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邻近膈肌、肠管、胆囊和肝表面等难治部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经皮RFA治疗228例位于肝脏外周区域的非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共274个病灶,其中,59个病灶邻近肠管,115个病灶邻近膈肌,54个病灶邻近胆囊,46个病灶邻近肝表面.肿瘤大径平均(3.7±1.2)cm(1.2~7.0 cm).对不同部位肿瘤建立相应的个体化方案指导治疗,1个月后行增强CT判断肿瘤早期灭活率并定期随访.结果 肿瘤早期总灭活率为91.6%;邻近肠管、膈肌、胆囊和肝表面的肿瘤早期灭活率分别为91.5%、90.4%、92.6%和93.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9.6%、7.4%和6.5%.本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3%、62.9%、53.7%.228例共计治疗358人次,较严重并发症占3.4%,包括出血2人,邻近脏器(膈肌、肠管)损伤6人,针道种植4人,共计12人次.结论 对RFA易灼伤邻近肝外结构的难治性肝癌,本研究采用个体化方案策略指导治疗,获得较好的肿瘤灭活率并降低并发症,本方案拓展了肝癌RFA治疗适用范围,有助于提高RFA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陈敏华;杨薇;严昆;武金玉;戴莹;高文;张晖;吴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操作方法 与应用价值.方法 110例 中晚孕期正常胎儿,经常规超声筛查心脏未见异常.采用STIC技术一次性扫描获得胎儿心脏整体容积数据,存盘后进行脱机分析:(1) 采用超声断层显像(TUI)模式,通过调节层距和中心层位置,分别显示四腔心,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和三血管切面动态图像,并采用评分方法 比较TUI图像与二维超声直接获得的各切面图像质量差异.(2)采用动态正交三平面(MP)模式,通过调节切割面和正交点位置,在A、B、C 3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显示心脏节段性分析中所需要的10余个标准切面,分析主要结构的静态与动态图像.结果 110例胎儿心脏均获得满意的容积图像.平均每次STIC扫描时间为(55±15)s.TUI模式下可重现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所需的4个标准切面,各切面图像的显示合格率与二维扫描图像差异无显著性(P>0.05).选取39例扫描起始切面为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在MP模式下进行了心脏节段性分析,在心房、心室和大动脉3个节段的显示中,除房室瓣口短轴的显示合格率较低(41%)外,主要解剖结构的显示合格率在72%~100%.在心室节段中,均可显示室间隔的完整剖面.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可简化胎儿心脏图像采集的过程,减少对操作经验的依赖和对胎儿心脏的超声照射时间.
作者:吴瑛;刘涛;熊奕;臧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多层聚电解质膜包覆的微泡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对正常兔肝脏超声显影效果.方法 采用声空化方法 制备表面活性剂(Span 60和Tween 80)包裹全氟丙烷气体的超声造影剂微泡(ST68-PFC).然后以微泡为模板粒子,用带相反电荷的聚赖氨酸(PLL)和海藻酸钠(Alg),为包膜材料,通过静电吸引层层自组装技术对微泡进行包覆和表面修饰,观察其对正常兔肝实质的造影效果.结果 声空化法能够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的超声造影剂微泡,聚电解质有效地组装到ST68-PFC微泡表面.动物肝脏造影实验证明经过多层聚电解质膜包覆的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增强兔肝实质显像效果.结论 经过层层自组装修饰的微泡造影剂在赋予更多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减弱其造影效果.通过选择含有氨基、羧基等基团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微泡的外层,可以方便地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微泡表面上,实现靶向目的 .
作者:邢占文;柯亨特;刘绍琴;戴志飞;王金锐;刘吉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兔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后腿肌注50%甘油等渗盐水12 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分别在注射前与注射后6 h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Q-LAB软件测量肾皮质的超声造影灌注参数值,包括曲线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降支斜率(α)、曲线下面积(AUC)、曲线达峰绝对值(DPI)、达峰时间(TTP).检测注射前和注射后6 h兔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结果 注射前A和α值分别为(3.07±1.83)dB/s和(0.19±0.15)/s,明显高于注射后6 h的(2.76±1.31)dB/s和(0.09±0.02)/s(P均<0.05).注射前AUC和TTP值分别为(137.4±68.4)dBs和(6.33±3.71)s,明显低于注射后6 h的(309.5±88.9)dBs和(8.61±3.97)s (P均<0.01).注射前和注射后6 h的DPI和血肌酐、尿素氮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能准确显示出兔ARF早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较常规血肌酐、尿素氮检查灵敏,对ARF前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怡;王文平;丁红;林希元;范培丽;曹佳颖;徐本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DU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2例临床上怀疑肝内占位病变的患者进行CEUS,机械指数设置为0.08~0.11,造影剂选用SonoVue,取2.4 ml经肘部浅静脉于5 s内快速推注.结果 32例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经穿刺证实均为肝脓肿.注射SonoVue后,所有病灶均呈快速整体型增强,平均开始增强时间为(14.48±3.62)s,达峰时间为(22.92±4.35)s,出现低回声的时间为(80.30±35.30)s.峰值时有93.8%(30/32)病灶呈现具有特征性的蜂窝状表现;门脉期中有37.5%(12/32)呈低回声改变,62.5%(20/32)呈等回声改变.结论 CEUS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肝脓肿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文平;李超伦;季正标;袁海霞;丁红;黄备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肝转移癌超声造影表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反相超声造影技术对21例共21个肝转移癌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其造影增强各时相的特征.结果 21个肝转移癌中,19个(90.5%)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动脉相21个病灶均可见增强,12个(57.1%)为快速弥漫增强,8个(38.1%)为快速环状增强,余1个较大的病灶呈缓慢不均匀轻度增强;延迟相20个病灶(95.2%)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3个(14.3%)发现更多的肝内病灶.结论 肝转移癌的超声造影有特征性表现,可将其作为筛查及诊断的可靠依据.
作者:吕珂;姜玉新;戴晴;朱庆莉;夏宇;谭莉;孟华;齐振红;高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促进大鼠梗死心肌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制备成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1) HGF+超声+微泡组(HGF+US/MB);(2) HGF+超声组(HGF+US);(3)HGF+微泡组(HGF+MB);(4)单纯手术组(SA).于基因转染后14 d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缺血心肌周围CD34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心肌内新生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内HGF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心肌内HGF含量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HC结果 显示,CD34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和胞浆,显示为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新生的微血管被染成棕黄色,显微镜下计数每高倍镜视野下的MVD,结果 表明在HGF+US/MB组心肌中MVD高,为(266.9±39.8)个/高倍镜视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LISA结果显示HGF在HGF+US/MB组心肌中表达高,为(5.54±0.81)ng/s,且前壁表达高于后壁(P<0.05),与其他各组心肌HGF含量相比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表明,心肌HGF含量与MV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介导HGF基因在缺血心肌内的高效转移并促进血管新生,为心肌梗死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作者:王志刚;李兴升;李雪霖;袁侨英;任建丽;冉海涛;李攀;杨春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基因转染联合化疗药物顺铂对人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的协同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使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建立人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空质粒PcDNA3、angiostatin/PcDNA3、化疗药物顺铂、angiostatin/PcDNA3+顺铂,质粒用脂质体DOTAP介导转染细胞.观察各组动物的腹水量及腹腔荷瘤量,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angiostat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利用TUNEL染色法行原位细胞凋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裸鼠的腹水量(P<0.01)及腹腔瘤负荷(P<0.005)均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肿瘤组织中angiostatin蛋白局部高表达,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1),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 Angiostatin基因联合化疗治疗人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可以产生协同抑制作用,多途径联合用药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孙平;孔北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和梗死心肌的作用.方法 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16头小型猪,随机分为BM-MNC移植组(n=9)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7),分别经冠状动脉移植(3.54±0.90)×108个BM-MNC细胞或磷酸盐缓冲液,对比移植4周时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新生血管密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 BM-MNC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壁、前间壁厚度、心输出量和+dp/dtmax与细胞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LVEF显著降低,室间隔、侧壁、前间壁显著变薄,心输出量和+dp/dtmax显著降低(P均<0.05).舒张功能的指标在细胞移植前后各组变化不明显(P>0.05).BM-MNC组缺血再灌注区的小血管数目为(13.39±6.96)个/高倍视野,显著高手对照组的(3.50±1.90)个/高倍视野(P<0.05).BM-MNC组总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梗死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区移植的BM-MNC可增加移植区新生小血管数目,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李崇剑;高润霖;杨跃进;胡奉环;杨伟宪;尤士杰;宋来凤;阮英茆;乔树宾;陈纪林;陈在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体血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8例胰肾联合移植术(SPK)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第1、3、7天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移植肾脏、胰腺的体积及动静脉血流速度,计算阻力指数(RI),并与30例单纯肾移植术(KT)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彩色多普勒可清晰显示胰腺、肾脏的形态、大小及血流.SPK患者移植肾脏的形态、体积和动静脉血流速度与KT患者的移植肾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PK患者术后早期胰腺体积明显大于健康对照者,移植胰腺的动脉血流速度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胰腺的门静脉频谱呈双向波和三项波等体静脉频谱特征.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SPK后移植体血流监测具有高度敏感性,可用于诊断移植后血管性并发症及评价组织灌注情况.
作者:唐缨;李馨;胡翔宇;武红涛;毛鹏;王玉红;沈中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前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方法 定量分析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经腹三维超声方法 观察和比较571例正常中晚孕期胎儿和39例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小脑蚓部,采用小脑蚓部大切面面积指标分析正常胎儿小脑蚓部面积与孕周的关系,比较正常与异常组测量数据.结果 经腹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方法 成功检测529例正常胎儿小脑蚓部大切面面积,其测值与孕周呈正相关(r2=0.854,P<0.05).39例Dandy-Walker综合征包括14例Dandy-Walker畸形(DWM)和25例Dandy-Walker变异型(DWV),其中12例DWM和2例DWV未显示蚓部结构.其余蚓部切面面积均明显小于相应孕周正常测值.结论 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能够克服二维扫查难以获取胎儿头颅正中矢状切面的不足,得到满意的小脑正中矢状切面图像,有助于分析正常和异常小脑蚓部发育的变化规律,为DWS的产前诊断提供一个新的量化指标.
作者:谢红宁;蔡丹蕾;何花;朱云晓;李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麦芽糖分析方法 ,研究正常志愿者输入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的廓清变化.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血浆和尿样中的麦芽糖;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以0.2、0.3、0.5 g·kg-1·h-1的给药速率静脉滴注麦芽糖注射液4 h,在滴注前和滴注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不同时间段收集尿液测定麦芽糖和葡萄糖.结果 血样分析麦芽糖的准确性和回收率的变异系数(RSD)分别在3.68%~4.58%和0.44%~4.83%之间;尿样分析准确性和回收率的RSD分别在2.91%~7.62%和0.95%~8.27%之间.健康志愿者以0.2、0.3、0.5 g·kg-1·h-1的给药速率静脉滴注麦芽糖注射液4 h后,血中麦芽糖的浓度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具有良好的剂量依赖性(r>0.99).3个高、中、低不同浓度的麦芽糖在输入12 h后血中麦芽糖的浓度均回到起始点,麦芽糖在血中消除较快.在输入麦芽糖后2 h,尿中麦芽糖和葡萄糖排出增加,2~4 h达高峰,6 h后减少,24 h完全回到零点.结论 在0.2~0.5g·kg-1·h-1,的给药速率下,输注麦芽糖基本不会导致体内血糖浓度的明显升高,在上述浓度下具有很好的廓清能力.建议除需要立即补充大量能量时,可考虑采用较快的输注速率,常规补充能量时宜采用不超过0.3 g·kg-1·h-1的输注速率.
作者:何桂珍;舒红;王秀荣;董良广;马恩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乳腺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评价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116个乳腺病灶(良性63个,恶性53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增强程度;(2)增强方式;(3)是否完全增强;(4)是否均匀增强;(5)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6)病灶有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按照增强明显/不明显,向心/非向心、完全/不完全、均匀/不均匀,边界清晰/不清晰.周边出现/未出现放射状增强,对良、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 116个乳腺病灶中5个无增强,其余111个病灶有不同程度增强.良、恶性病灶增强模式,除是否明显增强一项特征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恶性病灶多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强(83%、86.8%),增强时病灶边界不清(81.1%),出现不完全增强和病灶周边放射状增强两个征象的病灶中均以恶性占多数,分别为72.2%和96.8%.结论 乳腺良、恶性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璟;姜玉新;戴晴;孙强;吕珂;谭莉;高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各种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在胰腺实性局灶性病变(s-FLP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确诊的s-FLPs的各种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及其诊断效能,总结s-FLPs的重要增强特征,探讨超声造影表现的鉴别诊断意义.结果 不同s-FLPs的实质始增时间、病灶始增时间和增强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灶始增-峰值时间有较大的差异(P<0.05).以增强速度快慢诊断胰腺癌和肿瘤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71.4%、85.7%和75.0%、91.7%、89.3%.以增强模式诊断胰腺癌和肿瘤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78.6%、83.9%和75.0%、100%、94.6%.增强模式的Youden指数高.把不同的诊断指标进行组合后,增强模式与增强速度的组合诊断价值高,但其Youden指数并没有得到提高.结论 不同s-FLPs具有不同的增强表现,增强速度和增强模式的差异是鉴别诊断胰腺癌或肿瘤样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指标.
作者:谢晓燕;许尔蛟;徐辉雄;徐作峰;刘广健;郑艳玲;梁瑾瑜;黄蓓;吕明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肾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患者97个声像图表现不典型肾囊性病变行常规超声(包括彩色和能量多普勒)检查、CEUS和增强CT(CECT)检查,按照Bosniak方法 进行分级,并对3种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另以手术病例的病理结果 为标准,验证CEUS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EUS与CECT对不典型肾囊性病变的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规超声与CEUS和CE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32例手术后病理结果 比较,常规超声、CEUS和CECT提示肾良性、可疑恶性和恶性囊性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63.2%、95.0%和94.7%,特异性分别为92.9%、76.9%和85.7%,准确性分别为75.8%、87.9%和90.0%.结论 CEUS对肾囊性病变的分级与CECT高度一致,对预测不典型肾囊性病变良、恶性有重要价值,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作者:王金锐;苗立英;崔立刚;杨敬英;王淑敏;刘国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心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及其达峰时间、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AP-Prot)及其达峰时间、扭转角度峰值(Ptw)及达峰时间、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 R)、解旋减半时间(HTU),并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HCM组MV-Prot、AP-Prot、Ptw、AVCtw、MVOtw和HTU测值增加,Untw R测值减低(P均<0.05).(2)HCM组左心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 HCM组内左心室旋转心尖部达峰时间较心底部测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 应用STI可无创性评价HCM患者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HCM患者左心室旋转运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有明显异常改变.
作者:谢明星;张丽;吕清;王新房;韩伟;张静;刘莹莹;付倩;项飞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使用甘精胰岛素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9月~2006年7月采用甘精胰岛素行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和采用胰岛素常规强化治疗方案的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资料.研究组患者在术前数日采用早7时甘精胰岛素加三餐前正规人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强化治疗控制血糖;手术当日仍用原量甘精胰岛素注射,停用短效胰岛素;术后继续使用原量甘精胰岛素,视空腹血糖变化情况调整其剂量,患者如进食则于餐前给予短效胰岛素.对照组均采用传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停用皮下胰岛素注射,改用静脉胰岛素输注;患者进食后可逐渐改回原胰岛紊强化治疗方案.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日与术后第1、2、3天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5±1.8)、(8.2±1.8)、(7.6±1.6)、(7.2±1.1)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分别为(9.0±2.8)、(10.4±2.4)、(8.8±2.7)、(9.0±2.0)mmol/L.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在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和0.01).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较为满意,低血糖发生可能性较小,具有安全、有效和方便的特点.
作者:李乃适;李文慧;王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技术检测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旋转的发生和角度变化,为临床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力学状态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方法 采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检测并量化评价46例患者共48个孤立性偏心性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旋转运动及其角度,比较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不同部位和正常参考段血管短轴收缩期和舒张期内膜旋转的发生频率和旋转角度.结果 多数孤立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参考段血管内膜表面在心动周期中均发生了旋转运动;上述节段动脉内膜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旋转运动方向相反.握力试验前收缩期斑块上游段动脉内膜旋转运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参考段动脉(P=0.036).握力试验后舒张期斑块中游段动脉内膜旋转运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段动脉(P=0.031).握力试验前后斑块上、中、下游段动脉内膜旋转运动的发生率均发生变化,多为收缩期增加、舒张期减少;参考段动脉内膜旋转运动的发生率未发生任何变化.结论 多数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在收缩和舒张期分别发生了与正常颈动脉内膜不同的旋转运动,其中颈动脉斑块和正常内膜在握力试验前后收缩和舒张期发生的旋转运动差异有可能被应用于提示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的不稳定力学状态.
作者:岳文胜;尹立雪;王珊;郭智宇;邓燕;左明良;罗安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术前评价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存病变病理学反应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45例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术前DCE-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Miller & Payne反应性分级方法 将患者的病理学反应性分为5级,5级为病理完全缓解(pCR),其余为浸润癌残余,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并以此作为金标准.由两位医生分别在诊断工作站盲法阅片,判断是否为pCR及MHR.对两医生判断结果 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用Kappa分析对观察者间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DCE-MRI对化疗后浸润癌残余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两医生敏感性分别为94.7%和97.4%,特异性分别为42.8%和57.1%,准确性分别为86.6%和91.1%.DCE-MRI对化疗后MHR判断,两医生敏感性分别为95.5%和81.8%,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2.6%,准确性分别为84.4%和82.2%.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28和0.778,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DCE-MRI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浸润癌残余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有助于化疗后术前无创性评价乳腺癌的病理反应性.
作者:张晓鹏;李洁;孙应实;曹崑;唐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超声弹性成像(UE)是近年来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断的一种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提高UE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必须正确认识UE原理,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 ,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造成误诊;进一步研究UE表现的相应病理基础;以超声特征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于超声检查不典型的乳腺病灶仍有必要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作者:罗葆明;欧冰;智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已经成为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内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可选择性的治疗方法 .几项较大的研究证明了CRT的有效性.CRT的治疗机制是改善房室同步性、室间同步性和室内同步性,而超声心动图则可通过M型、脉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三维成像等技术评估心脏的机械同步性,因此,超声心动图有助于适合CRT患者的筛选,指导电极位置的选择,以及在CRT后起搏器参数的优化和患者随访.本文讨论了目前用于CRT的几种常用的超声技术的优缺点.
作者:任卫东;李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发展起来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已经在临床中得以应用,超声造影也已广泛用于肝脏及肝脏以外器官的显像,如肾脏、胰腺、脾脏、前列腺、卵巢、子宫和腹部外伤,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显示出日益增长的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超声造影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作者:戴晴;姜玉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超声探头的微型化为妇产科诊断和治疗开创新的途径和技术,经阴道超声检查已经成为妇科常用的手段;腹腔镜超声探头或术中超声探头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减少手术创伤.三维超声在产科的应用,使得产前观察胎儿的解剖结构更加清晰,为提高产前超声诊断水平提供新的技术.
作者:常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