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5年18期文献
  • Connexin43基因缺陷新生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Connexin43基因缺陷对新生小鼠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Cx43基因敲除(Cx43 KO)和CMV43CT两种Cx43基因缺陷的小鼠模型,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基因型.然后将新生小鼠心脏分离固定,HE染色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普通C57BL6/SJ小鼠作为对照.结果所有11只纯合型Cx43 KO小鼠生后1 d内均死亡,心脏表现为严重右室流出道梗阻.在20只纯合型CMV43CT新生小鼠中,有12只生后2 d内死亡,其心脏不仅表现有右室流出道梗阻,还出现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其他心脏畸形;而另外8只未见心脏异常.所有杂合型Cx43 KO和CMV43CT基因缺陷的小鼠生后均存活,心脏病理学检测未见异常.结论 Cx43基因缺陷与心脏发育异常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Cx43基因功能缺失对心脏发育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作者:谢利剑;黄国英;赵晓晴;沈媛;周国民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环孢素对大鼠同种胚胎后肾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孢素对胚胎后肾在同种异体成年大鼠体内生长发育及功能发挥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组60只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SD大鼠按照使用CsA与否以及移植不同时期(孕后第15、16、17天,E15、E16、E17)的胚胎后肾随机分为6组(E15CsASD、E16CsASD、E17CsASD E15SD、E16SD、E17SD),每组10只,对照组30只SD大鼠同法分组,每组5只,宿主肾脏不切除. Lewis大鼠E15后肾移植到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BN大鼠大网膜(E15CsABN和E15BN),按照使用环孢素与否分为2组,每组15只.术后首日起,使用环孢素组受体大鼠以环孢素8 mg·kg-1·d-1皮下注射;不使用环孢素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移植后2~4周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后肾功能检查.结果 (1)移植后28 d, E16SD、E17SD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E16CsASD、E17CsASD组后肾发育良好、无排斥反应;停用CsA后,原先发育良好的E16CsASD、E17CsASD后肾出现排斥反应.(2)移植后28 d,E15SD后肾发育良好,无排斥反应,到100 d检查时,发生排斥反应;移植后2周,E15BN组后肾即被完全排斥,而E15CsABN组后肾发育完好.E15CsABN组停用CsA后,原先发育完好的后肾被排斥.(3)移植时宿主肾脏不切除而植入后肾,其后肾不发育.(4)E15CsASD组移植后肾湿重、体积均小于E15SD组(分别为t=-3.74,P<0.01;P<0.05,t=-3.15),但是内生肌酐清除率却高于E15SD组(t=3.57,P<0.01).E16CsASD组与E15CsASD组移植后肾湿重、体积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胚胎后肾可以在使用环孢素的同种成年大鼠网膜内形成器官并发挥功能.(2)排斥反应仍是同种胚胎后肾移植发育的主要障碍之一.

    作者:徐剑;郑树森;梁廷波;谢海洋;沈克震;冯晓文;金雯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伽玛刀治疗大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伽玛刀(γ刀)对大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Leksell γ刀治疗大型三叉神经鞘瘤30例,肿瘤大径为31.0~53.0 mm.照射肿瘤的平均中心剂量为25.8 Gy,平均周边剂量12.2 Gy.平均随访时间78个月(24~136个月).结果症状改善24例,无变化3例,加重2例,死亡1例.肿瘤变化:4例肿瘤基本消失,20例明显缩小,3例未增大,3例增大(1例死亡,2例再手术),肿瘤的控制率为90%.γ刀术后30个月再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大部分肿瘤组织坏死,残存肿瘤细胞透明变性,核固缩、核异形.结论γ刀对选择性大型三叉神经鞘瘤(大径≤40 mm)有良好的中长期控制作用.

    作者:王恩敏;潘力;王滨江;张南;董亚非;周良辅;戴嘉中;蔡佩武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各器官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各器官细胞的凋亡情况及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其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制作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液体复苏组(NF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40组)和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NS80组),每组8只,比较各组的救治疗效,并采用光镜、流式细胞仪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失血/复苏/急救后各组存活大鼠的肝、肾、肺和小肠黏膜等脏器细胞凋亡.结果 NS40、NS80两组液体复苏(14/16)大鼠的存活率较NF组(3/8)明显增高(P<0.05),而血清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1).各组存活大鼠的肝、肾、肺和小肠黏膜等器官经TUNEL法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发绿色荧光阳性细胞,其中NS80组存活大鼠的肾(2.6±0.8个/高倍视野)和小肠黏膜(48.0±4.0个/高倍视野)等器官中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NF组(分别为1.3±0.7个/高倍视野、32.4±4.4个/高倍视野)和NS40组(分别为1.3±0.6个/高倍视野、37.8±5.6个/高倍视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NS80组大鼠的肝(0.74%±0.24%)、肾(4.62%±1.19%)和小肠黏膜(9.98%±1.01%)等器官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NF组(分别为0.44%±0.14%、1.29%±0.18%、2.55%±0.28%)和NS40组(分别是0.34%±0.12%、1.67%±1.18%、5.59%±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述液体复苏方式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既可显著降低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早期病死率,又能减少肝、肾和小肠黏膜等器官的细胞凋亡,可能更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陆远强;蔡秀军;顾琳慧;王琦;鲍德国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患者血清蛋白质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 (1) 选取10例病程1年内的早期RA患者血清以及10名正常对照.(2) 血清样品处理:高分子量蛋白质通过亲和层析以HiTrap TM Blue柱亲和除去白蛋白随后以HiTrap TM rPriteinA柱亲和除去IgG进行富集.低分子量蛋白质通过C18吸附剂吸附梯度洗脱处理血清进行富集.(3)通过双向电泳进行差异比较,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通过比较RA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清的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蛋白质双向电泳,发现了RA患者中存在多个表达异常蛋白质点,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结果:(1)RA患者血清中髓系相关蛋白(MRP)14阳性比例为10/10,正常对照均阴性;RA中MRP8阳性比例为10/10,正常对照为5/10;RA中泛素阳性比例为9/10,正常对照为1/10.(2)RA 患者中载脂蛋白A-I(ApoA-I)、血清淀粉样蛋白 (SA) A1、A2和转甲状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MRP14/MRP8, SAA1/SAA2和泛素可能在RA致病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作者:安媛;蒲海;何思志;栗占国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α1-抗胰蛋白酶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相应血清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检测132例COPD患者及110例疾病对照组DNAα1-A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两组的血清α1-AT含量.结果 S突变的PCR产物是285 bp的DNA片段,Z突变的PCR产物是250 bp的DNA片段.均未检测到α1-AT的PiZ和PiS基因型.血清α1-AT含量为:COPD疾病组2.3 g/L±1.1 g/L,对照组2.7 g/L±0.8 g/L.疾病组血清α1-A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RV/TLC和喘息严重程度与α1-AT血清水平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208和-0.262.结论 COPD患者α1-AT的PiZ和PiS两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无特异变化,α1-AT的降低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气肿的发生有关.

    作者:张彦;贺蓓;赵鸣武;王筱宏;姜玲;姚婉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发现、术后治疗及预后情况.其中典型的子宫内膜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25例(A组),子宫和/或卵巢的非子宫内膜样癌11例(B组).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36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2/36)、83%(30/36)、75%(26/36),与Ⅰ期卵巢癌相似.肿瘤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以及子宫深肌层浸润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原发性双癌的预后较好,应将其与Ⅱ期卵巢癌和Ⅲ期子宫内膜癌区分开.

    作者:陈飞;沈铿;郎景和;黄惠芳;吴鸣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多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病并发色素沉着-水肿-多发性神经病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51岁.因肢体乏力20余天,双下肢浮肿、麻木、低热半月入院.患者发病表现为肢体乏力,1周后双下肢浮肿、麻木伴腹胀、午后低热、轻微盗汗,无头痛、关节疼痛、皮疹,在当地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予以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且加重并双下肢瘫痪.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体格检查:中度贫血貌,左锁骨上、右滑车处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数粒,右腋下、左腋下分别可触及大小约2.5 cm×2.5 cm、2.5 cm×2.5 cm、3.0 cm×3.0 cm的淋巴结,质较硬、无压痛、活动度可.颈静脉充盈,听诊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处外侧约1 cm,范围约2 cm×2 cm,心界向左侧扩大.腹稍膨隆,腹肌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肌无力伴感觉障碍,双膝及跟腱反射消失.

    作者:李毅芳;高洁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疑难病例析评第76例发热-干咳-右膝关节肿痛-双侧胸腔积液伴左侧液气胸-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发热、干咳10 d,右膝关节疼痛8 d,于2003年入院.患者2003年11月21日因头痛、发热、干咳1 d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体温38.7℃,无胸闷、气急及呼吸困难,无盗汗.血常规: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82.X线胸片:两下肺炎性阴影.B超: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予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仍波动于39℃左右.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3℃,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 min,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下未及.右膝关节皮温增高,有压痛,无肿胀.主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周围血白细胞9.7×106/L,中性粒细胞0.87;肝肾功能和血清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作者:金浩承;陈雪华;潘珏;周春妹;高晓东;胡必杰;何礼贤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脑梗死复发的前瞻性研究

    脑梗死患者中有20%左右是复发性,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及治疗费用均较首次发病高[1],因此寻找其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是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近年有研究发现,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浓度的增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2],Tanne等[3]还证实sICAM-1增高的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但血清中sICAM-1浓度增高是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关尚缺乏研究,为验证这个设想,我们进行了本项前瞻性研究.

    作者:夏斌;李莉;赵忠新;赵瑛;周晖;邵福源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环氧合酶-2及其抑制剂与卵巢肿瘤关系的研究

    环氧合酶(COX)-2是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类物质和其他二十烷酸类物质的关键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 [1-3].本研究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及人卵巢浆液性癌细胞系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观察选择性COX-2 抑制剂NS398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机制,防治卵巢癌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敏;高山;王纯燕;唐丽霞;王欣彦;张淑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宫腔镜与B型超声介导下负压吸宫处理宫角妊娠

    宫角妊娠是指孕卵种植在近子宫与输卵管口交界处的子宫角部,多在妊娠3个月内发生流产或破裂,一旦破裂,可发生凶险的出血,甚至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既往宫角妊娠确诊后,直接采用负压吸宫治疗,易发生漏吸和子宫穿孔.为减少患者的痛苦、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我们利用电子宫腔镜、B型超声(B超)介导下负压吸宫治疗宫角妊娠,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郭建新;李力;胡珊;郑秀惠;郑英如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免疫抑制药物对成人胰岛移植物毒性作用的体外研究

    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途径之一.临床开展同种异体胰岛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胰岛分离、纯化以及手术操作存在一定难度;胰岛寄居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同种异体以及自身免疫反应攻击植入的胰岛;移植后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引发的胰岛毒性作用[1].本研究以成人胰岛为试验对象,探索免疫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旨在为临床制定胰岛移植免疫抑制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陈向锋;谭建明;董维平;刘志宏;王煜非;王鉴波;李永翔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常用麻醉药对胎儿大脑应该是安全的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绵羊怀孕期间接触麻醉药,似乎不会对胎儿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General anesthesia improves fetal cerebral oxygenation without evidence of subsequent neuronal injury.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5 Mar 9(Epub ahead of print)].根据测定的大脑氧合数据,这些全麻药物似乎还可以促进胎羊大脑的氧合水平.

    作者:林培容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中末期肾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尽早行肾移植手术

    中末期肾病(ESRD)患者往往伴有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YHA分级降低,因此心血管意外或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临床上常不提倡对其实施肾移植手术.究竟肾移植手术能否改善ESRD患者的预后呢?Wali等近发表的文章(J Am Coll Cardiol,2005,45:1051-1060)专门对其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志华;柳顺锁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第五届全国产前诊断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致中华医学会成立90周年暨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团结起来,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医学会的改革发展在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宗淑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90周年庆典开幕词

    作者:钟南山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在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90周年庆典开幕式上的讲话

    作者:吴仪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Ⅱ)

    段涛教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基础是什么?陈超教授:由于HIE的严重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对HIE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我们对HIE有了更多的认识,目前认为HIE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作者:段涛;陈超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