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1-7856
  • 国内刊号:11-4822/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9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7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年8期文献
  •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粘膜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小剂量多次直肠粘膜暴露模型,测定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测定外周 CD4+ T 细胞绝对数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测定 T 细胞亚群和外周单个核细胞 IFN-γ分泌情况了解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结果小剂量SIVmac239病毒多次暴露能导致病毒通过直肠粘膜进入动物体内,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变化,但未见 SIVmac239典型感染。病毒多次直肠暴露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但与普通病毒感染相比,水平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猴免疫缺陷病毒小剂量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为 HIV 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作者:王卫;刘克剑;吴芳新;丛喆;陈霆;魏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外环境湿度和换气次数对独立通风笼盒微环境湿度和氨浓度的影响

    目的:评估在独立通风笼盒(IVC)所处环境不同湿度条件下,IVC 不同换气次数时,大、小鼠 IVC 微环境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方法屏障环境内,以7 d 为换笼周期,分别设定室内环境低湿(40%)、中湿(50%)、高湿(60%),IVC 换气次数为40次/h、60次/h 时,对3个品牌大、小鼠 IVC 微环境进行测定,观察笼盒内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结果当室内环境为低湿条件,小鼠和大鼠 IVC 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 时;当室内环境为中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大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 时;当室内环境为高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 时,笼盒内微环境均基本能够满足 GB14925-2010对湿度和氨浓度的要求。而在高湿情况下,即使大鼠 IVC换气次数置为60次/h 也不能满足要求。结论室内环境湿度和 IVC 换气次数是影响 IVC 微环境的关键指标,只有依据室内环境条件合理设置 IVC 换气次数才能较好地维护 IVC 微环境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作者:赵维波;闵凡贵;刘香梅;邝慧文;张钰;刘年双;萨晓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兔股动脉狭窄的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兔股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制备兔股动脉硬化模型: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分别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胆固醇水平的变化,采用18 MHz 超高频超声探头观察股动脉的狭窄情况,测量造模处直径狭窄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病理检测动脉管腔的面积狭窄率。结果(1)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血中胆固醇水平递增,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与造模前(0周)相比较,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时股动脉造模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狭窄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狭窄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加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3)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病理组织的面积狭窄率增加,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1)高脂喂养加球囊损伤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兔股动脉狭窄;(2)超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程度的兔股动脉狭窄,可用于动物外周血管疾病模型的检测。

    作者:张锋;孙鑫;李舒;王坤坤;姜海宇;刘露阳;吴长君;汪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屏障内独立通风笼与敞口笼饲养雄性 Balb/c 小鼠的比较

    目的:采用独立通风笼(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 IVC)饲养实验小鼠,积累运行经验和背景数据。方法80只5周龄 SPF 级雄性 Balb/c 小鼠,在屏障内同室分别饲养在换气参数为70、50和30次/h 的 IVC 系统及敞口笼内8周,各设置5只/笼和10只/笼2种饲养密度;每周逐只称重、第8周进行大体剖检,主要脏器称重;以Excel 软件绘制体重曲线,以 SPSS 软件统计各饲养组两两间差异。结果①5只/笼饲养的动物体重曲线优于10只/笼;②与设置为30和70次/h 换气的 IVC 相比,无论是5只/笼或10只/笼饲养,换气50次/h 的 IVC 饲养动物体重曲线平滑度及趋势均更加接近5只/笼传统敞口饲养;③组间体重未因饲养设施或密度因素造成显著差异(P>0.05);④IVC 在30次/h 换气5只/笼饲养比敞口10只/笼饲养时的肝脏系数显著高(P <0.05),该参数的其它组间、及其它脏器系数值均未见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推荐该型号 IVC 换气次数设置为50次/h,饲养 Balb/c 小鼠密度5只/笼为佳。

    作者:梁春南;刘巍;张潇;赵明海;邹岩柏;贺争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恒河猴 p53基因沉默靶点在细胞水平的验证

    目的:为建立恒河猴 p53基因沉默模型,首先在细胞水平筛选和测定恒河猴 p53基因有效沉默靶点。方法测定非洲绿猴肾来源成纤维细胞 COS-7中 p53基因的表达水平;对恒河猴 p53基因做生物信息学分析,优选靶序列设计 shRNA,克隆入慢病毒载体 FUGW-TDT,转染 COS-7细胞,以 real-time PCR 检测 p53 mRNA 抑制水平,以 Western blot 检测 p53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在 COS-7细胞检测到 p53基因的表达;生物信息学筛选到3个靶片段,分别位于 p53 mRNA 的238~258 bp,681~701 bp,169~189bp,均在开放阅读框内; p53三个靶位点的沉默效率在 mRNA 水平分别为(87.17±4.03)%,(72.62±4.11)%,(76.22±0.98)%;在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84.44±2.18)%,(71.04±1.18)%,(74.17±0.95)%。结论在细胞水平筛选得到3个有效的 p53基因沉默靶点,可用于后续的恒河猴基因沉默研究。

    作者:苏静芬;张晨;李雨函;刘先菊;佟巍;向志光;SHI Liang;SHI Gui-ying;LIU Yun-bo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异常黏液质成熟剂(Munziq Balgam)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

    目的:观测维吾尔医经典方剂异常黏液质成熟剂(Munziq Balgam)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用盐酸普萘洛尔建立小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模型,观察异常黏液质成熟剂对小鼠模型体重、脾脏和胸腺指数、以及该模型病理状态影响; ELISA 法检查各组小鼠血清 IL-10、IL-17、IL-23水平;同时,观察对小鼠模型的疗效。结果异常黏液质成熟剂(2、4、8 g/kg 剂量)对实验小鼠一般状况、体重变化无明显影响(P >0.05);8 g/kg 剂量能降低小鼠胸腺指数(P <0.05);2、4、8 g/kg 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 IL-10、IL-17、IL-23水平无明显影响(P >0.05),但促进小鼠鼠尾表皮颗粒层细胞的形成、改善盐酸普萘洛尔致小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组织病理变化。结论异常黏液质成熟剂对实验性银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热比姑丽?伊斯拉木;尤力都孜?买买提;伊力亚尔?斯玛依;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4-滴丁酯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

    目的:研究2,4-滴丁酯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 ICR 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玉米油)和低(10 mg/kg)、中(20 mg/kg)和高剂量(40 mg/kg)2,4-滴丁酯染毒组,每组12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连续染毒6 d,实验周期为5周。染毒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睾丸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Na+K+-ATPase 及 Ca++Mg++-ATPase 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T-AOC 活力随着2,4-滴丁酯染毒剂量的升高逐渐下降,高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组和低剂量2,4-滴丁酯染毒组相比较,高、中剂量组睾丸组织中 LDH 活力值较低,差异显著,且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SDH 活力随着2,4-滴丁酯染毒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组和低剂量2,4-滴丁酯染毒组相比较,高、中剂量组睾丸组织中 Na +K +-ATPase 活力值较低,且差异显著;实验组 Ca++Mg++-ATPase 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2,4-滴丁酯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作者:刘艳冬;宋飞玉;马晓明;王琳;毛磊;洪迪;宋祥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旋毛虫感染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后细胞因子变化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旋毛虫感染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后两种动物免疫状态的变化,建立适合感染寄生虫的动物模型。方法用旋毛虫感染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后,通过检测血细胞生理值、脾脏 IL-2蛋白浓度和脾脏 IL-6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两种动物在感染旋毛虫前后免疫应答水平及免疫调控状态的变化。结果黑线仓鼠在感染旋毛虫后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水平高于白化突变系,反应程度更加剧烈。结论黑线仓鼠是旋毛虫感染的较为适宜的模型动物。

    作者:张小飞;刘冉;崔晓霞;马帅;张西臣;白杰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鼠、小鼠微生物学质量监测中的哨兵动物设置

    建立并执行全面的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对于确保人员、动物健康和福利,以及实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动物中设置相应的哨兵动物能有效监测实验动物质量。本文对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测中哨兵鼠选择,哨兵鼠与被监测动物接触方式、时间,哨兵鼠放置位置,每笼哨兵鼠代表被监测群体的鼠笼数,以及检测数量、检测频率和项目做一综述。

    作者:黄小燕;潘裕;樊海艇;张超超;汤家铭;蔡贞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胶质细胞在 Cuprizone 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中的双重性作用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固有的免疫监视细胞,是 CNS 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 CNS 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活化是许多 CNS 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其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MS 是以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为主要特征的 CNS 疾病,MS 患者及实验动物脑内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作用机制复杂,具有致炎和抗炎双重作用。一方面小胶质细胞可通过促进吞噬、轴突再生、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等作用促进髓鞘的再生修复;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炎性因子、自由基、蛋白酶等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Cuprizone(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是研究髓鞘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了解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性对于理解 MS 的发生发展,寻找疾病治疗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 cuprizone 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中的双重性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梁梦茹;尹琳琳;陈光亮;李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伴随多种临床症状的严重肝损伤疾病,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因此制备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以进行治疗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综述了适用于不同种类实验动物的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

    作者:瞿叶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扩张型心肌病造模方法及机理

    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迄今不明,预后不良,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故建立 DCM 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疗效等必要而迫切。目前 DCM 的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药物诱导、免疫诱导、分子生物学方法诱导等。本文就目前应用较为普遍、成熟的 DCM 模型的几种造模方法及其机理作一综述。

    作者:冯颖;万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豚鼠遗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豚鼠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其遗传质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它的发展和应用。遗传检测目的是为了证实各品系动物应具有的遗传特性,检查是否发生遗传污染和遗传突变等,确保被检对象符合该品系的要求。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为实验豚鼠基因纯合度、遗传类型检测、遗传质量监测提供了更为简便可靠的研究手段。本文就生化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豚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为豚鼠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帮助。

    作者:李芳芳;岳秉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RISPR/Cas9系统:构建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的新技术

    动物疾病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致病机理和药物筛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由于与人类更为接近,在探究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人类认知功能、神经环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可成为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重要疾病模型。然而,由于缺乏大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系,传统的基因打靶技术难于用来建立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近发展的基因编辑新技术 CRISPR /Cas9系统在定向对基因进行修饰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将介绍 CRISPR /Cas9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非灵长类动物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优势和意义。

    作者:杨伟莉;涂著池;李晓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实验用斑马鱼养殖地方标准的初步探讨

    斑马鱼因其特有的优势,正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药物筛选、环境保护等领域,但斑马鱼的标准化问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目前既无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斑马鱼作为实验用鱼的广泛应用,也不利于管理部门颁发实验用斑马鱼的行政许可证书。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斑马鱼的环境与设施、养殖用水、饲料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促进实验用斑马鱼的浙江省地方标准的形成。

    作者:柯贤福;胡慧颖;吴立仁;施张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更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4年24卷第6期第16页文章《雌激素对小鼠心室肌细胞 ATP 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活性的影响》一文,作者朴伶华的单位“海南大学农学院”更正为“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通讯作者柳贤德的单位“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更正为“海南大学农学院”,特此更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