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5年8期文献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3种趋化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与临床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58例活动期RA患者、29例缓解期RA患者,21例骨关节炎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清白介素(IL)-8、γ干扰素诱生蛋白(IP)-10和由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化时被调节的蛋白质(RANTES)的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IL-8、IP-10和RANTE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骨关节炎组(P≤0.01);活动期RA患者IP-10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RA患者(P=0.01);活动期RA患者的(IL-8)/(IP-10)×(RANTES)/(IP-10)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RANTES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和关节肿胀数正相关,与血红蛋白负相关.血清IP-10水平与手关节X线影像学分期呈负相关.结论活动期RA患者IL-8、IP-10和RANTES水平明显升高,RANTES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性的指标,IP-10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华香;张颖;朱永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核壳蛋白和刺突蛋白S1区的特异性抗体研究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SARS-CoV)核壳蛋白(N)及刺突蛋白(S) S1区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规律,评价这两种蛋白在SARS诊断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6例确诊SARS患者血清中针对N和S1蛋白IgG(N-IgG和S1-IgG),并与SARS-CoV Ig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蛋白的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高.N-IgG在发病第1周检出阳性率为14%(6/44),第2周为56%(10/18),第3周达到100%(24/24);S1-IgG第1周检出阳性率为5%(2/44),第2周为39%(7/18),第3周阳性率达到83%(20/24).两种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分别与SARS-CoV IgG结果比较,检测符合率分别为88%(76/86)和83%(71/86).结合免疫印迹和ELISA两种方法检出正常人群SARS-CoV N-IgG阳性率为1.88%(14/745).结论 SARS-CoV N和S1重组蛋白对于SARS诊断试剂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梅亚波;王压娣;廖志勇;郝卫;车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一氧化氮对高热惊厥大鼠海马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体系的影响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反复高热惊厥(FS)大鼠海马血红素氧合酶-1(HO-1) mRNA和蛋白表达及一氧化碳(CO)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一氧化氮(NO)对HO/CO体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将发育期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FS组和FS + L-NAME组.分光光度计间接测定血浆NO和CO含量;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神经元HO-1 mRNA表达;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HO-1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复FS后海马神经元HO-1 mRNA表达明显增高,HO-1蛋白含量升高208%(P<0.01),血浆CO含量增高94.57%(P<0.01).用L-NAME干预FS,血浆NO含量下降13.79%(P<0.05),海马HO-1 mRNA表达明显下降,HO-1蛋白表达下降30.19%(P<0.01),血浆CO含量下降16.14%(P<0.05).结论反复FS时,外源性给予NOS抑制剂可降低NO含量,同时引起HO-1的基因表达及CO含量下降.

    作者:杨志仙;秦炯;杜军保;常杏芝;韩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EGFP-H1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hRNA治疗人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短发夹环RNA(shRNA)质粒(pEGFP-H1/VEGF),观察其在体内和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PCR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EGFP-H1,并利用该载体介导VEGF shRNA.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U25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EGFP的表达,用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中VEGF蛋白的含量.同时筛选转染pEGFP-H1和pEGFP-H1/VEGF的U251稳定细胞株,制备裸鼠U251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与空载体转染组相比, pEGFP-H1/VEGF对VEGF的抑制率达77.9%.对照组和pEGFP-H1组裸鼠肿瘤重量分别为1.7 g±0.4 g和1.5 g±0.7 g,体积分别为1573 mm3±330 mm3和1430 mm3±382 mm3,两组之间重量和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FP-H1/VEGF组肿瘤重量为0.5 g±0.4 g,体积为401 mm3±272 m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FP-H1介导的VEGF shRNA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中VEGF的表达,并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姜晓兵;赵洪洋;周凤;刘如恩;张方成;赵甲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壶腹周围癌631例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外科疗效

    目的研究各种类型壶腹周围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63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行为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胰头癌(352例)、胆总管癌(42例)、壶腹癌(189例)、十二指肠癌(48例)等壶腹周围癌存在以下差异:(1)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周)分别为11.9±1.3、5.8±0.9、6.3±0.6、18.3±4.0 行(F=6.18,P<0.01);(2)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μmol/L)分别为225±10、345±35、235±13、50±13(χ2=68.49,P<0.01);(3)肿瘤平均直径(cm)分别为6.0±2.2、3.0±1.3、3.0±1.9、4.8±3.9(χ2=255.7,P<0.01);(4)腺癌分化程度(χ2=9.70,P<0.05);(5)肿瘤切除后的T分期(χ2=11.68,P<0.01)和淋巴结状态(χ2=8.33,P<0.05);(6)无法切除肿瘤的十二指肠侵犯(χ2=10.76,P<0.01)、胆总管侵犯(χ2=15.16,P<0.01)、壶腹周围组织侵犯(χ2=22.49,P<0.01)、大血管侵犯(χ2=51.25,P<0.01);(7)手术切除率13%(46例)、50%(21例)、74%(139例)、56%(27例)(χ2=205.6,P<0.01);(8) 术后中位生存期(月)分别为6.0±0.3、13.0±1.2、22.0±1.6、13.0±2.5(χ2=173.47,P<0.01).结论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行为、手术切除的机会和术后生存各不相同.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决定了外科治疗的预后.

    作者:邵永孚;吴铁成;单毅;吴健雄;王翔;赵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重组1和2型腺相关病毒转导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在大鼠脑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重组1、2型腺相关病毒(rAAV1和rAAV2)载体经不同途径向大鼠脑转入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选择更加适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转基因治疗的rAAV血清型和可行的基因转入途径.方法将24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rAAV1海马注射组、rAAV1脑室注射组、rAAV2海马注射组和rAAV2脑室注射组,每组6只大鼠.对每组大鼠立体定向注射剂量和滴度相匹配的rAAV1-EGFP和rAAV2-EGFP载体,分别于注射后2周和4周处死大鼠取脑,行序列冰冻切片并以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在脑内的表达情况,计算EGFP在脑的表达体积.结果 2周时各组小鼠EGFP表达量少或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时rAAV1海马注射组表达体积为(7.00±0.98)mm3,rAAV2海马注射表达体积为(0.81±0.28)mm3(P<0.01);4周时AAV1脑室注射组表达体积为(12.72±0.28)mm3,烫AAV2脑室注射组表达体积为(0.24±0.13)mm3(P<0.001).结论在CNS中rAAV1是一种比rAAV2更为优越的转基因载体,rAAV1可通过脑室内注射途径在CNS高表达,并可直接转导胶质细胞.

    作者:栗世方;王任直;李桂林;扈国杰;张波;窦万臣;顾建刚;张振兴;孔燕国;魏俊吉;魏宇魁;田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的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术后化疗方案选择的提示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随访分析患者的术后治疗情况和生存状态.结果 ER 阳性率为60%,PR 阳性率58%, Cyclin D1 阳性率55%.Cyclin D1阴性者总体生存时间要短于阳性者(P=0.0053).Cyclin D1和 ER均为阳性者预后好于均为阴性者 (Pdfs<0.01, Pos<0.01). ER阳性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 (55.4个月) 长于ER阴性者(35.8个月),PR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 (55.4个月) 长于PR阴性者 (37.8个月).Cyclin D1阴性,单独使用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脲嘧啶(CAF)治疗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长于使用其他方案者.结论 ER、PR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长,化疗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长.Cyclin D1阳性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长.CyclinD1为阴性,单独使用CAF组患者比使用其他化疗方案组预后更好.

    作者:王湛博;赵坡;刘梅;李向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例

    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确诊为有家族史的11岁DMD患儿经HLA配型,在脐血库中寻找到1份有5个位点相合的干细胞,其细胞数为移植治疗用量的2.6倍.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和兔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处理后进行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给予环孢素A、泼尼松龙和骁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前列腺素E1预防肝静脉阻塞综合征,丽科伟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粒细胞刺激因子惠尔血和丙种球蛋白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定期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造血重建、血型转变和PCR-STR.结果移植后第12天外周血白细胞为0.5×109/L,第14天1.0×109/L,中性粒细胞数为0.6×109/L,第37天停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细胞波动在 3.34×109/L ~12.2×109/L;第27天血小板 >20×109/L,血红蛋白于第24天上升至88 g/L,停用红细胞输注.移植后第42天患儿的血型从移植前的A型转变为AB型(移植干细胞为B型);PCR-STR检测均呈混合嵌入,供者的比例逐渐上升至55%~65%.第38天出现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CK从6000 U/L降至600~2200 U/L.移植后第42天的运动功能较移植前有所改善.结论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内可恢复造血重建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作者:张成;陈维;肖露露;谭恩勋;罗绍凯;郑冬;叶欣;李中;卢锡林;刘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应用人表皮角质层体外真菌培养法评价伊曲康唑的抗菌活性

    目的建立一种与体内环境相似的新模型,用以更好地评价和比较抗真菌药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将2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1例,口服伊曲康唑200乙mg,每日2次,用药1周;第2组10例,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1次,用药1周.两组对象于服药前、后1、4、7、10、14、21、28、35 d分别制备皮肤角质层剥离条作为培养基,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孢子的菌悬液接种于皮肤角质层剥离条的中央,培养1周,常规行PAS染色,采用角质层真菌定量生物分析法,并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定被皮肤癣菌的菌丝所覆盖的面积.结果 3种皮肤癣菌在人体皮肤角质层剥离条上均可生长,服药前被菌丝覆盖的面积稠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菌丝面积逐渐减少,即服用伊曲康唑后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至服药第7天降至低;服药第10天菌丝面积开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至第35天增至多.两种剂量的伊曲康唑对3种皮肤癣菌均显示了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在人体角质层剥离条上的生长环境与人体内环境相似,伊曲康唑在人体角质层显示了很高的抗皮肤癣菌的活性.角质层真菌定量生物学分析法是介于体外试验与体内疗效之间的一种新方法的有效尝试.

    作者:徐薇;赵俊英;王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对缺氧诱导因子-1转录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参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转录活性调节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印迹检测常氧及缺氧状态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总ERK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正义真核表达载体及针对MKP-1的小干扰RNA载体转入SGC7901细胞;借助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DLR)检测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SGC7901细胞中HIF-1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1) 缺氧时磷酸化ERK在SGC7901中的含量增加,而总ERK的表达不变;(2) 缺氧12 h时不同浓度的PD98059 均能抑制HIF-1的转录活性;而p38通路抑制剂SB203580 对HIF-1的转录活性无影响;(3) 将针对MKP-1的小干扰RNA载体和空载体分别瞬时转入SGC7901细胞,转染24 h后, 缺氧12 h时磷酸化ERK在小干扰RNA载体转染细胞(U6M2)的表达高于空载体转染细胞(U6);(4)不同浓度的PD98059均能够抑制U6和U6M2细胞中HIF-1的转录活性,当PD98059浓度达50 μmol/L以上时,U6和U6M2细胞中HIF-1的转录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不同浓度的PD98059均能够抑制U6和U6M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当PD98059浓度达50 μmol/L以上时,VEGF的分泌量在U6和U6M2细胞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缺氧时MKP-1通过灭活ERK的途径参与HIF-1转录活性的调节.

    作者:乔泰东;刘长江;时永全;杜昱蕾;韩霜;樊代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γ-GCS基因抑制元件E-box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编码基因(GCLC基因)负调控区域(-745~-705)上的功能元件E-box作用.方法利用迁移率变动试验(EMSA)和超级迁移率变动试验证实大鼠肺泡上皮细胞GCLC基因负调控区域的E-box元件能与转录因子USF1/USF2特异性的结合;通过共转染USF1/USF2表达质粒(pCMV-USF1/ pCMV-USF2)和GCLC-luc确认E-box元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后通过构建USF1/USF2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表达USF1/USF2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肺泡上皮细胞, 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GCLC蛋白表达受影响的情况,进一步确定E-box元件与USF作用在GCLC基因表达中的终作用.结果 EMSA和超级迁移率变动试验证实GCLC基因负调控区域的功能元件是E-box,且该元件与USF特异结合参与GCLC基因的调控;共转染USF1/USF2表达质粒的细胞GCLC基因表达明显下降;Western印迹证实感染重组USF1/USF2逆转录病毒使肺泡上皮细胞的GCLC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E-box元件通过与转录因子USF作用抑制GCLC基因表达,E-box元件是γ-GCS基因的重要的抑制元件.

    作者:程璘令;LI Bing;李冰;涂洪斌;刘启才;冉丕鑫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葡萄糖糖基神经酰胺合成酶特异性小干扰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逆转乳腺癌细胞耐药的研究

    目的构建葡萄糖糖基神经酰胺合成酶 (GCS) 小干扰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GCS基因表达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2对GCS基因的特异性siRNA,分别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UPER,构建pSUPER-GCS1和pSUPER-GCS2重组质粒,脂质体Lipofect AMINE 2000介导转染MCF-7/ADR细胞,空载体pSUPER转染作为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GCS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GCS蛋白的表达,四氮唑盐法检测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酶切分析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针对GCS的siRNA表达载体pSUPER-GCS1和pSUPER-GCS2.两对重组质粒均可特异性抑制GCS基因表达,转染后48 h GCS mRNA抑制率分别为89.4%、88.5%,GCS蛋白含量分别下降为8.3%±1.0%,9.2%±0.8%,四氮唑盐法显示重组质粒对阿霉素耐药性相对逆转率分别为93.7%、91.6%,明显提高了乳腺癌细胞对于阿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细胞凋亡率增加为15.38±1.16,13.92±1.73,而空载体对照组无以上作用.结论 GCS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有效抑制了GCS基因表达,并通过诱导耐药细胞凋亡率增加,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

    作者:孙妍琳;周庚寅;李锴男;李文通;宋现让;高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新生儿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新生儿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患儿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以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左心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与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CH新生儿分别以左旋甲状腺素(L-T4)为起始量4~8 μg ·kg-1·d-1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与30例对照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m)、收缩期二尖瓣环下移距离(MAD),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并对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心功能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组替代治疗前左心功能指标LVEF、sm、MAD、Em和em为0.61±0.08、2.60 cm/s±0.60 cm/s、0.29 cm±0.06 cm、0.59 m/s±0.12 m/s和2.72 cm/s±1.43 cm/s,对照组上述指标较低,分别为0.67±0.06、3.25 cm/s±0.51 cm/s、0.41 cm±0.08 cm、0.72 m/s±0.11 m/s和4.51 cm/s±1.23 cm/s(与CH组比较P<0.01);CH组用L-T4替代治疗1个月后,上述指标分别为0.69±0.05、3.46 cm/s±0.64 cm/s、0.45 cm±0.08 cm、0.82 m/s±0.17 m/s和5.09 cm/s±1.37 cm/s,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功能指标LVEF、LVFS、sm、MAD及Em、Em/Am、em、em/am与TT4呈正相关(P<0.01),与TSH呈负相关(P<0.01),其中MAD、sm、Em、em与血TT4、TSH水平的相关性好(r=0.667,r=0.538,r=0.478,r=0.599,P<0.01;r=-0.670,r=-0.521,r=-0.490,r=-0.583,P<0.01).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儿常伴有左心功能下降,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累及,早期进行L-T4替代治疗可尽早改善受损的左心功能.

    作者:毛姗姗;赵正言;蒋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原发性脑内结石一例

    患者女,58岁,2004年3月29日因头痛3年入院,且左侧卧位时头痛加重.入院体格检查:颅骨X线平片可见右侧岩骨上有一高密度类圆形影(图1).

    作者:刘伟;孙淼;侯晓群;丰育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γ干扰素诱导胸苷磷酸化酶表达对氟尿嘧啶类药物抗大肠癌活性的调节作用

    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临床胃肠道肿瘤的单用反应率低不超过20%[1].氟尿嘧啶类化疗药均需要在胸苷磷酸化酶(TP)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肿瘤活性.

    作者:余细球;邓长生;朱尤庆;程芳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体外循环前后人白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及血浆浓度的变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酶类,对维持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炎症性疾病、胚胎发育、细胞凋亡、组织重建以及肿瘤浸润、转移等生理或病理过程有重要的作用[1-3].MMP-9是MMP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与肺损伤有关[4].体外循环常导致急性肺损伤,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体外循环可引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MP-9浓度升高[5].本研究拟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观察体外循环对人MMP-9的影响.

    作者:王寿勇;张诗海;姚尚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镜辅助下经蝶垂体瘤显微手术的临床评估研究

    当前经蝶垂体瘤手术是应用多的手术入路.现有经鼻-蝶窦入路主要有:经唇下切口-鼻中隔-蝶窦入路、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经鼻腔直接经蝶入路.后者是近几年随着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的发展而趋于成熟的手术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该入路创伤小,但双瓣鼻窥器管径小,手术操作空间小,操作技术要求高,且手术显微镜调整直视区的范围受到限制.为充分发挥其优点、避免其不足,我院采用内镜辅助单鼻腔直接经蝶垂体瘤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正确评估,结合本院近年病例前瞻性设计比较研究上述3种经鼻-蝶窦入路临床指标,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卫星;李立新;乔明哲;魏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应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植物类食物过敏原与其交叉过敏原在结构上的相关性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尽管人类食用的植物种类很多,但引起食物过敏的只有少数.但是,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尚不清楚.由于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组成,先期的研究已着眼于通过分析氨基酸的序列从而找出可能的过敏原.然而,这样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为仅仅通过氨基酸的序列并不能提示氨基酸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成为有特异性结构的蛋白质.目前,应用计算机3D模式不仅可以用来研究植物蛋白表面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而且可以对其结构的相似性进行研究.

    作者:任华丽;张宏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脑动脉瘤并存动静脉畸形

    例1 患者男,61岁,因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2 h在院外住院.院外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3周后患者意识清楚,仍有明显头痛.经院外医师推荐于2004年7月26日转我院诊治.入院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意识清楚,颅神经(-),四肢活动自如.入院初步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 我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正位像(图1A)示左侧鸡冠处有一个2 cm×1cm的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不清楚,引流静脉经额部皮质静脉引流到上矢状窦.

    作者:杨华;出良钊;宋世宾;刘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依托三级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维护公共健康安全,改善卫生公平的需要[1].我院从2000年6月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科,旨在探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理分工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把群众的预防保健和基础医疗在社区有效、经济地解决,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基础医疗需求.

    作者:孔抗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Ⅰ)

    [编者按] 早产儿视网膜病也是引起产科医疗纠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好会导致患儿出现终生残疾.为了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以及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后对患儿的伤害,本刊特邀请了中华医学会围产学分会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专家段涛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专家陈超教授就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地介绍.为了使文章可读性强,生动、活泼,与前几期讲座一样,此讲仍然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

    作者:段涛;陈超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