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1-7856
  • 国内刊号:11-4822/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9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7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5年12期文献
  • 实验兔面部提升模型的建立及可吸收软组织拉提整形带的应用

    目的:建立实验兔面部提升模型,并进一步评估可吸收软组织拉提整形带(整形带)对皮肤的提升作用,为整形带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6只)和整形带提升组(30只),均采用面部皮肤切除术制作面部皮肤提升模型,其中整形带提升组面部皮肤切除术后植入整形带,而模型对照组仅行面部皮肤切除提升术;术后观察4周内各组实验兔的一般情况、皮肤提升效果以及植入后整形带的性能分析和皮下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术后各兔在3~7d内皮肤创口愈合,未见感染发生,植入4周期间未见整形带移位或断裂,仅见二组齿孔周边有局部发白;与模型对照组比,整形带提升组MA和MB距离均显著降低(P<0.01),但整形带在面部皮肤提升模型兔体内的生物学拉力随植入时间延长而有显著增加(P<0.01),4周时生物学拉力达到18.62 N;另外,植入后整形带二组齿和板抗张强度在植入4周时降低显著(P<0.01),且二组齿和板抗张力强度分别保持在35.07 N和53.31 N,同时二组齿/板抗张强度比值在植入4周期间均保持恒定( P>0.05);此外,整形带的重均分子量(Mw)、峰值分子量(Mp)、Z均分子量(Mz)和粘度均有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1);并且其分散度Mz/Mw比值亦在植入2周后开始逐渐显著降低(P<0.01),并且皮下植入整形带后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本研究已成功建立了实验兔面部皮肤提升模型,整形带能明显提升皮肤筋膜系统,并在体内完整维持4周以上,可适用于临床衰老性损容病症的面部软组织拉提整形除皱。

    作者:吴兴;潘永明;胡飞;余芾琼;刘军平;华菲;吴侃;陈献花;庞秀炳;陈民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栓通胶囊抗急性心肌缺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目的:研究血栓通胶囊对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血栓通胶囊对各组大鼠心电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影响;采用体外方法,观察血栓通胶囊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血栓通胶囊60、30、15 mg/kg组可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LDH、CK及CK-MB水平;其中血栓通胶囊60 mg/kg组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百分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血栓通胶囊30、15 mg/kg可显著促进体外血栓溶解;血栓通胶囊60、30、15 mg/kg可显著抑制体外ADP、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结论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抗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武汀;张硕峰;董世芬;吴金英;贾占红;张胜威;张荣;梁耀月;孙建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电刺激点燃癫痫大鼠的皮层脑电及行为学研究

    目的:应用Sprague-Dawley ( SD)大鼠建立难治性癫痫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观察电刺激点燃模型的皮层脑电变化。方法用雄性SD大鼠,将双极电极立体定向植入大鼠右侧杏仁核,术后2周测定大鼠后放电阈值( after discharge threshold, ADT),用快速点燃方案建立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2周后再次点燃。应用皮层脑电图( electrocorticogram,ECoG)记录动物皮层脑电变化,应用视频监测仪记录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大鼠在测ADT过程中表现1~3级发作,ECoG显示异常放电;电刺激点燃时大鼠首先表现出1~3级发作,发作程度逐渐加剧直到出现4~5级发作,脑电图显示棘波、尖波、棘-慢波和尖-慢波等。统计学结果:首次点燃ADT:(82.33±21.29)μA,2周后ADT:(83.17±15.76)μA,P=0.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点燃电刺激点燃动物出现第一个4级发作所需要的电脉冲串的个数:(4.41±2.27),2周后:(5.58±3.96),P=0.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点燃癫痫动物模型是一个有效的癫痫模型,其稳定性在2周内持续存在。

    作者:张瑞华;王玉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成年中缅树鼩大脑 BDNF、trkB、ChAT mRNA 与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成年中缅树鼩大脑BDNF、trkB、ChAT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成年中缅树鼩大脑海马、基底核和皮层BDNF、trkB、ChAT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年树鼩大脑BDNF mRNA在海马高,与基底核和皮层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trkB mRNA在海马低,额叶皮层高,二者间差异显著( P<0.05);ChAT mRNA 在海马、基底核和额叶皮层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05)。成年树鼩大脑BDNF蛋白表达在基底核高,与海马或皮层有显著性差异( P<0.01);树鼩大脑3个部位trkB、ChAT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成年树鼩大脑海马、基底核和皮层ChAT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而BDNF、trkB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不对应。推测树鼩大脑BDNF/trkB比ChAT具有更为复杂的转录水平调控模式,树鼩可能是研究BDNF/trkB基因表达的影响机制的良好动物。

    作者:郑红;牛世伟;李进涛;薛整风;张荣平;角建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荧光定量 PCR 与半定量 PCR 检测猕猴不同器官组织中黄嘌呤脱氢酶/氧化酶基因的mRNA 表达差异的比较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 与半定量PCR 检测猕猴体内肝脏组织、上皮组织、睾丸组织、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黄嘌呤脱氢酶氧化酶( XDH/XO)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为改进实验研究方法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健康猕猴新鲜肝脏组织、上皮组织、睾丸组织、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总RNA,使用相同的引物序列及内参基因,分别用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进行相对定量检测,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到健康猕猴新鲜肝脏组织、上皮组织、睾丸组织、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XDH/XO的mRNA表达,荧光定量PCR灵敏度可检测到肝脏组织0.4ng总RNA中的XDH/XO的mRNA表达,半定量PCR灵敏度可检测到肝脏组织15.625 ng总RNA中的XDH/XO的mRNA表达,荧光定量PCR较半定量灵敏度高39倍。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猕猴不同组织XDH/XO的mRNA表达在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高,对于表达量较低的其他组织,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检测结果存在有一定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猕猴体内肝脏组织、上皮组织、睾丸组织、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黄嘌呤氧化脱氢酶( XDH/XO)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荧光实时定量PCR灵敏度较高于半定量PCR法。

    作者:唐东红;叶尤松;李哲丽;彭波;李桂珍;李润萍;杨光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17β雌二醇对丙泊酚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丙泊酚诱导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7 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三组:溶剂对照组(给予等溶剂20%脂肪乳),丙泊酚组(丙泊酚终浓度为500μmol/L),17β雌二醇+丙泊酚组(17β雌二醇终浓度为0.1μmol/L,丙泊酚终浓度为500μmol/L)。上述药物处理皮层神经元12 h后,用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皮层神经元调亡,Western-blot法测定神经元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性增加(P<0.01),Bcl-2蛋白水平显著性下降(P<0.01),Bax蛋白水平显著性增加(P<0.01),Bcl-2/Bax显著性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性增加( P<0.01)。与丙泊酚组比较,17β雌二醇+丙泊酚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性下降( P<0.01),Bcl-2蛋白水平显著性增加(P<0.01), Bax蛋白水平显著性下降(P<0.01),Bcl-2/Bax显著性增加(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17β雌二醇可通过影响Bc1-2和Bax蛋白水平抑制皮层神经元凋亡,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李建立;郭洪霞;梁巍;吴红海;侯艳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苏子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究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苏子油高脂饮食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高脂组( high fat group, HF)和苏子油组( perilla oil group, PO),PO为苏子油替代HF中猪油比例的20%,4周后测定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气相色谱法检测苏子油及大鼠血清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 ALA)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蛋白表达;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骨骼肌Glut4、Irs-1 mRNA表达。结果苏子油干预4周后,与HF组相比,随着PO组大鼠ALA摄入量及血清ALA含量升高,GLUT4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IRS-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ALA(0.556 g/d)高脂饮食干预可以调节骨骼肌GLUT4、IRS-1表达,但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解现星;张涛;赵爽;安星兰;马兰芝;定明;刘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杜仲茶对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目的:对杜仲茶口服给予大鼠辅助降血脂功能进行评价,为该茶饮用于人体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提供动物试验资料。方法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先按体重随机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维持饲料,剩余60只动物给予模型饲料进行造模。2周后,根据TC水平选择48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和供试品低、中、高剂量等4组。供试品各剂量组灌胃杜仲茶粉悬液,给药7、14、21、28、35、42 d称重。30、45 d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水平。结果大鼠在给予模型饲料2周后,与正常对照比较,模型组血清TC和LDL-C值显著升高( P<0.01、P<0.01),大鼠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建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供试品30 d时,供试品各剂量组显示有降低血脂趋势;45 d时,与模型组比较,供试品低、高剂量组血清中TC、LDL-C值显著降低(P<0.01、P<0.05)、(P<0.01、P<0.01),低、中和高剂量组TG值显著降低(P<0.01、P<0.01、P<0.01),同时,HDL-C值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5、P>0.05)。结论杜仲茶粉以低剂量0.43 g/kg、中剂量组0.86 g/kg和高剂量组1.71 g/kg在灌胃给予SD大鼠30 d后,血清中TC、TG、LDL-C水平有降低的趋势。调整剂量为低剂量0.43 g/kg、中剂量组1.71 g/kg和高剂量组3.42 g/kg延长至给药45 d,杜仲茶粉对大鼠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

    作者:乔红伟;潘励山;陈威;苗壮;王磊;李洋;宋丹;崔京栋;张晓梦;石明晋;何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鼠龄小鼠甲型流感病毒 H1 N1/FM1株感染TLR4-NF-κB 信号通路改变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鼠龄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不同鼠龄鼠肺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鼠龄感染流感病毒后信号通路的改变情况。结果(1)肺组织TLR4蛋白表达:幼龄模型组TLR4蛋白表达强,与正常组和成龄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2)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幼龄模型组表达强,且随着时间变化表达逐渐增强,每一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肺组织TLR4 mRNA表达:幼龄模型组表达强,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成龄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4)肺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幼龄模型组表达强,随着病程进展表达逐渐增强;与正常组和成龄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 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可能是幼龄鼠肺脏免疫病理损伤严重的机制之一。

    作者:董丹;王雪峰;南春红;岳志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早期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活化类型的变化规律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活化类型的变化规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实验组(n=24)。实验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主干的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测量大鼠疼痛行为学数据,于术后第1,7,14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大鼠腰段脊髓背角不同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变化;通过qRT-PCR验证不同类型小胶质细胞相关标记物的变化趋势。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14 d内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无明显改变,小胶质细胞标记物也无明显变化。术后1 d,CCI大鼠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变化,但促炎型( M1型)标记物增加,提示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术后7 d和14 d,CCI大鼠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标记物检测显示以M1型活化为主,抑炎型( 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不明显。结论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早期即开始活化,活化持续到至少术后两周,在此期间均以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为主。

    作者:刘巍;陈佳;唐晓婷;程智刚;黄长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VEGF 相关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中的研究进展

    组织器官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受到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刺激,引发生血管新生。 VEGF、Notch、Wnt/β-catenin、Ang1(2)/tie2、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参与到该过程,对血管新生的各个阶段产生影响。其中VEGF联系众多信号通路,对血管新生整个过程进行调节,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VEGF及相关信号通路调节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多种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及临床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我们总结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希望为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作者:向本旭;刘婷婷;孙芳玲;艾厚喜;王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IL-37对炎症相关性疾病的抑制作用

    IL-37属IL-1家族细胞因子,初发现时被命名为IL-1F7,具有5种不同的亚型( IL37a~e)。研究已证实,IL-37能够抑制多种免疫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调节固有免疫应答;此外,IL-37对外源性刺激诱导的结肠炎、关节炎、胰腺炎等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总之,IL-37能够在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中发挥抑制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抑制因子。

    作者:李梦媛;杨星九;徐大模;高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I型鸭肝炎病毒 TaqMan 荧光定量 RT-PCR 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快速诊断I型鸭肝炎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根据NCBI下载的20个来自我国不同省份的的I型鸭肝炎病毒的基因序列,找出其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进行条件优化,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结果该方法敏感性达20拷贝,比常规PCR敏感性高。其特异性强,对番鸭细小病毒(MDPV),鹅细小病毒(GPV),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AIV),鸭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鸭坦布苏病毒(DTMUV),禽呼肠弧病毒(ARV)8种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I型鸭肝炎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江苏徐州采集100份样品,阳性率为92%。说明I型鸭肝炎病毒在江苏徐州地区的鸭群中普遍存在。结论建立了I型鸭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方法。

    作者:刘海燕;赵丽丽;牛银杰;祝明皓;刘胜旺;陈洪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SHR 大鼠前额叶、纹状体突触体的提取方法

    目的:介绍SHR大鼠前额叶、纹状体突触体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突触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完整性。结果本实验所获取的突触体形态上呈连续膜封闭的椭圆结构,周围有完整的膜包围;突触前成分可见一个或多个线粒体和大量突触小囊泡;突触间隙清晰可见,且突触后部分特征性的致密部结构完整,形态清晰,密度较高。突触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保存完好,突触体分布密度较高,具有典型的突触体形态结构特征。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耗时少,产出率高,结构完整、形态典型且可运用于精细化研究的突触体制备新技术,补充了传统技术的不足,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周荣易;韩新民;王娇娇;孙继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多重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石膏样毛癣菌(Tm)、石膏样小孢子菌(Mg)、犬小孢子菌(Mc)和猴类毛癣菌(Am)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四种皮肤病原真菌的18S-28S 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dNTP、TaqDNA聚合酶浓度及退火温度和时间的优化,建立四种皮肤病原真菌的多重PCR体系。经特异性和敏感性检验后,对15份人工感染真菌大鼠毛和260份实验动物毛发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所建多重PCR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四种皮肤病原真菌,产生192 bp( Tm)、460 bp( Mg)、290 bp( Mc)和602 bp( As)的目的片段,低检测限分别为5.9 pg/μL、6.6 pg/μL、9.5 pg/μL和5.1 pg/μL。被检的15份人工感染样本扩增结果准确,260份毛发样本中未检测出四种真菌。结论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同时对实验动物中的四种皮肤病原真菌进行快速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邢进;冯育芳;岳秉飞;贺争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动物、大贡献之科学认识实验小鼠

    大家在以身试药的时候,常说不要做实验用的“小白鼠”哦。你了解“小白鼠”么?对了,我就是实验中常用的“小白鼠”了。不过,我的科学名称是“小鼠”( mouse),因为小鼠不光有白色的,还有黑色的,灰色的、棕色的等等,五颜六色呢。我来自来自数量庞大的老鼠家庭,世界上约有1700多种鼠类,分布在世界各地,比人类数量还要多哦。在动物分类学上,我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种。

    作者:孔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目次索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改良简易双人操作家兔灌胃法

    1.准备物品:高脚椅、保护披巾、注射器、组配式灌胃管(直径5 mm儿童尿管、100 mL去针头针管)、开口器、清水50 mL。

    作者:陈雷雷;洪郭驹;陈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