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中国早发冠心病(CHD)发生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71例早发CHD患者、76例迟发CHD患者和119例健康对照者的AT1R基因型;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共检测出2种AT1R基因型,分别是AA型和AC型;早发CHD组及迟发CHD组AA基因型(97.2%、92.1%)和AC基因型(2.8%、7.9%)频率与对照组(94.1%、5.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A和C频率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T1R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无关.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早发CHD的发生发展似无直接关系.
作者:彭健;彭澍;龚五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可供两性使用的免疫避孕疫苗的可能性.方法设计含有小鼠精子/睾丸特异性抗原SP17、Cyritestin中特异性氨基酸序列的新抗原35肽.经合成、鉴定及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并了解其免疫原性,同时观察其抗生育效应.结果获得的新抗原35肽经质谱鉴定证实其合成正确,经高压液相色谱(KPLC)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嵌合肽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后免疫小鼠获得的特异性抗血清可识别小鼠、大鼠及人睾丸组织蛋白提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与等量弗氏佐剂混悬后免疫小鼠,其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高达1∶6 000,阴道粘膜冲洗液中特异性IgA抗体滴度高达1∶300;免疫后小鼠受孕率降至61.11%,平均每胎产仔量也减至4.3只.结论新抗原35肽可在雌性Balb/C小鼠体内激发出较强的特异性体液和粘膜免疫,使小鼠受孕率和每胎产仔数明显下降.
作者:何畏;梁志清;吴玉章;史常旭;贾正才;周伟;李玉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后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了1997~2000年间128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东北汉族患者,对其进行了追踪随访.在3个月~2年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支架内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方法进行ACE基因分型,再结合临床生化指标和二次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结果,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43例ISR患者DD、ID、II的频率为0.651、0.163、0.186,85例支架术后未狭窄患者DD、ID、II的频率为0.412、0.282、0.305;DD型的支架患者比II、ID型的患者,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P<0.025);D等位基因频率(73.26%)明显地高于I等位基因频率(26.74%,P<0.01).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ISR有相关性, D等位基因可能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曲秀芬;赵鹃;刘培栋;宋丽芸;赵侃;刘和平;黄永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人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对DNA疫苗质粒骨架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多拷贝对人和小鼠均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2006序列导入质粒骨架,并在小鼠模型体内外评价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首先构建了质粒pMini,仅含有卡那抗性基因和pUC18复制起点.然后向pMini中导入了多拷贝对小鼠具有交叉免疫刺激活性的人CpG2006,得到2个重组质粒pCpG11和pCpG26,分别含有9和16拷贝CpG2006.随着插入CpG2006拷贝数的增加,质粒DNA在体外活化小鼠脾细胞分泌IgM的能力逐渐增强,但诱生IFN-γ的能力却依次降低.用重组质粒DNA作为HBsAg疫苗佐剂,免疫BALB/c小鼠,pMini 和pCpG11对特异性总抗体以及IgG1亚型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但pCpG26能够使两类抗体水平分别提高3倍(P<0.001)和2倍(P<0.02).所有质粒DNA均能够使IgG2a亚型抗体水平提高5~10倍,但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向质粒骨架中导入一定数量的人CpG-ODN能够增强质粒DNA的免疫刺激活性.
作者:许洪林;邓瑶;王世峰;郭斐;陆柔剑;阮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主动脉弓瘤的腔内微创治疗.方法 10头小型猪首先被制作成主动脉弓瘤的动物模型,用自制主动脉弓型覆膜支架在DSA电视屏幕监视下,将输送器送入主动脉弓瘤体部位定位后释放,通过血管造影确定覆膜支架释放情况.结果 10头动物模型中除2头因麻醉意外死亡,其余均获成功.血管造影提示瘤体影象消失,主动脉弓发出各分枝显影良好,支架周围无漏血现象.结论通过介入微创方法应用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弓瘤是可行的.
作者:张福先;金英姬;马佐田;张昌明;刘福全;汪忠镐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总结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临床分析,总结12例次(11例)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和体会、围手术期主要处理经验和并发症诊疗,并对活体肝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外科并发症,以及感染、排斥、优点等相关临床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本组资料中, 11例供体术后顺利康复,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第1例受体死亡,10例肝豆状核变性受体获得长期健康生存,现已分别存活58周、51周、48周、38周、37周、36周、22周、18周、10周和7周;目前,所有存活受体未发现明确免疫排斥;其肝功能、铜氧化酶水平均已恢复正常.其中,6例受体已经康复上学;2例康复出院;其余2例在顺利康复中.术后主要并发症以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细菌及病毒感染和肺部并发症为主.结论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涉及供、受体双方安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该技术具有供肝来源广泛、供肝质量高和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学浩;张峰;李相成;钱建民;孔连宝;黄峻;黄祖瑚;张浩;李国强;成峰;王科;陆森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癫痫的患病率以及治疗缺口,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黑龙江、宁夏、山西、河南和江苏5个省(区)各选择1个县作为调查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人群,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生入户调查.每个点样本要求达1万人以上,5省合计调查55 616人.凡初筛调查时确诊或可疑为癫痫者均经神经科医师再次访查确诊.结果 5个调查点共确诊癫痫患者387例,患病率为7.0‰(标化患病率6.8‰).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年发病率28.8/10万人口.全部患者中有40.6%未治疗,35.4%的患者治疗不正规.活动性癫痫的治疗缺口高达62.6%. 结论中国农村地区癫痫患病率大大高于以往报道的数字,患者中约有2/3以上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应尽快制订合理的干预对策.
作者:王文志;吴建中;王德生;陈桂生;王太平;袁成林;杨斌;赵东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Nogo-A mRNA在脑、脊髓、视神经、坐骨神经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8只正常Wistar大鼠脑、脊髓、视神经、坐骨神经中Nogo-A mRNA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8只大鼠脑、脊髓、视神经切片中Nogo-A mRNA均表达阳性,阳性信号位于胞浆,胞核不着色,8只大鼠坐骨神经切片中均表达阴性.结论在大鼠中枢神经如脑、脊髓、视神经中Nogo-A mRNA广泛分布,而在周围神经坐骨神经则无Nogo-A mRNA表达,提示Nogo-A mRNA阳性表达及分布与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作者:叶剑;王正国;朱佩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宫内节育器(IUD)定型与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怀疑IUD异常的患者行三维超声成像检查,通过对子宫腔与IUD的三维超声图像重建,明确IUD的形状与位置.将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结果与宫腔镜、腹腔镜或剖腹诊治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9例患者(96.7%)获取满意的三维超声声像图,可清晰显示IUD的形状、位置及其与子宫腔的关系;1例因绝经9年、子宫内膜菲薄而未能获取满意声像图,仅显示IUD嵌顿而无法显示IUD片段与宫腔的关系.诊断IUD完整者17例(单金属圆环10例,γ型IUD 3例,宫腔型IUD 2例,T型IUD 2例),IUD断裂者13例;IUD嵌顿24例,γ型IUD转位3例,宫腔型IUD转位1例,正常位置T型IUD 2例.28例IUD异常患者中26例行宫腔镜、腹腔镜或剖腹取器手术,均一次取器成功,术中所见与三维超声诊断结果一致.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IUD的定型和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松英;应伟雯;许剑萍;杨梅丽;徐开红;罗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食管腔内超声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1996年9月到2000年8月,对23例食管粘膜下肿瘤和11例食管外压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腔内超声检查;其中32例还进行了CT扫描检查.除3例血管外压性疾病外,其余全部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23例食管粘膜下肿瘤患者中,腔内超声对食管平滑肌瘤诊断的准确率为95.7%(22/23),而CT 仅为42.9%(9/2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4.69,P=0.019 6).11例食管外压性疾病中,腔内超声均能准确地将其与食管平滑肌瘤区分开来.结论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腔内超声是一项很可靠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云喜;孙玉鹗;刘颖;李越;王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移植的胚胎小脑组织在成年小鼠脑内,黑质细胞和TH转基因细胞移植在猴脑内,人胚脑细胞植入人脑内能否存活及观察植入的神经元能否纠正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缺陷和症状.方法 (1)将胎龄13 d的C57BL/6小鼠胚胎小脑组织悬液植入3个月龄的BALB/c成年小鼠小脑内.(2)将构建的TH基因修饰细胞及胚脑黑质细胞植入猴帕金森病模型脑尾状核内.术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在此基础上,将胎龄为9~12周的人胚胎小脑细胞悬液植入到6例重度小脑萎缩病人的小脑内,并观察疗效.选用自动流产人胚黑质细胞及肾上腺髓质细胞悬液移植到5例晚期帕金森病病人脑尾状核内.结果小鼠及猴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证实神经细胞移植后可在受体脑内存活和再生,并有浦氏细胞分化成熟和迁徙到颗粒细胞层.TH基因修饰细胞移植到猴的尾状核内,可以纠正帕金森病猴的症状和体征;移植6个月后组织切片表明猴帕金森病模型脑微包囊内转基因细胞存活而且TH基因表达呈强阳性.6例重度小脑萎缩病人及5例晚期帕金森病病人移植后近期疗效良好,多数病例远期疗效退步,仅有2例病人疗效稳定.结论未成熟的神经细胞或转基因细胞在受体脑内可以存活,并具有神经细胞再生和改善神经功能的潜力.
作者:吴承远;刘玉光;王建刚;杨扬;江玉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Ara-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并寻找Ara-C合适的给药剂量.方法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Ara-C的给药剂量为6 g/m2静滴(分2次,间隔24 h),B组Ara-C的给药剂量为10 g/m2静滴(分4次,间隔12 h),白细胞(WBC)降至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 300 μg*人-1*d-1,直至采集结束前1 d,白细胞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5×108/kg或CD34+细胞≥2×106/kg时停止采集.结果 2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A、B两组各有11例患者.Ara-C给药后,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低值,B组明显低于A组,出现的时间B组也明显晚于A组.A、B两组rhG-CSF给药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APBSC采集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在APBSC采集时的循环血量、血流速和采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APBSC的采集次数、每次采集的细胞数量和总量亦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Ara-C引起的某些毒副反应略重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Ara-C联合rhG-CSF是一种安全、高效的APBSC的动员方法,6 g/m2的Ara-C即可得到满意的动员效果.
作者:石远凯;韩晓红;何小慧;杨建良;刘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进行VEGF的测定,结果用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表示.结合临床资料探讨VEGF和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发生、发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为57%±29%、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为24%±11%,在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中的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为42%±24%、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为1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且VEGF的阳性表达和结直肠癌Dukes分期相关(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但与结直肠癌生物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韩进;夏成青;高居忠;邢长虹;杨新庆;唐小奈;邱繁荣;杜燕夫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理变化、病变来源及可能的病因.方法采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培养等方法对25例CPT病变骨膜标本中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骨形态形成蛋白(BMP)等细胞因子及CPT患者染色体核型进行检测.以创伤性假关节(TP)和纤维瘤病组织标本为对照.结果 (1)电镜研究发现CPT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主要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等.(2)组织化学研究发现CPT骨膜及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以Ⅲ型胶原为主,与正常骨膜和TP骨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研究发现所有标本波纹蛋白染色阳性,结蛋白染色阴性,20例CPT骨膜和8例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正常骨膜及TP骨膜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另外CPT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未见BMP阳性染色,与正常骨膜和TP骨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CPT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均有部分标本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阳性染色,与正常骨膜及TP骨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4)细胞培养研究发现11例CPT患者染色体均未见异常.结论 (1)神经纤维瘤病可能不是CPT的病因.(2)CPT可能是一种发病部位在骨膜上的侵袭纤维瘤病.(3)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及Ⅲ胶原的高表达在CPT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4)CPT的主要病理基础为纤维母细胞过度增生,同时存在部分肌纤维母细胞并伴有一些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由此导致CPT骨膜异常增厚进而形成的环行缩窄侵袭和压迫胫骨及周围组织, 终可能导致假关节的发生.(5)CPT患者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
作者:崔赓;雷伟;李洁;胡蕴玉;马平;黄耀添;赵黎;吕荣;杨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国人巨细胞动脉炎(GCA)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诊断为GCA的16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颞动脉活检、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以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GCA诊断标准作参考.结果 16例患者被诊为GCA,其中13例符合ACR 的GCA诊断标准.发病年龄平均43.1岁;男∶女为15∶1;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颞动脉异常、视力障碍、发烧;非常见临床表现有下颌关节间歇性乏力、易疲劳、晕厥、轻偏瘫等;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1例,颞动脉活检发现炎性细胞浸润11例,内弹力膜断裂16例,纤维素性坏死3例,平滑肌细胞病变10例,腔内血栓形成5例.从发病到怀疑GCA或颞动脉活检的平均时间5.5个月;初诊的误诊率达87.5%.结论中国人中GCA可能不是一种少见病,发病年龄相对较轻,男性为多,其临床特征尚未得到广泛认识,延误了恰当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胡治平;杨期东;李景和;曾珊;吴晓英;曹立;杨莉;宋兴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患者女,27岁,孕40周,第1胎,因阴道出血1 h,在当地医院住院待产,无腹痛.入院体检: 体温、脉搏、血压及血常规均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骨盆外测量正常.肛查:宫口开1 cm,先露平棘,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有畸形,故转本院超声科复诊.本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胎位左枕前位,双顶径9.3 cm,股骨长径7.1 cm.胸腔内见扩大的心脏,心胸比例>1/2,右心明显大于左心,心率152次/min.肝脏静脉明显扩张,脐轮部皮肤缺损1.4 cm.游离段脐动脉S/D比值2.97.于胎儿右颈背部皮肤见1大小为7.4 cm×7.2 cm×3.2 cm, 蜂窝状团块,高出皮肤表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为丰富血流(图1),多普勒频谱大多为静脉波型.
作者:宋伊丽;林晓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2001年10月,在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这次大会总结了1997年以来我国器官移植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这次会议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器官移植研究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器官移植研究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现就今后我国器官移植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陈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编者按] 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ICP)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早产、胎儿窘迫及死胎、死产.由于该病病因尚未阐明,因而治疗上也长期无突破性进展.肝素在内科用于治疗肝内胆汁郁积症有效,国外已有报道,但用于治疗ICP尚少见报道.该文作者从降低血粘度、抗凝、改善微循环角度,试用肝素治疗ICP取得了意外的治疗效果,即肝素能使ICP异常升高的各项生化指标,包括甘胆酸、肝酶等迅速恢复正常,而且其恢复速率与终止妊娠后的自然恢复速率相仿.
作者:褚红女;黄荷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黑棘皮症是一种皮肤病变, 其受累部位皮肤增厚成乳头瘤样斑块,看上去象天鹅绒,同时伴有色素沉着,呈灰褐色至黑色.黑棘皮症患者多数有高雄激素血症和继发于胰岛素抵抗的高胰岛素血症,临床上称之为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综合征(HAIR-AN).近年有研究提示胰岛素抵抗是HAIR-AN的病因,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所以我们对二甲双胍治疗HAIR-AN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
作者:李儒芝;林金芳;周剑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