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介入治疗中心1987年10月~2000年12月间9 196例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及其年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有关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结果 9 19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手术相关病死率为0.02%.其中非致死性Q波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严重心律失常、造影剂严重过敏反应、周围血管并发症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0.01%、0.13%、0.29%、0.04%、0.35%、0.08%.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无1例需要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明显降低.与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发生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和心力衰竭.结论随着经验积累,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组并发症发生率较文献报道低,可能与严格掌握适应证,积极防治并发症有关.
作者:俞梦越;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秦学文;乔树宾;姚民;姚康宝;刘海波;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吴元;尤士杰;徐波;陈在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扩充痴呆量表(ESD)、Blessed痴呆量表(BDS)分数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 所显示的脑葡萄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AD组21例,平均年龄67.6±7.0岁.轻度痴呆10例,中度痴呆6例,重度痴呆5例.采用SIEMENS ECAT 47 PET 扫描仪进行脑显像.记录正常对照组与AD组的双侧顶叶、额叶、颞叶与小脑单位面积的放射性计数;计算出双侧顶叶、额叶、颞叶与同侧小脑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以此比值作为研究的半定量观察指标.认知功能用MMSE、ESD及BDS测量.结果 AD组MMSE及ESD得分均与双侧的顶叶、额叶、颞叶的葡萄糖代谢降低呈正相关;BDS得分与双侧的顶叶、额叶、颞叶的葡萄糖低代谢呈负相关.MMSE与ESD的相关系数r=0.886; ESD与BDS 的相关系数r=-0.763;MMSE与BDS的相关系数r=-0.773, P均<0.01.以各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比值为自变量X,分别以MMSE、ESD、BDS得分为因变量Y,建立3个回归方程:Y=40.11 * X- 25.32,Y=309.19*X-180.9,Y=19.97 - 16.53 * X.进入3个回归方程的自变量X均为左侧顶叶/小脑比值.结论 AD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与脑的葡萄糖代谢降低程度一致;3种量表在反映认知功能方面损害方面具有一致性.左侧顶叶功能异常在AD认知功能损害的进展过程中,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MMSE、、ESD、BDS心理检查可以作为反映痴呆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新卿;闵宝权;马云川;杨培杰;李德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及人类肾小管基底侧钠/二羧基转运蛋白(NaDC3)随增龄的表达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肾脏衰老变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Northern 杂交、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从基因及蛋白质水平观察大鼠出生后1 d、7 d、1个月、3、12、24个月及少年、中青年、老年正常人肾组织NaDC3表达变化趋势,并利用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尿枸橼酸.结果 (1)大鼠血及尿枸橼酸浓度随鼠龄增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大鼠肾组织Northern杂交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随鼠龄增长NaDC3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aDC3表达于大鼠及人肾脏近端小管基底侧,从大鼠出生后7 d开始表达,后随鼠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在人类随年龄增长也呈现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 NaDC3可能通过枸橼酸等物质的能量代谢机制参与了机体的衰老过程.
作者:彭丽霞;陈香美;刘航;洪权;张利;师锁柱;张雪光;白雪源;朱晗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946例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发生的时间、次数、治疗效果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通过life table分别计算和比较无排斥组、一次排斥组、二次以上排斥组、早期排斥(肾移植术后90 d内)组、后期排斥(术后90 d以后)以及完全逆转组、部分逆转组患者肾生存率,并通过Cox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急性排斥患者(172例)移植肾生存率要明显低于无急性排斥患者(774例),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9%、29.8%和93.3%、83.3% (P<0.000 1).发生2次以上急性排斥患者的肾长期生存率比无排斥和1次排斥组要低得多(P<0.000 1和P=0.003).完全逆转组和部分逆转组患者的5年、8年肾生存率分别为93.9%、89.2和63.1%、41.4% (P<0.000 1),前者和无排斥组患者肾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96).排斥发生时间并不是影响移植肾生存的因素.结论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有较差的移植肾长期生存率,发生1次且抗排斥治疗能完全逆转的患者其移植肾长期生存率与无排斥患者的肾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吴建永;陈江华;王逸民;张建国;朱琮;王苏娅;张萍;黄洪锋;何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制和开发能Ⅰ期植骨、有效修复污染性或感染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的基础上,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研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并通过小鼠股部肌袋模型检测其诱导成骨活性和抗生素释放特性;将其Ⅰ期植入细菌污染的犬桡骨骨缺损和已感染的兔胫骨骨缺损中,通过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测手段,评价其对污染性或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及对骨髓炎的防治作用.结果 (1)ARBX既保持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又有较好的抗生素缓释作用,在局部可维持长达30 d的有效抗菌浓度,因此具有显著增强的抗感染能力;(2)ARBX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可Ⅰ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的犬桡骨骨缺损,并有效预防骨髓炎发生;(3)在彻底病灶清除前提下,ARBX可Ⅰ期植骨修复已感染的兔胫骨骨缺损,并能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结论 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力抗感染能力,能Ⅰ期植骨修复污染或感染的骨缺损,并可有效防治骨髓炎.为ARBX应用临床,解决污染或感染骨缺损治疗上的难题,提供较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袁志;胡蕴玉;孙梁;刘建;雷伟;王彦清;孙怡群;夏洁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用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溶液替代失血对病人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对筛选的42例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的病人在术中失血量为估计血容量的10%~20%时,将病人按随机表顺序分为乳酸林格氏液组(LRS 组,22例),或6%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组(HES组,20例).LRS 组输入3倍于估计失血量(EBL)的LRS, HES组输入与EBL等容量的HES. 组织氧合程度是通过测定胃张力计参数间接评估的,包括胃粘膜CO2分压(PsC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差值(Ps-aCO2间隙)、胃粘膜pH值(pHi)及动脉血乳酸浓度.Ps-aCO2间隙、胃粘膜pHi和动脉血乳酸浓度测定时间点为全麻诱导后30 min (基础值),切皮后1 h、2 h和术终.结果手术结束时,HES 组病人Ps-aCO2 间隙为8.7 mm Hg ±1.6 mm Hg, LRS 组为18.74 mm Hg ± 4.4 mm Hg, 两组比较P<0.01;而胃粘膜pHi HES 组为 7.30±0.05,LRS 组为7.21±0.07, 两组比较P<0.01. 两组病人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失血较多的大手术病人,用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行容量复苏可改善内脏血流灌注和组织氧合.
作者:郭向阳;徐仲煌;任洪智;罗爱伦;黄宇光;叶铁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上皮细胞在幽门螺杆菌(Hp)刺激下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的过程中, 核因子-κB(NF-κB)的作用.方法电穿孔法将I-κBαM(NF-κB抑制蛋白)基因转染入SGC-7901中,β半乳糖苷酶分析转染效率,Western 印迹分析I-κB基因的表达.将不同浓度的Hp活菌、灭活菌及液体培养上清分别与稳定转染I-κB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其空白质粒对照共同孵育,凝胶电泳迁移率变迁分析(EMSA)和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不同时间细胞内NF-κB的激活, 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细胞上清中IL-8的水平.结果得到了稳定表达I-κB 的SGC-7901细胞,命名为SGC7901-I-κB细胞,其空白质粒对照命名为SGC7901-neo.Hp活菌刺激的SGC7901-neo在2 h和4 h时可检测到明显的NF- κB激活,灭活菌和液体培养上清刺激下无激活;Hp活菌、灭活菌和培养上清刺激下SGC-7901-I-κB内均无NF- κB激活.4 h时,2×107Hp/ml的Hp活菌刺激下即可检测到SGC7901-neo内明显的IL-8分泌,并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灭活菌和液体培养上清无此作用.Hp活菌、灭活菌和液体培养上清均不能刺激SGC7901-I-κB产生IL-8.结论 Hp诱导胃上皮细胞分泌IL-8依赖于NF-κB的激活.
作者:史彤;刘文忠;高飞;萧树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幼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的CF,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CF的DNA合成功能,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仪技术检测细胞周期,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合成,分别观察不同浓度阿伐他汀对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1) 阿伐他汀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CF的3H-TdR掺入率.其中,10-7、10-6、10-5和10-4 mol/L组的3H-TdR掺入率分别为(cpm/5 000细胞)314±68、253±52、201±53和170±48,显著低于对照组(378±65)(F=16.912, P<0.001).(2)随着阿伐他汀浓度的增高,CF的MTT比色法A490值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其中10-7、10-6、10-5和10-4mol/L组的A490值分别为0.288±0.008、0.252±0.007、0.225±0.008和0.216±0.013,与对照组(0.311±0.005)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3) G0/G1期细胞百分率随阿伐他汀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S期G2/M期细胞百分率和增殖指数呈递减趋势,其中10-7、10-6、10-5和10-4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4)CF的3H-脯氨酸掺入率随着阿伐他汀作用浓度的增高呈递减趋势,其中10-7、10-6、10-5和10-4mol/L组分别为(cpm/5 000细胞)422±59、332±67、252±53和184±48,显著低于对照组(566±62)(P均<0.01).结论阿伐他汀具有抑制幼年健康大鼠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这可能对逆转心脏重塑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田建伟;赵连友;王士雯;张海涛;郑强荪;杨学东;徐琳;范延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间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57例,其中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35例,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16例,后路内固定并前路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6例.采用钛合金材料内植入物38例,不锈钢材料内植入物19例.结果所有5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3例失访外,其余5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2年),结核无局部复发,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6度.随访期内,有2~4度的角度丢失.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8个月.结论一期手术治疗可以完成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基本环节,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内植入物进行一期内固定均安全,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瞿东滨;金大地;陈建庭;冯岚;江建明;王吉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儿男,8岁 ,因发烧5 d,全身出疹2 d,肢体及双眼球震颤1 d入院.患儿住院前无任何诱因发烧,体温38.5℃左右,伴咳嗽、眼红、畏光、流泪等,病第3日在耳后发际出现红色斑丘疹且皮诊逐渐增多,蔓延全身,病后第4日下午出现肢体及双眼球不自主震颤.起病前其妹妹患麻疹,患儿与之接触密切.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8次血压90/60 mmHg,神志清,能正确对答;面、颈、躯干、四肢可见红色斑丘疹,形态大小不一,融合成片,疹间正常皮肤压之褪色,手足心见疹.咽红,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两眼球均有频繁自发性粗大水平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头、躯干、四肢均有明显震颤,静止时震颤减轻,活动时加剧,无法平稳持筷、拿碗进食、饮水,扶持站立时步伐不稳.颈软,心、肺、腹均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不高,膝反射稍活跃.克氏、布氏征(-),无病理反射,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直立试验、直线走试验、手轮替试验及双侧拇指与其他各指的试验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2×109/L、中性粒细胞 0.65、淋巴细胞0.35、血红蛋白120 g/L、血淀粉酶为126单位(CNPG3法),脑脊液检查:压力不高,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10×106/L,蛋白定性试验阴性,糖2.78 mmol/L,氯化物118 mmol/L.
作者:闵彩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Mobius综合征是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又称先天性眼面麻痹、先天性神经核发育不全.1880年Von Graefe首先记述,1892年Mǒbius报道6例,此后即以其名命名.
作者:陈丽萍;吴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 6例,男 4例,女 2例,年龄12~15岁,平均 13.3岁.均因体检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IgM型(抗HBc-IgM)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呈阳性 1年以上而服拉米夫定 (商品名贺普丁,葛兰素威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0.1 g/d).
作者:刘春安;柴同海;郝清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从1865年His提出内皮(endothelium)的概念直到1980年Furchgott等揭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活动的现象,内皮仅被认为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物理屏障.现已证明血管内皮是体内大的内分泌及旁分泌器官,是位于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一个多功能界面.内皮细胞兼有感觉与效应功能,其表面有感知机械力、炎性信号和多种活性因子的受体,亦能够合成并分泌数十种因子如凝血/纤溶因子、血管活性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粘附分子等,对循环系统的稳态平衡有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唐朝枢;林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技术是现今惟一能进行组织代谢定量分析的无创手段.该技术通过测定不同化合物在强磁场作用下所产生的不同化学位移峰值,间接反映机体中多种不同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临床上常用的1HMRS能检测出N-乙酰天门冬氨酸(N -acetyl aspartate ,NAA)、总肌酸(肌酸Cr+磷酸肌酸Pcr)(creatine,Cr)和胆碱类物质(choline,Cho)等化合物.为了探索这一技术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我们自1999~2001年对34例外伤性额叶或邻近部位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1HMRS进行了检查.
作者:叶春林;于明琨;江基尧;张光霁;卢亦成;朱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是用于恢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大脑、脊髓损伤等)引起的肢体运动和感觉丧失的一种方法,目前已能应用FES使截瘫患者站立或恢复排尿功能.但应用于FES系统的传统神经外电极由于选择性差及缺乏感觉反馈信息,虽经过长期的应用和实践,只取得了有限的效果[1].另外,人们应用电子假肢来替代缺损肢体的形状与功能,虽然目前已开发出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电子假手,但要实现对其控制,完成不同的功能,需要多个信息源.如何记录并应用反映大脑功能的周围神经的信息完成对假肢的控制是一个人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因此,制作并应用神经束内微电极对周围神经进行选择性刺激并应用记录的单根神经束动作电位作为反馈信息或进行假肢的控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们应用自制的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插入家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分别作为记录和刺激电极,应用Dantec经颅电刺激系统,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测定电极的刺激和记录特性,探讨自制电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修军;张键;陈统一;陈中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GRP78,即糖调节蛋白78, 也叫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广泛存在于内质网内,在低糖、缺氧等应激条件下合成量明显提高[1],并能协助蛋白质的折叠、装配和运输, 还与许多疾病有关,因此被称为内质网分子伴侣[2].但目前关于GRP78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和标准细胞株的体外实验,特别是它在人类肺癌中的表达,临床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探讨GRP78在54例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来说明其在人类肺癌中的作用.
作者:王琪;安利佳;陈誉华;张尽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PTEN是1997年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有报道,PTEN是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高的基因,也是该肿瘤恶性事件中占主导地位的突变基因[1]. PTEN表达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系中有缺失,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国内外很少有报道.
作者:高庆蕾;李静;邢辉;王薇;卢运萍;马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大量研究证实,肾实质性高血压(RHT)是导致多种肾脏疾病慢性进展、肾功能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有效的降压治疗可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或非糖尿病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肾功能恶化进程[1,2].为了解我国非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对RHT的知晓和治疗现状,我们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24家医院中对确诊为RHT的门诊与住院患者进行了此项多中心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RHT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全国肾实质性高血压调查协作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铃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总趋势是限制性手术,要求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保存患者良好功能.出于女性美,要求切口暴露面要小,疤痕不易显露,好与乳罩处于同一平面.现就如何合理应用Stewart横切口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探讨.
作者:钱浩勇;严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颈段气管相关病变所引起的呼吸困难具有病情复杂、隐蔽、发展迅速,手术难度高、危险性大的特点,并且涉及多个临床学科[1].我们对1990~2001年经气管切开术抢救成功的11例罕见的危重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提供经验.
作者:蒋子栋;张连山;倪道凤;张宝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观念在麻醉界已经引起专业人员的重视,如何规范化地进行临床麻醉的科研工作,全面提高临床麻醉学科的水平已引起同仁们的关注和思考.当今,国内外麻醉学科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在过去的1年内,我国麻醉学科无论从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丰富了麻醉学科的内涵,进一步提高了临床麻醉的质量和可控性.
作者:罗爱伦;黄宇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眼科学界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非常活跃,学科发展取得很大进展.现就主要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赵家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两年来,我国在胰腺、胆道、脾脏及乳腺外科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伴随着影像学等相关学科和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概述如下.
作者:赵玉沛;廖泉;何晓东;刘跃武;孙强;陈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涉及临床多个学科,而许多临床工作者对PTE缺乏认识,以至造成PTE误诊率、漏诊率高,使许多PTE患者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本文从PTE发病机制的角度,联系PTE的临床分类,解释PTE的病理生理改变.绝大数急性PTE的发病大致为下列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即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和栓塞后期3个病理生理阶段.
作者:季颖群;张中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