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人嗜铬细胞瘤(PHEO)组织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方法RT-PCR法比较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HEO组织及18例意外死亡者(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的正常肾上腺髓质中TGFα、TNFα和VEGF mRNA表达的差异;免疫组化法比较石蜡包埋的27例PHEO和14例正常肾上腺髓质中TGFα、TNFα和VEGF蛋白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重量的关系.结果PHEO中TGFα、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PHEO中VEGF145剪接体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VEGF121和VEGF165剪接体的mRNA在PHEO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HEO的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VEGF的染色阳性率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PHEO中TGFα、TNFα和VEGF蛋白表达高于肾上腺PHEO.恶性和多发PHEO的TNFα蛋白表达高于良性和单发PHEO.结论PHEO中TGFα、TNFα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TGFα、TNFα和VEGF在不同特点的PHEO中的表达不同.
作者:童安莉;曾正陪;杨堤;李汉忠;李明;陈松;孙梅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吸入麻醉药麻醉作用相关基因或信号传导途径.方法以野生型黑腹果蝇品系及对吸入麻醉药七氟醚敏感和耐药的黑腹果蝇品系为研究模型,通过反转录差异显示PCR方法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经Northem印迹杂交确定阳性基因片段,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阳性基因的全长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七氟醚诱导和未诱导的3个品系的果蝇中获得31条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NortherTn印迹杂交确证3条为差异表达的阳性片段;RACE法克隆了2条全长cDNA,一条为1 000 bp的果蝇钙调蛋白基因(No.38),另一条为4 100 bp的功能未知基因(No.45),分别位于Chr.2 R49A-49B和Chr.3 L76B9.结论No.38和No.45基因可能参与吸入麻醉药麻醉作用中信号传导和细胞功能的调节,为开展吸入麻醉药作用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刘红;任笑蒙;陈兰英;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假体的理想位置、正确放置方法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3例(39髋)1989年9月~2003年1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A组:1998年前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16例(20髋);B组:1998年后采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17例(19髋).两组术前、术后随访时均行Harris临床评分,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了解髋臼发育情况.结果术后A、B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2.3±8.4)和(88.9±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B组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37.3±3.4)mm明显低于A组(46.4±4.3)mm(P<0.05);两组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除2例偏外位置者出现移植骨吸收及髋臼杯位置不良外,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术中应正确鉴别真性髋臼位置,加深髋臼使髋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将髋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以便术后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史振才;李子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河北省正常人群肺功能的生理预计值及其不同生活环境、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2002年8~10月对进行过基础体检并确定为正常的1 587名不同年龄段人群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进行肺容量及肺通气量检测,分析不同地域、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检测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城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多数肺功能指标在男12~16岁、女12~14岁为肺功能增长突增期,肺活量(VC)、用力呼气肺活量(FVC)、一秒量(FEV1)26岁达到高峰并维持到34岁左右,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高呼气流速(PEF)、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可持续增长到34~44岁其后呈下降趋势(均P<0.01);FEF50%、FEF75%等18岁为高峰随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1).身高、体重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相关性,但身高的影响大于体重.结论年龄、身高、体重与各项肺功能均有相关性,肺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青少年期、成年期、中老年期应有不同的生理预计值;本研究为正常人群肺功能值提供了一个参考值.
作者:陈莉;赵明;韩少梅;李仲铭;朱广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结核杆菌H37Rv异柠檬酸裂解酶(ICL)的重组质粒,实现ICL在原核表达系统的高效稳定表达.方法采用PCR和克隆技术构建含有结核杆菌H37Rv ICL基因的表达质粒pET30(a)-Rv0467,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金属螯合层析纯化后,对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构建了高效表达结核杆菌H37Rv ICL的质粒;在E.coli 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30%;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通过金属螯合层析纯化,所得酶的纯度为90%;目的蛋白具有ICL的活性.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克隆表达了结核杆菌H37Rv的ICL,为以ICL为靶点建立新型抗结核药物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大为;肖春玲;关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用引导选择方法从抗KGla细胞的噬菌体展示抗体库中分离单链抗体.方法首先用KGla细胞吸附法富集抗体库3轮或未富集,再分别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为引导分子进行引导选择,分离单克隆后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鉴别其细胞结合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部分克隆与CD34抗原的结合,并对1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用一级结构不同的单链抗体作免疫印迹,鉴别其抗原分子量.结果从144个经3轮富集和引导选择的单菌落中挑选出100个阳性单克隆,从96个未经富集的文库中引导选择出2个阳性克隆.102个阳性克隆中47个可识别KGla、HL60、U937、和CEM细胞(KGla+、HL60+、U937+、CEM+),55个只识别KGla细胞(KGla+、HL60-、U937-、CEM-).其中28个只识别KGla细胞的单克隆经ELISA检测均不结合CD34抗原.10个阳性克隆的DNA序列分析显示来自4种不同克隆,所结合的抗原显示不同的分子量.结论从抗KGla单链抗体库分出102个能识别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阳性克隆,引导选择在改进筛选效率方面具有优越性.
作者:刘俊霞;孟磊;许静;贾海蓉;宋增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北京市4个中心城区老年妇女尿失禁及泌尿道萎缩症状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尿失禁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层多级整群抽样,对北京市4个中心城区的1 257名60岁及以上绝经后妇女进行各种下泌尿道症状及治疗情况的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计算各种泌尿道症状患病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尿失禁的相关因素.结果绝经后妇女总的尿失禁患病率为61.0%,其中以张力性尿失禁所占比例高(64.5%);夜尿频患病率66.8%.张力性尿失禁发病与肥胖、受教育年限长,长时间站立、弯腰或下蹲能力差有关,而握力大可减少张力性尿失禁发病;急迫性尿失禁发病与肥胖有关,而受教育年限长、握力大可减少急迫性尿失禁发病.结论北京市4个中心城区60岁及以上绝经后妇女尿失禁症状患病率高于以往文献报道,肥胖和肌肉力量与尿失禁有关.
作者:宋亦军;徐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番荔枝酰胺环状类似物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对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9步反应,得到一系列3-位取代的吲哚-2-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定.结果11个3-位取代的吲哚-2-酮类化合物中化合物9和13的抗氧化活性和阳性对照FLZ-52活性相当.结论以番荔枝酰胺环状类似物FLZ-52为先导物进行的环合结构改造有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平;焦晓臻;梁晓天;冯卫红;魏怀玲;刘耕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藏药椭叶花锚中(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借助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以不同浓度化合物对Fe2+-半胱氨酸(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的影响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8个(口山)酮化合物(化合物Ⅰ~Ⅷ),其结构鉴定为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1,5-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其中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10μg/ml、100 xg/ml)对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口山)酮化合物,且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作者:高洁;王素娟;方芳;司伊康;杨永春;刘耕陶;石建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16排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我院81例患者(包括结直肠癌54例,腺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炎性肠病6例,其他15例)进行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表面阴影成像、透亮显示(raysum)图像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结果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结肠,观察结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项有价值的影像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是结肠镜的必要补充.
作者:秦明伟;钱家鸣;刘晓红;邱辉忠;潘卫东;王云;张云庆;牟文斌;梁继祥;朱海峰;王林辉;齐冰;赵文敏;金征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胸弯顶点处凸侧、凹侧竖脊肌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探讨竖脊肌在脊柱侧凸中的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01年8~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于术中取顶椎凸侧、凹侧竖脊肌组织各一块,另有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固定融合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于T10处取正常竖脊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竖脊肌组织中nNOS、iNOS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凸侧竖脊肌组织与凹侧竖脊肌组织和正常对照相比,10例患者中9例nNOS的表达明显下调,8例iNOS的表达也有所下调,但iNOS表达总量较低.结论脊柱侧凸患者双侧竖脊肌nNOS、iNOS蛋白表达不均衡,可能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起促进作用.
作者:赵宇;邱贵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研究,154例实体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7例,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A组:第1个周期(用药周期)注射rhTPO,第二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B组:第1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第2个周期(用药周期)注射rhTPO.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d-1,连续用药长14 d.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及血清抗rhTPO抗体.结果A、B两组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154例实体瘤患者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比较:(1)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低值分别为(64.4±45.4)×109/L和(52.4±30.9)×109/L(P=0.000),血小板计数恢复后的高值分别为(263.9±142.5)×109/L和(148.9±67.7)×109/L(P=0.000);(2)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5±3.9)和(3.7±5.7)d(P=0.04);(3)用药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 9/L以上所需天数为(10.3±8.7)和(14.0±8.9)d,而对照周期为(15.9±10.5)和(21.1±9.5)d(P=0.000);(4)血小板平均输注量两周期比较无差异;(5)化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和心电图的变化无明显差异.1例患者产生低滴度非中和性血清抗rhTPO抗体.不良反应轻,仅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头晕或寒战.结论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给予国产rhTPO可减少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并能促进血小板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白春梅;徐光勋;赵永强;韩少梅;单渊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构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设计新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方法在EGFR结构的诱导下得到抑制剂活性构象集,将13个不同结构特征的EGFR抑制剂的构象进行叠合,应用距离比较法建立合理的药效团模型;初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数据库进行基于三维药效团模型的搜索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了EGFR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根据此模型设计了新结构类型的化合物.结论基于三维药效团模型进行药物分子的设计,可以减少后续工作的计算量,提高先导化合物的命中率,用于指导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设计.
作者:郭彦伸;褚凤鸣;郭宗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四环素-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RGDY)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在大鼠体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同位素示踪方法检测四环素-RGDY在小鼠体内分布,骨组织计量学方法检测其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同位素示踪物在维甲酸造成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骨组织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四环素-RGDY可以抑制去卵巢后骨质疏松所致骨小梁的丢失,表现在骨小梁体积和全部骨组织体积之比(TBV/TTV)、骨小梁体积和海绵骨体积之比(TBV/SBV)和平均骨小梁板厚度(MTPT)均较去卵巢组显著增加,平均骨小梁板间隙(MTPS)和骨小梁表面和体积之比(TBS/TBV)较去卵巢组显著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四环素-RGDY治疗组TBV/SBY和平均骨小梁板密度显著减少,但TBS/TBV较之减少,MTPT较之显著增加(P<0.05);TBV/TTV和MTPS与之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四环素-RGDY能在骨组织聚集,其聚集能力不仅与四环素载体作用有关,而且与骨组织所处的代谢状态密切相关,四环素-RGDY可以抑制去卵巢后骨小梁的丢失.
作者:戴晨琳;丁晓颖;张鑫;陈昆明;张墨玲;邱明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钛瓷修复体在制作过程中经多次烧结处理后表面颜色的改变规律.方法设计制作钛瓷修复体标准试件,经过l、2、4、7、10次烧结处理,每次烧结后做色度测定.结果除a*和Hab外,其他色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a*和Hab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烧结l、2次与烧结7、10次之间,各组间的色差值均小于1.0.结论在正常的修复体制作过程中,烧结次数在7次以内,钛瓷修复体表面颜色基本无改变.
作者:吴效民;周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60只眼)TAO患者及30例(60只眼)无任何甲状腺疾患及眼部异常体征的正常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AO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低(P<0.001),阻力指数增加(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可简便实用地评价TAO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作者:李辉;刘玉华;李东辉;张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以绿脓杆菌主动外排系统中MexAB-OprM型外排泵的外膜蛋白OprM为靶点,建立外排泵抑制剂筛选模型.方法利用PCR法从标准绿脓杆菌PAO1菌株中得到外排泵外膜蛋白基因oprM,利用T-easy载体作为克隆载体,pMMB67EH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HS151中进行OprM蛋白的诱导表达.为检测OprM蛋白的功能,采用液闪计数法测定胞内四环素浓度,纸片法进行抑菌圈测定实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筛选模型.结果可见OprM蛋白的高表达,以其为主要检定菌,建立了一个作用于外排泵外膜OprM蛋白的药物筛选模型.累计应用此模型筛选放线菌和真菌发酵液样品1 600个,其中获得阳性菌株56个,阳性率约为3.5%.结论本研究验证了OprM蛋白对外排作用的重要性,通过筛选实验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田睿;余利岩;肖春玲;左联;姚天爵;杨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靶向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CLA-1)调控序列的药物筛选模型,为筛选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剂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CLA-1上游调控序列,构建重组报告基因质粒pGL3-CLAP,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BEL-7402,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剂.结果建立了CLA-1表达上调剂筛选模型,pGL3-CLAP与阴性对照pGL3-Basic组间差异显著(P<0.001),变异系数(CV)不超过10%.对124个化合物和800个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初筛和复筛,1个化合物和3个菌株发酵液为阳性.结论该系统可有效地应用于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剂的高通量筛选.
作者:刘晓辉;洪斌;王丽非;杨媛;司书毅;李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21 mmHg)(1 mmHg=0.133 kPa)后视野的变化情况,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病损的可能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0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经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至正常水平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共计29例47眼,所有患者均需于眼压稳定后行Humphrey视野计24-2程序行视野检查至少两次,间隔时间至少1年以上,并按照随访时间长短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即l~2年组和2年以上组.根据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的标准进行视野评分及秩和检验;将视野分为五个区域并计算每个区域的光敏感度和缺损深度.结果随诊1~2年和2年以上患者视野的AGIS评分、各区缺损深度及各区光敏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时,其青光眼视神经病损可能无明显进展.
作者:段晓明;邹燕红;刘小力;艾凤荣;刘熙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纵裂微骨孔入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02年10月,采用纵裂微骨孔入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2例.结果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11例均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本组均未输异体血液;术后平均住院11 d.结论采用纵裂微骨孔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可降低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减少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异体输血和医疗费用.
作者:王硕;赵继宗;王嵘;齐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BTB/POZ结构域GAGA元件结合相关蛋白(GRP)在hsp90α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正义或反义GRP真核表达质粒或空载体,分别与装有hsp90α基因启动子(-1756-+37)的pREP4 episomal vector质粒和对照质粒pMCAT共转染Jurkat细胞,提取总RNA,用竞争性半定量RT-PCR测定hsp90α-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相对启动子活性.结果热休克时,GRP明显促进pREP4 episomal vector质粒上hsp90α-CAT报告基因启动子活性.结论GRP可能通过参与染色质动态调整促进pREP4 episomal veetor质粒上hsp90α CAT的表达.
作者:陈永军;莫志成;张旌;张业;吴宁华;沈珝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 3[1,25(OH)2D 3]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osteoprotegerin(OPG)和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取30只出生24 h内的新生小鼠,在无菌条件下取颅盖骨,去除纤维结缔组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取第3~5代的成骨细胞,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1,25(OH)2D3(10-8、10-9、10-11 mol/L),培养48 h后,取出培养液,-70℃冻存备用.从培养瓶中贴壁细胞提取总RNA,应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OPG和RANKL的mRNA表达.应用EU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OPG蛋白的浓度.结果各浓度1,25(OH)2D3作用的成骨细胞中,OPG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弱,并随1,25(OH)2D3浓度的增加而表达减弱,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实验组RANKL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且随1,25(OH)2D3浓度增加而增强;实验组成骨细胞中OPG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OH)2D3抑制小鼠成骨细胞OPG的表达,同时增加RANKL的表达.
作者:田庆显;黄公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红霉素酮基内酯类衍生物合成进展及其抗耐药作用特点,重点介绍了针对红霉素酮基内酯环上若干重要部位的修饰与合成方法.
作者:雷平生;许蓬;刘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新型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化学研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创新药物研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1981~2002年间批准上市的1 031种药物中,有48%的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或与天然的先导结构有关,其中5%的药物为天然化合物的直接应用.目前天然产物化学面临的主要课题是高效快速的新颖结构天然产物的识别与分离,据此,必须制定新的研究策略,开创新的研究思路.采用色谱、色谱与波谱联用等结构在线分析技术和多种筛选技术建立新的研究方法,达到高效、快速、微量地从天然产物资源中发现新型结构的活性天然产物的目的,为创新药物先导物的发现提供物质基础.
作者:庾石山;冯孝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及多药耐药细菌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针对细菌产生耐药的各种机制,筛选和研制新型抗耐药细菌药物是战胜细菌耐药性的重要途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新药研制相关基础研究和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加速开发创新药物,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病原体和新耐药细菌带来的挑战.
作者:肖春玲;姚天爵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