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9期文献
  •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一例报告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 瘤 病(multiple symmetric lipomatosis,MS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脂质代谢紊乱疾病,其特征是面部、颈部、肩部及上臂多个对称、非包膜性的脂肪瘤样肿块的堆积[1].在 1888 年由Madelung 报 道 了 33 例 该 疾 病 ,随 后 Launois 和Bensaude 又详细报道了该病的典型表现,因此该病又 被 称 为 Madelung 病 或 Launois- Bensaude 综 合征.这种疾病主要涉及 30~60 岁的男性,患者常伴有肝功能紊乱、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该病病因不明确,多数患者有多年酗酒史.我院收治了 1 例 60 岁男性 MSL 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江守军;陈玉;孙国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心脏Tei指数与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及联合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Tei指数与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及联合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45例)和非MACE组(11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心脏Tei指数与NT-proBNP和HbA1c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MACE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非MACE组[(109.10±14.53)mmHg(1 mmHg=0.133 kPa)比(120.76±18.74)mmHg和(64.29±9.82)mmHg比(73.58±12.11)mmHg],心率、Killip等级>Ⅱ级率、心脏Tei指数和NT-proBNP明显高于非MACE组[(77.56±13.36)次/min比(71.68±11.39)次/min、28.89%(13/45)比2.61%(3/115)、0.63±0.12比0.52±0.08和(1193.20±145.69)μg/L比(823.87±89.2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脏Tei指数与NT-proBNP和HbA1c均呈正相关(r=0.817、0.793,P<0.05);NT-proBNP与HbA1c也呈正相关(r=0.6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Tei指数、NT-proBNP和HbA1c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5、1.041和1.027,95%CI 1.005~0.213、1.012~7.036和1.002~4.222,P<0.01或<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Tei指数与NT-proBNP和HbA1c呈正相关,且均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MACE的发生、判定预后.

    作者:文海清;郭娟;张萍;雷晓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APB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经超声引导施行术侧SAPB,SAPB组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两组均配制静脉镇疼泵.分别于术后1、2、4、8、12、24和48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度评分(BCS),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48 h内额外镇痛药需求量.结果 SAPB组的VAS在术后1、2、4、8和12 h均低于对照组[1 h:(2.70±0.92)分比(5.10±2.04)分、2 h:(2.80±1.00)分比(5.13±1.78)分、4 h:(3.07±1.17)分比(4.93±1.53)分、8 h:(3.13±1.07)分比(4.63±1.47)分、12 h:(2.87±0.73)分比(3.83±1.29)分](P<0.05);SAPB组的BCS在术后1、2、4、8和12 h优于对照组[1 h:(1.90±0.66)分比(0.93±0.91)分 、2 h:(2.03±0.41)分比(0.90±0.80)分、4 h:(1.90±0.40)分比(1.07±0.69)分、8 h:(1.97±0.32)分比(1.20±0.66)分、12 h:(2.03±0.18)分比(1.73±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P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48 h内额外镇痛药需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0.23±0.03)mg比(0.34±0.03)mg、(26.67±25.37)mg比(40.00±24.2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B可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减少术后止疼药的使用量.

    作者:商丽华;肖甄男;龙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肾上腺意外瘤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从功能分布、病理结果揭示肾上腺意外瘤的常见病因及构成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治的116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中,男49例(42.2%),女67例(57.8%);年龄20~40岁14例(12.1%),41~60岁63例(54.3%),>60岁39例(33.6%).常规体检43例(37.1%),高血压26例(22.4%),因其他疾病行CT检查27例(23.3%),其他20例(17.2%).内分泌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肾上腺无功能腺瘤56例(48.3%);肾上腺有功能腺瘤44例(37.9%),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7例,库欣综合征10例,嗜铬细胞瘤7例;无功能非腺瘤16例(13.8%).结论 健康体检时发现肾上腺意外瘤多见,同时应行内分泌功能检查并鉴别良恶性,必要时手术治疗.

    作者:刘楠;孙广慧;刘志宇;苏本利;李长江;刘颖;冷松;刘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脑微出血对轻型急性期脑梗死强化双抗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探讨

    目的 探究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伴发脑微出血(CMBs)能否升高经强化双抗后出血性转化(HT)发生风险.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脑MRI结果分为无CMBs组和有CMBs组;有CMBs组按CMBs解剖部位再分为脑叶亚组、深部亚组及混合亚组,比较各亚组HT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MBs检出率为54.7%(70/128).有CMBs组和无CMBs组H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CMBs组中,脑叶亚组13例患者中5例发生HT,深部亚组43例患者中5例发生HT,混合亚组14例患者中3例发生HT,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7.465,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OR=6.590,95%CI 2.561~17.282,P=0.000)和空腹血糖(OR=1.132,95%CI 1.544~2.953,P=0.025)是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伴发CMBs时并不升高强化双抗之后发生HT风险,但如患者伴发脑叶部CMBs则应谨慎给予强化双抗治疗.

    作者:邱凌骐;邱浩强;陈松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OTF)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OTF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33例OTF患者的MRI表现,并将MRI信号特征及强化强度与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3例OTF患者肿块大直径2.5~18.0(6.65±4.46)cm.实质性22例,T2WI和T2WI脂肪抑制均呈等、低混杂信号,其间有细条状稍高或高信号;T1WI均呈较均匀低信号.囊实性11例,其中7例以实性为主,4例囊实性成分相等;实性区T2WI和T2WI脂肪抑制均呈等、低信号,其间有小斑片状稍高或高亮信号;囊变区T2WI和T2WI脂肪抑制均呈高信号;实性区、囊变区T1WI呈均匀低信号.增强表现:33例实质部分均呈轻度强化,其中见实质部分呈均匀强化14例,不均匀强化19例.动脉期33例均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显著强化15例,轻度强化18例;延迟期持续强化21例,强化程度减退12例.组织病理学表现与MRI对照显示:22例实质性肿瘤镜下见纤维细胞显著者,T2WI和T2WI脂肪抑制示实质部分呈等或低信号,T1WI呈均匀低信号;11例囊实性肿瘤镜下见胶原纤维少,瘤细胞比例较高者,T2WI上见实质部分呈等和稍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结论 OTF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性,实性区T2WI呈低、等信号,增强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有助于卵泡膜纤维瘤的诊断.

    作者:余捷;周海生;邱乾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通窍利咽中药复方雾化剂联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通窍利咽中药复方雾化剂联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雾化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原发病治疗,然后电刺激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雾化组采用通窍利咽中药复方雾化剂治疗,联合组采用通窍利咽中药复方雾化剂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情况,并评估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吞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而且联合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电刺激组和雾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刺激组和雾化组[95.0%(19/20)比70.0%(14/20)和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和雾化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结论 通窍利咽中药复方雾化剂联合VitalStim电刺激能改善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且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疗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杨兰;冯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非门控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非门控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127例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非门控技术扫描107例(非门控技术组),使用门控技术扫描20例(门控技术组),利用容积再现(VR)重组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左心房及肺静脉的解剖结构.结果 非门控技术组左心房充盈良好101例,充盈尚可4例,充盈欠佳2例;门控技术组充盈良好18例,充盈尚可2例,两组左心房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非门控技术组患者中,标准4支肺静脉90例(84.1%),变异肺静脉17例(15.9%).结论 64层螺旋CT非门控技术能较好显示左心房-肺静脉的解剖结构,能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王海阔;韩英;张妍;杨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管钙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140例,根据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计算GNRI.根据GNRI情况,将患者分成四组:无营养风险组37例,低营养风险组34例,中营养风险组36例,高营养风险组33例.对导致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营养风险组、低营养风险组、中营养风险组和高营养风险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3.58±2.41)、(10.50±1.86)、(16.25±1.89)和(20.54±1.92)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主动脉钙化评分与年龄和高血压呈正相关(r=0.61和0.35,P=0.001和0.003),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和GNRI呈负相关(r=-0.36和-0.86,P=0.002和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GNRI是CK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GNRI与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管钙化呈负相关,加强其营养管理,可能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翠香;梁捧元;史官茂;任玉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管理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诊断和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20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148例哮喘临床缓解期、10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250例肺炎患儿FeN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临床缓解期、CVA和肺炎患儿FeNO分别为18(10,37)、16(10,38)、18(9,31)和13(8,20)nmol/L,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临床缓解期、CVA患儿FeNO明显高于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临床缓解期、CVA患儿Fe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对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儿童哮喘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对于哮喘治疗监测及急性发作预测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莹;艾涛;张蕾;罗荣华;王莉;夏万敏;樊映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清Let-7b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Let-7b在前列腺癌中的意义.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确诊前列腺癌患者72例(前列腺癌组),健康对照组34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通过两组对照,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前列腺癌组Let-7b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前列腺癌组明显降低(0.81±0.38比1.3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列腺癌患者组间分组中,TNM分组(高级别、低级别),Let-7b高级别(0.74±0.39),低级别(0.88±0.38),肿瘤级别越高,其Let-7b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激素依赖与激素抵抗分组中,Let-7b分别是(1.03±0.40)和(0.64±0.27),出现激素抵抗后,Let-7b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敏感度、特异度,Let-7b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88.2%.结论 Let-7b可以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是否有激素抵抗出现,以及对于高风险早期诊断难治性前列腺癌可以调整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郭晓刚;韩韬;胡萍萍;祝昌明;王友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大分割伽马刀与大分割适形再程放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大分割伽马刀与大分割适形再程放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121例,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分为大分割适形再程放疗组(对照组,61例)和大分割伽马刀再程放疗组(研究组,60例).观察放射损伤、生命质量影响、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等.结果 近期放射损伤,研究组颌面部皮肤反应和乏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8.3%(17/60)比13.1%(8/61)和48.3%(29/60)比29.5%(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干和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放射损伤,研究组耳聋和张口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0/60)比52.5%(32/61)和58.3%(35/60)比73.8%(45/61)],而颌面部肌肉纤维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3.3%(26/60)比26.2%(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干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远期放射损伤,研究组口干、耳聋和张口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40/60)比86.9%(53/61)、31.7%(19/60)比50.8%(31/61)和43.3%(26/60)比67.2%(41/61)],而颌面部肌肉纤维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7%(25/60)比23.0%(1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放射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后3个月KPS评分、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研究组治疗后3、6、9和12个月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45/60)比54.1%(33/61)、86.7%(52/60)比62.3%(38/61)、90.0%(54/60)比67.2%(41/61)和91.7%(55/60)比68.9%(4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两组1、2、3、4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分割伽玛刀与大分割适形再程放疗用于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较好,可减少放射损伤,安全性较好;大分割伽马刀再程放疗比大分割适形再程放疗在降低远期放射损伤和提高局部控制上更有优势.

    作者:龙斌;刘利民;周光华;施晓焱;龙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20例采用肩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治疗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术前18例患者有明显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为差;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术前患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均为差;术后6个月患者UCLA评分优4例,良13例,可3例.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可以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明显恢复.

    作者:沈海良;周骁栋;叶秋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2年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接受他克莫司治疗的110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至少随访2年,分析影响MG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共4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4.5%(49/1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行停减药、危象史和合并糖尿病是影响MG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3、8.850和6.652,P<0.01或<0.05).结论 MG患者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2年期间复发率较高,应避免自行减停药,特别是既往有危象史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稳定以避免复发.

    作者:陶晓勇;王卫;王中魁;井峰;黄伟;耿晓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16例采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的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屈趾畸形,行肌腱延长术后症状好转.末次随访行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判定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5例,可3例.结论 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具有显露清楚、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操作方便、软组织损伤小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苏嘉;沈新升;季日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100例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50例(治疗组),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结果 治疗组治疗1、2、4、8周后ALT、TBil、TC和PT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TNF-α、IL-6和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μg/L比(3.2±0.7)μg/L、(16.8±2.2)μg/L比(22.1±2.4)μg/L和(7.3±1.2)μg/L比(9.1±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和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40/50)比54%(27/50)和94%(47/50)比78%(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停药或减量后均恢复.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阿利;刘均艳;王素云;陈华忠;朱坚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两种初次翻修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比较初次更换髓内钉术(ERN)联合自体骨植骨术(ABG)和初次附加加压钢板术(ACP)联合ABG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ERN组(A组,32例)和ACP组(B组,30例),其中A组中峡部段骨不连18例(56.2%),非峡部段骨不连14例(43.8%);B组中峡部段骨不连16例(53.3%),非峡部段骨不连14例(46.7%).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包括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简明疼痛程度量表中的严重程度(BPI-S)和疼痛干扰(BPI-I)项目评分.结果 54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防,时间13~37个月,平均18.3个月,且顺利完成骨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8个月.两组峡部段骨不连患者术后的SF-12 PCS评分和SF-12 MC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3.148、2.456和2.559,P<0.05),但A组中非峡部段骨不连患者的SF-12 PCS评分和SF-12 MCS评分,在术前、后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在SF-12 PCS、SF-12 MCS评分方面明显改善[(45.2±5.8)分比(33.6±4.7)分、(48.8±6.5)分比(39.4±5.6)分],P<0.05;在BPI-S和BPI-I评分方面疼痛明显缓解[(4.6±2.1)分比(6.2±2.5)分、(5.2±1.9)分比(6.8±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峡部段骨不连患者在SF-12 PCS、SF-12 MCS、BPI-S和BPI-I评分方面,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 与ERN联合ABG术比较,采用ACP联合ABG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尤其对于非峡部段骨不连患者,ACP联合ABG术对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优势更大.

    作者:茹江英;胡方勇;陈礼鑫;时代;徐饶;杜建伟;牛云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后循环开窗畸形的诊断

    目的 分析总结后循环开窗畸形的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15例经过头颈部CTA和MRA证实的后循环开窗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容积再现和大密度投影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总结后循环开窗畸形的形态、位置及相关合并症.结果 15例后循环开窗畸形患者均为单发.椎动脉开窗畸形12例,其中3例位于颅外,9例位于颅内;基底动脉开窗畸形3例,其中2例位于基底动脉近段,1例位于基底动脉干.开窗形态:呈裂隙型10例,凸透镜型5例.1例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合并左侧颈内动脉瘤.结论 CTA和MRA可以准确、直观诊断后循环开窗畸形.

    作者:韩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的分层风险研究

    目的 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LD)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CPA)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96例初诊为NTM-LD的患者,随访3年,以是否合并CPA,将患者分为CPA组(16例)和非CPA组(80例),比较两组一般状况.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再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CPA组与非CPA组比较肺气肿、应用糖皮质激素、BMI、白蛋白、血红蛋白、NTM-LD空腔及影像表现为纤维空洞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18.5 kg/m2、肺气肿、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5 g/L和NTM-LD空腔均是导致NTM-LD患者合并CPA的因素(HR=3.78、3.38、2.83、7.58和6.42,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气肿、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5 g/L和NTM-LD空腔是NTM-LD患者合并CPA的独立风险因素(HR=5.76、5.97、4.61和6.8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约登大值为0.667,对应的临界点为2.25个,再将 ≤2个风险分为低风险组(61例),≥3个风险为高风险组(35例),低风险组CPA发病率为3.28%(2/61),高风险组CPA发病率为40.0%(14/3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PA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CPA组(21 d比10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果NTM-LD患者出现了肺气肿、低蛋白、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NTM-LD空腔等高危因素,且上述高危因素超过2个,则需要警惕合并CPA的风险.而一旦合并CPA,需及时向患者交代死亡风险,并应积极给予治疗.

    作者:宋静;孔德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iRGD肽修纳米胶束对结直肠肿瘤耐药效应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近年临床常用的常规化疗药物对结直肠肿瘤组织的靶向性较差,由于结直肠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传统药物对肿瘤组织的穿透及细胞毒性大打折扣.随着肿瘤穿透肽的出现,新型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成为国际学者的研究课题.现简要阐述iRGD肽及其修饰纳米胶束载药系统近年在靶向性给药及对抗耐药性结直肠肿瘤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iRGD肽修纳米胶束将会是极具潜力的抗耐药给药体系.

    作者:杨羽茜;纪忠伟;张宇宏;游柳平;黄跃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和四氢生物蝶呤与神经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之一,针对其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的难点,主要原因是其发病机制不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通过调节相关炎性因子介导神经性疼痛的发生,除此之外GCH1也是四氢生物蝶呤(BH4)合成过程中主要的限速酶.BH4是各种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合成必需的辅因子.在研究其与疼痛的关系时,发现当沉默GCH1基因后伴随疼痛缓解,BH4表达降低.结果提示GCH1和BH4与神经性疼痛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雪松;苑龙;孟纯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胸科手术外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外周神经阻滞是胸科手术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神经阻滞方法具有镇痛良好、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椎板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等方法.主要用于乳腺手术、肋骨骨折和肺癌手术.现将这些神经阻滞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杨健;马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炎性反应致疼痛中的作用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能够诱导细胞因子分泌、活化炎性细胞从而参与炎性反应的DNA结合蛋白,近来对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炎性反应中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发病率逐年攀升的良性炎性疾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该病主要引起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等临床表现.其通常在炎性免疫、病灶组织侵袭和黏附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之下,使患者盆腔微环境发生改变而致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虽然尚不完全清楚,但炎性反应和刺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HMGB1可增加炎性因子的释放致使机体产生疼痛,且患者体内HMGB1的表达明显增多,通过降低患者体内HMGB1水平等相关治疗可减轻炎性反应和疼痛等症状,提示HMGB1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个重要靶点.

    作者:殷欣;卞广玉;王德莹;孙海珠;邱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