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671-8194
  • 国内刊号:11-4856/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200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2007年3期文献
  • AFP异质体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小扁豆凝集素(LCA)可将甲胎球蛋白(AFP)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我们采用亲和交叉电泳技术对临床246例肝癌患者检测AFP异质体,结果显示AFP异质体≥25%作为原发性肝癌(PHC)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97.3%,与慢性肝病的鉴别诊断的特异性为97.5%.

    作者:徐洪波;付雪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inswanger痴呆与老年性痴呆经颅多普勒血流频谱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Binswanger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在脑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Binswanger痴呆65例、老年性痴呆47例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其颈内动脉终末段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并对比分析.结果 BinSwanger痴呆组血流频谱Vp、EDV明显低于老年性痴呆组,而PI、RI则高于老年性痴呆组,呈低血流、高阻力表现,*P<0.01,**P<0.05.结论 在血液动力学上,脑血流减少对Binswanger痴呆发病较老年性痴呆具有较大作用,在治疗上,BinSwanger痴呆更应侧重于改善脑血流方面的治疗.

    作者:彭新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介苗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性的药物疗效.方法 对87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别用国产BCG、MMC进行预防灌注,并作随诊和疗效比较. 结果 应用BCG预防灌注的膀胱癌复发率显著低于MM C(P<0.05),且复发的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展发生率低.结论 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作用优于MMC.可以显著减少肿瘤复发(但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高于MMC),高危复发患者应首选BCG作为预防灌注药物.

    作者:汤炳杰;黄战和;汤永锋;姚明军;钟维德;魏鸿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合成树脂人工骨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胸部创伤约占总创伤的10%-15%,占总创伤致死人数的1/4.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常见的形式,其中第4-9肋是骨折的好发部位,高位肋骨骨折(第-3肋)骨折常预示伴有大血管损伤的严重创伤,而低位肋骨(第11-12肋)骨折多存在腹腔脏器损伤.

    作者:白舒;张瑛;丁国强;刘鸿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志当存高远胸怀济世心——对中医大学生的调查及振兴中医之我见

    中医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药事业从历史上来看一直处于一种发展并逐渐完善的状态.从<内经>到<伤寒>,到金元争鸣,再到清代温病学,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越来越完整.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董振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尿PSA浓度比值对PCa诊断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一组血清SPSA位于4.0~10.0ng/ml的前列腺疾病患者血、尿中PSA水平的比值,探索S/UPSA对PCa诊断的价值.方法:SPSA位于4.0~10.0ng/ml的前列腺疾病患者44例,根据活检结果分为PCa组19例、BPH组2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UPSA浓度并计算S/UPSA比值.结果:BPH组、PCa组的S/UPSA比值分别为1.32±0.61、6.13±1.29(P<0.001),二者之间差别大、有显著意义.结论:S/UPSA比值测定法是诊断PCa的一种新方法,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传统的SPSA水平测定.

    作者:杨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苦参碱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26例临床观察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由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直接致病作用和病毒复制,以及免疫反映造成肾脏,肝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我院自 1991年1-11月,应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观察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智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遵医输氧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寻病人不遵医输氧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调查2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4例有不遵医输氧行为,对不遵医输氧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04例病人通过护理干预后有95例重新接受输氧.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明确输氧的目的和意义,纠正不遵医输氧行为,从而积极接受输氧,再配合其它的治疗,从而提高了疗效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曾小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谈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姚久华;林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以减少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运用现代制药方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份,精制而成的中药剂型,具有药效快,疗效确切等特点.但随着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不良反应的报告呈不断上升之势.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临床未能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也是其中重要一点.笔者在医院工作多年,就临床如何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以减少不良反应,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何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对患肾远期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ESWL对患肾的远期影响.方法 取ESWL及开放手术后5年以上各10例行再次手术的肾结石患者肾组织行光、电镜检查.随机调查,二组间分层各提取100例行患肾尿生化检查.结果 10例ESWL再次手术后患肾组织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而开放手术者不明显.结论 ESWL能引起患肾远期不可逆病理改变,对患肾功能有影响.

    作者:杨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2002年2月~2005年8月在我院神经科入院,年龄<70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脑梗死和脑出血分层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急性期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所有患者在分组和6个月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序,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10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结论 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训练干预方法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文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186份临床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在临床广泛应用,对病人有利的同时,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多.为探讨临床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临床各类感染标本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分析.

    作者:金梅枝;郭光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分娩全程监护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中的作用讨论

    目的 探讨分娩全程监护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9年来新生儿中毒窒息率及围产儿病死率情况,按3年一个阶段进行对照.结果 第三阶段新生儿中毒窒息率及围产儿病死率较前二个阶段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分娩全程监护可有效降低死产和新生儿早期死亡,从而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苏桂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

    产科服务模式是指为孕产妇提供服务的标准形式.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上对母婴死亡率长期徘徊甚至区域升高的状况,开展了大量研究,显示很多干预措施有害母婴健康,并据此提出新的产时服务模式.

    作者:卢立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发性胃癌35例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因素及其再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5月胃癌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治疗35例的临床资料,对复发原因、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生存5年以上7例,3年以上6例,2年以上4例,1年以上6例,1年内死亡者9例,单纯探查者4例分别于术后3~6个月内死亡.结论 胃癌术后复发者再手术能否切除病灶主要取决于复发形式.

    作者:马永军;孟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肥胖相关高血压的体液调节机制的新进展

    肥胖是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已证实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的发病和维持是通过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激素、细胞因子、生物活性肽等通过循环激素、自分泌、旁分泌及细胞内分泌的方式调节着代谢、食欲和血压.脂肪分泌的多种体液因子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脂肪RAS等,以及其它体液因子ghrelin,肽YY,增食因子等,在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它们在食欲和代谢方面的调节机制,可为肥胖相关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方珊娟;郭战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冠心病回顾展望研讨会召开诊断筛查方法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的流行趋势、冠心病的诊断进展、冠心病的规范治疗暨2006年回顾及2007年展望研讨会于近日召开.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吕树铮教授介绍说,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是世界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特点是脑卒中高发,冠心病发病率较低.

    作者:安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7制药企业,敢问路在何方

    政策规范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期的热点医药政策.规范注册:从2006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退回3049个注册申请,撤销353个药品批准文号.

    作者:肖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药代表:寒流过去能否迎来春天

    自去年春天以来,中纪委着重在五个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卫生领域的医药购销列为其一.

    作者:宋燕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世卫组织2006年主要卫生问题回顾

    从禽流感到人道主义危机,卫生问题是贯穿2006年的新闻.禽流感病例出现在非洲和欧洲,脊髓灰质炎病例出现在四个国家,一种新的广泛耐药结核杆菌在南非艾滋病毒阳性人口中造成高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6年1月~12月医药工业总产值百强企业/2006年1月~12月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2006年1月~12月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百强企业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在崎岖中前行——2006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详解

    2006年,我国医药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一方面,为了促进行业的发展,加强购销领域的管理,规范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许多企业的短期效益产生了较大的政策性影响;另一方面,在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普遍上涨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工不足、缺少创新产品、市场竞争加剧、药害频发,使得不少医药企业在艰难中前行.尽管面临着诸多的困难,2006年我国的医药行业在消化了许多不利因素之后,生产销售情况相对较好,但经济效益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要慎用

    前不久,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停止销售和使用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作者:黄显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院在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五洲医讯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要想心脏好,健康睡眠少不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病密切相关

    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美国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对睡眠呼吸障碍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睡眠中10秒钟以上的呼吸停止可以造成患者血液里的氧气明显减少,引起机体缺氧,因而将10秒以上的呼吸停止称为呼吸暂停.

    作者:韩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如何发现和预防遗传性耳聋

    遗传性耳聋,顾名思义就是指掌控听觉系统功能的遗传物质出了问题而导致的听力障碍,这种问题不仅要影响患者本身,而且还可以遗传给后代,犹如一个隐性杀手在人类的群体中代代相传.遗传性耳聋的患儿,其疾病的根源来源于有基因缺陷的父母,是父母亲的基因传递给患儿,使其发病,而父母亲的听力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不正常的.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疗设备原厂翻新有望解决医疗资源短缺——访放射和电子医学行业欧洲协调委员会秘书长科尔·邓杰

    当前,医疗资源短缺已成为困扰我们国家医改的主要问题.因此,引进循环经济的概念,有效利用现有的医疗设备资源,通过原厂翻新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针对此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放射和电子医学行业欧洲协调委员会(COCIR)秘书长尼科尔·邓杰.

    作者:吴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从医五十载未敢忘忧国——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外科专家郭应禄

    郭应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带头人.1982年,郭应禄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个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样机,1984年将之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

    作者:赵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秉承百年优秀传统坚定不移办医为民以人为本就是生产力济世救人就是竞争力——访北京市第六医院院长杨永强

    北京市第六医院始创于1885年,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妇婴专科医院.1917年更名为道济医院,1952年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也正是这所初的教会医院,第一个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接生方法带进了古老的北京城,将西医先进的医学理念播种在华厦大地,成为中西方文化观念、医学技术交流、融合早的承载体之一.

    作者:宋燕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药发展需要立法——全国政协委员龙致贤、姚乃礼访谈

    中医废存之争记者:目前关于中医和中药的论战此起彼伏,很多人还未搞清何谓中医、何谓中药就已经加入了论战,那么请问二位委员,究竟何谓中医、何谓中药?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温家宝: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重点抓好四件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抓好四件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农合:参保农民喜忧参半

    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称新农合)实施以来,已有4.1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这个旨在缓解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参保方式,到底让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实惠?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了河北省行唐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一些领导和患者.

    作者:宋燕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精诚勤和医道无痕——蒸蒸日上的哈尔滨医大二院麻醉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创建于1957年.目前的医疗设置为临床麻醉、麻醉后恢复室(PACU)、ICU、疼痛诊疗以及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五个部分.为了加强麻醉学科建设,哈尔滨医科大学在2005年11月成立了哈医大麻醉学系,依托于第二临床医学院,整合哈医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临床医学院麻醉科,在医教研各方面形成一个整体,显示出非常强的综合实力.

    作者:李华虹;张远航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