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FDA认可的吸入性一氧化氮(INO)的惟一适应证是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但事实上INO具有多种用途.除单独使用之外,它可与其他用药和通气技术联合使用,另外也可作为一种诊断辅助手段,而且其他新适应证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作者:王天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9年我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召开的海南会议提出并经全国消化大会确认的<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1]于2000年发表至今已3年多.3年多来,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简写为HP或Hp)的一些重要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2000年欧洲Maastricht-2共识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2002年第三届全国HP会议上广泛听取了大家对<共识>的意见,又经2003年安徽桐城召开的全国HP共识会议(简称桐城会议)审核修订,现提出新的HP共识意见,以便在推广应用中充实和完善.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手术期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方法将40例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10 min、肝素化后10 min、转机后30 min(或切皮后2 h)、中和肝素前和术终各时点及术后每3 h抽血1次,持续到术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褪黑激素含量.结果体外循环组病人在转中和转后褪黑激素浓度高于术前,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术中血浆褪黑激素浓度没有变化.诱导后、转中和转后时点体外循环组病人和相应时点非体外循环组病人褪黑激素浓度分别为7.2±3.4、10.5±5.2、9.5±4.0和5.5±2.5、6.3±2.0、5.7±2.1ng/ml(均P<0.05).在术后24 h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中各有2例和6例病人褪黑激素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分泌,其余病人则无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结论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多数病人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紊乱,但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术后早期有褪黑激素昼夜分泌节律性的病例数多于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可能是褪黑激素分泌节律紊乱的原因之一.
作者:尹毅青;罗爱伦;郭向阳;李立环;任洪智;叶铁虎;黄宇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己酮可可碱(POF)对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AA)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探讨其治疗EAA的可能性,并与地塞米松(DEX)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入选EAA患者9例,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收AM,并以10%RPMI为培养液或10%RPMI加内毒素(LPS,100μg/L);或分别加入浓度为0.01 mmol/L、0.1 mmol/L、1 mmol/L的POF;或加入0.1mmol/L DEX进行AM培养24h.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POF可抑制EAA患者AM自发释放的TNFα和IL-10,此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P<O.001和P<0.05).POF对其他自发释放的细胞因子则无影响.0.1 mmol/L DEX只抑制自发释放的TNFα(P<0.05).除IL-1β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外,POF和0.1 mmoL/L DEX均抑制LPS刺激的其他细胞因子的释放(P<0.001或P<0.01或P<0.05).结论POF对EAA的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POF治疗EAA及其他肺部疾病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评价.
作者:童朝辉;陈宝敏;代华平;王辰;Josune Guzman;Ulrich Costabel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为术中进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及剂量.方法将15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利用随机排列表分成静脉组和吸入组.静脉组90例,分为异丙酚(1.5 mg/kg、2 mg/kg、3 mg/kg)、咪哒唑仑(0.2 mg/kg、0.3 mg/kg、0.4 mg/kg)和依托咪酯(0.15 mg/kg、0.3 mg/kg、0.4 mg/kg)9个组,每组10例,观察用药后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的影响;吸入组60例,分为安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组,每组20例,按呼气末浓度0.3、0.5、0.75、1.0和1.5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进行观察.观察指标为N14、N20和中枢传导时间(CCT).结果静脉药中异丙酚能明显抑制N20波幅,但N14、N20的潜伏期和CCT的影响不明显,咪哒唑仑抑制N20波幅,延长N20的潜伏期和CCT,依托咪酯明显增大N20波幅,且病人已清醒睁眼时该作用仍未消退.吸入药均表现出对N20和CCT的影响,安氟醚在1.0 MAC时出现波形消失,而异氟醚和地氟醚则在1.5 MAC才出现该现象.结论在全身麻醉病人进行SLSEP监测时,全麻诱导时可选择依托咪酯,在全麻维持阶段,吸入麻醉药可选择异氟醚或地氟醚,浓度应控制在1.0 MAC以下.
作者:梁伟民;张军;顾华华;唐俊;黄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便失禁病因的生物反馈训练方法,并对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方法利用多种先进的客观检测手段通过不同侧面对31例无肛患儿肛门直肠功能进行综合评定,根据患儿不同的控制机制异常进行加强肛周肌肉力量、改善直肠感觉阈值、缩短括约肌反应时间、建立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和改善排便动力的生物反馈训练,并对疗效进行5~7年的长期随访.结果接受生物反馈训练患儿的临床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在训练前、训练后、近期随访和远期随访分别是3.2±1.1与8.7±1.1、5.2±0.6与11.0±0.8、5.O±0.6与10.8±0.9和4.6±0.7与10.0±0.7.经过训练之后,代表肛周肌肉力量、直肠功能和直肠肛管综合控制能力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性的生物反馈训练方法对于治疗无肛术后便失禁效果非常明显,并且疗效能够长期保持,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正伟;王维林;白玉作;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FQ-PCR)方法检测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的方法.方法以220例新疆妇女宫颈不同病变组织DNA作为样本,人乳头瘤病毒16型(新疆株)E6基因(HPV16E6,AF327851)作为扩增的靶基因,同时以人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作为内参照,借助于设计的目的基因引物,两个特异的荧光探针,在筛选的FQ-PCR优化反应体系中,同时对两个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得到HPV16E6的相对含量.结果对β-肌动蛋白阳性的宫颈不同病变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及其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分析,新疆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96例中,HPV16E6阳性3例(3.3%);宫颈癌蜡块组织59例中HPV16E6阳性49例(83.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蜡块组织65例中,HPV16E6阳性28例(75.7%);宫颈炎蜡块组织33例,HPV16E6阳性28例(93.3%).HPV16E6的相对含量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O.83.结论建立的FQ-PCR检测宫颈不同病变组织内HPV16E6基因的方法,能反映单位细胞人乳头瘤病毒的复制情况,筛查宫颈癌患者,并可能应用于宫颈癌的风险评估和疗效观察.
作者:马彩玲;李轶杰;张富春;王国荃;郑玉建;开丽曼;热西旦;韩英;帕提古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癌-睾丸抗原(CT)抗原在经术前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谱,以确定NSCLC经化疗、手术后可能的辅助免疫治疗疫苗治疗组成成分.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51例经化疗后手术的原发性NSCLC病人肿瘤组织中11种CT抗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检测的11种CT基因在经化疗后的NSCLC表达高的为MAGE-3,38%,其次分别为NY-ESO-1 21%,CT10 17%,LAGE-1 15%,MAGE-4 13%,SCP-1、SSX1、SSX4均为12%,MAGE-110%,SSX2 6%,CT72%.在这些病人中,有34例(67%)病人表达至少1种CT基因.在不表达所检测的任何CT基因的17例病人中,13例(76%)为Ⅰ期病人.MAGE-3和CT10在NSCLC中表现出了随疾病进展而增加的现象;反之,SCP-1的表达主要在Ⅰ期和Ⅱ期.将NSCLC经病理分类分为鳞癌和腺癌,发现鳞癌中至少表达1种CT基因(75%)和共表达CT基因的频率(55%)均比腺癌(53%和24%)高.结论(1)包括MAGE-3、NY-ESO-1、LAGE-1等抗原成分的CT抗原疫苗可应用于术前化疗的NSCLC病人的治疗;(2)对不同NSCLC肿瘤分期的病人可采取不同CT抗原成分疫苗;(3)对晚期手术和化疗疗效不好的病人和鳞癌病人,CT抗原疫苗治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王歈;梁震;袁艳华;韩燕;刘月香;刘年;Yao-Tseng Chen;Gerd Ritter;Lloyd J Old;张力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以皮肤瘙痒,血生化异常为临床主要表现.有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详细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也很少.为进一步了解ICP的流行病学情况,本文系统地对近3年的ICP病例进行分析,可望找出一些临床规律,为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褚红女;顾剑萍;黄荷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癌症疼痛病人接受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全国13个省市25家医院参加此项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共567例癌症疼痛病人接受盐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治疗,平均年龄57.8岁(16~91岁).结果镇痛疗效:治疗前病人疼痛程度(NRS)为7.0±1.8,其中重度疼痛382例(67.4%),中度疼痛160例(28.2%),轻度疼痛25例(4.4%).治疗1、5、10、15、20、25、30 d疼痛程度分别降至4.6±2.4,2.8±1.8,2.7±1.8,2.6±1.7,2.5±1.6,2.3±1.4,2.2±1.4.与治疗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00).治疗30 d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9.8%.用药剂量:盐酸吗啡缓释片的初始、15 d和30 d剂量分别为:10~690(66±56)mg/d,10~800(84±64)mg/d和10~800(92±67)mg/d;治疗30 d剂量≤60 mg/d的病人占55.1%,61~120 mg/d占35.1%,121~240 mg/d占7.6%,≥241 mg/d占2.2%.每日实际给药2次的病人的百分比平均值为91.6%(89.4%~95.8%).生活质量:治疗前生活质量差的病人占90.5%,治疗15 d和30 d生活质量差的病人分别降至56.8%和49.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0;P=0.0009).治疗1 d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5.6%(202/567),治疗1 d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14.3%)、恶心(13.4%)、头晕(3.4%)、呕吐(2.8%)、嗜睡(0.7%)、排尿困难(0.4%)、精神症状(0.2%).1例(0.2%)病人出现呼吸抑制.治疗30 d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15.1%(90/567).治疗后,388例(68.4%)病人选择继续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症疼痛安全有效,其常用剂量≤120 mg/d.
作者:于世英;邱红;马振山;陈嘉;张英;陈立正;王东林;马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人纤维介素[human fibrinogen-like protein 2(hfgl2)/fibroleuk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急性排斥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hfgl2的表达情况,确定阳性表达细胞的细胞类型.做抗纤维蛋白染色、微血栓染色,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时纤维蛋白沉积及微血栓分布情况,同时做抗hfgl2和抗纤维蛋白双染色,观察hfgl2的局部促凝作用与纤维素沉积的关系.结果29例急性排斥标本中可见hfgl2表达,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浸润细胞和部分黏附、浸润于血管内皮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间的炎性细胞.间质中部分hfgl2阳性表达细胞的临近区域及部分hfgl2阳性肾小管的管腔内可见纤维蛋白沉积.结论hfgl2在人同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异常表达,局部激活了血管内、外的凝血酶,导致纤维蛋白的沉积和微循环障碍,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急性排斥反应时的组织病理损害.hfgl2有可能成为干预急性排斥反应进程的新靶点.
作者:张莉;宁琴;郭晖;张伟杰;陈芳;罗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自2003年12月以来,在亚洲许多国家发生了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H5N1病毒的爆发流行.迄今为止,仅在越南和泰国有肯定的H5N1病毒感染人的报告,其中越南报告了19例确诊病例.2004年2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网站第一次发布了越南10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 ( www. who. int/csr/disease/avian _ influenza/guidelines/vietnamclinical/en/) .
作者:贺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是L-dopa长期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LID的发生机制仍不清,给其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帕金森病研究中一大重要课题.任何实验研究均需要可靠的动物模型,目前MPTP灵长类模型因其行为学与人类相似已成为LID的佳动物模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来源困难限制了对LID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损毁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是目前主要的帕金森病模型之一,其方法稳定,操作简单,已广泛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近来国外研究表明[1],长期L-dopa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也出现了一些异常不自主运动(AIM),与人类LID在许多方面极为相似.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ID大鼠模型的制备及评定方法,为帕金森病大鼠在LI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曹学兵;孙圣刚;徐岩;王岚;苏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铅对未成熟脑学习记忆的损害[1],围生期铅暴露可明显抑制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功能.铅对中枢神经细胞信号传递的影响已成为目前铅神经毒性机理研究的热点.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表达的NMDA受体是铅神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位点之一[2],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可诱导产生LTP[3],且其诱导维持LTP的过程中有NMDA受体参与.
作者:徐健;颜崇淮;余晓刚;潘俊;高宇;吴胜虎;余晓丹;江帆;沈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睾酮对雄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对其调控水平作初步探讨.方法贴块法培养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用细胞裂解和高盐提取法制备细胞质和细胞核抽提物,Western印迹法检测提取物中AR水平.结果不同浓度(0~4 μmol/L)睾酮与静止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24 h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胞质和胞核内AR蛋白含量,生理水平(40 nmol/L)睾酮与细胞作用10 min引起胞质内AR蛋白水平的快速下调,继而呈时间依赖性(1~48 h)地增加胞质和胞核内AR蛋白表达;预先给以转录抑制剂更生霉素和翻译抑制剂cycloheximide则能使上调的胞质内AR蛋白分别降至单纯睾酮刺激组水平的46%和12%;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也能够部分抑制(50%)睾酮对细胞内AR蛋白水平的上调作用.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存在睾酮对AR蛋白表达的自身上调作用,其中伴随着受体的核转位;调控过程既有转录机制、也有转录后机制的参与,并且需要功能性AR的介导.
作者:马瑞;吴赛珠;林其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正常生理妊娠类似于同种异体移植,母体免疫系统不排斥胚胎抗原归咎于复杂的母-胎免疫调节过程.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不仅发生在母-胎界面局部,而且也发生于母体外周.胎儿逃避母体免疫攻击的确切机理,以及因母体对胎儿免疫排斥所致妊娠失败的机制一直是生殖免疫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作者:金莉萍;李大金;王明雁;朱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研究表明[1]环境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diameter of less than 10 μm, PM10 )的增加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王臻;王辰;庞宝森;牛淑洁;张洪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在低渗状态下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变化特点及其所起的作用.方法取生后2 d的Wistar大鼠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渗组,每组分为3、6、12、24h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细胞孔数为6.对照组予以正常培养液常规培养,低渗组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低渗液作用于细胞,以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对低渗液反应的实验模型.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低渗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影响,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低渗液的反应及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正常渗透压培养液培养3、6、12、24 h后,AQP4表达无明显差异(均P>0.05).在相同的作用时间条件下,各低渗组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在同一低渗状态下的不同培养时间点和不同低渗状态下的同一培养时间点,AQP4表达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和低渗程度的增加而增强,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369,P<0.05);同时星形胶质细胞表现出特征性的细胞水肿形态学变化,细胞存活能力明显下降,其严重程度与低渗液的作用时间和渗透压有关.结论低渗液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和生存能力下降,AQP4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证实了AQP4的表达与渗透压直接相关,AQP4可能参与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李燕华;孙善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一、引言所谓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是指所观测的结果变量是定量的,而且希望考察定性的影响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有参数法与非参数法之分,一般来说,非参数法能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其优点是对资料的要求(指资料应满足的前提条件)比较低;而参数法通常能处理多因素的定量资料,但对资料的要求较高.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量资料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其一,准确辨析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其二,检查资料是否具备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常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主要是忽视了前述两点所致),有些错误将直接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准确辨析定量资料统计分析中常见的错误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李子建;胡良平;刘惠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是一本集时效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容量药物参考书,出版近一年来,深受临床医药人员的欢迎,也受到药物研制及制药企业管理人员的好评,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的医师案头参考书(PDR).下面对该书的特点作简要介绍.
作者:单渊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NIH)发布一致声明:婴幼儿和小儿听力损害的早期确认,明确提倡用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iversal neonatal hearingscreening,UNHS)取代传统的高危登记(high riskregister,HRR)筛查,此声明可以说是该领域的里程碑.2000年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发布<形势报告: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项目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在回顾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今后工作的目标、组织、技术和方法、标准、质控、信息管理和未来发展等提出了明确的纲领性意见.
作者:卜行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卫生经济学已开始关注人的生命价值问题,普遍认为对疾病的预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入,是对健康的一种投资,可以提高国民生产力.
作者:吕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经过在一些省市的试点之后,2002年8月卫生部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司颁布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作作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开展起来.这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我们应该做好、做实,作为耳鼻咽喉科医生应主动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
作者:倪道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小板引起的血栓在动脉血管栓塞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阻断血小板在动脉粥样斑块上的沉着及随后的血栓形成,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主要目的.临床上的多年观察,已证明抗血小板药物能明显地降低冠状动脉、脑血管及周围血管性疾病的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作者:包承鑫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