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2期文献
  • 以右眼失明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有B细胞、NK/T细胞两种起源.我国人群中病理类型以NK/T细胞型为常见,其次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DLBCL相对罕见,近期我中心收治1例以右眼失明为首发表现的鼻腔鼻窦DLBCL(SN-DLBCL),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曹红刚;吴涛;王茂鑫;苏勤军;毛军峰;薛锋;汉英;王存邦;白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颅内压监测下脑脊液释放联合控制减压法在预防脑膨出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脊液释放联合控制减压法在预防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脑膨出的作用.方法 根据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2例).试验组先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置入术,再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术中采用颅内压监测下脑脊液释放联合控制减压法预防脑膨出,对照组直接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术中采用控制减压法预防脑膨出.评估两组患者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术后3d内脑梗死发生率、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的差异,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中脑膨出、术后3 d内脑梗死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10.4%(5/48)比28.6%(12/42),29.2%(14/48)比64.3%(27/42),18.8%(9/48)比35.7%(15/42)],术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2.83±1.08)分比(1.83±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测下脑脊液释放联合控制减压法可降低脑膨出发生率,并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浩;刘东远;张洪兵;侯自明;杨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和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联合含铂类化疗药物和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156例NSCLC合并脑转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放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含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紫杉醇+顺铂+培美曲塞),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比较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变化,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对已知EGFR突变型患者41例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PFS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CYFRA21-1和EGF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1.71%比36.49%、93.90%比82.43%)(P<0.05或<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12个月和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显示,已知EGFR突变型患者中观察组ORR和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0%比25.0%、96.0%比31.25%)(P<0.01),观察组和对照中位PFS分别为13个月和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SCLC脑转移患者,与全脑放疗+含铂类化疗方案比较,全脑放疗+含铂类化疗+EGFR-TKIs吉非替尼的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血清EGFR和CYFRA21-1水平,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朱晓敏;郭春龙;高羽;霍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经单轴与多轴锁定钢板治疗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经单轴与多轴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72例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采用单轴锁定钢板治疗(38例),B组采用多轴锁定钢板治疗(3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影像学资料,以Maryland足部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B组手术时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随访(23.2±5.4)个月,B组术后随访(22.5±4.9)个月,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B组术后3、12个月Bohler角[(31.6±4.5)° 比(27.6±6.1)°、(30.7±4.2)°比(27.0±5.4)°]和Gissane角[(109.2±10.8)° 比(96.8±9.5)°、(107.3±10.1)°比(95.4±10.2)°]均较A组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1.2%(31/34),与A组的84.2%(32/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经单轴或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较好骨折愈合,而多轴锁定钢板在维持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方面更有优势且更有利于足部功能恢复.

    作者:闫玉;刘兴国;杨益宏;杨文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收集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2017年行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切除鞍区肿瘤63例患者(神经内镜辅助组)的临床资料,及2013—2015年单纯经显微镜切除鞍区占位的76例患者(单纯显微镜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从而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神经内镜辅助组及单纯显微镜组肿瘤的全切除率为95.24%(60/63)和80.26%(61/76),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17%(2/63)和13.16%(10/76),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0/63)和6.58%(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切除鞍区占位既能提高肿瘤全切率,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帅;李胜君;苏文龙;王喆;王寿先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基于Ualcan数据库分析caspase-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通过Ualcan数据库探讨caspase-7(CASP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统计Ualcan数据库中CASP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通过Oncolnc数据库对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分析CASP7与KRAS基因和TP53I3基因的协同表达情况.结果 在结肠癌中,CASP7的表达较低,且低表达者的预后劣于高表达者.CASP7与KRAS基因和TP53I3基因存在共表达.结论 CASP7在结肠癌中存在低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闫兆鹏;王睿;苏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一步法碎石术与分步法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一步法碎石术与分步法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采用输尿管软镜一步法碎石术(观察组),另50例采用分步法碎石术(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以输尿管软镜直接进行碎石,待结石返至肾盂后将输尿管软镜进至肾盂再进行碎石.对照组先以输尿管硬镜进行碎石,之后处理同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2周)、术后发热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38.3±10.5)min比(55.1±12.7)min]、术后体温≥38.5℃比例亦减少[4.2%(2/48)比22.0%(11/50)],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5,χ2=5.276,P<0.05);而两组术后2周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3,P>0.05).结论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应用输尿管软镜一步法碎石术进行微创治疗安全有效,与分步法碎石术比较优势明显.

    作者:叶友新;邢金春;刘荣福;陈斌;王惠强;郑嘉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短棒状杆菌细胞壁对膀胱癌细胞抑制效果的检验

    目的 检验短棒状杆菌细胞壁提取物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 将3组大鼠分别膀胱灌注短棒状杆菌细胞壁提取物、致癌剂MNU、0.9%氯化钠,灌注9周后提取每组的大鼠膀胱RNA,检测RNA的纯度与浓度.将提取的RNA反转录成cDNA,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大鼠干扰素/维甲酸诱导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Stat3、β-actin基因.然后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用Image J软件对电泳图进行分析.结果 从短棒状杆菌提取物组、致癌剂甲基-亚硝基脲(MNU)组、0.9%氯化钠对照组的大鼠膀胱提取到的RNA浓度分别为53.3、93.4和64.9 ng/μl,OD260/OD280在2.03~2.07.琼脂糖电泳结果表明短棒状杆菌细胞壁提取物组的大鼠膀胱中Grim19基因、Stat3基因均高表达,致癌剂MUN组的大鼠膀胱Grim19基因的表达含量低,Stat3基因表达含量高.而0.9%氯化钠对照组Grim19基因、Stat3基因均正常表达.结论 在患膀胱癌的大鼠体内,膀胱内灌注的短棒状杆菌细胞壁提取物可以有效地提高抑癌基因Grim19基因的表达,同时降低癌基因Stat3基因的表达,表明短棒状杆菌细胞壁提取物是一种潜在的抗膀胱癌药物.

    作者:石铭;张琼文;张静;李婉霞;邵小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s)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2月共20例经病理证实的NF-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无症状患者9例(9/20),主要因体检意外发现,有症状患者11例(11/20),多因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因肿瘤占位引起的压迫症状就诊,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1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肿瘤病理分级显示,G1级7例(7/19),G2级12例(12/19).直径>2 cm者14例,有4例(4/14)出现淋巴结转移,4例(4/14)出现肝转移.直径≤2 cm者5例,均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NF-pNET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是治疗NF-pNETs的首选方法,由于大部分直径<2 cm的无症状的NF-pNETs是良性的且生长缓慢,转移率极低,对这部分患者是否采取手术治疗需慎重考虑,权衡利弊.

    作者:燕歌;沈山梅;包善华;毕艳;朱大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二联支气管药物滴注方案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与布地奈德二联支气管药物滴注方案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重症RDS早产儿患儿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试验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用PS支气管滴注,试验组给予PS联合布地奈德支气管内滴注;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撤除时间、住院总时间、治疗前后血氧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撤除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50±0.72)d比(4.84±0.98)d,(29.52±3.97)d比(35.21±5.10)d,(45.26±6.27)d比(53.85±8.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氧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败血症、颅内出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重度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63%(10/64)比45.31%(2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联支气管药物滴注方案用于重症RDS早产儿治疗能够加快病情康复,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并有助于预防中重度BPD出现.

    作者:平莉莉;张淑彦;翟淑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16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85例)和氯吡格雷组(84例).记录两组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以及罪犯血管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测定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替格瑞洛组术后1 h 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1.3±30.7)%比(47.8±26.6)%](P<0.05),而两组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 h、24 h及7 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38.4±5.7)%比(54.7±6.5)%、(30.5±6.4)%比(40.2±7.0)%、(25.8±5.2)%比(35.4±7.3)%](P<0.05).随访期间,替格瑞洛组发生MACE 19例(22.4%),氯吡格雷组发生MACE 21例(25.0%),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与ST段回落率低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更能有效地降低STEM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加快心电图ST段回落,但两者的远期预后相似.

    作者:张娟;赵良平;张蓉蓉;朱心怡;舒海洲;徐卫亭;陈建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9例儿童颅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并提高临床认识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治疗的29例颅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颅骨骨质破坏均以溶骨性骨破坏为主,额骨病变5例,颞骨病变10例,枕骨病变2例,颅骨多灶性病变12例;合并脊柱椎体骨质受累10例,周身多骨受累5例;合并尿崩4例;皮疹3例,肝脾肿大2例,淋巴结肿大1例.随访0.5~5.0年,手术联合化疗组18例,其中单系统受累患儿9例病情消退,2例病情平稳,1例患儿病情进展;多系统受累1例病情消退,2例病情平稳,3例病情进展,多系统受累患儿预后相对不佳(P<0.05);单纯手术组11例,其中单系统受累5例病情消退,1例病情平稳,1例病情进展;多系统受累1例病情平稳,3例病情进展.结论 儿童颅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表现单发或多灶性颅骨溶骨性病损改变,常伴有周身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且多系统受累患儿预后不佳.

    作者:董蔚蔚;李苗苗;陈鹏宇;李新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痰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结果,用Excel软件分析筛选数据,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9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551份合格痰液标本,阳性菌198株,阳性率35.93%(198/551),其中细菌171株(86.36%),阳性率前三位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6株(50.29%)、鲍曼不动杆菌54株(31.58%)、肺炎克雷伯杆菌10株(5.85%).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其余病原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合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不建议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单独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可选择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或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结合患者疾病特征.

    作者:武免免;刘雪健;廖明喻;赵立;焦光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伴有甲状腺成分的卵巢恶性肿瘤五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伴有甲状腺成分的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例伴有甲状腺成分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4例甲状腺肿类癌和1例卵巢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嗜酸性细胞变异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年龄25~65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或腹部不适就诊.肿瘤均单侧发生,多见左侧.肿物直径5~13 cm,以囊实性为主.镜下甲状腺肿类癌可见甲状腺肿和类癌成分,类癌主要以梁状和岛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突触素(Syn)、嗜铬蛋白(CgA)阳性.卵巢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伴有13年甲状腺功能异常病史,肿瘤短时间内生长迅速.镜下可见密集的甲状腺滤泡排列为乳头状或弥漫散在分布,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伴有卵泡膜细胞瘤样增生.结论 伴有甲状腺成分的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类型以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肿类癌常见,肿瘤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甲状腺癌卵巢转移极其罕见,需与卵巢原发甲状腺癌鉴别.

    作者:宋光耀;于晶功;徐曼;李广慧;王亚萍;王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气象条件与肾结石肾绞痛急诊就诊量之间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究气象条件与肾结石肾绞痛急诊就诊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结石肾绞痛急诊就诊的57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同期湖北省武汉市日均气温和湿度.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气象条件与肾结石肾绞痛急诊就诊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患者访问数量和每日气温、湿度相关(R2=0.309,P<0.05),每月患者访问数量和每月气温、湿度相关(R2=0.642,P<0.05).结论 气温、湿度与肾结石肾绞痛急诊就诊量有相关性.

    作者:陈荣涛;屈文强;江蓉;金晓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开颅夹闭手术中,使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1 mm微探头检测载瘤动脉和相关穿支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根据血流信号,未行动脉瘤夹调整55例;处理动脉后,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血流信号降低或消失时,改变动脉瘤夹夹闭位置65例,使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的血流恢复至正常.对比分析动脉瘤夹调整前后,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变化,并于术后1周对患者均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复查.术后1、3和6个月随访DSA,评估术后效果.结果 120例患者瘤颈残余及载瘤动脉梗阻率为3.3%(4/120),低于大宗病例5%的血管梗阻或瘤颈残余率.结论 微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该技术有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中的误夹或载瘤动脉夹闭不全,以便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冷基勇;丛培雨;王心民;王克臻;吕洪柱;崔承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鼻腔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四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确诊的IMT病例,患者均行鼻窦三维CT及增强MRI检查.结果 临床均以局部阻塞、压迫或侵犯为主要症状.4例IMT均为单发,原发于上颌窦2例,鼻腔1例,鼻中隔1例;病理形态呈多样性,主要由呈束状或漩涡状分布的梭形细胞组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MA(+)4例;Desmin(-)4例,ALK(-)3例.CT平扫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影.MR信号多变,多强化明显,1例增强后呈明显环形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IMT罕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术前CT及MRI检查不仅可以提供病变部位、范围及邻近组织受侵情况等信息,而且可了解肿瘤的血供及组织内部成分,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董阿杰;曹志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美沙拉嗪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美沙拉嗪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复方谷氨酰胺的基础上,加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治疗后按照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RTOG)比较疗效,肿瘤患者生命质量评分(QOL)评估生命质量的改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为78.7%(37/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射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表现出显著的生命质量优势(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放射性肠炎具有优势,并可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唐美月;陈威;曹硕;王思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54例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和随访观察

    目的 评价不采用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未采用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治疗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均获2.5~9.0年随访,平均4.6年.下尿路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2年、4年分别为(8.5±3.7)、(5.7±2.3)、(3.9±1.3)、(4.0±1.9)、(4.2±1.9)分,治疗后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镜检查随访第3个月复发率为3.7%(2/54),第6个月复发率为13.0%(7/54),第2年复发率为5.6%(3/54),第4年复发率为1.9%(1/54).随访期间病理结果证实无一例癌变.结论 对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以去除诱因、改善下尿路症状为主,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不建议采取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

    作者:石柱;曹鸿飞;邱士禄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营养筛查与评估工具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及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医疗工作中营养筛查与评估的地位日益突出.虽然已有众多的营养筛查与评估工具,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不到10种.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营养筛查与评估工具的临床价值和发展现状作一综述,为该类工具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玉强;王瑜;邱服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缺陷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来源于B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分泌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或轻链片段,同时伴有溶骨病变及肾功能损害、贫血、反复感染等临床表现,目前仍不可治愈.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等在数量和功能上的不同程度缺陷及体液免疫紊乱,是MM患者易发生感染、骨质破坏及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作者:高振丹;常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镇痛方式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康复过程.然而,腹腔镜术后疼痛仍是阻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中,术后镇痛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多模式镇痛手段能够弥补单一镇痛方式的缺陷,起到佳镇痛效果.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由于其创伤小、疼痛程度轻等特点,其佳镇痛模式与开腹手术存在差异.现就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多种镇痛方式做一综述.

    作者:安洋;王奕智;陈晓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达5%~1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生育及远期健康.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面临极大的挑战.因传统的药物及手术疗法常伴随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新型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在PCOS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GLP-1 RAs可对PCOS发病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现就GLP-1 RAs治疗PCOS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崔薇薇;苏文龙;刘杰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羟考酮注射液在腹腔镜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

    腹腔镜围手术期镇痛目前临床多应用吗啡、芬太尼类药物.羟考酮作为唯一可以激活к受体的阿片类镇痛药,较其他阿片类药物能更有效地缓解腹腔镜造成的内脏痛,维持围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术后不良反应.本文就羟考酮注射液应用于腹腔镜围手术期的现状做一阐述.

    作者:杨雪利;陈宏志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