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尽管颅脑损伤后的检测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很难量化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程度.S-100B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颅脑损伤的血清标记物.它的生化性质及其在脑组织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表达,使其作为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S-100B蛋白是一类能反映颅脑损伤及其程度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作者:裴艳军;朱红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人博卡病毒(HBoV)是一种新的呼吸道致病病毒,它主要引起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可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也可单独感染而致病.目前检测HBoV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普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本文就HBoV的发现、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周建林;伍严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磷酯酶D(PLD)作为一种磷酯酶,不仅能催化甘油磷酯末端的磷酸二酯键水解,而且在合适醇类受体存在的情况下,PLD还可以催化转磷酯酰基反应,将磷酯酰基转移到醇类上,生成相应的磷酯衍生物.但不同来源的PLD其转酰基活性的潜能不同,这主要与PLD的HKD模序及环形区域结构相关.本文就PLD的结构与其活性的关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左娟;朱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存在于许多成熟骨组织中的原始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在适宜的微环境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鉴于MSCs具有易获得、易培养、低免疫原性、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长期表达等优点,已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及器官移植等领域.本文对MSCs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
作者:胡军;舒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肿瘤基因治疗的大挑战之一是研制安全有效的基因转染载体.基因治疗载体一般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由于病毒型载体存在安全性问题,目前非病毒性载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脂质体作为常用的非病毒性载体容易制备,安全性高,但亦存在质控要求高,体内基因导入效率较低,且无靶向性,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pH敏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等大大提高了脂质体的转运效率,也为非病毒载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就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张昌明;吴永寿;余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膜联蛋白Ⅰ(ANNX-Ⅰ)是一种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是Annexins超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ANNX-Ⅰ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和蛋白酶C的磷酸化底物-磷酯酶A2的抑制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囊泡运输、胞吐作用的膜融合、信号转导和钙离子通道的形成、调控炎性反应、细胞分化和细胞骨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等.本文就ANNX-Ⅰ的结构组成,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信号转导、炎性反应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表达与肿瘤疾病的关系和作用作简要综述.
作者:郭敦明;谈文峰;王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腺苷脱氨酶(ADA)是一种与机体免疫系统相关的核酸分解代谢酶类,是T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不可缺少的一种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体液和细胞内,其活性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反映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ADA与肾脏疾病及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日益受到关注.ADA活性检测用于评价肾脏疾病的演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清及淋巴细胞内ADA活性变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尧娟;欧超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依据患者对真菌的免疫功能状态和不同病理改变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不同类型真菌性鼻窦炎治疗和预后有较大差别.为了提高对真菌性鼻窦炎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早期诊断水平,本文就不同类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予以综述.
作者:张金玲;王淑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诊断GERD的手段较多,如典型症状(胃灼热和反酸)、质子泵抑制剂试验、X线钡餐、食管放射性核素检查、上消化道内镜、24 h食管pH监测等.但是,许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酸反流和症状之间的关系的证据,非糜烂性和质子泵抑制剂抵抗的GERD也逐渐被认识.本文就近几年来GERD检测技术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曾艳凌;林志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疾病之一,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第2位.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药物治疗,主要有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促进未闭动脉导管的闭塞.②经导管介入治疗,使用弹簧栓及Amplatzer蘑菇伞状封堵器.③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腋下小切口、经胸部正中切口等.上述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PDA经导管介入封堵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率低,与外科手术疗效相仿,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作为外科的替代疗法.
作者:柴春英;刘永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衰老是生物体在生命后期出现的退化过程,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衰老过程的有效方法.结合各类动物的生理特点及自然属性,建立不同的动物模型,已经成为衰老及抗衰老药物研究的焦点.本文对造模的原则、机制及目前常用的衰老模型予以综述.
作者:庞军;甘炜;雷龙鸣;唐宏亮;芦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随着血液净化的广泛应用,患者病死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是危重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急性肾损伤的营养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急性肾损伤患者病因的多样化和基础疾病、营养状况的差异,给临床救治带来较大的困难;然而,通过充分的营养评估,对不同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治疗方案,避免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将有助于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家瑞;乔佑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心肺移植术已成为终末期心肺衰竭的一种首要治疗方法.心肺供体的保护是心肺移植的主要环节,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以及术后的心肺功能.鉴于心肺保护的重要性,对供体保护的研究广泛开展,而保护心肺供体关键在于保护技术的发展和保护液的改进.本文对心肺移植中心肺保护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陈信淳;陈道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反流和误吸导致上消化道和口咽部定植菌被吸入到下呼吸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原因.HAP多数由细菌引起,许多由多重细菌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是HAP的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与医院类别、收治对象、抗生素使用及治疗措施等有关,并随时间变化.HAP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了解HAP的病原学特点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升;郭知学;王选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是指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而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在孕妇中的患病率为2%~5%.SCH能降低妇女的受孕概率,并与多种产科并发症密切相关,如流产、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产后甲状腺炎.妊娠期SCH还与一系列围生期不良预后如早产、低体质量儿和新生儿呼吸窘迫有关,能使子女的神经心理发育、智商和学习能力严重受损.因此,应在怀孕前或发现怀孕时对高危人群进行SCH筛查,并使用孕周校正后的TSH参考值作为诊断标准,对发现SCH者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本文对妊娠合并SCH的流行特征、危害性、筛查方法、治疗及疗效等予以综述.
作者:陈立立;刘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肝癌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因为能够产生清除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而受到关注.大量新的肝癌抗原的鉴定促进了肝癌多肽疫苗治疗的发展.目前,一些免疫治疗途径已经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实验,包括细胞因子的注射、过继性免疫治疗、抗原递呈细胞治疗、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和以甲胎蛋白为基础的多肽疫苗等.这些以免疫为基础的临床实验显示免疫治疗途径引起了肝癌患者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其中一些途径的临床治疗能够抑制肝癌患者的肿瘤复发和促进肝癌患者存活.
作者:吴春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内摩染病例及时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耐药菌的蔓延及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出院的17 542例患者的医院感染科<病例登记表>,临床检验科微生物室提供的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整理、汇总、统计,从科室分布、标本、菌种及耐药性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648株致病菌,主要分布在血液肿瘤科、脑病科等科室.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咽拭子、尿液、血、痰和尿标本数量多,阳性菌检出率也以痰、尿标本高;连续3年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所有分离菌的65.90%、62.86%、64.92%,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苹兰阳性菌分别占所有分离菌的19.58%、23.07%、16.4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测产ESBLs 菌株分别为33.51%、44.21%、66.67%,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菌阳性率分别为70.22%、62.96%、77.27%,真菌感染率分别为15.71%、14.10%、18.65%,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且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重点科室、常见菌种的监测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严格抗生素的使用适应证与规范化.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作者:于国泳;康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体虚感冒的疗效.方法 将患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体虚感冒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的38例患者给予中药小柴胡汤,对照组的34例患者给予清肺利咽的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3 d后分别观察患者的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以了解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6%,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体虚感冒的疗效较好,说明其扶正祛邪,和解少阳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优于单纯的清肺利咽中药.
作者:董秀丽;于海英;于水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及血液学、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14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HBV阳性的ITP病例(A组)与同期102例HBV阴性的ITP病例(B组)比较包括血象、骨髓象、免疫学指标等.结果 A、B两组比较,A组骨髓巨核细胞成熟停滞阶段处于更早阶段;两组外周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较B组有较明显降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感染与血小板减少有一定的相关性,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彦;隋晶蕊;王笑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并提出合理使用二类精神药品的建议.方法 采用处方调查分析方法,并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结果 所使用的药品共4种,DUI均<1.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的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李春芳;齐敏;杨淑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碘盐是目前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和根本措施.鹤岗市2000年实现了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一直落实碘盐普及计划,开展碘盐监测工作,继续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而碘盐监测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内容之一,对居民用户碘盐监测是碘盐监测的重要一环.居民用户碘盐的质量,既反应了碘盐加工的质量,也反应了运输、储存等诸多因素的好坏,并且能了解到居民的碘摄入状况,对防治工作的评估尤为重要.同时,为鹤岗市全面掌握碘缺乏防治情况提供了科学和重要依据.
作者:刘飞飞;牛茂东;孙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淋巴管生成因子,通过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后,主要参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和区域淋巴结转移.VEGFR-3是VEGF-C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较特异的受体,对淋巴管生成发挥重要作用.胚胎时期表达于小静脉及淋巴管,成年后,仅限制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成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本文将对VEGF-C、VEGFR-3的结构、功能及在食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王羽;孙平;郭素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钙离子结合酪氨酸磷酸化调解基因CABYR是一个与多种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其表达产物CABYR蛋白具有蛋白酪氨酸活性,分布于人类睾丸、肝脏、肺、脑等组织.近来研究发现,CABYR蛋白是糖原合成激酶3β的反应底物和肿瘤睾丸抗原家族的新成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对CABYR的深入研究可为阐明人类肿瘤的发生机制及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李华;房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四倍体细胞可以导致异倍体及基因组不稳定性,这一观点近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四倍体细胞有着不同于二倍体细胞的很多特点.本文就四倍体细胞的形成、生物学特点、其与凋亡的关系,四倍体细胞的致癌机制的新进展予以综述.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四倍体研究存在的疑问和争论.
作者:赵欣;王建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Jagged1是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上Notch受体的主要配体之一,参与调控许多组织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它对肿瘤发生有很大影响,能单独或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Jagged1还参与肿瘤新生血管化,在肿瘤的内皮组织中通过活化Noah信号通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作者:赵慧;罗招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肿瘤侵蚀正常组织和开始转移的重要途径,基质金属蛋白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国内外对宫颈癌浸润和转移研究很多,但是宫颈癌浸润和转移的机制不明确.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宫颈癌浸润和转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周利娟;陆晓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丝切蛋白作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一位重要成员,在肌动蛋白纤丝聚合及解聚的动态变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丝切蛋白的局部激活可以诱导片状伪足的形成,并设定肿瘤细胞运动的方向,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抑制丝切蛋白的活性可以减少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因此,丝切蛋白有可能成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项新指标,甚至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靶点.
作者:王伟森;肖大伟;郑育举;钟海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金纳多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辅酶A100 U+ATP 40 mg,1次/d,静脉滴注14 d,泼尼松、B族维生素、尼莫地平常规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在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四穴用金纳多注射液4 mL局部注射,1次/d,共14d.结果 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
作者:吕华;崔淑红;邱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及肿瘤内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住院患者120例,全部病例均有胸部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痰脱落细胞检查,其中54例分别于支气管镜检查前后送检痰脱落细胞,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3.3%、83.3%、88.3%,镜检术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51.9%.胸部螺旋CT与电子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诊断符合率达100%.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见,分别为56.7%、25.0%.结论 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李宝明;张美菊;吴兴辉;李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拉霉素血药浓度.方法 克拉零素血浆样品以正己烷-正丁醇混合溶液萃取后,与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后进样.色谱柱为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0.05 mol/L NH4H2PO4缓冲液(pH=6.5)-乙腈(68:32)为流动相,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0 nm.结果 克拉霉素血药浓度在50~3000μg/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低检测浓度为30μg/L.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2±3.5)%(n:15).日内RSD≤4.9%,日间RSD≤7.7%.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克拉霉素临床药动学研究.
作者:盛平;傅晓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耍安全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临产妇行全身麻醉.麻醉诱导用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1 mg/kg、阿曲库胺0.3~0.4 mg/kg快速诱导插管,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舒芬太尼20μg,静脉泵入丙泊酚5~8 mg/(kg·h)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和5 min产妇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5和10 min时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活动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时收缩压稍有下降,插管后又略有升高,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全组胎儿娩出时间均≤10min胎儿娩出后1和5 min时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全麻对母婴无明显影响,术中循环稳定,胎儿娩出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对剖宫产术母婴是安全的.
作者:张绪东;赵金玉;楚艳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 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史晓静;陶贵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二膦酸盐是一类重要的抗骨质疏松药,广泛应用于代谢性骨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新近被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以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漫润形成的软骨下骨炎为特点,骨质疏松为常见并发症的疾病.二膦酸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尚未明了.体外实验和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研究显示其有抗炎作用,临床试验也发现有显著疗效.二膦酸盐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调节炎性因子的产生及增殖,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药物.
作者:赵文华;陈君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癫痫是指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暂时性脑功能失调,药源性癫痫(MSE)是指由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癫痫发作.临床上很多药物可引起癫瘸发作,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菌药物等,本文对此类药物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减少药源性癫痫的发生.
作者:刘逢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多柔比星(ADM)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具有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等特点,但ADM心肌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研究发现,ADM可从多个环节干扰正常的能量代谢,本文从脂肪酸β-氧化、葡萄糖代谢、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量转运和调节的环节系统综述了ADM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发生机制的新进展.
作者:彭献华;阳冠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树突状细胞是巳发现的功能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树突状细胞的研究为天然药物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天然药物调节免疫的作用是否通过影响机体树突状细胞的发育状态来达到目的的.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许多天然药物及其有效成分对树突状细胞发育成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是通过促进或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状态而发挥调节免疫作用的.
作者:佟晓娜;蔡学敏;杨仁华;马丽花;赵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在治疗初治性和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时都已显示出相当高的疗效.硼替佐米能作用NF-KB受体配体/骨保护素(RANKL/OPG)系统与Wnt信号转导途径而调节破骨细胞活性与成骨细胞骨功能协调平衡,由此达到治疗骨髓瘤性骨病目的.
作者:王爱伟;黄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地特胰岛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与中效胰岛素及其他长效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具有吸收平稳、不出现峰值的特点.地特胰岛素低血糖事件、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每日只需用药1次,即使与甘精胰岛素相比,也存在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少,体质量增加少的优点,适用于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血糖控制.
作者:郭玉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存在着多种远期并发症.PCOS妇女大多有胰岛素抵抗,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7倍.PCOS妇女大约有50%的患者肥胖,大多表现为向心型肥胖.PCOS妇女中血脂异常很普遍.PCOS患者常有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作者:薛凯;崔毓桂;刘嘉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IBS患者中SIBO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抗生素治疗在根除过度生长的小肠细菌后亦可使得部分患者不再满足IBS诊断.一些学者因此认为SIBO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作为病因,但临床实验设计及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争议,故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张靖娟;王承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代谢综合征是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多数研究表明,瘦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高瘦素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呈显著正相关;瘦素能够控制体质量,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瘦素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结果目前尚存争议.
作者:雒晓春;齐晓娟;石秀换;李云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真菌感染率的增加及酎药性的出现逐渐引起医学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主要是酵母样真菌.与细菌相比,体外酵母样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较滞后,方法较多,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仅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关于体外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标准化方案即NCCLS M-27.A较为规范、统一,得到世界各个实验室的广泛认可,但方法繁琐、费时,不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查及临床用药的筛选,一种既简洁省时又标准化的方法还在继续探索中.
作者:陈兆芳;武有聪;白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 B)是一项接近于细菌培养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技术,它能快速准确地检出结核分枝杆菌以及检测结核菌的药物敏感性,近年来在结核病诊断研究中备受关注.Pha B是一种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方法.本文就分枝杆菌噬菌体的特性、在快速检测结核菌及药敏试验中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志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HBV表面抗原(HBsAg)是目前诊断急性和慢性HBV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但是HBsAg阴性并非意味着没有HBV感染,检测误差主要由病毒、宿主或者检测试剂盒造成.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度有助于降低满检率,建立标准化检测可以发挥HBsAg定量检测在临床中的价值.同时结合HBV DNA和HBV核心抗体(HBcAb)可以提高HBV感染的检测率,保障临床输血和器官移植安全.
作者:罗海玲;温丽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磁共振成像可准确提供更多的信息,直接评价脊髓病变的部位及范围,而应用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可以进一步研究脊髓解剖学及影像学以外的功能结果.体感诱发电位是临床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分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和脊髓诱发电.它们都能够较好地反映脊髓神经功能.本文就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功能的评估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吴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冠状动脉以外,还常累及脑动脉、肾动脉和外周动脉等多处血管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外周动脉检测有利于早期检出外周动脉病变及评估患者今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利于早期采取措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本文主要就外周动脉硬化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介绍.
作者:钟静敏;胡世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医学英语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医学英语能为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及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医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沿袭普通英语教学的做法,无法体现专业英语所特有的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了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及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关系.依托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从师资、教材、教法方面,分析如何改进和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曲景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在国际医学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新形势下,提高医学本科生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实现医学英语教学的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运用实用性技能教学;搞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学习情境,创新教学模式等对策和建议.
作者:闫秀静;王丽群;杨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