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基因分型,探讨菌株间的内在联系与同源性,分析其优势型.方法 收集2006-2012年,宁波市食物中毒和散发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48株,用生化鉴定确定其表型;用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9个ST型和1个未定型,其中ST3 32株(66.67%);ST265 5株(10.42%);ST1203株(6.25%);ST8 2株(4.1 7%);ST2621株(2.08%);ST1991株(2.08%);ST3321株(2.08%);ST527 1株(2.08%);ST189 1株(2.08%);未定型1株(2.08%).1株副溶血性弧菌的等位基因分别为dnaE234、gyrB4、recA1 62、dtdS222、putA、pyrC1 84和maA79,与MLST数据库中无匹配,为1个国内新的副溶血性弧菌ST型(ST262).结论 宁波市副溶血性弧菌流行株以ST3克隆群为主.首次从国内副溶血性弧菌中分离出ST262型,有进一步分析研究意义.MLST分型能发现副溶血性弧菌间的关联,并与国内外菌株进行比较,发现新的ST型,是一种较好的分型方法.
作者:闫鹏;高红;林文凭;周伟艳;沈玄艺;徐景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肇庆市流感和禽流感监测结果,为制定流感、禽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4年肇庆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M)就诊状况及瘸原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马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禽类职业暴露人群H5N1和H7N9血凝素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市场环境样本进行A型流感病毒和H5、H7、H9 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1-2014年流感哨点医院监测ILI共16 533例,占门诊就诊忠者的1.18%;各年度ILI%分别为1.86%、1.09%、0.95%和1.01%.本研究检测样本3 272份,流感病毒阳性662份,阳性率2023%.各年度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49,P<0.01).各年度流感毒株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471,P<0.01),其中2011年主要为H1NI型(69.57%);2012年以B型(50.78%)为主:2013年主要为H1N1型(48.18%),2014年以B型(39.94%)和H3N2型(32.93%)为主.本研究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样本720份,检测血清H5N1 血凝素抗体均为阴性,2013-2014年增加了检测H7N9抗体.结果均为阴性;采集市场环境样本642份,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1 24份,阳性率为19.31%.2011-2014年市场环境禽流感病毒均以H9亚型为优势,阳性率分别为52.38%、75.00%、57.81%、45.71%.结论 2011-2014年IL1%波动较大,流感病毒亚型不同,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职业暴露人群中未发现禽流感H5和H7 亚型隐性感染.活禽市场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H5、H7、H9三者并存.
作者:朱碧柳;黄国华;麦炜;谭翰清;黄旭东;吕灶群;陈志鹏;周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2010-2014年舟山市普陀区乙型肝炎(乙肝)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方法 调-查社区居民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分析2010-2014年普陀区乙肝发病率变化趋势.采用SPSS 16.0对干预前后社区居民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乙肝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居民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0.24%升至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5,P<0.01);普陀区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11年的89.76/10万下降至2014年的57.7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28.40,P<0.001).结论 通过提高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减少易感人群为主的社区适宜的乙肝综合预防方法,降低乙肝新发感染率,提高乙肝患者治疗可及性和规范性,普陀区乙肝社区综合干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张世宏;王松治;郑红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以55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者口腔颌面部感染部位的脓液样本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取纯菌采用API20A生化反应板(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厌氧菌鉴定,并采用Etest方法(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确定病原菌类型及厌氧菌耐药情况.结果 55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脓液样本全部分离出细菌,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44例(80.00%);厌氧菌感染49例(89.09%);单纯厌氧菌感染5例(9.09%),单纯需氧菌感染6例(10.91%).本研究共分离出72株厌氧菌,其中革兰阳性厌氧菌32株(44.44%),革兰阴性厌氧菌40株(55.56%).革兰阳性厌氧菌中分离率高的是消化链球菌(34.72%);革兰阴性厌氧菌中分离率高的依次为卟啉单胞菌属(37.50%)、普雷沃菌属(13.89%).药敏结果显示:消化链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高(48.00%),出现1株对甲硝唑耐药菌株;卟啉单胞菌属和普雷沃菌属对克林霉索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50%),革兰阳性和阴性厌氧菌均未出现对阿奠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耐药的菌株.结论 口腔颌面部感染通常为需氧、厌氧混合性病原菌感染,其中厌氧菌占有较高比例,革兰阴性厌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阳性厌氧菌.菌株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青霉素对革兰阳性厌氧菌活性强,而对革兰阴性厌氧菌活性较低.
作者:包振英;王瑶;谢秀丽;彭歆;孟彦宏;齐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福建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98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进入研究队列,收集HIV/AIDS患者全死因死亡相关信息,计算HIV/AIDS患者的全死因死亡率和生存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987-2014年福建省共有HIV/AIDS患者5 163例纳入研究,报告死亡849例,全死因死亡率6.60/100人年.HIV/AlDS患者长的生存时间为21.38年,平均生存时间13.67年(95%CI:12.67~14.66),中位生存时间为14.79年.1年生存率为88%,5年生存率为77%,10年生存率为6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40~49岁年龄组、文盲、末接受高效抗病毒治疗、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研究对象的全死因死亡率要分别高于15~39岁年龄组、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接受抗病毒治疗和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结论 近年来,福建省HIV/AIDS患者全死因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针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持续有效的干预,扩大关怀服务的覆盖范围,以进一步改善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
作者:陈亮;张明雅;林勋;吴韶彬;郑武雄;潘蕴蛟;林丽;严延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景洪市公众对登革热疾病及传播媒介的知信行(KAP)情况及其居家环境的伊蚊幼虫密度,分析其认知水平与幼虫密度的关系,为进一步提出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个社区,共104户进行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每户只调查1个家庭成员.采用幼虫吸管法对研究对象居家环境的伊蚊幼虫密度进行调查.结果 86例(84.31%)居民知道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55例(53.92%)居民认为幼虫可以在室内生长,17例(16.67%)能较全面回答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在室内孳生环境.居民参与防控登革热的意愿不高,30例(29.41%)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与到登革热的防控行动中,36例(35.29%)的居民能够正确处理幼虫孳生环境.居民居家环境的幼虫密度较高,布雷图指数(BI)为96.08%.居民的认知水平与其居家环境的伊蚊幼虫密度密切相关,随着居民的登革热KAP水平增高,其居家幼虫密度降低呈趋势效应关系(x2趋势=39.0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居住社区是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景洪市居民对登革热及防控知识的基本认知正答率较高,但参与防控的态度及防控措施落实程度不高;家庭的幼虫密度较高;居民的登革热KAP水平与幼虫密度呈趋势效应关系,认知水平高的其居家环境的幼虫密度低.
作者:赵树青;马会来;郑灿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13-2014年隆林县麻疹病例疫情资料,为防控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4年隆林县网络直报疑似麻疹病例116例,发病率16.83/10万,检测116份血清样本,麻疹IgM阳性58份(50.00%),风疹IgM阳性2份(1.72%),麻疹核酸检测41份,阳性15份(36.59%),发病5~15 d后麻疹IgM阳性率高58.54%.大部分乡镇均有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高峰期在9月.58例麻疹确诊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性别比1.42∶1;6月龄至5岁38例(65.52%),<14岁麻疹患者54例(93.10%);其中散居儿童40例(68.97%).未免疫、1剂、2剂、免疫史不详麻疹确诊患者IgM阳性率分别是69.23%、60.0o%、40.00%、18.18%.结论 隆林县麻疹疫情呈高度散发态势,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做好查漏补种,扩大免疫覆盖范围,定期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确保免疫接种效果,保障隆林县儿童健康.
作者:罗官生;吴声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简便、快捷、准确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完成情况跟踪的方法,评估查验工具的工作效率和优缺点.方法 在Excel 2003环境下利用公式开发预防接种查验工具,使用从《江苏省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系统》下载的本地区接种数据,开展接种证查验,自动生成新的学生免疫史档案.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完成接种证查验工作耗时,并对工具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均值,配对t检验比较使用工具前后耗时均值.结果 两组在均不使用工具时,完成50名学生查验耗时(t=1.13,P=0.271)和跟踪分析50名需补种学生补种情况耗时(t=0.48,P=0.6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计平均耗时分别1.64h和1.58 h.使用工具组在使用工具后,完成50名学生查验耗时为(0.95±0.77)h,跟踪分析50名需补种学生补种情况耗时为(0.49±0.47)h,与自身未使用工具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4.32,均P=0.000).工具易学易用性评分(8.67±1.81)分,提高接种率作用评分(8.78±1.77)分,使用工具意愿评分(8.67±2.00)分.结论查验工具操作简便、快捷,查验结果准确,可以减少查验工作的工作量,提高查验工作的质量,明显优于手工查验,对维持和提高学龄阶段儿童疫苗接种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曹恒富;靳子义;顾敏华;陈献文;马焰;梁峰;束方燕;陆备芳;姚建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是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传染病之一[1-2].麻疹主要在婴幼儿中流行,但是在广泛使用麻疹疫苗后,麻疹流行病学发生很大变化,发病率逐年增加[3-4].本研究对2002-2010年石家庄市裕华区辖区医疗单位报告发生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为了解哈萨克族饮食与该民族孕产妇贫血高发生率现象的关系,制定统一问卷调查表,对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和汉族孕妇饮食习惯特点进行问卷调查.由专门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人户调查,调查哈萨克族孕妇298人,汉族孕妇296人.结果显示,汉族孕妇有51例患有贫血(17.23%),哈萨克族孕妇贫血220例(73.83%).两组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851、4.549、2.835,P均>0.05).两组孕妇中餐时同时饮用奶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789,P<0.05);日常生活中每日蔬菜食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091,P>0.05);但是食用蔬菜品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27.197,P<0.05).对防治孕期贫血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分别调查孕妇对平衡膳食、高铁食物、适宜补铁孕周等问题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73.752、19.106,P均<0.05).哈萨克族孕妇贫血发生率高主要与维生素C摄入少(蔬菜品种过少)、以及对防治孕期贫血相关知识匮乏、习惯长期饮用奶茶等有关.
作者:布尔布汗·哈什肯别克;汤雪娟;刘海湖;卢江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本研究通过白云石粉和三种病毒吸附孵育,探究其体外抗病毒效用.将RSV病毒、HSV-Ⅰ病毒、EV-71病毒同加热后的白云石粉在37℃孵育1h,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MTT染色后测量其吸光度,计算各病毒的TCID50及经孵育处理病毒的TCID50.结果显示,通过测定得出经白云石粉孵育后,3种病毒毒力均有下降,其中EV-71病毒毒力下降1 258.92倍.加热白云石粉末具有体外抗病毒效果.
作者:高敏;岳路路;闫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随着经济工业化的进展,亚洲国家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带来的社会负担使得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它的预防工作,其中早期筛查已逐渐成为糖尿病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从2型糖尿病的风险评估角度出发,介绍泰国、印度、韩国、日本和越南等亚洲国家的非侵入性筛查.重点对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曲线下面积等多个指标对不同筛查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
作者:胡丹丹;李江;傅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