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对肾切除联合阿霉素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抗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5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健脾清化方组、益气健脾组、清热化湿组和尿毒清组,每组8只.后5组行单侧肾切除合并阿霉素(3 mg/kg)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肾硬化模型,分别给予健脾清化方、健脾清化方拆方(益气健脾方及清热化湿方)、尿毒清颗粒干预8周.测定用药后各组血清TC、TG、LDL、VLDL及肾组织TNF-α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血清TC、TG、LDL、VLDL及肾组织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清化方组、清热化湿组、尿毒清组血清TC、TG、LDL、VLDL及肾组织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益气健脾组血清TC、TG、VLDL均显著降低(P均<0.01),但LDL及肾组织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健脾清化方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并下调肾组织TNF-α的表达,从而改善肾脏炎症反应,实现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方中的清热化湿药物对于降低LDL和肾组织TNF-α水平起着核心作用.
作者:陈晛;何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周边农村吸烟者的戒烟状况,为农村人口的控烟策略和戒烟辅助医疗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定北京市周边1个自然村,对所有≥10岁的人口用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吸烟及戒烟相关的个人一般情况和社会家庭情况.采用SAS 6.1统计软件对人群的戒烟率、戒烟意愿及戒烟行动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吸烟者总数为621人,吸烟率为35.8%.吸烟者中戒烟行动发生率为35.5%,戒烟行动实施者的绝大多数(93.9%)戒烟方法为自助式戒烟法,总戒烟成功率为12.4%.戒烟成功率在年龄较高、文化水平较低、收入水平较低、具有反复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短症状以及无尼古丁依赖的吸烟者中具有较高的分布趋势.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者291人,占46.9%.年龄较高、有呼吸道症状、有尼古丁依赖者中戒烟意愿出现率较高.结论 被调查农村人群高吸烟率与低戒烟成功率的现状与全国水平相似,戒烟工作应在戒烟动机干预及提供戒烟辅助两方面进行改进.
作者:侯小萌;蔡柏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 (EIF5A2)在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IF5A2在MKN28、HGC27细胞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内的表达,评估小干扰RNA (siRNA)对EIF5A2的抑制效果.检测EIF5A2蛋白在2例人胃癌及匹配的非癌胃黏膜组织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力,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Cyclin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adherin、Vimintin、C-myc及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水平.结果 EIF5A2在MKN28细胞及人胃癌组织内呈高表达.EIF5A2 siRNA#1可明显抑制MKN28细胞内EIF5A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EIF5A2后可明显抑制MKN28细胞增殖(P均<0.01)、迁移(P<0.001)及侵袭能力(P <0.001).抑制EIF5A2后,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CyclinD1、CyclinD3、MTA1及C-myc表达明显受抑制.结论 siRNA下调EIF5A2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yclinD3抑制MKN28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MTA1、C-myc及上皮间质转化抑制MKN28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作者:孟庆彬;于健春;康维明;马志强;周立;叶欣;曹战江;田树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接受充气式止血带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大腿止血带下接受双侧TK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静脉给予乌司他丁和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案,分别于术前,术后4、24、48、72 h抽取上肢静脉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ALT术后没有显著变化(P均>0.05),试验组在术后48 (P=0.002)、72h (P=0.001)均显著降低;对照组TBil和DBil在术后48 (P =0.012,P=0.000)、72 h(P=0.000,P=0.000)均显著升高,而试验组仅在术后48 h显著升高(P=0.010,P=0.038).试验组ALT在术后4(P =0.026)、48 (P=0.013)、72h (P=0.00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Bil在术后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36);两组各时间点的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双侧TKA术前和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作者:唐帅;徐仲煌;刘硕;杨宏;任丽英;钱文伟;黄宇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PV1)受体基因缺陷和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阻断剂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所致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野生型和TRPV1基因缺陷(TRPV1-/-)小鼠通过切除左侧肾脏、皮下包埋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和饮用盐水建立DOCA-盐高血压模型.DOCA-盐高血压组(野生型和TRPV1-/-小鼠n均=8)和DOCA-盐高血压-RS504393组(野生型和TRPV1-/-小鼠n均=8)分别皮下注射溶媒和特异性的CCR2阻断剂RS504393,假手术组野生型和TRPV1-/-小鼠(n均=7)仅左肾切除和给予正常饮用水.实验共4周,实验期间和结束时分别检测动脉收缩压、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尿8-异构前列腺素排泄量和肌酐清除率.取右肾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比较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与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野生型DOCA-盐高血压组和TR-PV1-/-DOCA-盐高血压组的血压显著升高,24 h尿白蛋白和尿8-异构前列腺素排泄量显著增加,肌酐清除率显著下降(P均<0.05);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显著升高,且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增加(P均<0.05).除血压外,TRPV-/-DOCA-盐高血压组上述病理变化均显著高于野生型DOCA-盐高血压组(P均<0.05).RS504393处理组的上述异常变化显著弱于相应的DOCA-盐高血压组(P均<0.05).除假手术组外,DOCA-盐高血压组和DOCA-盐高血压-RS504393组的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野生型和TRPV1-/-小鼠中,CCR2阻断剂均可抑制DOCA-盐高血压所致的肾脏损害及肾内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并且其抑制作用在TRPV1-/-小鼠中明显增强,提示TRPV1受体可能通过抑制CCR2所介导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来减轻盐敏感性高血压所造成的肾脏损害.
作者:朱飞云;刘卫红;王小晓;崔琳;沈思;朱明军;王幼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状态下足细胞内质网应激(ERS)对钙调神经素(CaN)表达的调控情况.方法 以6、9、12周龄的C57BLKS/JLepr db/db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同龄C57 BLKS/J Lepr db/m小鼠为对照,观察小鼠24h尿白蛋白量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法检测早期糖尿病肾病小鼠CaN、synaptopodin表达的变化.以永生小鼠足细胞系为体外研究对象,棕榈酸盐引起ERS或联用熊去氧胆酸阻断ERS时,采用RT-PCR法、激光共聚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aN的表达变化.结果 db/db早期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中,足细胞CaN的表达随尿白蛋白量增加逐渐升高,synaptopodin的表达随蛋白量增加而降低.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CaN的表达随棕榈酸盐刺激浓度增加而增加,ERS阻断时CaN表达减少.结论 足细胞ERS在伴有微量白蛋白时对CaN的表达有正向调控作用.
作者:胡蓉蓉;马杰;陶建瓴;文煜冰;赵翠;张薇;李航;李明喜;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27 (HSP27)在不同恶性程度前列腺癌细胞株RWPE-1、LNCaP、PC-3和TSU-Pr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槲皮素对PC-3细胞株HSP27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RWPE-1、LNCaP、PC-3和TSU-Prl细胞株,分别分为以下4组:(1)空白对照组;(2)阴性对照组:给予二甲基亚砜;(3)槲皮素高剂量组:给予0.6 mg/ml槲皮素150μl;(4)槲皮素低剂量组:给予0.3 mg/ml槲皮素150μl.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SP27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SP27的表达取决于细胞类型,按照RWPE-1、LNCaP、PC-3、TSU-Pr1的顺序依次增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槲皮素高剂量组和槲皮素低剂量组PC-3细胞的HSP27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8%、110%、50%、60%,其中,槲皮素高剂量组和槲皮素低剂量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 HSP27的表达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有关,槲皮素可抑制PC-3细胞中HSP27的表达.
作者:于峰;姜丽丽;邸彦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D,n=10)、高脂饮食组(HFD,n=10)、普通饮食+n-3PUFAs组(CD +n-3PUFAs,n=7)、高脂饮食+n-3PUFAs组(HFD+ n-3PUFAs,n=9)4组,饲养10周后,取大鼠新鲜粪便提取DNA,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组成,改良偶氮基质显色鲎试剂法检测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 饲养前,各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饲养10周后,HFD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CD组(P =0.0002)、CD+n-3PUFAs组(P =0.0001)和HFD+ n-3PUFAs组(P =0.022).饲养10周后,HFD组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P =0.002)和肠杆菌科(P =0.022)的含量明显高于CD组大鼠,拟杆菌门(P =0.026)和双歧杆菌属(P =0.034)含量明显低于CD组.CD+ n-3PUFAs组大鼠粪便中的拟杆菌门含量明显高于CD组(P =0.043).HFD+ n-3PUFAs组大鼠粪便中的厚壁菌门含量(P=0.044)和肠杆菌科含量(P=0.012)明显低于HFD组,拟杆菌门含量明显高于HFD组(P=0.042).饲养10周后,HFD组大鼠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CD组(P =0.007),HFD +n-3PUFAs组明显低于HFD组(P=0.042),CD+ n-3PUFAs组与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结论 高脂饮食可增加大鼠的体重,改变其肠道菌群.补充n-3PUFAs可以部分修复这种改变,并降低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减少体重.
作者:曹战江;于健春;康维明;马志强;叶欣;田树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在鉴别肺肿块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38位患者行常规序列和DWI序列扫描,DWI采用呼吸触发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联合并行采集技术,分别选取9个b值(0、50、100、150、200、400、600、1000、1500 s/mm2).利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评估组织中纯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相关参数值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38例患者中,30例经病理证实,8例经临床资料证实;肺恶性组23例,良性组15例.肺恶性组D值明显低于良性组(Z=3.308,P=0.001),两组间D* (Z=1.646,P=0.100)和f值(Z=1.254,P=0.210)差异没有显著意义.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0.839)大,当D选择阈值为0.90×10-3 mm2/s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88.9%.结论 多b值DWI参数中D值对于鉴别肺肿块的良恶性有显著意义,诊断效能大.
作者:王晓华;段江晖;袁慧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Stellar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大螺距泌尿系排泄期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患者行Stellar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大螺距泌尿系排泄期成像扫描(管电压80 kV、参考管电流92 mAs、开启CARE Dose 4D及CARE kV,螺距3.0,滤波反投影图像重建)(A组),另100例患者行普通双源CT大螺距泌尿系排泄期成像扫描(管电压100 kV、参考管电流140 mAs、开启CARE Dose 4D,螺距3.0,滤波反投影图像重建)(B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间泌尿系各节段充盈程度,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间泌尿系各节段对比剂CT值、图像噪声和有效放射剂量.结果 A组患者的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充盈程度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各泌尿系节段内对比剂CT值均明显较高(P均<0.01).两组患者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1.10 mSv,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3.79 mSv (P<0.01).结论 Stellar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大螺距泌尿系排泄期成像在保持图像噪声的同时可以降低放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昊;薛华丹;金征宇;王萱;陈钰;何泳蓝;张大明;朱亮;王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假体植入矫正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取出术后继发乳房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共23例患者42侧乳房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假体植入矫正PAAG取出术后的继发畸形.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1例患者发生双侧积液,1例发生单侧感染,无一例因并发症取出假体.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0±11.7)个月(3~36个月),乳房外形较满意.结论 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假体植入矫正PAAG取出术后继发的乳房畸形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龙笑;白明;曾昂;赵茹;王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老年患者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占很大比例,而大多数老年肿瘤患者都会进行化疗,化疗的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中也更为常见.因此,预测老年肿瘤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预测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新型评估工具.
作者:高鹤丽;白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激光物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医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医学研究中.本文回顾了激光在口腔种植领域应用的相关基础及临床报道,总结了激光在种植材料的处理和种植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众多研究显示激光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作者:穆月;李倩;赵继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二肽基肽酶-4(DPP-4)具有剪切多肽N端第2个氨基酸为丙氨酸、脯氨酸的功能,其作用底物包括许多与造血系统调节有关的趋化因子、克隆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近期研究表明,DPP-4对集落刺激因子的剪切会改变其功能,进而影响造血干祖细胞及移植,但关于DPP-4的调节以及对大部分因子剪切后的影响仍未阐明,本文总结了DPP-4抑制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德冠;孟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内部一组能自我更新、存活、增殖和形成新肿瘤的细胞亚群,可能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但这些细胞并不孤立起作用,而是依赖于来自其微环境的各种信号.肿瘤干细胞有2个微环境龛:(1)围血管龛;(2)肿瘤干细胞定位的肿瘤低氧区域.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龛之间存在双向信号转导.作为肿瘤干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CD133在关键分子信号通路和高水平药物或辐射耐受中发挥作用.其他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的分子通路信号分子,如:Wnt和Hh,也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对肿瘤干细胞病理基础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了解,将会促进彻底根治癌症的新治疗靶点和新策略开发.本文总结了肿瘤干细胞靶向疗法的分子机制、可能性和局限性.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其术后无明显内漏的瘤囊增大越来越多.术后及时发现瘤囊增大并将其与内漏相鉴别对于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瘤囊增大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
作者:杨根欢;刘暴;曾嵘;倪冷;刘昌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0.2% ~ 11.9%之间[1-4],一旦发生,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显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支出[5],甚至可能造成局部愈合不良、神经损伤乃至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同时,与其他内植物相关骨、关节感染类似,有内植物的脊柱感染也属于难治性感染,常需在充分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内植物状况、临床表现、病原菌类型及耐药谱基础上,综合抗感染药物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北京协和医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门诊随诊1例脊柱术后感染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炯;马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颅内多发性胶质瘤(multiple cerebral glioma,MCG)较少见,国外文献报道MCG发病率占胶质瘤的10%[1],占所有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4%[2].多发性星形细胞瘤(naplastic astrocytoma,AA)是MCG的一种,在MCG中的发病率次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临床上更为罕见.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了1例以言语障碍和幻嗅为首发症状的左额叶罕见多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祥溢;刘帅;高俊;杨义;王任直;马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是恶性纤维肉瘤的一种少见亚型,由Meis-Kindblom等[1]于1995年首先报道,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部软组织,原发于胰腺者罕见,目前仅2例报道[2-3].北京协和医院于2012年12月6日收治了1例胰腺SEF,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赵雪;陈钰;薛华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能降低心脑血管血栓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在双抗治疗基础上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3年7月16日至8月6日收治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再发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沈珠;施爱明;曹国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肝内血管引流异常是肝内血管的异常交通,根据受累血管不同可分为肝动脉门静脉瘘、门静脉肝静脉瘘及肝动脉肝静脉瘘,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导致严重并发症[1-2],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十分重要.诊断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而超声作为腹部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具有实时、无创等优点,且在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逐步完善,超声在肝内血管异常引流的筛查、诊断、随访以及严重程度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超声诊断的肝内血管异常引流患者,旨在探讨肝内血管异常引流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作者:薛恒;苗立英;王金锐;葛辉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