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倾角姿势图仪,评价平衡功能.方法采用了倾角测量技术,通过球底平台使人体与地面形成点接触,由位于腰部的倾角传感器提取人体摇动角度信息,以4种姿态进行测量:(1)地面站立睁眼;(2)地面站立闭眼;(3) 球台站立睁眼;(4) 球台站立闭眼.结果 (1)对100名正常人作正常值测定,不同状态下摇摆角速度为:地面站立睁眼(测试1)(0.57±0.14) d/s,地面站立闭眼(测试2)(0.70±0.18) d/s,球台站立睁眼(1.16±0.32) d/s(测试3),球台站立闭眼(2.67±0.70) d/s(测试4).(2) 对半规管麻痹的外周性眩晕患者87例进行检测,摇摆角速度大于正常值+2s者62人(71.26%).眩晕发作2周病人有90.90%异常.摇摆角速度异常分别为地面站立睁眼异常7人,地面闭眼异常14人,球台睁眼异常16人,球台闭眼异常为56人.(3)冷热水实验正常33例眩晕病人中,异常14例,地面睁眼异常3人,地面闭眼3人,球台睁眼5人,球台闭眼异常为14人.结论倾角姿态图可以评价平衡功能.特别是闭眼球台检查,能有效反映前庭脊髓反射.倾角传感器和球台技术对平衡功能和前庭代偿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迟放鲁;郭丽敏;张庆陵;吴俐雯;卢华曾;史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磁性阿霉素脂质体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效果.方法应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磁性阿霉素脂质体,考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结构;进行体内靶向定位实验;在大肠癌肿瘤组织内植入磁铁,尾静脉给药,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测定其对裸鼠大肠癌的瘤重抑制率和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磁性阿霉素脂质体平均粒径230 nm,磁性颗粒均匀分布于脂质体中.应用磁性脂质体加磁场的方式给药显著提高靶部位化疗药物浓度.在大肠癌肿瘤组织中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阿霉素脂质体显著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结论作为化疗药物的新型载体,磁性阿霉素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磁靶向定位作用和明显的抑瘤作用.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沈锡中;柳益书;陆伟跃;姚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自行设计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和初步临床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医用钛合金制成GSS植入物,用不锈钢制成专用工具.以新鲜尸体脊柱标本为材料,首先进行螺钉拔出试验,并分别与CCD, SOCON, TSRH和 Diapason螺钉进行对比.随后将GSS与SOCON安装于脊柱滑脱标本后进行系统稳定性生物力学测试;后将GSS用于1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不稳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证实GSS与SOCON和CCD比较,螺钉大轴向拔出力分别是1 131 N±255 N、1 034 N±262 N、886 N±153 N.GSS螺钉拔出力大;系统稳定性与SOCON相似;翻修试验结果亦为GSS作用佳.16例接受后路GSS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6个月(11.5~14.5个月),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X线平片显示滑椎均完全复位,所有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消失,滑脱复位满意且无丢失,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与植入物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GSS独特的螺钉设计,可提供坚强的椎体锚固作用和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用于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和临床疗效.
作者:邱贵兴;李书纲;翁习生;田野;林进;王以朋;仉建国;金今;赵宏;沈建雄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NP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29例鼻咽鳞癌随机分成基因治疗+放疗组(GTRT)16例和单纯放疗组(RT)13例.GTRT组患者应用rAd-p53瘤内注射1次/周×8,放疗在rAd-p53注射3 d后开始.两组放疗剂量和方法相同.结果采用rAd-p53注射液治疗4周后,两组肿瘤平均缩小率分别为71%±18%和49%±23%(P<0.001).治疗8周后,两组肿瘤平均缩小率分别为95%±10%和80%±17%(P<0.001).治疗结束4周后,两组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5%和15%(P<0.01).GTRT组有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自限性低热,余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rAd-p53配合放疗治疗NPC具有较好疗效,临床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陈传本;潘建基;徐鹭英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γ)在急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PPARγ配体治疗对急性心肌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周龄Lewis大鼠注射猪心肌球蛋白诱导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36只.分为正常对照、阳性对照、15d-PGJ2治疗组及比格列酮治疗组,每组9只.22天后大鼠麻醉状态下开胸,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PARγ在炎症心肌中的表达及PPARγ配体15d-PGJ2注射(200 μg*kg-1*d-1)和比格列酮口服(10 mg*kg-1*d-1)治疗对心肌炎症程度,及对致敏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致心肌炎能力的影响.结果 PPARγ在炎症心肌组织中表达增强,主要定位在炎性浸润细胞的核和核周围区;15d-PGJ2和比格列酮治疗使心肌炎症得到减轻,心重/体重、炎症分级严重程度明显减轻;免疫组化分析招募入炎性病灶内的CD4+、CD8+细胞和巨噬细胞数目,15d-PGJ2和比格列酮治疗明显减少病灶内炎性细胞浸润: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病灶内巨噬细胞(22±4、26±6 vs 45±8, 分别P<0.01)、CD4+细胞(8±2、10±3 vs 18±5, P<0.01)和CD8+细胞(3±1、4±2 vs 7±2, 分别P<0.01和<0.05)数目明显减少.体外实验证实PPARγ配体抑制富含T细胞的脾和淋巴结细胞增殖反应及γ干扰素产生;致敏T淋巴结细胞对其特异的抗原(心肌细胞)的细胞毒分析表明,免疫诱导后给予15d-PGJ2治疗组和比格列酮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其淋巴结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被显著抑制.心肌炎大鼠致敏T淋巴细胞过继转染注射后,受体鼠均被诱发心肌炎,PPARγ配体治疗抑制EAM大鼠致敏T细胞的致心肌炎能力.结论 PPARγ配体治疗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其机制与抑制T细胞增殖反应及活化和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致心肌毒作用有关.
作者:袁祖贻;刘艳;刘豫;张继军;岸本千晴;刘治全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PMR)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取体重14~18 kg的雄性杂种健康犬10条,随机分为PMR组和对照组,每组5条.对两组犬均以不完全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模型.PMR组在冠脉结扎术后2周采用Ho:YAG激光系统在缺血心壁施行PMR,每条犬平均打孔(15±3)个.PMR组在冠脉结扎前和PMR后1、4、12周,对照组在冠脉结扎前、冠脉结扎后3、6和14周,以心肌核素显像检查心肌灌注状况,以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PMR组在1、4周检测结束后各处死1条犬,12周检测结束后处死3条犬;对照组在14周检测结束后处死全部5条犬.取犬心肌组织作形态学观察及血管计数.PMR术后24 h病理标本取自PMR预实验犬.结果 (1)心肌灌注积分:PMR组冠脉结扎前为3.2±0.6,PMR后12周为0.3±0.2;对照组冠脉结扎前为3.1±0.5,结扎后14周为1.2±0.3.两组下降幅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LVEF:PMR组冠脉结扎前为42.6±6.5,PMR后12周为55.8±7.6(P<0.05);对照组冠脉结扎前为43.2±8.7,结扎后14周为45.2±6.3.两组增加幅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3)PMR犬心肌PMR区域每视野微血管条数(45.6±7.4)明显多于非缺血区域(18.2±4.7,P<0.05),也明显多于对照犬心肌缺血区域(21.4±5.6,P<0.05)和非缺血区域(17.3±6.9,P<0.05).结论 PMR能引起缺血心壁慢性血管增生,从而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和心脏整体收缩功能.
作者:卢才义;周云飞;王红月;黄丛春;朴龙松;杨淑惠;刘殊英;王哲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4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抑肽酶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抑肽酶组给予抑肽酶2×106 KIU在诱导后30 min内静脉输注,然后0.5×106 KIU/h静脉输注维持至术毕.测量麻醉诱导后、冠状动脉血管吻合后1 h、术后6 h以及术后24 h各时间点肺动脉血中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I);记录术中自体血液回收量和术后即刻、术后6 h内和术后24 h内伤口引流量.结果 CK-MB和cTnI在两组内于吻合后均明显升高,抑肽酶组心肌损伤指标cTnI在术后6 h和24 h均低于对照组(P<0.05);抑肽酶组术后纵隔胸腔引流量在术后6 h内和24 h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肽酶可以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导致心肌损伤.
作者:杨阳;肖锋;陈鸿义;李岩;石志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三个不同碘摄入量地区人群硒营养状态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盘山、彰武和黄骅地区分别为低碘、碘充足和高碘地区.将各地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329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包括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亢)以及同地区的183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硒、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激素(FT3及FT4)水平.结果盘山、彰武和黄骅地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硒中位数分别为91.4、89.1和83.2 μg/L.各地区甲减、亚甲减及甲亢患者血清硒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差异;只有亚甲亢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硒水平明显下降(血清硒中位数分别为82.6 μg/L和87.3 μg/L);且亚甲亢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FT3/FT4值下降,FT4值升高,FT3值无差异.未发现性别和年龄对正常人群血清硒水平有明显影响.各地区正常对照人群血清硒水平与TSH负相关,且血清硒≤80 μg/L组与血清硒80~100 μg/L及100~120 μg/L组相比TSH值明显升高(TSH中位数分别为2.10、1.29和1.28 mU/L).彰武地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血清硒与TPOAb滴度负相关,且高度阳性组(TPOAb>600 IU/ml)血清硒水平显著低于TPOAb低度和中度阳性组(血清硒中位数分别为83.6、92.9和95.6 μg/L).结论未发现硒营养状态的改变参与了上述3个农村社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但缺硒可以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降低甲状腺抗氧化能力从而影响甲状腺功能.因此硒营养状态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值得重视.
作者:佟雅洁;滕卫平;金迎;李玉姝;关海霞;王微波;高天舒;滕晓春;杨帆;史晓光;陈威;满娜;李智;国秀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放射线治疗头颈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对42例头颈鳞癌进行了rAd-p53制剂结合放疗(基因治疗加放疗,GTRT)对比单纯放疗(单纯放疗,RT)的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试验.患者被随机地分入结合治疗的GTRT组(共20例)和作为对照的RT组(共22例).在GTRT组,每周1次行瘤内注射rAd-p53制剂1×1012病毒颗粒共8次,同时结合放疗.两组都采用同样的常规放疗方案,每次2 Gy,每周5次,使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都达到70 Gy/35 f/7~8 w.观测病人的不良反应、血清抗腺病毒抗体水平和肿瘤变化.以CT对比分析GTRT组和RT组病人在40 Gy、70 Gy及疗效确认时(治疗后2月)肿瘤即刻反应率.结果随机对比分析或自身对比分析结果都表明,rAd-p53明显地提高了头颈鳞癌患者放疗的疗效(P<0.05).随机对比结果表明,rAd-p53对40 Gy放疗的增效倍数为1.72,疗效确认时头颈鳞癌GTRT组CR率比RT组CR率提高1.68倍.自身对比结果表明,rAd-p53对40 Gy放疗的增效倍数为1.69,疗效确认时头颈鳞癌GTRT瘤灶的CR率比自身RT瘤灶CR率提高2.53倍.20例头颈鳞癌患者接受多次rAd-p53瘤内注射,除了出现一时性发热外,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头颈鳞癌病人瘤内注射rAd-p53是安全而有效的.rAd-p53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头颈鳞癌的基因治疗药物.
作者:张珊文;肖绍文;刘长清;孙艳;苏星;李东明;徐刚;蔡勇;朱广迎;徐博;吕有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方法用PCR法对该家系先证者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呈纤维蛋白原FGA基因g.1892-1899位AGTA/GTAA 4 bp和g.1978-3215位1 238 bp复合杂合缺失.结论纤维蛋白原FGA基因复合杂合缺失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作者:方怡;王学锋;王鸿利;傅启华;武文漫;丁秋兰;戴菁;胡翊群;王振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雷莫司琼预防顺铂或阿霉素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格拉司琼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组或BA组, AB组第1周期应用雷莫司琼0.3 mg,第2周期应用格拉司琼3 mg;BA组则相反.结果可评价患者47例,顺铂组27例,阿霉素组20例.化疗后0~24 h雷莫司琼对食欲不振,恶心的控制率优于格拉司琼(P<0.05);0~24 h雷莫司琼对呕吐的控制率与格拉司琼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主要为头痛.结论雷莫司琼是安全、高效的止吐药物;与格拉司琼比,雷莫司琼更具药效经济学优势.
作者:张敬东;刘云鹏;滕月娥;石晶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回输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评价CIK细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成份血采血机采集13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后,于培养的第4、7、10、13、1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IK细胞回输前及回输后取病人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Ⅰ型树突状细胞(DC1)和Ⅱ型树突状细胞(CD2)的比例.结果诱导培养后,CD3+CD8+, CD3+CD56+, CD25+效应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分别由初的33.5%±10.1%、7.7%±2.8%和12.3%±4.5%,上升至36.6%±9.0%、18.9%±6.9%和16.4%±5.9%,其中CD3+CD8+可维持较高水平,CD25+和CD3+CD56+比例分别于培养后的第7天和第13天开始下降.CD3+CD4+和NK细胞比例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CIK细胞回输后DC1和CD2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升高,分别由回输前的0.59%±0.23%和0.26%±0.12%上升至回输后的0.85%±0.27%和0.43%±0.20%.CIK细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施明;张冰;汤紫荣;雷周云;王慧芬;冯永毅;刘敬超;范振平;李捍卫;牟劲松;王福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对喉癌患者的毒理、药理作用.方法将12例各期喉癌患者随机平分成3个剂量组(1×1010VP、1×1011VP、1×1012VP);局部注射rAd-p53,1次/隔日×5次×2个疗程,经3年以上的追踪,通过症状、体检(含喉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观察其副作用及临床疗效.结果在1×1012VP组1例患者出现自限性发热,余11例无异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常规和重要脏器等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rAd-p53特异性抗体在治疗后2~3周后转阳性;rAd-p53治疗患者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2例患者治疗后SIL-2R水平异常和T细胞亚群失调指标好转;所有患者随访3年以上示无瘤生存.结论 rAd-p53局部治疗喉癌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韩德民;黄志刚;张伟;于振坤;王琪;倪鑫;陈晓红;潘锦华;王鸿 刊期: 2003年第23期
p53肿瘤抑制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病人的预后关系密切[1].超过50%以上的肿瘤存在p53基因的异常(包括点突变、等位基因缺失、重排、插入、基因融合等).
作者:彭朝晖;张晓志 刊期: 2003年第23期
肿瘤性低磷软骨病(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是以低磷血症、尿磷排泄增多、低1,25(OH)2D3水平、骨骼矿化障碍为特点的罕见代谢性骨病[1].TIO多由良性间质肿瘤引起,尚未见胸腺类癌导致的报道,本例为首次报道.
作者:李梅;孟迅吾;邢小平;矫杰;张志庸;张恒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患者,女,56岁,于1998年3月因渐进性乏力、消瘦、食欲减退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
作者:刘秀丽;刘连新;武林枫;赵松;宋洪江;孟宪志;张伟辉;姜洪池 刊期: 2003年第23期
与普通外科其他领域相比,我国胰腺外科起步较晚,尽管近十年来某些胰腺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手术方法有了显著进步,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得到很大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胰腺外科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胰腺癌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作者:彭淑牖;牟一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基因治疗是一门遗传学治疗技术,通过在病人的细胞中加入具备正常功能的基因,纠正先天性遗传缺陷,或给靶细胞提供新的、正确的功能[1,2].自从1990年第1例人体临床试验到2003年11月份,全世界批准的基因治疗试验方案约636个,治疗的病例数达3 496例.治疗的病种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如血友病)、传染病(如HIV-1感染)、各种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等.
作者:王福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病例摘要患者女,18岁.因全身多部位黄色斑18年,多关节肿胀4年于2003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胜光;黄烽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居4~6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其临床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对疾病早期发现、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近15年来经结肠镜检查诊断的大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张明刚;李靖涛;杨华元;赵洪川 刊期: 2003年第23期
肝切除术中出血是一长期困扰肝脏外科医师的难题,为了减少肝脏手术中的出血和损伤.我院自1998年开始采用浙江医科大学彭淑牖教授研制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行肝切除手术,并将其与钳折法和微波刀做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新民;秦长春;杨金煜;赵顺云;田文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TEN)是一类伴有多系统损害的重症皮肤病.受损面积大,死亡率高.我们成功地抢救了1例受损面积达80%以上,合并多器官损伤但未发展成严重并发症的人,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东明;陈学荣;刘惠焕;王云;李世荫 刊期: 200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