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存活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HIE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大约为(1~2)/1 000,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在存活的新生儿中可达75/1 000.我国高原出生的新生儿,HIE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全国前列.亚低温治疗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安全且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方法,国内外多个多中心随机试验均报道亚低温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保护HIE患儿的大脑功能.初的试验结果发表距今已有10余年,在发达国家亚低温已被列为HIE的常规治疗方法,而在我国远不及此,特别是在高原地区.本文主要阐述HIE的发病机制及高原地区的发病特点,亚低温治疗HIE的机制及其近10年在国际特别是国内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谢思远;王晓蓉;张立新;刘充德;王珍;杨智全;李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雷公藤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确切,且目前几乎没有其他类似的中药可以完全替代,因此雷公藤已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但由于其治疗窗狭小,中毒案例时有发生,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中毒事件多的中草药之一.针对雷公藤及其制剂的减毒增效方法的研究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对雷公藤毒性的物质基础、临床表现及减毒增效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陈宝军;吴玮芳;冯凌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育龄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导致围绝经期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替勃龙作为组织选择性雌激素活性调节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围绝经期女性脂质水平.本文围绕围绝经期女性脂质代谢特点、替勃龙替代疗法及其联合他汀类药物调节围绝经期女性血脂代谢的研究和胆固醇代谢标志物对评价围绝经期血脂异常女性脂质代谢状况及其药物疗效的作用作一综述,为实现围绝经期血脂异常女性个体化治疗,延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工作提供用药依据.
作者:张佩雪;王以新;冯妍;张淼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肥胖的流行,与其相关的一系列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也呈现上升趋势.肥胖引起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参与各种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而对于肥胖引起的慢性炎性反应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肥胖通过活化多种信号通路介导炎性因子的产生与释放,造成机体的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的抵抗等,促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而本文主要针对肥胖与慢性炎性反应之间可能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敏;白槟;余鹏飞;赵青川;李树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前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是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案.干扰素治疗后HCV复发问题是影响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显示这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仍存在HCV相关.针对PBMC中HCV RNA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复发和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蒋莹莹;郑素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