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意义.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29例早期食管癌和42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行食管黏膜切除.应用氩离子束凝固术(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1、4及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1)在内镜下应用透明帽法共对71例患者进行了局部黏膜切除,共切除病灶88块.切除标本每块平均为21.8 mm±1.02 mm×18.2 mm±1.02 mm.(2)本组术后5例出血,其中1例动脉出血,4例渗血,应用内镜压迫、肾上腺素盐水注射及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均成功止血;71例无一例食管穿孔发生;术后4例发生狭窄,术后一个月应用水囊扩张,每一个月扩张一次,连续扩张3~4次,狭窄均缓解,进食无明显不适感.(3)58例(81.7%)患者的食管黏膜病变被完全切除,其余病例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应用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残留病变.术后4个月内镜复查,病理证实3例早期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复发,随访时间24.6个月,无明显不适感.结论应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可简便、安全、有效地治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贵齐;魏文强;郝长清;张晓华;赖少清;于桂香;菊凤环;马跃华;乔友林;董志伟;王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以油红O染色检测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肪的堆积,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檗碱对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小檗碱使3T3-L1前脂肪细胞的MTT值增加36%(P<0.001),小檗碱处理的脂肪细胞胞浆中,脂肪的堆积明显少于对照组,仅10%~20%的细胞出现较大脂滴.RT-PCR结果显示,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小檗碱组脂肪细胞的PPARγ2 mRNA较对照组低48%(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也显示小檗碱抑制PPARγ2蛋白质的表达.结论小檗碱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小檗碱减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可能与其降低PPARγ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关,这提示小檗碱在临床上可能适合于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周丽斌;陈名道;王晓;宋怀东;杨颖;唐金凤;李凤英;许曼音;陈家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33ING1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及p33ING1基因突变在胃癌中的地位.方法应用Evision免疫组化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p33ING1表达,采用聚合酸链-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法,检测胃癌中p33ING1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结果胃癌中的p33I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4%(56/103),远低于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的94.4%(34/36)和正常组的100%(32/32),三者比较P<0.01.胃癌中的p33ING1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远隔转移及分化相关(P<0.05);用PCR-SSCP方法检测到胃癌组织中有3例突变12%(3/25),位于外显子2区内,DNA测序为错义突变.结论 p33ING1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降,有外显子2存在突变,p33ING1基因在胃癌的发生、进展、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厚中;杨栋;吴福荣;李海;冯坤;郑斯杰;倪灿荣;于观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 技术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选的敏感性.方法对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的99名新生儿(198耳),采用DPOAE及ABR技术进行听力初筛、复筛、以及确诊. 结果在所有198耳检测DPOAE中, 有54耳(27%)未通过初筛.经复筛仍有14耳(7%)未通过.另外,26耳(12%)未通过ABR初筛,对未通过ABR初筛的进行复查,仍有9耳(4.5%)未通过.后经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及声导抗检查,确诊2例患重度感觉神经性聋,1例为双侧性,一例为单侧性.ABR 和DPOAE听力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99%及97%.结论 ABR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敏感性略高于DPOAE方法.采用二次筛查方法,可提高听力筛查的感性.选择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不但考虑筛查技术的敏感性,而且要综合考虑其方便性、快速性、以及成本.
作者:许政敏;李瑾;胡天真;孙建华;沈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管病变的意义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987年12月至2002年6月经肾活检诊断的1 005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程、血压、肾功能改变、血脂)及病理改变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1 005例IgA肾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者占54.6%,其中轻度占34.4%,中度占15.1%,重度占5.1%.重度血管病变组患者较其他各组临床病情加重,表现为血压更高、血肌酐及尿蛋白定量等;病理改变也更重,表现为病理分级加重,系膜增殖、全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病变积分增加,间质血管壁C3沉积的比例增多.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全球硬化≥50%、间质炎细胞浸润面积≥50%、病理分级Ⅲ级以上(Lee分级)对血管病变的发生影响有显著意义.结论在IgA肾病中血管病变与血压、甘油三酯、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等临床指标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相平行,能够反映病变的程度,可以作为判断预后及干预治疗的一个重要病理指标.
作者:吴杰;陈香美;师锁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 方法 1986~1990年在长沙市社区随机选取的10 000名人群中进行脑卒中发病监测,并进行其亚型分析.发现长沙市脑出血年发病率为171.7/10万,又从1991年起扩大监测人群至50 000人,监测时限直到2000年12月. 结果 1986~2000年12月,长沙市社区人群脑出血年平均发病率为128.5/10万(调整率为100.3/10万),脑卒中年平均发病率为238.9/10万(调整率为200.2/10万),脑出血占脑卒中的比例为53.8%. 结论长沙市社区人群脑出血连续15年中年平均发病率达128.5/10万,为世界脑出血的高发区.
作者:杨期东;周艳宏;刘运海;许宏伟;田发发;谷文萍;张乐;夏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朊蛋白(PrP)在耐阿霉素胃癌细胞系SGC7901/ADR中过表达及其与胃癌多药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1) 利用Northern 印迹和Western 印迹分别从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朊蛋白在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和SGC7901/VCR及其亲本细胞 SGC7901中的表达;(2) 借助DNA重组技术构建朊蛋白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3) 通过电穿孔方法将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入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4)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瞬时转染细胞中的阿霉素蓄积和潴留.结果 (1) 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朊蛋白在SGC7901/ADR和SGC7901/VCR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SGC7901中的表达;(2) 将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入SGC7901(命名为PS)和SGC7901/ADR(命名为PA)中,PCDNA3.1空载体转入SGC7901(命名为BS)和SGC7901/ADR(命名为BA);转染48 h后检测转染细胞的平均阿霉素荧光强度,阿霉素蓄积BS为8.9±0.7,PS为6.6±0.3,BA为 5.5±0.7, PA 7.5±0.6,阿霉素潴留BS为8.0±0.7,PS为5.9±0.5,BA 5.1±0.7, PA为7.1±0.5,PS与BS相比两组均为P<0.01,RA与BA相比均为P<0.01表达,并对胃癌细胞,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朊蛋白在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和SGC7901/VCR中高表达并对胃癌细胞的药物蓄积有影响.
作者:杜静平;金晓航;时永全;赵艳秋;刘长江;曹云新;乔泰东;陈宝军;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新方法.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8月结肠镜检查1 250例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内镜黏膜切除术50例次.结果 282例患者发现大肠隆起、扁平等不同病变共478个,共检出大肠黏膜内癌3例,黏膜下癌1例,进展期癌57例,其中Ⅱa、Ⅱb、Ⅱa+Ⅱc病变44个.LST型病变16个,直径16~58 mm,其中Ⅱ型1个,ⅢL6个,Ⅳ8个,Ⅴa型1个,2例黏膜内癌,1例Ⅱa+Ⅱc病变,肿瘤已浸润到浅肌层.内镜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治疗50例次,包括侧向发育肿瘤(LST)病变14个,Ⅱa 病变22个,Ⅱb病变14个.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V型腺管开口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合于大肠平坦型病变的切除,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泊;智发朝;刘思德;韩宇晶;潘德寿;周丹;万田谟;周殿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小儿听神经病(AN)神经生理学特点,探讨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对13例小儿患者在采集病史和耳科检查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包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微音电位(CM)、诱发耳声发射(EOAEs)、中潜伏期反应(MLR)和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影像学(CT和/或MRI)和周围神经系统检查。结果13例患儿鼓室图均呈“A”型、镫骨肌反射及ABR均引不出或明显异常,但CM均正常。除1例有新生儿缺血缺氧史的患儿EOAEs未引出,其余12例皆正常引出。8例患儿记录到MLR,6例可记录到ERP。6例患儿影像学和周围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结论 对小儿AN的诊断应着重分析其神经生理学特点。对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推荐联合应用EOAEs、ABR和CM,以免漏诊、误诊。
作者:王登元;卜行宽;邢光前;陆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鼠嵌合抗体ch-BD1体内和体外的表达和功能. 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得到系列弱化表达的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载体pDHL-BD1中构建得系列弱化表达DHFR基因的人-鼠嵌合抗体pWSD1-BD1, pWSD2-BD1, 和pWSD3-BD1.将这些嵌合抗体以及pDHL-BD1分别转染缺陷表达DHFR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DHFR-细胞,以Northern印迹鉴定其DHFR基因表达水平.将不同浓度的氨甲蝶呤(MTX)加入转染细胞的培养液,测定上清中的抗体水平.用99m标记纯化的ch-BD1,加入系列稀释的人膀胱癌EJ细胞溶液中,测定结合在细胞上的抗体放射活性,计算标记抗体的亲和常数.将人膀胱癌EJ细胞注射入3只Balb/C小鼠后肢根部,4周后对肿瘤进行放射免疫显像.将标记抗体注射入小鼠尾静脉,分别于2 h, 6 h, 22 h 和24 h后进行放射显像. 结果构建载体的DHFR基因表达活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pDHL-BD1>pWS1-BD1>pWS3-BD1>pWS2-BD1.MTX浓度为10-6 mol/L时ch-BD1的表达水平与DHFR基因的基础表达水平明显相关,DHFR基础水平越高抗体的表达水平亦越高.EJ细胞与标记抗体孵育后,ch-BD1的免疫活性分数为76%,亲和常数为3.56×109 M-1; 鼠单抗BD1的免疫活性分数为81%,亲和常数为1.22×109 M-1.99m标记的ch-BD1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后6 h主要分布于肿瘤部位,22 h后特异地分布于肿瘤部位,24 h后仍浓聚于此. 结论 DHFR基因基础表达水平的降低有效地增加MTX对外源基因的扩增作用.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的表达具有理想的体内外对人膀胱癌的亲和活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白银;俞莉章;吕英谦;艾军魁;周丽君;张春丽;王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中STAT3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STAT3活性的调节作用. 方法选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细胞株,通过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并测定其活性来鉴定衰老细胞;采用凝胶阻滞电泳(EMSA)和Western印迹观察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STAT3的变化及AngⅡ对STAT3活性的影响. 结果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STAT3蛋白合成增多,磷酸化的STAT3转位入核减少,近而与DNA结合活性下降;AngⅡ通过其AT1受体诱导年轻和衰老细胞STAT3的活化,年轻和衰老细胞STAT3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STAT3均有增加,但年轻细胞p-STAT3增加速率高于衰老细胞,衰老细胞对AngⅡ的反应性弱于年轻细胞. 结论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STAT3活性降低,阻滞部位可能发生在核转位;AngⅡ能够诱导年轻和衰老WI-38细胞STAT3的活化,但衰老细胞对AngⅡ诱导STAT3活化明显障碍.
作者:王小丹;陈香美;周峰;傅博;洪权;冯哲;王建中;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以便早期干预.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简称TEOAE)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40 Hz听性相关电位(40 Hz-AERP)技术诊断.结果自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11 198例,实际筛查10 501例(总体新生儿初筛率为93.8%);初筛通过8 882例(84.6%),需门诊复筛的共1 619例,实际复筛人数1 476例,通过1 387例,门诊复筛率为91.17%.复筛通过率为93.97%.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61例(90只耳),另加1例假阴性病例,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5.90‰(单耳和双耳).双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2.86‰.初筛的假阳性率为14.91%.两步筛查后的假阳性率为0.26%.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及早发现 ,并进行及早干预,有效的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
作者:聂文英;宫露霞;刘玉俊;相丽丽;林倩;戚以胜;聂迎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女,9岁,阴部痒,分泌物增多半年余.患者半年前,因尿频、尿痛,阴部分泌物增多,在当地医院检查,衣原体(+),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经抗炎治疗后,尿频、尿痛症状消失,但阴部分泌物时多时少,同时伴阴部瘙痒,继续抗炎治疗数月,未见明显好转.
作者:李久宏;高奎斌;耿龙;宋芳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儿女,3岁.患者于出生后1个月开始在前胸、后背起荨麻疹样皮疹,颜色为淡红色,无症状,未引起重视.在出生后4个月皮疹逐渐转变为色素沉着斑点,仍无症状.色素沉着斑点颜色逐渐由黄褐色逐渐转变为深褐色.3年来色素沉着斑点逐渐增多,颜色加深,在躯干、四肢呈漩涡状分布.遂到我院诊治.
作者:朱铁山;郑和义;方凯;王宝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29岁,自幼发现全身皮肤多发性肿块伴色斑、左锁骨上肿块增大半年于1998年12月首次入院,无阳性家族史.体格检查:躯干皮下可触及多发性瘤样结节,大小约1~2 cm、胸背部多个0.5~5.3 cm的咖啡色素斑,左锁骨上可触及3 cm×5 cm实性肿块;颈部CT示左锁骨上、颈椎旁、气管旁有多发性椭圆形软组织块影,中心有低密度影.
作者:黄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14岁,60 kg,170 cm,因左下颌骨囊肿拟定全麻下行囊肿切除术.患者为过敏体质,对多种抗生素及乳类食品过敏包括牛奶、冰棍.患者入手术室后,血压16/10 kPa,脉搏76次/min,建立静脉通路后为防止过敏,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40 mg,3 min后突然出现过敏症状:
作者:杨勇;王国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浙江省卫生厅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会议已于2002年9月中旬在杭州市召开.这次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戚以胜;黄丽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作已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听力损失评估及随后的干预存在着严重的干预程度不够和质量堪忧的问题,提醒我们早期听力干预应该倡导系统性和制定规范化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和提高干预的程度和质量.
作者:黄治物;常伟;吴展元;陶泽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张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已知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认为在个体具有遗传易感性背景的基础上,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可导致疾病.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个体易感性高低决定为什么有人吸烟后得肺癌,有人吸烟后不得.
作者:赵一鸣;吕旌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由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浙江省卫生厅联合主办,香港Richard Charles & Esther Yewpick Lee 基金会协办的第一届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会议于2002年9月16~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60余名同道参加了会议.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中华医学会和浙江省卫生厅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作者: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浙江省卫生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放射性核素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中的应用,主要有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分别主要用于评价肺动脉血流的分布情况和气道的通畅性和肺的局部通气功能,二者联合应用可对PTE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估.因PTE的栓子约70% ~ 90%来自下肢深静脉,50%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可能发生PTE,故对DVT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铁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