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bcr-abl融合基因特异性siRNA对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应用特异性siRNA(小干涉RNA)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观察其对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为研究对象,合成并转染针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融合位点的21nt siRNA,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3H-TdR掺入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Ⅴ-FITC/PI染色法检测K562细胞的存活状况;流式细胞仪法检测K562细胞周期变化以及联苯胺染色法检测K562细胞的分化状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xL/Bax的表达.结果 (1)RNA干涉组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RNA干涉组的CPM值(每分钟脉冲数)在siRNA转染K562细胞第24 h, 48 h, 72 h和96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降率依次为33.06%,52.25%,57.64%,70.87%),(3)RNA干涉组转染48h时有43.2%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4)RNA干涉组K56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水平下调,但Bax的表达无明显变化;(5)RNA干涉组K562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比例增加,部分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6)RNA干涉组K562细胞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结论特异性siRNA分子可以显著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影响K562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终导致K562细胞分化或凋亡.

    作者:王莎;柴玉波;刘飞;张孝勇;贾卫;谢鑫;于文强;尚振川;金伯泉;孙秉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二年随访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地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年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及自然病程.方法作为是国际性多中心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登记试验(OASIS)的一部分,中国地区由38家中心共注册因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入院患者2294例,对入选患者的治疗不作任何干预,治疗处理由当地医师决定,按统一方案以填表方式记录其住院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以及重大事件等,并进行前瞻性的追踪记录2年.患者平均年龄63岁±8岁,男性占62.3%.结果 89.8%的患者就诊时存在心电图异常,绝大部分患者为不稳定心绞痛(88.5%).既往有冠心病史者56.2%,其中将近半数曾有心肌梗死,既往病史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卒中分别为57.4%、18.3%、47.6%、7.1%.住院期间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药物及硝酸酯制剂的应用分别为94.5%、96.6%,β阻滞剂、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分别为67.5%、57.4%和59.1%.出院后药物治疗率逐渐下降,下降幅度20.2%~50.2%,随访2年时抗血小板制剂、硝酸酯制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率分别为73.8%、69.4%、43.9%、35.8%、31.6%.2年间分别有43.1%、23.1%和8.2%的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造影(CA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介入检查及干预治疗.2年的总死亡率8.0%,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占4.3%.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大出血的主要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7.9%、4.8%、0.3%.结论中国地区就诊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以不稳定心绞痛居多.住院期间硝酸酯制剂、抗血小板药物,β阻滞剂、钙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均在半数以上.出院后服药率呈逐渐下降态势.目前中国此类患者的治疗现状为2年死亡率8.0%,常见死因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作者:谭慧琼;朱俊;梁岩;章晏;刘力生;代表OASIS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协作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Amplatzer室间隔穿孔封堵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二例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本研究应用Amplatzer VSR封堵器(AVSRO)成功治疗2例AMI并发VSR病人并随访近1年,报道如下.

    作者:孔祥清;杨荣;曹克将;盛燕辉;许迪;周蕾;钱岭梅;陆凤翔;马文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乳腺腔镜手术的进展及存在问题

    20世纪后期临床外科学的重大进步之一是微创外科理论逐渐成熟和作为微创外科重要标志的腔镜手术的迅速发展.乳腺腔镜手术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以其特有的治疗效果和美容优势,正在改变着外科医生的传统治疗理念,作为乳腺外科新的、重要的治疗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姜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腹部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987年3月Philipe Mouret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我国在1991年4月云南曲靖第二人民医院荀祖武[1]医师独立完成了首例LC,由此开创了我国微创外科发展的新纪元.近10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范围涉及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骨科、头颈外科及小儿外科等.至今为止,腹腔镜技术可以应用到所有腹腔器官的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手术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的熟练,手术适应证将逐步扩大,新的腹腔镜手术方式将不断涌现.现将我国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作如下评述.

    作者:蔡秀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第68例腹胀-腹部肿块-巨大恶性胃肠间质瘤

    病历摘要近,我们收治1例罕见的巨大型恶性胃肠间质瘤患者.现将外科诊断、治疗经验及病理生物学特征报道如下.

    作者:万进;王志度;姚远;杜嘉林;黄枳明;林华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龟板对脑缺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

    自Prockop[1]于1997年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以来,MSC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替代修复提供了诱人前景[2,3].但是,MSC进行在体移植时,其神经元的分化率较低[4,5],为此,从中药中寻找提高神经元分化率的有关药物成为我们的研究目标.Pennisi[6]近报道了龟板可影响神经分化,而本课题组3年前的研究已表明龟板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7,8],为探讨龟板对MSC转分化的影响,提高MSC神经替代修复效率,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作者:杜少辉;陈东风;李伊为;黎晖;周健洪;邓汝东;张赛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循环GH-IGF轴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AN)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精神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国外不少工作致力于探讨AN患者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2],主要包括闭经、高皮质醇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本研究对20例新诊断的女性AN患者进行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测定,并与正常同年龄女性作比较,旨在观察中国AN人群中循环GH-IGF轴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洁莉;赵咏桔;刘建民;唐金凤;姜晓华;洪洁;王曙;王卫庆;宁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在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美国驻军中急性嗜酸性细胞肺炎

    急性嗜酸性细胞肺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的肺部疾病,以呼吸衰竭、肺内浸润性阴影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2004年12月22日出版的JAMA杂志(292:2997-3005)中Andrew F.等报道了一组嗜酸细胞性肺炎,患者均为部署在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的美国驻军军人.文章就这种罕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者:杨薇;贺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血运重建一例

    患者为60岁男性,主因反复胸痛1年,加重3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史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31 g/L,餐后2 h血糖2.38 g/L;血脂:甘油三酯 1.39 g/L,总胆固醇 1.68 g/L, 低密度脂蛋白1.06 g/L,高密度脂蛋白0.38 g/L;血常规:红细胞4.64×109/L,血红蛋白142.7 g/L,血小板278 g/L.

    作者:吕树铮;宁尚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1年8月至2003年11月,我们对45例泌尿外科患者施行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23例,单纯性肾切除术9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套状切除术8例,肾囊肿切除术3例,部分性肾切除术1例,重复肾副肾切除术1例.其中有7例是经腹膜后途径完成,其余均为经腹腔途径.结果 45例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300 min,平均154.7 min;术中出血15~300 ml,平均100.4 ml.结论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立平;秦杰;郑祥毅;汪朔;沈柏华;王微;陈军;姜海;赵伟平;万群;夏丹;楼国光;陈戈明;王逸民;陈慧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腔镜手术在乳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乳腺疾病腔镜手术的方法、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行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例,腔镜辅助小切口改良乳腺癌根治术30例,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3例.2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和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不典型增生行腔镜全乳切除术一期假体植入术,7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不典型增生和16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行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1例10月大婴儿巨大胸壁淋巴管瘤行经腋窝腔镜辅助肿瘤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历时180~360 min.腔镜辅助小切口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和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皮肤和乳腺切缘冰冻切片检查均为阴性.2例术后有切口内出血,1例腋窝切口皮缘坏死,1例保留乳房手术乳房切口皮缘坏死,4例乳头表皮坏死,仅1例乳头表面皮肤全层坏死,其余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结论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常规手术无法达到的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姜军;杨新华;范林军;张毅;张帆;周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对人体蛋白质氧化、脂质过氧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体内蛋白质氧化、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每组20例.测定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气腹解除后5 min)及术后24 h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AOA)的水平,以及开腹手术术前、手术结束(缝合腹壁时)及术后24 h的水平.结果 (1)腹腔镜组:手术结束时血浆AOPP、丙二醛水平高于术前[(69±13) μmol/L vs (50±9) μmol/L,P<0.01;(2.52±0.55) μmol/L vs(1.85±0.19) μmol/L, P<0.01], 血浆GPx活性、AOA水平低于术前[(0.29±0.09 )U/ml vs (0.62±0.27) U/ml,P<0.01;(0.90±0.24) mmol/L vs(1.41±0.39 ) mmol/L,P<0.01];术后24 h血浆AOPP 、丙二醛、GPx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0) μmol/L,P>0.05;(2.05±0.68) μmol/L,P>0.05;(0.52±0.06) U/ml, P>0.05],但AOA水平仍低[(1.00±0.31 ) mmol/L,P<0.01].(2)开腹组:手术结束时血浆AOPP、丙二醛含量比术前略有升高[(53±100 μmol/L vs( 52±70)μmol/L,P>0.05;(2.09±0.51) μmol/L vs( 1.83±0.64)μmol/L,P>0.05],GPx活性、AOA水平比术前略有下降[(0.51±0.17) U/ml vs (0.57±0.21) U/ml,P>0.05;(1.20±0.46) mmol/L vs 1.33±0.37 ,P>0.05];术后24 h血浆AOPP、丙二醛与术前相比升高[(63±16)μmol/L,P<0.05;(2.42±0.44)μmol/L ,P<0.01],而GPx活性、AOA水平下降[(0.35±0.19) U/ml,P<0.01;(0.92±0.22) mmol/L,P<0.01].(3)两组比较:术后24 h腹腔镜组血浆AOPP、丙二醛含量较开腹组低(P<0.01,P<0.05),GPx活性高(P<0.01),但AOA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发生了蛋白质氧化、脂质过氧化,但术后得以恢复,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张广亮;文维群;邢福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刮吸法在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采用刮吸法断肝技术施行5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来实施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结果本组54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52例获得成功,其中2例分别因为肝硬化肝创面出血及腹腔严重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146.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60 ml,切除肝脏的大标本体积为20 cm×7 cm×4 cm.1例术后出现肝创面胆漏,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患者术后24 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周出院.结论选择性的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刮吸法断肝技术是理想的腹腔镜下切肝方法.

    作者:蔡秀军;虞洪;梁霄;王一帆;林立忠;张宇华;陈继达;王先法;李立波;彭淑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遥控宙斯机器人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遥控外科机器人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要领.方法 2004年4月26日至8月31日,在经过严格训练和成功完成3例活体动物模拟实验的前提下,遥控宙斯(Zeus)外科机器人完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准备、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d).结果 16例接受遥控外科机器人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经过顺利,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术前准备时间由90 min缩短为30 min,平均为41.7 min;手术时间由120 min显著缩短到30 min,平均为64.4 min;平均出血量为27.7 ml;术后平均住院2.4 d.术后30 d电话随访无异常.结论遥控Zeus机器人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且具有术野图像更清晰稳定、操作更精细和远程手术优势.

    作者:周汉新;余小舫;李富荣;鲍世韵;刘嘉林;张悦;任永功;魏安山;郑群;黄俊卿;李素琼;曾兰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低危型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低危型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盆腔淋巴结清扫+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并将同期11例施行经腹同类手术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开腹组).就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和切除的盆腔淋巴结的数目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298 min±60 min,开腹组为182 min±43 min,两者比较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280 ml±156 ml,开腹组为346 ml±170 ml,两者比较P<0.05;切除淋巴数目腹腔镜组为25个±5个,开腹组为27个±6个,两者比较P>0.05;术后病率腹腔镜组为20.0%,开腹组为72.7%,两者比较P<0.01;48 h下床活动腹腔镜组为7例,开腹组为1例,两者比较P<0.05;腹腔镜下手术发生1例右侧闭孔神经损伤,在腹腔镜下缝合成功.结论腹腔镜下可施行早期低危型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盆腔淋巴结清扫+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的全部过程,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华克勤;金福明;徐焕;朱芝玲;林金芳;丰有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96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TCRM)的手术方法及预后. 方法对96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TCRM手术,术中进行B超声或腹腔镜监护.962例中0型子宫肌瘤281例,Ⅰ型316例,Ⅱ型282例,多发黏膜下及壁间肌瘤34例,宫颈肌瘤11例,脱出肌瘤23例,子宫腺肌瘤15例.用TCRM五步手法实施手术.结果 962例患者的子宫大小平均为孕(7.4±1.3)周(5~11周),宫腔深度平均(8.3±1.4)cm(7~13 cm),切除肌瘤大直径为7.2 cm.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9.77%.切除肌瘤重量平均(23±31)g(4~145 g).手术时间平均(32±173) min(9~145 min).术中出血平均(8±19) ml(5~400 ml),无输血者.并发症为:一过性发热3例,子宫出血1例,子宫穿孔1例,TURP综合征2例.术后月经减少情况:0型黏膜下肌瘤为100%, Ⅰ型为99.1%,Ⅱ型为94.02%,宫颈肌瘤和脱出肌瘤为100%, 多发黏膜下及壁间肌瘤为84%,子宫腺肌瘤为87%.术后痛经减轻的比例为78%,贫血治愈比例82.95%.结论 TCRM切除子宫肌瘤安全、高效,是子宫黏膜下和壁间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夏恩兰;段华;黄晓武;郑杰;于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直肠手术的解剖学特点及应用意义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手术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腹腔镜下实施直肠良恶性病变的手术117例,分析了与手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果全组手术时间平均144 min,中转开腹4例,中转率1.7%.手术出血量相当少,平均126 ml.全组术中、术后未见输尿管即时损伤或延迟性损伤以及骶前大出血等严重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仅1例术中直肠左前壁被分破.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可行,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手术的解剖学特点,能减少该手术的失误,进一步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骆成玉;季晓昕;张键;关琛;林华;杨齐;丁毅;薛镭;潘邦杰;张勇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胰腺真性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胰腺真性囊肿切除术的经验,,提高腹腔镜临床应用的水平.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5例胰腺真性囊肿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胰腺囊肿切除术,其中胰头部囊肿1例,行囊肿切除;胰体尾部囊肿4例,3例行囊肿切除,1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50~150 ml;术后6 h下床活动,术后第4~6天痊愈出院;随访2~4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对胰腺真性囊肿行腹腔镜下切除术是可行的;它具有创伤轻,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牟一平;徐晓武;朱玲华;朱一平;陈定伟;陈灵华;郑行;牟永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