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回顾中国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合作医疗制度几起几落的过程和原因,归纳了值得重视的几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对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对正在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作者:王延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药卫生技术在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等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我国医药卫生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代涛;田玲;王汝宽;汪楠;张宏梁;张黎黎;郑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系统回顾了中医医院30年发展历程(即中医医院经历了恢复重建、改革发展和科学发展三个阶段).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
作者:李宗友;储戟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从食品等公共卫生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2008年爆发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剖析了我国食品监管等公共卫生监管体系面临的新挑战,从立法、运行机制、监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孙梅;陈文;王汉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在卫生服务法制建设、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居民健康水平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归纳了卫生服务方面的城乡资源差异、重医轻防以及制度与监管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提炼出今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值得借鉴的五大经验.
作者:李士雪;刘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为改进与完善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综述与对比分析法.从政策变迁、政策主体、政策执行、政策资源这四个维度分析各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政策.结果: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卫生服务保持较高公平性,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计划完备,信息系统完备畅通,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健全,社会力量对流动(迁移)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参与程度较高.结论:应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完善各种服务制度;调动社区资源参与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工作.
作者:王竞波;何倩;傅鸿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新加坡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监管体制,包括对医疗机构、医疗职业、医疗行为质量、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以及完备的医疗服务筹资机制.在医疗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健全筹资体系等方面,新加坡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苏苗罕;宋华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健康因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展,研究二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性的,二是假设理论模型中健康对经济增长是内生性的,三是假设差的健康状况是一种直接成本,进而研究流行病学疾病模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在总结了目前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后,建议将理论和经验研究应用于实践,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并希望健康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作者:王健;刘彩;王凤香;陈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哥伦比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的卫生系统绩效评估中,卫生筹资公平性的排位为第一位.1993年改革前,医疗保障覆盖低,卫生服务提供效率低且不公平,只有20%的人口得到筹资保护.1993年卫生改革后,针对不同的人群建立了两种医疗保障筹资模式:缴费型制度和补助型制度,采取雇主一雇员缴费和总税收的混合方式进行卫生筹资.改革不仅扩大了覆盖面,改善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而且通过按照健康需要和支付能力筹资的方式,改善了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哥伦比亚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特征和改革成效对我国目前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作者:任苒;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于总体制度框架设计与改革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时刻,改革发展实践迫切需要卫生政策研究.卫生政策研究质量决定卫生改革的成败.卫生政策研究在医药卫生制度框架设计、发展模式选择、体制改革实践、卫生保健体系创新、医院质量管理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工作中扮演基础性和核心角色,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卫生政策研究关系,介绍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的基本类型.
作者:刘继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医药理论和辩证认知方法以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人们的健康需求和世界医药市场的需求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和各种体制制约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并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成为保障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伯礼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