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采用干式双极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及其早、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共有208例心房颤动患者接受了干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40例,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168例.消融径线包括3种:标准Cox-Maze Ⅲ手术;改良Cox Mini-Maze手术;单纯左心房迷宫手术.结果 平均射频消融时间(7.1±3.2)min,没有与消融有关的并发症出现;9例围术期死亡;3例患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于术后安置永久起搏器;1例发生脑中风及下肢栓塞,总体中风率0.5%.随访5~58个月,与同期施行的单极射频消融组相比,双极射频消融组在术后6个月、12及12个月以上的成功率均高于后者.以末次随访时间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非心房颤动心律为92.5%,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为72.1%;3种射频消融路径组间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末次随访中,60例患者进行了相关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示左心房收缩功能恢复率为95.0%.结论 干式双极射频消融技术实施简便、安全,耗时短,无论是实施Cox-Maze Ⅲ手术径线,还是改良的消融术式,其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崔永强;孟旭;李岩;韩杰;王坚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对照组2组,每组60例,健康教育组给予系统性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予健康教育,1个月后观察血压情况.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82%(49例)的高血压病患者能掌握并能应用自我保健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健康教育组患者平均血压为(113.5±11.8)/(98.6±10.8)mm Hg,对照组患者平均血压为(128.6±20.7)/(108.9±13.8)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任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置入术引流胸腔积液后,局部注入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0例,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引流胸腔积液,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8例,胸腔积液引尽后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内注入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7.2μg;对照组32例,仅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缓解压迫症状.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查肺通气功能.结果 试验组38例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0例,好转4例,稳定1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84.2%(32例);对照组32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好转12例,稳定8例,进展3例,有效率28.1%(9例),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内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且有利于患者疾病晚期的肺功能改善.
作者:李明;杨书香;刘美蓉;谭效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对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12例因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内科治疗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正常或仅管腔不规则,其中2例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经3~6个月随访这2例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院外曾多次发作胸痛伴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抬高,喷服硝酸甘油缓解,余患者规律服用药物再无胸痛发作.结论 冠状动脉痉挛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对常规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甘油无效,对此类患者介入治疗尚无明确指征.对药物强化治疗无效、有反复缺血症状患者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可能是有益的选择.
作者:张捷;刘新;李爱军;李南;韩静;孙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轴位扫描,多平面重组与三维图像在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经X线片检查后行高分辨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与三维图像处理.分析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移位与关节面的关系,对关节的解剖进行立体分析.结果 X线片发现骨折25例,未诊断骨折3例,可疑骨折2例.高分辨螺旋CT(HRCT)源图像发现骨折28例.多平面重组与三维图像的阅读结果为30例患者均清晰显示骨折.结论 X线片在膝关节外伤检查时有漏诊,且不能观察关节面的损伤情况;而多平面重组+三维图像成像则能全面显示,是目前膝关节骨折理想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书田;杨志飞;陈雪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90%为移行上皮癌,具有多中心和易复发的特点.随着影像学检查水平的提高及医疗知识的普及,更多的膀胱癌患者得以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相对于具有侵入性的膀胱镜检查,发现并利用一些有价值的肿瘤相关表达的分子生物标记物,对于早期发现膀胱癌且避免非侵入性检查,尤其是一些影像学早期检查易漏诊的浅表性膀胱癌(Tis、T1期)而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屈维龙;唐来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重症肺炎根据获得环境不同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无论哪一种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日益严重,虽然有新的抗生素,但重症肺炎的预后仍差.本研究旨在了解重症肺炎的预后因素对重症肺炎的诊治意义.
作者:朱伟东;吴英桂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