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6639
  • 国内刊号:11-4529/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200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期刊优秀编辑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年10期文献
  • 汾河流域水重金属含量与因肿瘤死亡构成比关系

    目的 探讨汾河流域水重金属含量与因肿瘤死亡构成比关系.方法 通过疾病控制中心收集2009年和2010年汾河流域死因监测数据,按死因分为两组:因肿瘤死亡和非肿瘤死亡.测定2008-2010年汾河流域重金属镉、铅、铜、锌含量(mg/L).采用SPSS 13.0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及检验.结果 因肿瘤死亡人数由2009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2010年因肿瘤死亡构成比(22.26%)显著高于2009年(1 7.65%).2009年镉含量(0.007 75 mg/L)高于2008年(0.001 00 mg/L)和2010年(0.00394 mg/L); 2010年铅含量(0.06630mg/L)高于2008年(0.010 00 mg/L)和2009年(0.010 00 mg/L).因肿瘤死亡构成比与铅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6).结论 水环境铅暴露可能是引发肿瘤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在铅污染高危地区将血铅检测作为常规指标,定期检测,同时增加锌摄入量,以降低机体中铅含量,减少肿瘤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白淘;吴红燕;程芳琴;王东文;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有机物对肉桂油杀菌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机干扰物对肉桂油杀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对牛血清白蛋白影响肉桂油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无有机干扰物时,以0.60%的肉桂油水溶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以1.0%的肉桂油水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有机干扰物浓度为3 g/L时,以0.6%的肉桂油水溶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以1.0%的肉桂油水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有机干扰物浓度为30 g/L时,以0.6%的肉桂油水溶液对大肠埃希菌作用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以1.0%的肉桂油水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 有机物的浓度对肉桂油的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

    作者:黄晓晖;陈思东;李庭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特点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方法 对34例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33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编码及符号搜索测验、连线测验、色字词测验、韦氏记忆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血清BDNF浓度的检测.结果 (1)各项测验中,除连线A错误数[(0.58±1.15) vs (0.15±0.71),t=1.85,P=0.068]、符号搜索错误数[(2.41±3.61)vs(1.48±1.95),t=1.31,P=0.19]指标之外,患者组的成绩均差于对照组.(2)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低于对照组[(2.43±1.58) μg/L vs (3.96±2.28)μg/L,t=-3.18,P=0.002].(3)患者组认知缺陷与血清BDNF水平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认知损害和BDNF降低;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与血清BDNF关系不大.

    作者:王宏;温盛霖;程敏锋;岳计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男男性行为者公开性取向与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公开性取向与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 从MSM不同年龄、活动场所等“亚群”特征中招募符合条件的“种子”共8人,结合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进行相关行为匿名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应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合格调查401例,公开性取向11.0% (44/401).公开性取向/未公开性取向艾滋病病毒(HIV)确证感染率6.8%(3/44) /6.4% (23/357),梅毒累计感染率15.9% (7/44)/22.1% (79/357),现症感染率6.8% (3/44)/9.5% (34/357)(x2=0.107、0.900、0.096,P均>0.05).单因素分析: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取向、收入、近1年接受HIV检测、自认感染风险、阳性结果的态度、认识当地MSM朋友数、家庭关系、固定性伴侣(BF)间感情付出、更多寻找一夜情性伴的原因、近6月男性肛交数、商业性行为,女性性行为、有BF性伴、无保护性口交、累计BF数、有过异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与公开性取向相关(x2=6.921、3.927、6.678、4.767、7.565、5.083、4.104、6.165、12.455、13.257、14.315、6.471、12.062、10.432、4.951、4.692、7.205、5.019、8.568、7.233,P均<0.05).多因素分析,公开性取向的独立影响因素:收入(OR=3.745,95%CI:1.446~9.687)、BF间感情付出(OR=5.863,95%CI:2.257~14.256)、近6月男性商业性行为(OR=8.000,95%CI:1.468~43.478)、近6月男性肛交数(OR=3.706,95%CI:1.324~10.367),收入较高,BF间感情付出很多,近6月男性肛交数≥5、有男性商业性行为者公开性取向的比例较高.结论 MSM公开性取向很少,其公开性取向与否对社会及社群健康的影响极具双面性,在艾滋病防治中应针对各自特征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王毅;李六林;张光贵;樊静;赵西和;贾蜀光;周力;龙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泉州市2005-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与趋势预测研究

    目的 分析泉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规律,以建立趋势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疫情报告资料、病例个案调查和实验室结果,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利用发病率建立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泉州市在2005-2011年间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27例,呈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081,P<0.01),无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报告.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和青壮年,分别占总数的74.80% (95/127)和57.48% (73/127),职业分布中农民和民工多发,共占61.42% (78/127);HFRS区域特征明显,沿海地区发病率(86/34 721 861)显著高于山区(31/15 454 545)和中心城区(31/9 075 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1,P<0.05),农村(53/122)高于城市(24/122),病例发病地点以租赁房或自建房为主,占94.26% (115/122).时间分布为11月至次年5月,但近几年来发病季节性特点渐趋不明显,有常年化发病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551,P>0.05).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对于泉州市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趋势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泉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近年有重新抬头趋势,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发病率上升较快地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

    作者:李锋平;洪思让;贺兴增;郑友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唐氏综合征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唐氏综合征(DS)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台州医院在2006年1月到2011年12月进行产前筛查的高龄孕妇.DS筛查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hCG),通过Multicalc和Risks2T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评估.高龄孕妇行羊膜腔染色体检查,并追踪妊娠结局.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的4 187例高龄孕妇中21-三体发生率0.76% (32/4 187)、18-三体发生率0.31% (13/4 187)和13-三体发生率0.02% (1/4 187).高龄孕妇中行DS筛查1 076例,其中高风险孕妇648例,21三体发生率1.76% (11/626)和18-三体发生率15.15%(5/33);低风险孕妇428例,检出其他染色体异常5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孕妇行无创性产前筛查联合羊膜腔染色体诊断技术,其诊断效率明显高于未行产前筛查者,尤其是对于提高18-三体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许惠惠;章卫国;刘佳媚;干灵红;陈雪娇;戴美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血清免疫学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广东省阳江天然高本底地区(High Background Radiation Areas,HBRA)健康居民血清免疫学指标的表达情况,探讨慢性低剂量辐射免疫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高本底地区的阳西县塘口镇和对照地区(Control Areas,CA)的阳西县横陂镇各选取125名健康男性居民.应用常规ELISA方法检测其中20名居民血清IL-2的表达水平,85名居民血清sIL-2R的表达水平,剩余20名检测p53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由SPSS 16.0统计软件完成.两地区居民血清IL-2、sIL-2R、p53表达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协方差分析观察高本底辐射、年龄、吸烟、饮酒和医疗照射对IL-2、sIL-2R表达的影响.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地区、年龄和吸烟对p53表达率的影响.结果 高本底地区健康居民血清IL 2的浓度略高于对照地区,分别为(13.65±10.96)和(12.18±11.61) ng/L;对照地区居民血清sIL-2R的浓度略高于高本底地区,分别为(2181.9±919.5)和(2151.1±692.1) ng/L,高本底和对照地区居民血清p53浓度分别为(6.26±8.01)和(9.81±7.18) U/ml.上述三个指标的统计结果在两地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地区,吸烟,饮酒和医用照射因素后,发现年龄对两地区居民血清sIL-2R表达水平影响大,F=13.61,P=0.0003.对地区、年龄和吸烟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是对p53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Z=-2.56,P=0.010.结论 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的免疫功能略强于对照地区,提示长期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有增强机体免疫的趋势,但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李坤;李小娟;王海军;傅颖华;雷淑杰;孙全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ARIMA模型和圆分布分析病毒性脑炎病例数动态规律

    目的 探讨构建并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结合圆分布法分析病毒性脑炎病例数动态规律的时间序列模型方法.方法 建立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病毒性脑炎逐月病例数的数据库.应用圆分布法分析发病高峰.建立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的季节乘积模型ARIMA(p,d,q)×(P,D,Q)s,并利用模型预测2011年各月的病毒性脑炎病例数.结果 圆分布法分析显示各年度病毒性脑炎病例数多发生于7月份,病例数高峰在7月28日,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01);建立ARIMA(1,1,1)×(0,1,1)12为优模型,该模型Ljung-Box Q statistic值为16.628,P值为0.342,Normalized BIC为6.590.结论 ARIMA乘积模型结合圆分布法是病毒性脑炎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流行趋势及病例数进行预测,为卫生资源合理分配,采取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邹艳;李海峰;陈逸;余永林;梁建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学生社团开展感染者参与的高中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学生社团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参与的高中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的效果.方法 学生社团组织动员在校高中生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干预前后分别抽取了1 000人做同比问卷调查,用SPSS 18.0软件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64.20%上升至干预后的92.2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94,P<0.001);干预前后高中生对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分项以及总歧视态均有明显改善(P值均<0.001).结论 学生社团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参与高中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可进行推广.

    作者:李辉;颜鑫;荣长虹;刘雅翠;王瀚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云南省六所医院艾滋病患者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门诊就诊时间研究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治疗机构艾滋病(AIDS)患者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简称慢性肝炎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长短差别,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复诊的AIDS患者门诊就诊时间的因素.方法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对2012年4~8月份到云南省六家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的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就诊时间,并选取到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全部数据使用软件SAS9.2进行处理,构成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时间中位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 Two-Sample Test,多组时间中位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Test,多因素分析采用General Linear Models.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本研究共计调查门诊就诊的AIDS患者和慢性肝炎患者625人.初次转介的AIDS门诊患者和首次开始治疗的AIDS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为33.2 min和32.8 min,初诊的慢性肝炎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9.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 Two-SamPle Test Z=4.730 4,P<0.01;Z=5.4891,P<0.01);复诊的AIDS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0.6 min,复诊的慢性肝炎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为6.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 Two-SamPle Test Z=11.4950,P<0.01).影响复诊的AIDS门诊患者就诊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儿童患者、使用二线方案的患者以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就诊时间更长.结论 作为两种相似的慢性传染病,无论是初诊复诊,AIDS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都要长于慢性肝炎患者,说明负责治疗艾滋病的医务工作者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作者:刘健;马烨;劳云飞;谢荣慧;张福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广东省1993-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季节特征

    目的 探讨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时间的季节分布规律,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广东省1993-2012年20年的乙脑季节性分布资料,用Watson-Williams法比较圆形分布的多个角均数和两个样本角均数.结果 广东省1993-2012年乙脑发病季节性分布集中度的总M值0.8719,发病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7月;除201 2年外,各年M值均大于0.70.圆形分布法的总r值为0.5898,发病高峰日为6月29日,高峰期为6月20日~8月1 8日,但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完全相同(P<0.01); 1993-2004年的r值(0.5424)<2005-2012年的r值(0.7244),但s值相反.结论 广东省乙脑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期.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可有效控制乙脑发病,缩短乙脑流行高峰期.

    作者:吴承刚;郑慧贞;梁剑;邵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玉米中四种黄曲霉毒素的关系

    目的 了解我国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 (AFB2)、黄曲霉毒素G1 (AFG1)和黄曲霉毒素G2 (AFG2)污染的关系.方法 用统计方法分析玉米中任意两种毒素污染率、污染浓度的相关性;计算AFB1与总黄曲霉毒素(AFs)的数量关系,分析AFB1在AFs中的构成.结果 AFB1检出率高,AFB2没有单独污染,均伴随AFB1.任两种毒素浓度呈正相关(P=0.000),AFB1、AFB2、AFG1与AFG2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任两种毒素检出率有相关性(P=0.000),AFB1和AFB2相关性强.随AFB1浓度区间增高,AFB2检出率增高,AFG1和AFG2检出率先升高后降低;AFB1与AFs浓度比升高,AFs高于4μg/kg时,浓度比超过0.5.结论 AFB1和AFB2污染密切相关,AFB2伴随AFB1,二者污染率和浓度呈正向变化.当AFB1浓度较高时,对AFG1和AFG2呈现抑制作用.按照AFs限量是AFB1的两倍,当玉米中AFs限量在4μg/kg以上时,同时制定AFB1和AFs限量,与仅制定AFB1限量相比,不增加管理效力.

    作者:高秀芬;杨大进;计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05-2012年珠海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和研究珠海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的各行政区抽取4个区(镇),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各区(镇)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频率,采用x2检验分析每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构成的差异和某种传染病的性别、职业等的构成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传染病发病年龄的差异.结果 2005-2012年间,共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20种,共计5 930例,死亡20例,年均发病率为193.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5/10万,病死率为0.34%.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分别为26.27/10万、82.03/10万、0.95/10万、84.06/10万和0.65/10万,近两年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则逐年上升.肺结核的年均发病率为74.28/10万,涂阳发病率为30.81/10万,发病年龄为(35.94±16.69)岁,发病年龄逐年升高(F=13.856,P=0.000).梅毒的发病率为15.90/10万,呈逐年上升,且在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学生等职业人群发病增多(x2=44.656,P=0.001).乙肝年均发病率为44.06/10万,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 珠海市近两年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则有上升趋势,说明珠海市传染病的防治应加强防控艾滋病、梅毒、乙肝等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

    作者:彭孟振;陈玉;关玉梅;陈创瑜;张华源;唐红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检测NT-proBNP对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诊急救中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全部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136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同时设立49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浆NT proBNP浓度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据,计算心力衰竭阳性检出率,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之间NT-proBNP水平加以分别比较.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 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性呼吸困难组和正常对照组[(676.35±35.28) ng/L vs (74.23±22.02) ng/L vs (25.88±6.96) ng/L,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和超声心动图的心力衰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0.05),心力衰竭检出率分别为94.87%和71.79%.心源性呼吸困难组T proBNP浓度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燕;苗榕生;穆林;樊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IV抗体阴性男男性行为人群队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HIV抗体阴性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队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失访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2011年建立的MSM队列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以及艾滋病防治服务利用等情况对队列保持的影响.结果 纳入队列的387名MSM,1 5个月随访率为58.40%,知晓“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是否可以从外表上看出来”这一条目的人维持率低(OR=0.482,95%CI为0.236-0.983,P<0.05)、知晓“保持单一性伴侣是否可以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这一条目的人保持率低(OR=0.306,95%CI为0.100-0.942,P<0.05),近3个月未接受HIV检测者保持率低(OR=0.487,95% CI为0.311-0.762,P<0.01).结论 知识宣传教育必要但不充分,关注检测服务利用率低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加强联系,减少失访.

    作者:蔡高峰;马瞧勤;潘晓红;周欣;虞益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脐血维生素D与婴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与婴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340名新生儿脐血及与其配对的9个月婴儿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脐血及婴儿血的血清25-(OH)D水平.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时间、添加维生素D的时间、剂量、户外活动时间等资料;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x2检验等进行新生儿脐血与婴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分析等.结果 新生儿脐血和婴儿的25-(OH)D水平分别是(30.03±11.24) nmol/L、(79.05±28.96) nmol/L;92.94%的新生儿和9.71%的9个月婴儿的25-(OH)D水平低于50nmol/L,33.82%的新生儿25-(OH)D水平低于25 nmol/L,9个月婴儿的25 (OH)D水平无一例低于25 nmol/L.新生儿脐血与9个月婴儿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036,P=0.504.新生儿脐血及9个月婴儿血清的25 (OH)D水平均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F分别=20.845,3.565;P分别为0.000,0.014).维生素D水平在秋季高,春季低.结论 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尤其在春季.婴儿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秋季.新生儿脐血与9个月婴儿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提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可防可控,只要合理及时的补充维生素D,即可以有效的预防.必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管理,重视孕期维生素D的补充;冬春季节的孕妇(尤其是孕晚期)和新生儿以及婴儿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特别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作者:朱东波;李红玮;陈子松;庄学玲;陈黎勤;邵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和需求调查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日趋增加的高血压病人群的治疗和护理势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卫生资源匮乏,生物医学手段在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作用有限.通过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患者的日常血压控制,改变其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卫生保健资源利用率.为了解高血压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和态度,本研究对该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砚萍;董建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患儿呼吸道副流感嗜血杆菌分型及药敏分析

    本文旨在了解手足口病儿童上呼吸道副流感嗜血杆菌携带分型及体外药敏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副流感嗜血杆菌在手足口病儿童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收集手足口病儿童咽拭子培养分离细菌,用API NH鉴定卡和ATB NH药敏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Cefinase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从3 985份标本分离出副流感嗜血杆菌408株,检出率为10.2%.8个生物型中,以Ⅰ型、Ⅱ型为主,共占分离株的59.6%,其次为Ⅳ型.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8.4%和75.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头孢噻肟、氧氟沙星耐药率均在13 %以下为,二代头孢菌素有不同的耐药率.β-内酰胺酶阳性237株,产酶率为58.1%.研究表明,手足口病儿童咽部副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型以Ⅰ型、Ⅱ型为主.对常用的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表现较高耐药率,产酶菌株多,应加强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耐药监测.

    作者:吴开进;陈国添;马晓红;李全庆;林世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锡地区妊娠期妇女碘营养状况及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的分析

    本研究旨在分析无锡地区妊娠期妇女的碘营养状况及其与甲状腺功能关系,为实施该地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监测和孕期甲状腺功能筛查提供依据.研究随机选取2010-2012年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共计379例,测定尿碘浓度、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总甲状腺素(TT3、TT4)、游离甲状腺素(FT3、FT4).研究对象的尿碘中位数(MUI)为211 μg/L,59.1%尿碘值在150~250 μg/L之间.尿碘>250 μg/L,占16.6%,尿碘<150 μg/L占研究对象的24.3%.碘缺乏、碘适量、碘超足量三组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分别为10.9%、3.6%、3.2%,碘缺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因此,本地区妊娠期妇女总体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但仍有部分孕妇存在碘缺乏及碘过量.

    作者:王铁军;徐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从H7N9看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我国持续面临着一系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今年H7N9禽流感再次经由长江三角洲暴发,来势汹汹.此次H7N9的应急处置过程再次暴露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监测预警能力较差、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基于某市暴发H7N9的应急处置实际过程分析,挖掘现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体制机制建设、技术能力监测、人员培训教育、信息化和法制化建设以及队伍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作者:袁素维;俞晔;张哲;王玉珏;曹剑涛;马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门诊干预下高危性行为变化前瞻性队列研究

    了解美沙酮艾滋病病毒(HIV)阴性维持治疗人员高危性行为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完善门诊有效综合干预工作提供依据.研究选取云南省13个美沙酮门诊,于2008年10月整群抽样,所有HIV阴性服药人员纳入队列研究,之后每半年问卷高危性行为情况并进行HIV血清学检测,对比分析5次调查高危性行为变化情况,Excel 2003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分析.共1 129人纳入队列研究,固定性伴间安全套使用波动在44.7%至41.4%之间.7.4%美沙酮受治人员存在多性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一个月每次使用安全套由19.1%上升到25.3%.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由39.1%上升到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持续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受治人员高危性行为,但美沙酮受治人员存在多性伴,固定性伴间安全套使用率不高的情况.继续关注HIV感染率高、美沙酮受治人员高危性行为及有效干预方法十分重要.

    作者:薛皓铭;朵林;雷宇靖;杨丽华;邓玲;杨盈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