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常见,为女性生殖道3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1-2].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但其病死率高于发达国家,病死率可高达34% (21 000/62 000),5年生存率为67%[3].子宫内膜癌的高死亡率可能与人类寿命延长、高龄患者增多、内科并发症及肥胖患者增多、恶性程度高、癌变类型增多相关;或与就诊时已为晚期,或未能接受适宜的诊治有关.因此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探究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成为子宫内膜癌研究的热点.组织中微小RNA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且部分微小RNA通过靶基因对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已被证实.但血清中微小RNA与子宫内膜癌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组织中微小RNA对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以及血清中微小RNA的特点及与组织中微小RNA的关系.
作者:张文波;张林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85岁,体质量50 kg.因“反复右上腹隐痛2年余,全腹痛10余小时”于2013年6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 ℃,呼吸20次/min,心率100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全腹紧张,右上腹压痛(+),Murphy征(+),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min.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2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4%,C反应蛋白31 mg/L;丙氨酸转氨酶192.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47.0 U/L,总胆红素23.3 μmol/L,直接胆红素0.00 μmol/L,血淀粉酶3 152 U/L,尿淀粉酶11 838 U/L.
作者:荣棣君;黄婧娟;昌菁;黄震浩;段俊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32岁.因“车祸致伤外鼻肿痛、鼻出血1h”于2013年3月26日入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8℃,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1/90 mmHg(l mmHg =0.133 kPa).查头颅CT:鼻骨骨折、脑实质未见异常.左膝关节X线片提示未见明确骨折.胸腹腔B型超声未见明显积液.完善检查后给予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2013年3月28日11:00患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鹿瓜多肽(商品名:绵舒,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 mg,批号:20120918)24 mg,5min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雉、寒战,血压183/103 mmHg,无发热,其余生命体征平稳.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奥美拉唑钠20 mg,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 mg,30 min后,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孔飞飞;沈洁;郭良君;褚冬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