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2年11期文献
  •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黏附分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糖尿病(DM)大鼠黏附分子CD54、CD106、CD62p的表达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对肾脏以及主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实验设正常组8只大鼠,糖尿病组8只大鼠,胰岛素组7只大鼠和西洛他唑组7只大鼠.测定各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血小板表面CD62p以及肾脏、主动脉CD54或CD106的表达水平.结果西洛他唑明显加快坐骨神经传导速度(DM组20.3 m*s-1±2.2 m*s-1,西洛他唑组28.9 m*s-1±7.9 m*s-1,P<0.05).降低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DM=65.1%±14.9%,西洛他唑组25.4%±8.6%,P<0.05),减少肾脏和主动脉CD54和CD106表达,改善肾脏和主动脉病理变化.而降低血小板表面CD62p的作用不明显(DM组40.4%±8.7%,西洛他唑组28.5%±3.7%,P>0.05).结论西洛他唑能降低CD54、CD106的表达,同时减缓糖尿病大鼠肾和主动脉及坐骨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哲;赵家军;高聆;张群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组合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诱发抗淋巴瘤的体液免疫反应

    目的用含表达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第1家族(IgHV1)质粒诱发小鼠抗Namalwa淋巴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探索制备通用型核酸疫苗的可能.方法用RT-PCR分别扩增Namalwa细胞、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标本中的IgHV1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中;将Namalwa细胞的IgHV1质粒(Na-IgHV1)、混合含有Namalwa细胞IgHV1的1~4个抗原决定簇的正常人IgHV1的6种质粒(IgHV1-mix)和空pcDNA3.0质粒分别免疫动物;采用Western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组小鼠抗体产生的情况.结果 IgHV1-mix组和Na-IgHV1组均能诱导出抗Namalwa淋巴瘤细胞特异的免疫反应,诱导产生的抗体能识别存在于Namalwa细胞表面的天然构象的抗原决定簇,两组诱导的抗体均从第4周开始检出,第6周达到高峰,第8周开始下降,抗体滴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组合的IgHV的真核表达质粒有可能作为具有同一IgHV家族基因重排的淋巴瘤的通用型核酸疫苗.

    作者:林宁晶;朱平;张新;董玉君;任雅丽;王奕嘉;李宛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和有效地控制血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1例, 进食75 g方便面后测0、30、60、120 min血糖、胰岛素及真胰岛素.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将全部病例分为A组(FPG<8.89 mmol/L)及B组(FPG≥8.89 mmol/L),评估2组中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对血糖水平的贡献.结果 B组以胰岛素及真胰岛素计算的敏感性为A组的65.5%及64%,调整胰岛素抵抗影响后, B组β细胞功能仅为A组的1/5~1/6.以胰岛素计算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对A组血糖水平贡献约各占1/2,而在B组则β细胞功能对血糖水平贡献为胰岛素抵抗的8倍.用真胰岛素计算的β细胞分泌功能在A组可解释血糖变化的41%,在B组可解释血糖变化的54%, 而胰岛素敏感性在A组可解释血糖变化的12%,在B组可解释血糖变化的5.7%,即胰岛素缺乏对血糖水平的贡献在A组为胰岛素抵抗对血糖水平贡献的3.3倍,而在B组前者为后者的9.5倍.结论空腹血糖水平较高(≥8.89 mmol/L) 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都更严重,其高血糖主要由β细胞功能衰竭引起,这提示在其初始治疗中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和促胰岛素分泌剂是有益的.

    作者:年晓萍;孙改生;窦春梅;侯红波;樊秀平;余红梅;马凌;何秉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上海市1个月至5岁儿童睡眠时间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1个月~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和2000年8~9月间在上海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 266名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调查的应答率为97.83%.结果上海地区小于48个月的儿童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外报道的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抚养人的睡觉时间少、孩子属困难型气质、与父母同睡等.结论目前上海地区小年龄组儿童睡眠时间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睡眠行为的不正确应答.

    作者:江帆;颜崇淮;吴胜虎;吴虹;章依文;赵晶;金星明;许积德;李纫秋;沈晓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心脏手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心脏手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收集心脏手术后的病人60例,分为A组(rhGH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两组病人作疲劳记分(Christensen记分),并测定血清生长激素(GH)的水平和血浆蛋白等指标;计算术后氮平衡.结果 A组术后疲劳程度明显轻于B组(P<0.01),脱离呼吸机时间早于B组(P<0.01);血清GH水平升高程度强于B组(P<0.01);术后第1天,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第4、8天血浆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和RBP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术后第1~7天氮平衡的改善明显好于B组(P<0.01).结论 (1)使用外源性rhGH,能减轻POFS 的程度,有助于病人及早脱离呼吸机, 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病人营养状况,较快达到正氮平衡.(2)血浆急性期蛋白(RBP、PA和TFN等)的水平是判断POFS的一种可靠的生化判断指标,它们的减少与POFS的发生有关.

    作者:毛争春;陈如坤;赵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不同硬膜外给药方式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硬膜外给药方式对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5例择期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每组25例;Ⅰ组为空白对照组,切皮前10 min于硬膜外中加用生理盐水10 ml.Ⅱ组切皮前10 min于硬膜外中加用2%利多卡因10 ml(其中每ml含芬太尼2.5 μg),后于硬膜外中持续泵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罗哌卡因0.125%,芬太尼2 μg/ml)至手术结束(速度9 ml/h).Ⅲ组切皮前10 min于硬膜外中加用2%利多卡因10 ml(其中每ml含芬太尼2.5 μg,氟哌啶0.15 mg),后于硬膜外中持续泵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混合液(罗哌卡因0.125%,芬太尼2 μg/ml),至手术结束(速度9 ml/h).所有患者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3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微电脑泵为Baxter AP-Ⅱ.自控镇痛液为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混合液(罗哌卡因浓度0.125%,芬太尼2 μg/ml),预充5 ml,背景剂量3 ml/h,单次自控镇痛(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0 min,限量16 ml/h,术后镇痛维持48 h.结果第1个24 h自控镇痛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静息时Ⅰ组为2.2分±1.5分,Ⅱ组为1.4分±0.78分,Ⅲ组为1.1分±1.1分;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I组与Ⅲ组比较P<0.01;咳嗽时Ⅰ组为3.0分±1.1分,Ⅱ组为2.1分±0.8分,Ⅲ组为1.5分±1.3分,Ⅰ组与Ⅱ比较P<0.01.第1个24 h镇痛药用量Ⅰ组为101 ml±17 ml,Ⅱ组为82 ml±9 ml,Ⅲ组为78 ml±9 ml;第2个24 h镇痛药用量Ⅰ组为82 ml±11 ml,Ⅱ组为76 ml±5 ml,Ⅲ组为73 ml±2 ml,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Ⅱ组>Ⅲ组,Ⅰ组与Ⅲ组比较P<0.01.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加小剂量芬太尼是较为理想的硬膜外镇痛药配方,以切皮前即于硬膜外中加用2%利多卡因10 ml(内含芬太尼2.5 μg,氟哌啶0.15 mg)的给药方式,镇痛效果良好而副作用小.

    作者:姚兰;王天龙;杨拔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以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方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及Western 印迹等方法,检测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含量与钙调素(CaM)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以及海马组织总CaM、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与Ⅳ(CaMKⅣ)的表达.结果电刺激停止后24 h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nmol/L)增至顶峰(487.34±117.93,P<0.01),72 h时仍明显增高(289.46±69.45,P<0.05);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24 h时为1.5±0.4,P<0.01;72 h时为2.5±0.6,P<0.05);而海马组织总CaM表达于电刺激停止后48 h内明显增多(P<0.01),CaMKⅡα表达则显著降低(P<0.01),CaMKⅣ表达于电刺激停止后24 h内明显增高(P<0.05).结论海马细胞Ca2+-CaM-CaMKIIα/CaMKIV信号途径较长时程调控紊乱,可能是实验动物持续性PTSD样行为异常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作者:王庆松;王正国;朱佩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胰岛素基因在非β细胞中的调节表达

    目的应用四环素(Tet)可调控性表达系统,建立条件控制性人工β细胞株,定量调节胰岛素基因在tet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含四环素反应元件和表达胰岛素原基因的重组载体pTRE2mINS.再将此载体与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质粒pTK-Hyg共转染能稳定表达反义四环素激活因子的细胞株tet293,然后用潮霉素筛选表达胰岛素的细胞株,通过四环素的衍生物强力霉素(Dox)调节胰岛素在此细胞株中的表达.采用Northern印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分析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观察细胞培养基中强力霉素浓度的变化对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从28个单克隆细胞株中筛选1株能自主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又能受强力霉素调控分泌的细胞株.当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或不加强力霉素时,培养基中胰岛素的表达量分别为每24 h 241.0 U/1.0×106细胞和每24 h 9.7 U/1.0×106细胞,加强力霉素组是不加强力霉素组的25倍.而且随着强力霉素浓度的增加,tet293细胞内外胰岛素的表达水平逐步增高.结论人胰岛素基因在tet293细胞中的成功转移和高效表达,受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定时、定量调节,从而提高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精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沈坤堂;秦新裕;张新;程志红;许相儒;韩泽广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外科技术要点.方法在颈丛麻醉下,对4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其中有2例是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之间建立分流后,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7 min±7 min,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神志欠佳,11例出现高血压,2例出现伤口轻度肿胀,后均康复出院.26例术前有症状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均稳定.结论颈丛麻醉可以了解患者脑部供血情况,对于阻断颈总动脉脑缺血者,采用自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建立分流,可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伤.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术中操作、完整去除颈动脉内膜残片及碎屑、充分排气和术后控制高血压.

    作者:吕志前;萧明第;Pietro Moniagna;Olivier Jegaden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人肺腺癌染色体8p21~p22杂合性缺失精细作图

    目的在染色体8p21-8p22界定发生于中国人肺腺癌的杂合性缺失(LOH)的小区域,为定位克隆肺腺癌相关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利用32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检测位于8p21~p22的1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频率,并且探讨各位点LOH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在32例肺腺癌患者组织中有31例(96.67%)存在至少1个位点的LOH;主要集中于3个区域:位于8p22的D8S254~261、D8S1827~1731以及D8S1135.所检测位点中仅D8S261位点的LOH发生频率与肺腺癌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8p22区域可能存在位于D8S254~261,D8S1135和D8S1827~1731的、与中国人肺腺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作者:邵淑娟;孙文越;张建军;安倩;肖汀;杨佩满;程书钧;高燕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腺病毒介导的小鼠Flt3配体抗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Flt3配体(mFL)对小鼠肝癌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腺病毒体外感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6,48 h后,用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感染的效率,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FL的表达量,每天细胞计数(连续14 d)观察细胞的生长曲线.建立小鼠肝癌模型,肿瘤局部分别单次注射1×109表达形成单位的mFL重组腺病毒、空载体对照和PBS,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生存期.治疗20 d后,取肿瘤消退小鼠的脾细胞过继至正常小鼠,3 d后接种Hepa1-6细胞,观察肿瘤大小;治疗38 d后,再接种Hepa1-6细胞或EL4细胞对照于肿瘤消退小鼠原接种部位的对侧,观察肿瘤大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腺病毒体外能有效地感染靶细胞Hepa1-6,培养上清中mFL表达量为80.5 ng*10-6*24 h-1±7.3 ng*10-6*24 h-1,感染后Hepa1-6的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瘤体内注射mFL重组腺病毒导致90%的小鼠肿瘤消退,并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脾细胞过继能保护正常小鼠免于Hepa1-6细胞的攻击;再接种Hepa1-6细胞于肿瘤消退小鼠,未见肿瘤生长,而再接种的EL4细胞呈渐进性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小鼠Flt3配体的基因治疗导致肿瘤消退,并能激发可过继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反应,可能成为有效的肝癌基因治疗的候选方案.

    作者:杨庆;杨广顺;卫立辛;贾凤岐;吴孟超;郭亚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增龄、绝经及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对妇女股骨颈骨强度及骨骼肌力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增龄、绝经以及合并膝退行性骨关节炎对妇女股骨颈骨强度(FS)和下肢骨骼肌力量(MF)的影响.方法将306名检查对象(15~74岁)按年龄和月经状况进行分组.在绝经后妇女中,膝退行性骨关节炎76例.均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和腰椎(L2-4) 骨密度(BMD),以运动功能分析仪测量FS和MF等指标.结果 (1)增龄:FS与MF高值均出现在15~19岁年龄组,以后其数值随增龄下降,至60~74岁年龄组(平均64.2岁),分别下降26.2%和46.9%,平均年降率分别为0.55%和0.99%.(2)绝经:40~55岁年龄组中有3种月经情况,与月经正常组相比,绝经后组FS及MF分别降低9.4%和21.7%.(3)骨关节炎:与无骨关节炎组相比,膝退行性骨关节炎组FS及MF均较低,但仅MF差异有显著意义(t= 5.33,P<0.001).(4)其他:FS与股骨颈BMD和MF呈正相关,与年龄和BMI呈负相关.结论 FS和MF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绝经可加重二者的下降程度,以MF下降更明显.绝经后有膝骨关节炎者上述两指标较低.保持骨骼肌体积和力量是防治膝退行性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宋亦军;翁习生;邱贵兴;余卫;林守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肾移植术后马内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患者男,46岁,印尼归侨,因尿毒症于1999年10月12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服用他克莫司等抗排斥药物.2000年9月28日因发热及面部结节1周再次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6℃,轻度贫血貌,消瘦,右颧部有一蚕豆大结节,质中等,活动度稍差,边界尚清楚,皮温不高,表面皮肤正常,右颏部、左睑部各有一花生米大结节,表面溃烂(图1).上腭及舌面布满白色伪膜.右下腹触及10 cm×5 cm移植肾,质韧,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其余体检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2.6×109/L,中性粒细胞0.935,血红蛋白89 g/L.血K 3.1mmol/L、Na 122 mmol/L、Cl- 87.3 mmol/L、血尿素氮18.00 mmol/L、血肌酐244.9 μmol/L.尿红细胞+/高倍镜,白细胞+/高倍镜.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结核抗体IgG及血疟原虫均阴性.3次血培养均未见真菌及细菌生长,中段尿培养出粪肠球菌,口腔伪膜真菌培养出白念珠菌.

    作者:周冼苡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对当前糖尿病防治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此类疾病发生率为一般人群的2~4倍.糖尿病引起的失明和肾功能衰竭及下肢血管病所致的截肢又使人严重致残.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使糖尿病医疗费用成倍增加,已成为世界各国难以承受的负担.目前在我国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就全国而言,糖尿病检出率和治疗率不足一半,控制率不足1/3.目前糖尿病防治中某些重要问题如不尽早解决,将非常不利于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光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应重视儿童睡眠和睡眠障碍的研究

    睡眠在人类生活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多数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三分之一,睡眠的质和量对健康的影响可想而知.另外,睡眠作为一种与个体健康乃至社会生产息息相关的生理现象,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也远远超出医学的范畴.据报道,日本10~20岁的年轻人中,每10人中约有1人自己觉得因为白天瞌睡难耐而误事.研究还发现,瞌睡不但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使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还直接造成生产和交通事故等,给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阿拉斯加原油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等,都与睡眠障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来自美国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美国,仅失眠所致劳动生产力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即已高达925~1 075亿美元[1].

    作者:沈晓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第18例 胸痛-咳嗽-发热-气急-两下肺阴影(Ⅰ)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3岁,因胸痛、咳嗽、发热1周于1997年11月5日入院.1周前患者在从事家务时突感左侧胸痛,深呼吸明显,略气促,伴有咳嗽,咯少许黏痰,1 d后胸痛略减轻,有发热,体温38℃左右.2 d后去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后诊为右胸腔肿块,右肺癌?给予退热药物后体温无明显下降.偶有痰中带血,遂转来我院.自起病来,患者精神差,纳差.自称平素体健.否认有心肺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6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颈部及两侧锁骨上浅淋巴结未及,颈静脉无充盈,胸部无畸形,无压痛,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心界不大,心率106次/min,律齐,无病理性心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脊柱四肢关节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两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2,杆状核细胞0.02,红细胞3.45×1012/L,血红蛋白101 g/L,血小板303×109/L,出血时间、凝血时间2 min,尿常规蛋白+.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正常,血清总蛋白57 g/L,清蛋白24 g/L,球蛋白33 g/L,清蛋白/球蛋白比值0.75,血胆固醇87 mg/dL,肌酸激酶21 IU.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

    作者:应可净;陈恩国;周畔;吴晓虹;胡红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慢性坐骨结节滑囊炎并囊内出血

    患者女性,66岁.5个月前无意发现左臀下有一核桃大小包块,后逐渐增大.首次外院磁共振显像(MRI)检查,提示左臀下恶性纤维细胞瘤,脂肪肉瘤.随后入住本院.查体:左臀下包块约8 cm×6 cm×6 cm,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无压痛,下肢肌力与感觉正常,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仅坐位时略感不适.即往无外伤、结核、类风湿、痛风病史.超声检查:探及3.9 cm×5.2 cm×6.4 cm低回声异常区,边界清,内有索带状增强回声分隔,探头加压有浮动感.MRI检查:T1加权左臀下后方病灶呈圆形等信号影,周边有长T1信号环绕,其中含纤维成分(图1);T2加权病灶内见长T2信号混杂略长T2信号(图2).增强扫描见病灶内有小结节影,病灶周边呈中等程度强化,后缘局部无强化,与皮下脂肪界限不清(图3).考虑为纤维细胞瘤有恶变.手术所见:左臀大肌下方有大小约7 cm×6 cm×5 cm的浅紫色囊性包块,包膜完整光滑,无向外浸润生长现象.完整切除包块,切开囊壁,内为暗红色液体.囊壁组织病理检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图4).诊断:慢性坐骨结节滑囊炎并囊内出血.

    作者:刘农场;徐克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增强CT与核素肺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相辅相成

    增强CT,主要是螺旋CT和电子束CT造影与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都是重要的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无创性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但二者的成像原理不同,检查方法不同,所见不同,其临床意义也不尽相同,在临床应用中应对其有所了解,才能相辅相成,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作用.

    作者:程显声;戴汝平;史蓉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睾丸扭转的诊治

    作者分析了上海中山医院泌尿外科自1979年12月至2001年3月诊治的59例(60次)睾丸扭转患者,现将临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方银忠;张立;许明;张永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大肠癌术后腹腔内温热化疗合并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

    大肠癌术后腹腔内转移及肝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手术时已浸透浆膜或腹膜种植.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证明,术后腹腔内温热化疗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对于降低腹腔内复发率及肝转移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术后腹腔内温热化疗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这已被众多学者所首肯,同时,肿瘤细胞受热后其异质性增高[3],有利于免疫治疗.在这方面我们对133例大肠癌术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庆国;郭仁宣;孟凡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