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503X
  • 国内刊号:11-2237/R
  • 影响因子:1.49
  • 创刊:197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PubMed)及其《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2017年4期文献
  • 人乳头瘤病毒在临床患者中的感染现状及主要型别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和现状,以期对HPV感染和病变的防治及相关疫苗研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6917份样本,采用高危型HPV分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和低危型HPV (6+11)型多重PCR核酸测定试剂盒,剔除重复检测样本1331份(588人次),分析5586份样本中HPV总检出率和各亚型、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状况,对复检病例单独进行分析.结果 HPV总检出率为36.29% (2027/5586),其中高危型检出率是24.92% (1392/5586)、低危型检出率是1.66% (93/5586)、混合型检出率是9.70% (542/5586)和HPV高危型混合检出率是7.75% (433/5586);女性和男性在HPV高危型检出率分别为25.52% (1366/5353)和11.16% (26/233) (x2=24.61,P<0.001),混昆合型检出率分别为9.99% (535/5353)和3.00% (7/233) (x2=12.45,P<0.001).男性HPV低危型检出率3.86% (9/233)明显高于女性的1.57% (84/5353) (x2=5.84,P=0.007).HPV高危型感染年龄分布主要在31~50岁,低危型感染主要分布在21~40岁;混合感染以31 ~40岁居多.HPV52、HPV58型感染阴转率低.HPV各亚型中检出率高的前3位为HPV52、HPV16和HPV58型.结论 HPV高危和低危型在男女性别之间的检出率明显不同,男性以低危型为主,女性以高危和高、低危混合感染为主.检出率高为HPV52型,其次为HPV16和HPV58型;再次阴性检出率低的为HPV52和HPV58型;HPV感染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作者:张睿;毕鑫星;叶阿里;孔令君;窦亚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μg/kg对小儿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 μg/kg对小儿七氟烷吸入诱导无肌松气管插管的作用.方法 选择4~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级、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122例,按计算机随机抽样表格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入室后吸入8%七氟烷和50%氧化亚氮,待患者入睡建立静脉通路后,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和生理盐水.注射完毕1 min后开始气管插管.根据喉镜置入容易度、声带位置、咳嗽程度、下颌松弛度、体动程度对气管插管条件进行分级.观察记录气管插管成功率和满意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7%和90% (P=0.143),满意气管插管率分别为82%和67% (P =0.04).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前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和插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可提高小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无肌松插管的满意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作者:魏灵欣;邓晓明;王磊;隋静湖;郅娟;温超;徐瑾;刘具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微小RNA架构的新型随机短发夹RNA文库构建

    目的 构建高效发夹状随机短发夹RNA (shRNA)文库.方法 构建由polⅡ启动子(CMV)驱动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下游连接shRNA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收取蛋白,用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该载体表达的shRNA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效率.在由CMV启动的EGFP下游连接shRNA的表达载体基础上,构建EGFP下游连接基于微小RNA (miRNA)架构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收取RNA,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该载体表达的shRNA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基于EGFP下游连接基于miRNA架构的shRNA表达载体实时定量荧光PCR的检测结果,构建基于miRNA架构的大容量随机shRNA文库.结果 由polⅡ启动子(CMV)驱动发夹状shRNA转录时,shRNA要位于一个大的转录本之后才能被有效转录.基于miRNA架构环境可提高shRNA的干扰效率.构建了一个容量为1.8×107的基于miRNA架构的大容量随机shRNA文库.结论 构建了一个大容量的新型随机shRNA文库.

    作者:郭倩;朱宁;卜萌萌;郭思超;闫雪静;陈倩;陈梅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33例青少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明确青少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肾脏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肾活检病理诊断IMN的青少年患者(定义发病年龄在13~ 24岁),排除膜性肾病继发病因,收集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年龄大于24岁的IMN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青少年IMN组33人,肾活检时年龄(20±3)岁,男/女比22/11;符合肾病综合征23例,收缩压(127±13) mmHg(1 mmHg =0.133 kPa),舒张压(77±9)mmHg,24小时尿蛋白中位数5.14 (3.39,9.31) g/d,血肌酐62 (52,73) μmol/L,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率54%.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发生率和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比39.3%,x2=4.889,P=0.03;125 ml/ (min·1.73m2)比100 ml/ (min·1.73m2),U=137.5,P<0.001].膜性肾病分期:Ⅰ期1例、Ⅱ期21例、Ⅲ期及以上11例;免疫荧光肾小球IgG亚型阳性率分别为:IgG1 46.9%、IgG2 3.1%、IgG3 56.3%、IgG4 87.5%.与对照组相比,青少年组的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动脉病变发生率更低(6.1%比66.7%,x2=26.19,P<0.001;15.2%比66.7%,x2=18.11,P<0.001).青少年组出院后失访3例,其余30例初始方案选择: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方案20例、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7例、泼尼松±霉酚酸酯1例、泼尼松单药2例;中位随访时间18 (12,24)个月,随访终点24小时尿蛋白中位数0.20 (0.10,0.42) g/d,血肌酐69 (56.8,81.3)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117.3±19.2)ml/ (min·1.73m2).完全缓解17例(56.7%),部分缓解13例(43.4%),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6个月,复发1例.30例随访患者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分别5、4例,其余21例维持治疗:环孢素18例、硫唑嘌呤2例、霉酚酸酯1例.结论 青少年IMN肾小球免疫荧光IgG亚型分布及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IMN相似;免疫抑制治疗对青少年IMN有效,小剂量环孢素作为IMN缓解后的维持性治疗有效且不增加肾毒性发生风险.

    作者:李超;李航;文煜冰;李佳宁;林伟锋;蔡建芳;段琳;李艳;李雪梅;李学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病理确诊并接受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第1、8天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14天口服替吉奥40 ~ 60 mg/次,每日2次,每21天为1个周期)一线治疗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有疗效评估和随访资料.结果 6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纳入分析,疾病部分缓解13例(22%),稳定37例(61%),进展10例(17%),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个月(95% CI=6-10),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95% CI =9-20).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原发灶切除对无进展生存期、肺转移对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常见3~4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7%)、白细胞减少(18%).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易于管理.

    作者:程月鹃;孟长婷;邵亚娟;李宁宁;周娜;阎小妍;高鑫;周建凤;白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术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主要代谢物水平与术中胶质母细胞瘤荧光强度的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术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主要代谢物水平和术中荧光素钠(FLs)标记胶质母细胞瘤(GBM)的荧光强度,探讨不同荧光强度GBM组织代谢水平的变化,为GBM荧光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磁共振扫描成像平扫+增强序列新诊断的GBM,完成1H-MRS检查和FLs标记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GBM的病例行肿瘤边界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1 H-MRS主要代谢物水平与肿瘤荧光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3例纳入研究,术前1 H-MRS诊断结果:25例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N-乙酰门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胆碱(Cho)峰明显增高;Cho/NAA、NAA/肌酸(Cr)和Cho/Cr在不同肿瘤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1,P=0.00).FLs标记手术结果:术中清晰看见组织荧光;29例全切、4例次全切;术后无急性脑膨出,癫痫发生2例.术后常规病理结果:28例确诊为GBM(22例与1H-MRS诊断一致).GBM肿瘤荧光显影结果:肿瘤实质区域荧光强度高于肿瘤边界和瘤周水肿(P=0.01).1 H-MRS代谢物分析结果:不同荧光强度的GBM实质,NAA和Cho峰高度不同(P=0.01,P=0.02),Cho/NAA不同(P=0.01);不同荧光强度的GBM边界,NAA峰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o峰高度不同,Cho/NAA不同(P =0.02,P=0.00);不同荧光强度GBM瘤周水肿中,NAA和Cho峰高度、Cho/N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09,P=0.14).GBM肿瘤边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不同荧光显影边界,Ki67表达程度不同(P=0.03).结论 GBM肿瘤实质荧光强度高于其他区域,不同荧光强度的GBM,代谢水平不同;FLs标记下实施GBM手术治疗,需重视术前1 H-MRS提供的代谢信息,并就两者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田海龙;祖玉良;王超超;林涛;郭振涛;姜彬;殷鑫;郭文强;王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定量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技术定量分析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58例高血压患者和34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在3.0T MR扫描仪上行全脑3D pCASL扫描.基于3D pCASL序列获得脑血流(CBF)图,采用统计参数图8提取各脑区的CBF值,采用手绘法获取各脑白质区的CBF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CBF在双侧半卵圆中心(P =0.000,P=0.000)、侧脑室旁白质(P =0.001,P=0.002)、胼胝体压部(P =0.003)、额叶(P =0.003)、顶叶(P=0.014)、枕叶(P =0.002)、颞叶(P =0.006)、延髓(P=0.012)、脑桥(P=0.016)、中脑(P =0.034)、小脑(P =0.000)及灰质(P =0.001)均明显降低,而在丘脑、苍白球、壳核及胼胝体膝部的CB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 pCASL序列在高血压患者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阴性时即可探测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这些CBF下降的区域提示可能增加了高血压相关脑小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作者:王婷;李彦华;郭新红;马林;娄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及131Ⅰ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转阴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手术及131Ⅰ治疗后阳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转阴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131Ⅰ治疗前TgAb阳性(≥115 IU/ml)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经过131Ⅰ“清甲”治疗后中位随访21个月,根据TgAb是否转阴分为转阴组(n=83)和未转阴组(n=1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数及转移率、淋巴结分期、131Ⅰ治疗剂量等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TgAb转阴的预测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影响TgAb转阴因素的预测价值及佳界值点.结果 未转阴组N1a及N1b比例及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转阴组(Mann-Whitney U,Z=-3.498,P=0.000),且未转阴组中无NO患者(Fisher's Exact Test,P=0.0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gAb转阴界值点为24%,对应的灵敏度为71.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分期可作为预测患者TgAb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183,P=0.038).结论 淋巴结侵犯及转移率影响TgAb的转阴,淋巴结分期是TgAb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以24%作为淋巴结转移率的佳界值点,对预测TgAb转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张腾;宋丽萍;赵腾;高文;林岩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4例男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24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4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平均(55.7±2.1)岁,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病损切除术6例、乳腺单纯切除术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3例(1例为双侧).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18例、乳头状癌4例、黏液性腺癌1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瘤1例.术后20例患者行辅助化疗,7例行辅助放疗,15例行内分泌治疗,5年生存率54.2%.结论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预后差,容易发生转移,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情况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作者:张玉倩;赵海艳;孙强;茅枫;周易冬;周敬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男性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

    目的 分析男性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和磁共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SPT 51例患者(男14例、女37例)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资料,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大径、形态、边界、包膜、囊实性成分、信号、动态强化方式.结果 男性SPT的平均大径明显小于女性[(3.9±1.6)cm比(6.3±3.9) cm,P=0.035].男性纯实性SPT (8/14)较女性(9/37)多见(P=0.037).SPT T1加权成像男性以均匀低信号为主(11/14),女性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23/37) (P =0.001).SPT出血女性(22/37)较男性(2/14)多(P =0.005).SPT的临床和其他磁共振成像特征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患者SPT较小,肿瘤成分以纯实性多见,较少出血,其余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与女性相似.

    作者:钟燕;王海屹;令狐恩强;孙玉发;徐伟;马露;叶慧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胶质细胞上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Src通过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蛋白调节神经炎症的机制

    目的 研究小胶质细胞上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Src通过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编码的PTEN蛋白调节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神经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系BV2,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评价PTEN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评价神经炎症反应;加入PTEN抑制剂以及Src的小干扰RNA后,观察神经炎症反应的变化,研究Src调控神经炎症机制.结果 LPS诱导BV2细胞激活后,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 <0.001),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量显著增多(P<0.001),即引起明显的神经炎症反应.而抑制PTEN蛋白活性后,LPS诱导的Akt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炎症因子释放量进一步增多(P<0.001);干扰Src基因后,Src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 <0.001),同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量与未干扰Src组相比明显减少,炎症反应减轻(P <0.001);PTEN和Akt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降(P <0.001).结论 在小胶质细胞上Src激酶可能通过调节PTEN蛋白活性调控神经炎症反应.

    作者:操胜男;余文雯;臧彩霞;鲍秀琦;孙华;张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连续保健视角下不同权重法构建妇幼基本卫生服务综合指标比较:以吉林省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为例

    目的 从连续保健的视角出发利用不同权重法构建妇幼基本卫生服务综合指标,基于吉林省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对综合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依据联合国“倒计时”和生命挽救工具,基于吉林省2008年和2013年两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筛选指标,分别采用等权重法、分服务包等权重法、流行病学权重法和主成分权重法构建综合指标,计算克隆巴赫系数检验综合指标的内部一致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综合指标得分差异,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比较综合指标的等级相关性,通过妇幼健康结局的相关分析检验综合指标的效度.结果 终共筛选出13项干预措施指标,克隆巴赫系数大于0.7,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方差分析得到4种综合指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P<0.01).等权重法、主成分权重法和分服务包等权重法两两间均存在较强的等级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均超过0.9,流行病学权重法与等权重法、主成分权重法和分服务包等权重法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671和0.818.流行病学权重法综合指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生长迟缓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2=0.168,P<0.05;R2 =0.398,P<0.01);等权重法、分服务包等权重法和主成分权重法综合指标仅对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具有预测价值(R2=0.238,R2=0.304,R2=0.232,P均<0.01).结论 流行病学权重法构建妇幼基本卫生服务综合指标具有其合理性,对妇幼健康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汪颖;宋雨亭;张启军;王秋艳;冯星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灵芝制剂治疗APP/PS-1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病理学改变

    目的 探讨灵芝制剂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用4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AD模型组、灵芝高剂量[2250 mg/ (kg· d)]组和灵芝中剂量[750 mg/ (kg· d)]组,阳性对照组用盐酸多奈哌齐药物[2mg/ (kg·d)],正常组选用C57BL/6J野生鼠.动物给药4个月后解剖观察组织病理,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并比较各组组织病理形态及结构差异.结果 病理形态学改变:灵芝制剂组小鼠脑内老年斑降解、减少或消失;神经元纤维缠结减少或消失;淀粉样蛋白血管病明显减少;海马和齿状核的幼稚神经细胞数量比AD模型组显著增多(海马:F=1.738,P=0.016;齿状核:F=1.924,P=0.026);灵芝制剂高、中剂量组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较模型组丢失少(F=9.46,P=0.007;F=9.46,P=0.0l0);灵芝制剂组DC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显示小脑神经干细胞出现早而且数量多.电镜观察灵芝制剂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较AD模型小鼠完整,核膜完好,胞质内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微管结构、突触完整.小胶质细胞无异常.灵芝制剂治疗组小鼠在整个实验中未见到细胞和组织学的毒性表现.结论 灵芝制剂可使AD小鼠脑内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降解、减少或消失及淀粉样蛋白血管病变减少.

    作者:秦川;吴善球;陈保生;吴小闲;屈焜耀;刘军民;张桂芳;徐艳峰;舒顺利;孙丽华;李彦红;朱华;黄澜;马春梅;徐玉环;韩云林;卢耀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性别及年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情况及伴发疾病的影响

    目的 调查年龄和性别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情况及伴发疾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体检中心和门诊NAFLD患者8429例,进行问卷咨询、体格检查、血脂和血糖等检测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中年组(45≤年龄<60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并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NAFLD男性患者比例逐渐降低,而女性患者比例升高(P<0.01);NAFLD伴发各种代谢疾病比例在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高脂血症外,3个年龄组中男性NAFLD伴发疾病比例均高于女性(P<0.01).结论 NAFLD患者伴发代谢疾病比例与年龄和性别相关,这对NAFL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蔡美娟;孔祥楠;赵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合并副肿瘤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单中心型Castleman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副肿瘤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及文献报道的同时合并副肿瘤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生存转归数据.结果 共纳入23例患者,男∶女=11∶12,中位年龄31岁(13 ~ 56岁).单中心型Castlman病的病理类型以透明血管型为主(91.4%),病灶部位以腹盆腔病灶多见(69.6%),26.3%表现为巨块型病灶.患者多以副肿瘤天疱疮症状首诊(90.0%),多在Castleman病手术后逐渐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现.平均随访时间为27.5个月(1~135个月),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6.0个月.闭塞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呼吸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91.7%).结论 重视副肿瘤天疱疮症状的早期识别、积极寻找并治疗潜在的Castleman病,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和死亡.

    作者:甄俊锋;张路;曹欣欣;冯俊;周道斌;林松柏;李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治疗成人多囊肾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成人多囊肾(PKD)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临床指标、透析方式和结局,评价PKD导致ESRD患者接受长期腹膜透析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PKD的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式分为腹膜透析(PKD-PD)组、血液透析(PKD-HD)组,从622例腹膜透析患者中以1∶3选择年龄、性别、开始透析时间与PKD-PD组匹配的非PKD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非PKD-PD组).以死亡为主要终点事件,利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47例PKD患者,包括PKD-PD组33例、PKD-HD组14例,纳入非PKD-PD患者42例作为对照.PKD患者平均年龄(53 ±11)岁,其中女性患者18例(38.3%).PKD-PD组与PKD-HD组患者开始透析时年龄、性别、合并症、肾脏大小、残肾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KD-PD组平均透析时间(36.2±33.1)个月,透析3个月、1年、3年、5年每周尿素清除指数、每周肌酐清除率、残肾功能年下降率与非PKD-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84.5个月,透析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8.6%、78.6%,与PKD-HD组、非PKD-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方式不是影响PK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膜透析可以用于部分PKD导致ESRD患者的长期肾脏替代治疗.

    作者:马莹;王海云;周紫娟;李阳;杨薇;刘炳岩;夏京华;李雪梅;陈丽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间充质干细胞防治病理性瘢痕机制的研究进展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组织异常修复的结果.炎症反应是促进病理性瘢痕形成的主要原因.病理性瘢痕常引起瘙痒、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畸形,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及促血管形成作用,可影响瘢痕的形成及发展,作为一种细胞治疗方法有望用来预防及治疗病理性瘢痕,已成为近期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及治疗病理性瘢痕机制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余立江;王晓军;龙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弥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可区分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中的组织微循环灌注和真实水分子扩散信息,以定量/半定量地反映组织的功能状态和显微结构特征,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病理分型评估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蒙茗;薛华丹;李媛;刘婧娟;金征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MYD88L265P及CXCR4WHIM基因突变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中的意义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以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为特征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MYD88 L265P和CXCR4WHIM两种体细胞突变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中存在较高的突变率,且突变情况与靶向药物的疗效相关.本文主要综述MYD88L265P及CXCR4WHIM基因突变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孟琦;曹欣欣;李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一例

    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良性肿瘤,被WHO划分为单胚层卵巢畸胎瘤,占卵巢畸胎瘤的2.7%,5%~10%的肿瘤可以恶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1-2].现报道我院病理学确诊的卵巢甲状腺肿1例.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发现盆腔肿物8年余,自觉腹部增大半月入院.患者于8年前查体行超声提示盆腔包块,自诉约6 cm大小(具体部位不详,未见纸质报告),当地医院建议手术,患者拒绝,未定期复查.2014年于当地医院查体行超声及盆腔磁共振检查:盆腔肿物大小约6.7 cm(具体部位不详,未见纸质报告),再次建议手术,患者仍拒绝.

    作者:陈志晔;刘梦琦;马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高前弓非典型股骨干骨折

    非典型股骨干骨折继发于服用双磷酸盐药物人群,也可无此类药物服用史[1].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并未确立.非典型骨折好发生于股骨粗隆下、股骨干两个区域.由于非典型骨折的严重并发症(骨折延迟愈合),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2].人们对于非典型骨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有研究显示,股骨的曲率半径越大,非典型股骨骨折的位置越靠近远端[3].但对于老年高弓形非典型股骨骨折,由于股骨干曲率半径太大,采用髓内钉固定存在较大困难及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固定稳定性是临床一大难题.经查阅国内文献,对于高弓形非典型股骨干骨折的治疗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联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高前弓非典型股骨干骨折13例,分析探讨锁定接骨板联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高弓形非典型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宗双乐;苏立新;梁卫东;王仲健;王爱军;郑秋涛;李立东;胡启峰;王振旺;阚世廉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