比80.50%(1185/1472),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盆底器官脱垂患者较非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初产年龄大[(32.3±3.7)岁比(31.5±4.8)岁,P=0.033]、孕前体质量指数高[(24.4±4.2)kg/m2比(23.7±3.4)kg/m2,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分娩尤其是侧切或产钳助产的产妇在产后近期更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对这些产妇应加强产后宣教以减少严重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肖爽;方蕾;赵轩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化疗后序贯应用EGFR-TK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96例晚期NSCLC 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临床资料,表皮生长因子(EGFR)均突变阳性,其中51例给予单纯化疗(对照组),45例化疗后序贯应用EGFR-TKI(观察组).对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明显升高[24.4%(11/45)比11.8%(6/51),P=0.037],疾病控制率亦明显升高[77.8%(35/45)比52.9%(27/51),P=0.023],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7.4±2.0)个月比(4.5±1.2)个月,P=0.029],不良反应中皮疹发生率明显增加[35.6%(16/45)比7.8%(4/51),P=0.008],而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晚期NSCLC 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在化疗后序贯应用EGFR-TKI较给予单纯化疗能获得更好疗效,同时不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季艳霞;康振桥;陈永革;张晓光;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以评估右美托咪定(DEX)作为臂丛神经阻滞(BPB)的局部麻醉佐剂的功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查找有关罗哌卡因复合DEX对于BPB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2月30日.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8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能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MD=-2.06,95%CI-3.96~-0.15,P<0.01),运动神经组织起效时间(MD=-2.07,95%CI-4.30~0.15,P<0.01),并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MD=166.26,95%CI 85.57~246.96,P<0.01),运动神经阻滞时间(MD=137.55,95%CI 44.73~230.37,P<0.01),镇痛持续时间(MD=224.66,95%CI 123.82~325.50,P<0.01).结论 BPB麻醉使用罗哌卡因复合DEX可以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
作者:赵责吉;龙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孕妇外周血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探讨可能与GDM相关的环境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9月诊治的GDM孕妇40例(病例组),同期按年龄、孕产次、孕周进行1:1配比,选取无任何并发症的妊娠妇女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问卷调查两组个人基本情况及孕期资料,并于入院后第2天抽取外周血2 ml,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PDE-DNA加合物浓度,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E-DNA加合物与GDM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BPDE-DNA加合物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1±2.9)加合物/108核苷酸比(3.0±1.7)加合物/108核苷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发现孕妇外周血BPDE-DNA加合物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9,95%CI 1.43~2.79),而孕妇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是GDM的保护因素(OR=0.55,95%CI 0.31~0.98).外周血BPDE-DNA加合物暴露每增加1个四分位浓度,GDM患病危险性增加2.62倍(OR=3.62,95%CI 2.07~6.35).结论 孕妇外周血较高水平的BPDE-DNA加合物是发生GDM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芳;张晶晶;侯海燕;陈亚琼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和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和经全乳晕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887例PTC患者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其中693例(A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194例(B组)接受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肿瘤特征、并发症等.结果 A组年龄大于B组[(45.2±11.5)岁比(34.9±9.4)岁,P<0.01].B组引流量多于A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也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所有患者成功实行腔镜手术,没有中转开放病例.A组肿瘤大小较B组大(P<0.01),A组患者中有更多的双侧多灶性肿瘤(P<0.01).A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淋巴结转移也更多(P<0.01).但进一步对两组患者一侧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目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病例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可被视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可替代外科技术,可满足肿瘤学安全性和美容效果.
作者:王中林;饶尚锐;林哲;俞健;潘忠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急性脑梗死(ACI)入院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析发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主观整体评估(SGA)和体质量指数(BMI)对2017年1—10月ACI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调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ACI患者中,营养风险(NRS2002≥3分)发生率为61.0%(122/200);以BMI≤18.5 kg/m2为标准判定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8.5%(17/200);使用SGA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5%(51/200).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风险的发生与高龄、饮酒、合并感染、流质饮食、吞咽困难/呛咳及BMI(<18.5 kg/m2)有关(P<0.05或<0.01),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高龄、合并感染、意识障碍、流质饮食、吞咽困难/呛咳及BMI(<18.5 kg/m2)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流质饮食是ACI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高龄、合并感染、流质饮食和BMI(<18.5 kg/m2)为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ACI入院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入院时应及时给予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对有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早期营养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马兴好;张丽;江晓阳;王家家;张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弹性橡胶探条引导和喉镜对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收治的需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弹性橡胶探条组和Macintosh喉镜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T1)、3 min(T2)、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0、T2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水平.结果 插管后两组MAP、HR、NE、E水平均高于插管前.T1、T2、T3各时间点弹性橡胶探条组MAP水平低于Macintosh喉镜组MAP水平[(101.5±6.4)mmHg比(116.2±17.8)mmHg、(92.1±3.3)mmHg比(110.4±9.7)mmHg、(84.4±7.7)mmHg比(97.5±6.4)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弹性橡胶探条组患者HR低于Macintosh喉镜组[(95.4±7.9)次/min比(112.7±12.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弹性橡胶探条组NE、E水平低于Macintosh喉镜组[(161.28±10.45)ng/L比(189.32±11.56)ng/L、(105.04±7.31)ng/L比(128.61±3.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喉镜常规气管插管操作相比,弹性橡胶探条能够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刘伟;孙晓旭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血钙水平,了解患者钙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钙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收治住院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院24 h内测定的血钙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正常血钙组(血钙2.03~2.67 mmol/L)和低血钙组(血钙<2.03 mmol/L),未发现高血钙患者.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共纳入脓毒症患者52例,其中血钙正常14例,低血钙38例,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3.1%(38/52),低血钙组血钙(1.78±0.17)mmol/L,正常血钙组血钙(2.16±0.14)mmol/L.脓毒症的感染部位主要为消化、呼吸、泌尿系统.与正常血钙组比较,低血钙组的营养不良人数较多,反映营养情况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总胆固醇(TCH)均低,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筛选与血钙相关的影响因素,血钙浓度与SOFA评分、降钙素原(PCT)、PTA、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INR水平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431、-0.361、-0.441、-0.431、-0.427、-0.420,P<0.01或<0.05);血钙浓度与TCH、TP、ALB、PAB水平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42、0.475、0.463、0.419,P<0.01).结论 低钙血与机体的营养状况相关,与凝血功能、血清蛋白水平、PCT浓度、SOFA评分有相关性.血钙下降提示患者更易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须加以关注.
作者:相前;李缨;宣琪;钱红娟;黄芸;任晓艺;吴琼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T评估脂肪肝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25例A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因学类型、AP严重度分级、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发生情况,根据肝/脾CT值之比评估是否合并脂肪肝以及脂肪肝程度.比较有无合并脂肪肝以及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患者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25例AP患者中,86例(26.5%)符合脂肪肝CT诊断标准,239例(73.5%)不符合脂肪肝CT诊断标准.合并脂肪肝(肝/脾CT值之比<1.0)的AP患者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脂肪肝(肝/脾CT值之比=1.0)的AP患者[17.4%(15/86)比7.5%(18/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轻度(0.7<肝/脾CT值之比<1.0)、中度(0.5<肝/脾CT值之比≤0.7)、重度(肝/脾CT值之比≤0.5)脂肪肝的AP患者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8/239)、7.5%(3/40)、18.5%(5/27)、7/19,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男性)、BMI(≥25 kg/m2)、病因学类型(酒精性)、合并脂肪肝与AP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存在相关性(P<0.05或<0.01).将全部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BMI(≥25 kg/m2)和合并脂肪肝是AP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CT评估是否合并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对预测AP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宋宇;张鹏;许尚文;肖慧;聂玫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常规拮抗剂和优化超长促排卵方案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伴卵巢反应低下(POR)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行IVF-ET/ICSI伴POR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分别采用常规拮抗剂和优化超长促排卵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人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孕酮(P)水平,获卵数,早发黄体生成激素(LH)峰出现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Gn天数和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1.78)d比(8.16±1.25)d、(4272.81±547.95)U比(1909.13±341.48)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2.86±1.39)mm比(10.08±1.02)mm、(0.43±0.17)nmol/L比(0.60±0.2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获卵数、早发LH峰出现率及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质胚胎率和周期取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流产率和宫外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拮抗剂方案,优化超长促排卵方案用于行IVF-ET/ICSI伴POR患者可有效改善排卵效果,提高远期妊娠率,但总体治疗费用更高.
作者:熊平安;罗晓宇;杨柳;鲁颖;黄润强;张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胎儿先天性静脉导管缺如的产前超声表现及其对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11例胎儿静脉导管缺如超声声像图特点,并追踪胎儿预后情况.结果 11例静脉导管缺如中7例为脐静脉直接回流到右心房;1例为脐静脉直接连于下腔静脉;1例为脐静脉直接汇入髂静脉;2例为脐静脉与门静脉相连接.11例中孤立性静脉导管缺如4例,出生后暂未见异常;同时合并胎儿心内、心外系统结构异常5例,其中1例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妊娠之一胎儿(之二胎儿未见明显异常),自然分娩后死亡,另4例均于孕28周前终止妊娠;仅合并胎儿心外系统异常2例,其中1例合并严重消化道异常,分娩后死亡;另1例合并单脐动脉及羊水多,出生后暂未见异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产前筛查胎儿静脉导管缺如的重要手段.孤立性静脉导管缺如未合并胎儿心功能异常者预后良好;静脉导管缺如若合并严重心内、心外畸形者预后不良.静脉导管缺如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有相关性,如需继续妊娠,应建议先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并利用超声密切随访胎儿心功能.
作者:尹燕青;荆春丽;尤淑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二联药物方案对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近期疗效、生命质量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分别给予单纯鼻用糖皮质激素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近期疗效,治疗前后A/N水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特异性生命质量调查(OSA-18)及随访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2.31%(60/65)比73.85%(48/65)](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0.60±0.07比0.74±0.10、0.94±0.15)(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2及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IL-1β:(1.50±0.48)ng/L比(2.21±0.44)、(3.42±0.68)ng/L;IL-2:(21.80±2.08)ng/L比(24.28±2.50)、(26.61±3.35)ng/L;IL-4:(179.12±35.91)ng/L比(244.70±44.42)、(284.07±51.87)ng/L](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OSA-1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随访复发率分别为32.31%(21/65)、15.39%(10/65);观察组患儿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联药物方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可显著减轻呼吸阻塞程度,降低炎性反应水平,改善日常生命质量,且有助于预防远期复发.
作者:钱江;张洪;魏云;李森;张茜蕾;刘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腹内疝形成原因及临床诊治过程,提高胃癌术后急腹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例胃癌术后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2例为全胃根治性切除术后,3例行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后,2例行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术前均存在小肠梗阻表现.其中1例患者于术前明确为腹内疝,3例患者术前诊断考虑肠扭转,2例患者术前诊断考虑消化道穿孔,1例患者术前诊断考虑胃瘫.7例患者均于术中证实为胃癌术后腹内疝形成,行腹内疝复位术,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随着胃癌腹腔镜手术比例的增多,胃癌术后腹内疝的发生比例有所增加.胃癌术后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表现为小肠梗阻症状,临床中对于腹痛不能缓解的胃癌术后急腹症患者及时行剖腹探查术,有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烨;张逸;朱东明;张子祥;李德春;周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成年人小肠扭转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改善预后.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小肠扭转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经手术证实为小肠扭转.入院后查白细胞计数>18×109/L 5例;血红蛋白<100 g/L 5例;腹部CT检查39例,提示小肠扭转33例,14例提示肠系膜及根部扭转可能,提示肠梗阻5例.结果 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肠扭转≥720°11例.手术方式:简单肠扭转复位13例,复位加肠管减压4例,复位加空肠造瘘1例,肠管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22例,小肠切除加空肠造瘘3例,切除小肠肠管7~240 cm,平均66 cm.结论 小肠扭转应尽早诊断、尽快手术,切除疑似坏死肠管,尽可能保留较多的健康肠管,术后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肠管坏死、感染性休克的发生,避免因肠管坏死过多而导致术后短肠综合征,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毛德利;董晓强;王进;赵鑫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自体眼睑轮匝肌填充联合睑缘灰线切开治疗瘢痕性上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瘢痕性上睑内翻患者36例(58眼)的临床资料,采用自体眼睑轮匝肌填充联合睑缘灰线切开的手术方法治疗,并观察效果.结果 36例(58眼)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睑内翻矫正治愈率91.67%(33/36),总有效率100.00%(36/36).结论 自体眼轮匝肌填充联合睑缘灰线切开治疗瘢痕性上睑内翻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娜;赵惠琼;陈前;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微经皮肾镜结合输尿管软镜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严重输尿管狭窄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采用超微经皮肾镜结合输尿管软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岁;利用输尿管镜行碎石取石术后狭窄18例,利用腹腔镜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狭窄12例,输尿管缝合术后狭窄6例.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60 min完成手术,术后入院时间2~7 d,平均出血量43 ml.术后均未出现发热、腹胀、腰胀等不适.随访12个月,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3.3%(30/36).结论 超微经皮肾镜结合输尿管软镜球囊扩张术治疗严重输尿管狭窄具有流血量少、创伤小、入院天数少、疗效显著等益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松年;李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大量的研究发现采用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回顾性分析了培美曲塞/多西他赛的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试验中的预后因素情况,同时分析了一线治疗方案对于二线化疗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经过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134例晚期肺癌患者一线化疗无效进行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其中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时间>10 min,每21天为一个疗程;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时间>30 min,每21天为一个疗程.根据一线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顺铂+吉西他滨化疗方案组(50例),顺铂+紫杉醇化疗方案组(38例)和其他化疗方案组(46例).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患者肿瘤分期、二线治疗初始功能评分、一线治疗疗效反应、一线治疗至二线治疗的时间间隔与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分析一线治疗方案对二线治疗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培美曲塞/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期与患者性别、患者肿瘤分期、二线治疗初始功能评分、一线治疗疗效反应这四个因素具有显著关联性.其中,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与男性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9.2个月比6.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Ⅲ期生存期与Ⅳ期生存期比较(9.3个月比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功能评分0、1及2分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1、7.8和2.9个月,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线疗效反应部分/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15.4个月,病情稳定中位生存期10.7个月,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期为4.3个月,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线治疗顺铂+吉西他滨化疗方案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顺铂+紫杉醇化疗方案组或者其他化疗方案组患者的生存时间(8.9个月比6.8个月比7.4个月).结论 通过研究可知在进行二线治疗时应该考虑患者性别、二线治疗初始功能评分、患者肿瘤分期和一线治疗疗效反应这四个因素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二线治疗选择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洁;王秀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6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患者的CT特征及周围结构改变,结合文献归纳总结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诊断思路.结果 6例咽旁神经鞘瘤患者病变均位于茎突后间隙,咽旁间隙脂肪组织、茎突及其肌群、二腹肌、颈内动脉受压前移,肿瘤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影,合并囊变,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CT特征结合周围相关解剖结构的改变,对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建国;董瑞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热性惊厥(F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也是儿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反复发作,重者甚至可发展为癫痫,为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损害.进而深入了解和研究与FS相关的问题成为儿科医生和很多家庭重点关注的事情.本文就FS的定义、发病率、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与癫痫的相关性及其管理措施进行综述分析,有望应用于临床,为FS的预防及诊治提供指导.
作者:朱慧芝;张苗苗;张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以肾脏病理形态特征命名的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疾病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年来FSGS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其预后并不理想.目前对于FSG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文就近些年发现的FSGS致病因子的作用机制、诊断意义及治疗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潘立平;金林;刘云启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