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503X
  • 国内刊号:11-2237/R
  • 影响因子:1.49
  • 创刊:197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PubMed)及其《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2002年5期文献
  • 细胞凋亡信息分子Fas、FasL和NF-κB在氟化物作用后破骨样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氟化物作用后破骨细胞样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凋亡配体Fas、FasL(Fas Ligand)和核因子NF-κB的表达变化.方法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培养破骨样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细胞的Fas、FasL和NF-κB表达.结果Fas、FasL在破骨样细胞表达量随培养基中氟化钠浓度增高而增高;NF-κB的表达量随培养基中氟化钠浓度增高而降低,两者均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在氟化钠所致的破骨细胞凋亡过程中,Fas,Fas-L的表达随氟化物浓度增高而加强;而核因子NF-κB的表达随氟化物浓度增高而减弱,两者都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孙元明;杨福军;李雨民;卢飚;朱梅;邱明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Fas-FasL在NOD小鼠胰岛炎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Fas-FasL在NOD小鼠胰岛炎中的作用.方法取32只分属不同周龄的雌性NOD小鼠,观察其血糖、胰岛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CD8、Fas、FasL的表达.在分析NOD小鼠胰岛炎中以胰岛或相关细胞为研究单位,从而减少了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雌性NOD小鼠自6周龄起出现胰岛炎,其评分逐渐增加(P,<0.0005),14周龄出现糖尿病.随着胰岛炎的加重:胰岛素阳性细胞减少(P<0.0005),与胰岛炎评分呈负相关(P<0.05);Fas+胰岛细胞增加(P<0.0005),与评分呈正相关(P<0.01);FasL+胰岛细胞出现并逐渐增加(P<0.0005),与评分呈正相关(P<0.01);浸润细胞表达FasL、CD8,均逐渐增加(P关键词:Fas FasL NOD小鼠 胰岛炎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作者:曹峻洋;王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大型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10家医院1991~2000年住院的3 469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入选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31.5%,糖尿病肾脏并发症39.7%,糖尿病神经病变51.1%,高血压4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1%,脑血管疾病17.3%,下肢血管疾病9.3%.经多因素Logistie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 mmHg)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 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甘油三酯水平(>1.70 mmol/L)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收缩压水平(>125 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收缩压水平(>125 mmHg)、甘油三酯水平(>1.70 mmol/L)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述四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已接近或部分超过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水平等因素与上述疾病的发生均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作者:张斌;向红丁;毛微波;郭晓蕙;王家驰;贾伟平;喻明;李启富;富振英;曹卫华;钱荣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预测非糖尿病人群血压升高--170例非糖尿病成年人6年随访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成年人血压升高是胰岛素抵抗本身还是其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所致.方法大庆地区1986年以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出170例(NGT107例,IGT63例)非糖尿病成年人,年龄25~74岁.初访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浆胰岛素并全部跟踪随访至1992年,重复监测胰岛素以外各项指标.随访中恶化为糖尿病者被排除在本分析之外.计算OGTT曲线下胰岛素面积(INSAU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1/(FPG×FINS).以方差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线胰岛素敏感性、血浆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是否能预测随访6年后血压水平升高.结果在基线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四分变量组(Quartiles)中,随访6年后的SBP、DBP水平随基线INSAUC增大而升高,在INSAUC值为58.5、121.0、175.6及291.6 mu/L时,SBP分别为(119.5±2.3)、(122.1±2.5)、(129.4±2.4)及(128.3±2.6)mmHg,DBP分别为(78.6±1.6)、(79.7±1.7)、(85.2±1.7)及(84.0±1.8)mmHg.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值年龄、SBP与6年后之SB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4~0.0001),2 h血糖水平与SBP相关性不显著.除此之外,基线INSAUC与随访之SBP显著独立相关,基线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6年后SBP相关不显著.以DBP代替SBP做因变量分析结果相似.结论在非糖尿病成年人,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而非糖代谢的胰岛素抵抗本身能预测血压水平升高.

    作者:李光伟;姜亚云;杨文英;王金平;胡泽溪;胡英华;潘孝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蛋白激酶Cξ亚型基因内SNP功能分析

    目的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蛋白激酶Cξ亚型(PRKCZ)基因内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1ymorphism,SNP)标记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比对及报告基因活性测定等方法分析PRKCZ基因内5个SNP位点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PRKCZ基因中rs427811和rs809912位点两种等位基因重组质粒报告基因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这两个位点可能影响PRKCZ基因表达.结论PRKCZ基因中两个SNP位点可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而在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孙红霞;杜玮南;李云峰;左瑾;吴国栋;沈岩;强伯勤;姚志建;杭建梅;罗会元;王姮;黄薇;陈竺;方福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醛固酮诱发豚鼠双耳膜迷路积水

    目的豚鼠腹腔注射醛固酮建立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豚鼠平均分成3组.A组:左耳皆行内耳Kimura手术,右耳为对照;B组:经腹腔注射醛固酮0.1 mg/(0.1kg@d),连续5 d;C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d,连续5 d.分别在1、2月时,每组随机各选5只进行血钾、钠、钙离子浓度检查,并观察耳蜗、心、肺、脑、肝和肾病理变化.结果膜迷路积水状况A组1、2月时手术耳皆为中、重度;B组1月时皆为双耳轻度,2月时皆为双耳中、重度;C组双耳皆无积水表现.与C组相比,A组血液电解质无显著变化;B组钾、钙浓度下降,钠浓度升高.30只豚鼠重要脏器皆正常.结论醛固酮能够诱发豚鼠双耳膜迷路积水.

    作者:蒋子栋;张连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与正常人CD34+细胞生存、增殖、扩增性能的比较

    目的探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并对其与正常人CD34+细胞的生存、增殖及扩增性能进行比较,为PNH患者实现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富集纯化CD34+细胞,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及正常人CD34+细胞.对两种细胞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下,进行体外扩增液体培养2周.并对扩增前及扩增不同阶段的细胞进行体外半固体培养.结果(1)PNH患者CD34+CD59+细胞在体外能得到有效的扩增,在细胞因子合理组合作用下,第7天时CD34+CD59+细胞绝对数扩增约23.49倍.(2)PNH患者CD34+CD59+细胞与正常人CD34+细胞存在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在体外扩增过程中,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有相同的趋势,均为扩增第7天达到扩增高峰,均在SCF+IL-3+IL-6+FL+Tpo+Epo组合条件下达到大扩增能力.并且扩增后的细胞仍有形成CFU的能力,均能很好地保持CD59抗原,无GPI锚连蛋白的丢失.(3)正常人CD34+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的能力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结论(1)PNH患者CD34+CD59+细胞在体外能得到有效的扩增,临床上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满足大多数PNH患者ABMT或APBSCT的需要.(2)PNH患者CD34+CD59+细胞与正常人CD34+细胞存在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特性,但是正常人CD34+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的能力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说明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并非完全正常的细胞.

    作者:肖娟;武永吉;张之南;吕照江;陈实平;董红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7例脑血管病所致Gerstmann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Gerstman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脑血管病所致Gerstmann综合征临床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51~84岁(平均70岁).临床表现:7例均突然发病,手指失认,左右定向障碍,失写和失算.除上述四主征外尚有:3例有不完全运动性失语,3例有命名性失语,2例有失读,1例有结构性失用.头颅CT示:6例左顶叶区低密度灶,1例左顶叶区高密度灶.结论Gerstmann综合征具有很高的定位价值,主要涉及优势半球角回.

    作者:周祥琴;何锐;刘智;王长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X线表现和MR影像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在检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骨侵蚀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一周内行双腕X线平片及MR成像检查.MR成像检查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梯度回波T2*加权像及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选择平扫显示病变明显的手腕行Gd-DTPA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自旋回波T1加权像.结果25例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的50个腕关节中,X线平片观察到14个腕关节出现骨侵蚀病变,MR影像检出46个腕关节出现骨侵蚀病变.MR影像共检出164个腕骨的骨侵蚀病灶,而X线平片仅检出21个腕骨骨侵蚀病灶.其中三角骨及月骨是易受累的部位.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病变的检出七,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MR影像还可显示滑膜炎性及水肿改变,增强MR影像可鉴别血管翳与关节积液.结论MRI检查可发现类风湿关节炎较早期腕关节的骨质侵蚀等病变.对于临床怀疑类风湿关节炎,且X线平片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行双腕MR成像检查,这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作者:冯逢;余卫;孟春玲;蒋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蛋白激酶Cξ亚型基因内SNP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目的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候选易感基因蛋白激酶Cξ亚型(PRKCZ)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Rucleotide po1ymorphism,SNP)标记进行群体相关分析及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寻找疾病相关单体型.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SNP数据库中查找PRKCZ基因中的SNP位点,用单碱基延伸反应(single base extension,SBE)法对北方汉族散发2型糖尿病患者173例及对照组152例进行分型及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和LD分析,构建SNP单体型区段(haplotype block).结果PRKCZ基因中有多个SNP位点与疾病相关,它们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构成不同的haplotype block结构.由5个SNP位点组成的单体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RKCZ基因内由5个SNP位点组成的单体型可能和中国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相关,进一小从统计学角度证实了PRKCZ基因为该人群疾病易感基因.

    作者:孙红霞;杜玮南;李云峰;左瑾;吴国栋;沈岩;强伯勤;姚志建;杭建梅;罗会元;王妲;黄薇;陈竺;方福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脂紊乱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以及胰岛素抵抗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类型,分析血脂紊乱对大血管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2430例糖尿病患者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血生化检查和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按照血脂分类标准,分为单纯高胆固醇血症(HY-C组)、高甘油三酯血症(HY-T)、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HY-C-T)组、低HDL-胆固醇血症(L-HDL)、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HDL血症组(HY-C-T-L-HDL),以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大血管病变事件率、高血压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有关指标.结果糖尿病人群中血脂紊乱的检出率为63.8%,其中HY-C-T为23.9%,HY-C为16.1%,HY-T为15.0%,L-HDL为5.5%,HY-C-T-L-HDL为3 3%.与对照组相比较,HY-T组、HY-C-T组中女性的比例明显增加.除HY-C组外,其他血脂异常组患者的BMI和W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Y-C-T组的大血管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组及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的平均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的微血管病变检出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HY-C-T组和HY-C-T-L-HDL组的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除L-HDL组外,各血脂异常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以HY-C-T-L-HDL组胰岛素抵抗为严重.结论我国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发病率高.血脂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许樟荣;王玉珍;敬华;刘彦君;黄列军;伍春荣;杨文生;杨晋德;宋蔚;王爱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Fang-1,一个参与血糖调节的新基因

    目的克隆血糖调节相关基因.方法按本室以往建立的方法制备大鼠血糖自动调节模型,以灌输生理盐水为对照;取其骨骼肌,采用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经狭缝杂交和Northern杂交分析,排除假阳性片段,确定真正的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ST),并以其为探针筛选大鼠骨骼肌cDNA文库;将新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克隆到pEGFP,瞬时转染L-6TG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质在细胞中定位.结果获得一个新的全长cDNA,命名为Fang-1,GenBank收录号为AF399873.Blast软件(NCBI)分析显示Fang-1是人类基因AK001644在大鼠中的同源物,其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为82%,表明该家族蛋白具有保守性.高浓度葡萄糖刺激大鼠后与对照大鼠相比,Fang-1的表达上调;Fang-1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存在.结论从大鼠骨骼肌中克隆到一个参与血糖调节的新基因,该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存在,并通过其表达上调控制或部分控制某些目前未知的机制而达到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作者:常永生;李云峰;左瑾;方福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与遗传学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反映了在控制血糖的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当两者之间能够达到平衡时,血糖可保持正常;而一旦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血糖即开始升高并继而发展为糖尿病.大多数2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两方面病因共同造成的.目前已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复杂遗传病.在过去的20年间,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缺陷相关的糖尿病基因,但这些基因的突变只能解释很少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学,而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的糖尿病基因尚未被发现.

    作者:纪立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扫描电镜观察脂肪乳剂在全营养混合液中的稳定性

    将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在EVA(ethylone vinyl acetate)袋内混合形成全营养混合物(a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TNA,这种3L袋输液系统可简化和改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作者:王秀荣;蒋朱明;张建明;杨乃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心律失常观察

    心律失常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etive cardiomyopathy,HOCM)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现总结5例患者PTSMA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

    作者:郭航远;王建安;鲁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必须正确对待绝经后性激素替代疗法

    绝经后性激素替代疗法已用了半个世纪,第一次波折是用药后子宫内膜癌增多,加用孕酮则降低了内膜癌的发生.目前主要问题是面对心血管并发症,如何解决.人脐动、静脉体外及临床试验表明,似乎小剂量性激素有效.

    作者:葛秦生;孙梅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胸腺细胞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着核心作用.胸腺细胞的发育要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阳性选择决定了成熟T细胞的MHC限制性,阴性选择使机体获得自身免疫耐受.定量(亲合力)理论认为,胸腺细胞与其微环境中胸腺基质细胞的亲合力不同导致产生的胞内整合信号不同,当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便会发生阳性选择或阴性选择.本文就选择的机制及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迪;朱立平;何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TCR介导的信号转导

    近几年来,在了解TCR信号转导的早期事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c-Cb1已经被证实是ZAP-70/Syk家族激酶的负调控因子.有关LAT、SLP-76、Itk和Vav的研究显示了这些蛋白在Ras和磷脂酶Cx1-Ca2+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糖脂微域在T细胞的活化中也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CR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作如下简要介绍.

    作者:杨春;朱立平;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T细胞抗原识别MHC限制的发现

    T细胞只能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这就是T细胞抗原识别的MHC限制.这一现象是由澳大利亚的Peter.C.Doherty与瑞士的Rolf.M.Zinkernagel在实验时偶然发现的.之后,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他们又提出了两个模型:双重受体假说和修饰自身假说.在以后的20多年里,众多的科学家对这一现象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逐步弄清了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全过程,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以及许多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的发展.

    作者:蓝恭涛;朱立平;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CD28家族成员的研究进展

    CD28家族成员包括CD28、ICOS、CTLA-4和PD-1.前两个为活化受体,后两个为抑制性受体.它们与B7家族的相应成员结合,产生共刺激信号,在T细胞活化与T细胞亚群间稳态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在信号转导机制方面,对CD28和CTLA-4研究得比较多,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双信号模型也面临着进一步的充实.

    作者:冯云路;朱立平;何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重组病毒法:一种快速检测HIV药物敏感性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所有HIV病毒株药物敏感性的新方法(重组病毒法).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扩增HIV/AIDS患者血浆中的HIV RNA,得到全长HIV逆转录酶(RT)的编码序列,然后与无感染性的前病毒克隆pHIV△RTBstEⅡ经过同源重组产生活的、具有诱导合胞体(SI)表型的重组HIV,再用HelaCD4+细胞蚀斑减少法检测HIV对核苷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用这种方法检测了7株不同表型的HIV,重组病毒与原始HIV病毒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药物敏感性结果与标准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法的结果相同.结论重组病毒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所有表型HIV病毒株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作者:秦树林;Victor Arendt;Robert Hemmer;Francois Schneider;王爱霞;盛瑞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型机械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

    目的初步应用新型的机械可脱弹簧圈(detachable coil system,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方法用DCS栓塞5例动脉瘤,其中2例巨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使用J型圈编织网篮,再以其他型号的弹簧圈填充动脉瘤腔,较小的动脉瘤使用相应型号的螺旋型弹簧圈.调整位置满意后,逆时针旋转推送导丝解脱弹簧圈.结果5例中2例完全栓塞,2例近全栓塞,DCS弹簧圈的推送和调整均安全有效,解脱速度快.一例巨大宽颈动脉瘤,因弹簧圈不能停留,而放弃DSC栓塞,改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论DCS是一种新型动脉瘤栓塞材料,使动脉瘤栓塞的手术时间缩短.J型弹簧圈的盘绕方式独特,适用于巨大动脉瘤.

    作者:杨新健;宋冬雷;吴中学;舒航;李佑祥;冷冰;张友平;Kieran Morhpy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