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早期的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45例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24~85岁,中位年龄62岁.以消化道出血及贫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例(31.1%),腹痛患者9例(20.0%),腹部不适者7例(15.6%).GIST部位:胃25例(55.6%),小肠15例(33.3%),腹腔3例,食管1例,直肠1例.CD117阳性率97.8% (44/45),CD34阳性79.5% (35/44).腹部CT检查的诊断率为78.4% (29/37).胃镜对于胃GIST的检出率较高,为91.3%(21/23).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GIST,胃镜检查诊断率为3/5 (60.0%).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率为100.0%(10/10).结论 GIST临床表现以腹痛和黑便为多,需慎重对待.CD117的阳性率高.胃镜对胃十二指肠GIST的发现率较高,但诊断率不高,超声内镜有较好的诊断率.
作者:王雪梅;乌丰莉;刘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安全性、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重症肌无力患者131例中,Ⅰ型31例,Ⅱa型43例,Ⅱb型42例,Ⅲ型14例,Ⅳ型1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右胸入路行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术中打开前上纵隔胸膜,暴露胸腺组织,用锐性和钝性方法游离完整切除胸腺左右叶及心包前脂肪,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270 min,平均(89±31) min;术中出血量20 ~400 ml,平均(53 ±21)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7.3±2.3)d.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11例(8.4%),并发肺炎19例(14.5%),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单纯胸腺增生99例,合并胸腺瘤31例,恶性胸腺瘤1例.术后随访109例,随访时间12 ~ 72个月,平均(38±20)个月,失访12例(9.2%).完全缓解51例(46.8%)、部分缓解47例(43.1%)、稳定8例(7.3%)、恶化3例(2.8%),总缓解率89.9%.结论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术式,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林剑波;林敏;涂远荣;李旭;赖繁彩;陈剑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脱氧核苷酸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观察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钠150 mg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疗效、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5% (29/40)比57.9%(22/38),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ALT明显低于治疗前[(110±80) μmol/L比(245±76) μmol/L,(85±32) U/L比(326±126) U/L,均P<0.01],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37±10) g/L比(28±10) g/L,(50±15)%比(36±10)%,均P<0.05].对照组ALT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84±25) U/L比(289±104) U/L,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5.0%(14/40)、20.0% (8/40)和15.0% (6/4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3%(21/38)、34.2%(13/38)和36.8%(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0.0% (16/40)和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脱氧核苷酸钠联合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永祥;李素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同时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 样品经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与分析.结果 3种心脏病常用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的检出限分别为16.73、33.58、21.46 mg/L,对应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0 g/L,回收率为91.2%、98.8%、88.4%.结论 建立了同时分离分析3种心脏病药物的方法,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色谱分离完全,结果准确可靠,为后期心脏病患者尿液中的药物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徐世茹;陈锐;吴朝阳;宋培培;马玉花;封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内皮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 mg,1次/d,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R,评价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135±13)mm Hg(1 mm Hg =0.133 kPa)比(156±12)mm Hg,(86±4)mm Hg比(96±8)mm Hg,(64±7)次/min比(74±7)次/min;比索洛尔治疗组:(133±11)mm Hg比(155±14)mm Hg,(85±4)mm Hg比(97±7)mm Hg,(64±7)次/min比(74±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治疗组SBP、DBP及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VEGF及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6±14) ng/L比(87±20) ng/L,(121±20) ng/L比(150±26) ng/L,(36±8)μg/L比(41±7) μg/L;比索洛尔治疗组:(69±18) ng/L比(88±18) ng/L,(120±20) ng/L比(148±27) ng/L,(25±7)μg/L比(41±8)μg/L],NO明显高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4±21) μmol/L比(65±19)μmol/L;比索洛尔治疗组:(86±23) μmol/L比(65±21)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比索洛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和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而NO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并可改善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齐帜;蒋长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氟尿嘧啶(5-FU)是临床应用广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等的治疗,其疗效和不良反应都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和自身差异[1].本文汇总5-FU疗效及不良反应预测的方法及标志物研究进展.1 5-FU作用机制及体内代谢5-FU在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作用下转化为5-FU脱氧核苷酸(5F-dUMP),与胸苷酸合成酶(TS)和亚叶酸(CH2-THF)结合,形成稳定的三联复合物,抑制TS活性,阻止脱氧尿嘧啶核苷(dUMP)与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结合后转化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dTMP),从而使DNA合成受限[2].5-FU的分解代谢过程与嘧啶碱分解代谢途径相同,通过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不可逆地代谢为无活性产物二氢氟尿嘧啶(FUH2),随后进一步降解,终生成氟-β-丙氨酸[3].TS是5-FU发挥细胞毒作用的主要靶酶,DPD为代谢酶,二者的表达水平及活性高低与5-FU血药浓度,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直接相关.
作者:张华金;刘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重症医学科主要收治由外院转入、心肺复苏术后、内科危重患者和外科严重创伤、大手术后转入的重症患者,多伴有严重感染、内环境紊乱、休克、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组织创伤等情况,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均存在或合并存在.降钙素原水平监测能有效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感染的风险.目前,这些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2-4].本研究就降钙素原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百艳;张谨超;张惠娟;王维展;于玉兰;肖青勉;高珣;张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高流行地区,人群感染率达到10%[1],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随着抗乙肝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的诞生使部分乙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但核苷(酸)类似物的长期应用,其耐药问题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乙型肝炎一个新的挑战[1-2].本研究就HBV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机制及临床策略加以论述.
作者:付丽娟;滕旭;谷鸿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63岁,有高血压病史9年,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6年,有糖尿病病史6年,脑梗死病史2年,吸烟史10余年,已戒烟5年.发病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鼻塞、流涕等症,并发胸闷痛、气短、乏力、动则气喘、不能平卧.于2013年2月13日入院,入院时右桡动脉搏动良好,尺动脉未查,右上肢无不适.查心脏彩色超声:双房增大、肺动脉瓣少量返流、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心功能减低(收缩+舒张),肺动脉高压(中度),左心射血分数49%.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急性支气管炎.
作者:李建杰;尚树忠;郭三强;郑轶;杨晓正;鲁文涛;张亚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由于肿瘤发病率上升且治愈率不高,多数癌症患者终会采取姑息治疗;又因抗癌治疗的进展、患者生存期(包括带瘤生存)延长,使癌症患者症状控制成为癌症控制规划中的重点之一.肿瘤患者在癌症晚期,由于身体免疫力低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Zubrod-ECOC-WHO的简化活动状态评分在4~5分,已不能承受全身化疗,只有对症进行支持治疗.本研究对1例终末期肺癌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进行用药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爱军;徐丽婷;巩慧敏;杜惠;贾正平;张儒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41岁,发现左下肺占位5d于2012年3月12日入院.入院前5d体检时胸部X线片示左肺下叶巨大占位性病变,胸部CT示左下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患者无咳嗽、发热、咯血、胸痛及盗汗等.既往体健,否认吸烟、饮酒和石棉接触史.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5 mm Hg(1 mmHg=0.133 kPa).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无杵状指/趾.
作者:马秉灵;张沛刚;贺丕瑞;梁向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各种原因使血糖浓度小于2.8 mmol/L时所引发的昏迷、失语、抽搐等症状为低血糖症[1],而低血糖昏迷症状易与脑梗死相混淆.现将我科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25例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0 ~ 82岁,中位年龄70岁;其中糖尿病13例,食量较前明显减少者5例,4例有饮酒史,3例有发热病史.糖尿病患者发病前均使用控制血糖治疗,其中10例均未规范监测血糖且自行加大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剂量,1例应用格列本脲与增效联磺片.
作者:姚东陂;张锦丽;李玲;晏鸿;张立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导致肢体局部缺血性坏死,传统外科旁路手术效果好,远期通畅率高,但风险大,病死率高;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患者全身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预后理想,是目前临床治疗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1].本研究拟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髂动脉长段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晓明;汪建中;贾宝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超前镇痛是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神经敏化,从而减轻伤害后疼痛.地佐辛是一种新型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作用,镇痛效果强.本研究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及其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2012年5-10月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下肢手术行椎管内麻醉患者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22 ~ 57岁,体重50 ~ 8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
作者:郭燕芬;韩超;顾达民;葛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们生命的威胁日益加重,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证实体内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性指标之一.在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体内,存在血液凝固性增强倾向,又存在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冠心病中心肌梗死组远高于正常对照组[1].故本研究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赵熹君;闫彧;郭维伦;裴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高龄患者心脏介入术后院内安全转运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了我科179例超高龄患者心脏介入术后院内安全转运护理风险管理经验.结果 1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转运护理风险的患者有33例(18.4%).有转运护理风险的患者均及时发现,无一例发生意外,实现终安全转运.转运过程中,无医疗纠纷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 通过对转运过程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充分的转运准备,途中严密的观察与护理,以及严谨的交接措施,才能切实有效地避免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任艳红;马蕊;刘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医体质辨证施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确诊患者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按照中医体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施行辨证施护,对照组施行常规传染病护理,观察时间为30 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总有效率分别为88.0% (88/100)和69.0% (69/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24,P=0.008);观察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91/100)和85.0%(8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52,P=0.004);观察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2.0%(92/100)和75.0%(7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25,P=0.008).结论 中医体质辨证施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熊萍;曾晖;胡雪莲;邹龙珍;周志金;翁细凤;刘芳;余志红;尹燕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提高工作效率、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象征.随着医院临床分科的精细化,会诊成为关系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从会诊及时性、准确性及合理性三方面,通过分析会诊目的、工作流程、终末效果、质量监管等环节,总结影响会诊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保证会诊质量的持续提升.
作者:王静;张永;许统亮;吴汉森;陈望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湿热在皮肤外科疾病中较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湿热郁于皮肤,可发生痤、疖、疮、疡等多种疾患.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是张元素向门人示教制方并对其方义作过注解的方剂,由羌活、当归、黄芩、茵陈、升麻、葛根、苍术、人参、苦参、白术、防风、知母、猪苓、泽泻、炙甘草15味药组成.该方具有祛风通络、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热利湿之功效.笔者近几年将其扩展用于临床皮肤外科疾病中,凡遇痤疖疮疡湿热滞留蕴积之证热服皆应,疗效甚佳.特择其数例,以供探讨.
作者:豆小妮;张兆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金银花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的轻、中度痤疮患者20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维甲酸-克林霉素联合外用治疗,每日3次涂患处.观察组口服复方金银花治疗,每日1剂内服,每日2次,疗程6周,每2周随访1次,疗程结束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愈显率.2组治愈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痊愈和显效分别为21例和66例,愈显率为87%;观察组患者的痊愈和显效分别为15例和69例,愈显率为84%,2组的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复发,复发率为9.5%(2/21),观察组2例复发,复发率为13.3%(2/15).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金银花治疗轻中度痤疮与维甲酸-克林霉素联合外用具有相同的疗效.可以采用中草药代替西药治疗轻中度痤疮,为治疗痤疮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红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