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7年19期文献
  • 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胸腰椎骨折51例,Sextant组21例,常规手术组30例,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及数字类比疼痛评分(NAPS)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Sextant组手术切口在(2.4±0.4)cm,为术中工作通道大小.平均手术时间(2.1±0.4)h,平均术中出血量(114.0±67.4)ml,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2.0±0.7)d,术前NAPS评分(7.0±1.0)分,术后(3.0±0.7)分.常规手术组手术切口在(17.4±3.4)cm,平均手术时间(2.7±0.7)h,平均术中出血量(317.0±113.2)ml,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7.2±2.5)d,术前NAPS评分(7.1±1.5)分,术后(3.1±0.8)分.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勤;田伟;刘波;胡临;李志宇;袁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异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系统异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36例新诊断的SLE住院患者,其中血红蛋白≤100 g/L者设为贫血组;根据白细胞计数分为2组,白细胞计数<3.0×109/L者为WBC1组,白细胞计数3.0~3.9×109/L为WBC2组;血小板<100×109/L设定为血小板减少组.无血液学异常者设定为对照组.结果 贫血的患者123例,占52.1%.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慢性病贫血(ACD),82例,溶血性贫血(HA),18例,造血功能异常8例,原因未明,15例.外周血有白细胞下降者73例,占30.9%.血小板下降57例,占24.2%.无血液学异常-68例,占28.8%.其中溶血性贫血组、WBC1组和血小板减低组狼疮活动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72例患者做了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49例是正常骨髓象,10例患者骨髓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2例表现骨髓巨核细胞缺乏,9例表现为骨髓三系造血增生低下,有2例表现出单纯红系造血低下.结论 中国SLE患者贫血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慢性病贫血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外.SLE患者溶血性贫血比例较低,但却是SLE疾病活动很重要的指征.白细胞计数<3.0 ×109/L和血小板下降也与SLE活动有关.部分患者骨髓造血异常是引起较严重血液学改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嘉林;黄晓明;曾学军;王玉;周明晓;马亚辉;李蓉生;沈悌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瞬目反射584例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等检查的协同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肌电图室自1993至2005年584例患者进行BR检查的结果.患者检查前初步诊断或症状:面肌痉挛161例,面部或上肢麻木120例,Bell麻痹102例,三叉神经痛31例,上睑下垂或睁眼费力30例,多颅神经麻痹及脑干病变28例,脑血管病19例,一侧面部萎缩1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3例,结缔组织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2例,头外伤11例,确诊或怀疑多发性硬化10例,Meige综合征9例,帕金森综合征5例,运动神经元病5例.结果 584例BR检查结果异常为279例,总异常率为47.77%.通过对各波形、潜伏期、侧间差等因素分析,总结三叉神经、面神经的周围性损害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干病变时BR异常改变以及同BAEP、RNS等检查的协同作用.结论 BR检查方便易行,对各种原因所致的三叉神经、面神经周围性损害有定位意义;对脑干中枢性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BR与BAEP协同应用,可提高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疾病等引起脑干病变的早期发现及定位;BR与RNS或单纤维肌电图协同应用,提高对眼睑痉挛和重症肌无力的鉴别诊断率.

    作者:徐涛;崔丽英;李本红;杜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临床无肌病皮肌炎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临床无肌病皮肌炎(C-ADM)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9例C-ADM病人的皮肤、肌肉损害以及肺部病变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29例病人中男6例,女23例,平均起病年龄(44±8)岁.对5例病人进行了皮肤活检,全部病人接受了肺CT检查.结果 所有病人均出现皮肌炎特征性的皮肤改变,其中Gottron疹27例(91.3%),向阳疹22例(75.9%),颈部V区疹11例(37.9%),披肩疹7例(24.1%);甲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6例(20.7%),其中4例病人皮损有破溃.Gottron疹常见于肘关节(86.2%),其次为近端指间关节(58.6%)、掌指关节(48.3%)、膝关节(23.8%)、髋关节(20.7%)、肩关节(13.8%)和踝关节(9.5%).5例皮肤活检病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皮肌炎的皮肤损害特点.19例病人合并肺间质病变(65.5%),其中5例病人在随访中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合并肺间质病变进展至呼吸衰竭.结论 C-ADM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典型皮疹是诊断的关键.肺间质病变是其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需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

    作者:张卓莉;赖爱云;徐东;陈益和;唐福林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自发性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一个组织损伤和水肿形成进行性加重的区域[1],该区域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如果能明确其病理发展过程,在此时间窗内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李鑫;赵继宗;赵元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第125例闭经-胸腔积液-肺肾梗死-皮肤结节

    患者女,29岁,因发热、腰痛、皮肤结节于2006年4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间断性发热(体温39℃),胸闷、气短及腰部疼痛,不伴吐痰,无尿急、尿痛等症状.

    作者:伦立德;李东明;张波;周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激素反应性脑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激素反应性脑病(steroid-responsive encephalopathy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thyroiditis,SREAT),通常又称作桥本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也称桥本甲状腺炎相关的激素反应性脑病(corticosteroidresponsive encephalopathy associated with Hashimoto thyroiditis)[1],指的是与血液中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浓度增加有关的持续性或波动性的神经系统或神经精神症状.

    作者:彭清;黄一宁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围手术期肾功能保护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危重患者围术期的一项严重并发症,且很少单独存在,往往发生在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重症患者,死亡率远高于一般内科肾衰竭.

    作者:马宁;李树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围手术期神经保护策略:现状及前景

    一、围手术期中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围手术期指术中和术后一段时间,术后多长时间为围手术期并无统一的界定.在国外这段时间指术后3~30 d,在国内尚无统一的规定.

    作者:熊利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我国血液保护的世纪跨越与差距

    1998年10月,中国结束了13亿人口没有献血法的历史.卫生部2000年为此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作者:邓硕曾;刘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肺保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肺保护指肺或心肺移植时对供体肺脏的保护、从而在受体上发挥正常功能.广义肺保护指对各种原因导致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维护患者正常的肺功能.

    作者:姚尚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氯胺酮对致敏原诱导哮喘模型大鼠的肺保护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56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不同浓度氯胺酮雾化吸入预处理组(C组、D组和E组)及不同剂量氯胺酮腹腔用药预处理组(F和G组).采用卵蛋白(OVA)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大鼠.雾化吸入10 mg/ml OVA激发.氯胺酮预处理组大鼠在激发前分别给予12.5 mg/ml、25 mg/ml或50 mg/ml浓度的氯胺酮雾化吸入或50 μg/kg,100 μg/kg剂量的氯胺酮腹腔注射.A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OVA进行雾化吸入.后1次激发后24 h,测定气道反应性.并取肺组织作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一氧化氮(NO)生成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1)B组的呼气阻力(Re)增长百分率的剂量反应曲线向左上移位,而且PC100(Re增长达100%幅度时所需乙酰胆碱的激发剂量),PC200及PC400值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14.65±1.19 vs 32.28±1.43,15.17±1.19 vs 38.91±1.39及16.28±1.18 vs 56.5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胺酮预处理组的Re剂量反应曲线向右下移位,而PC100,PC200及PC400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2)B组可见明显的气道炎症性病理改变.氯胺酮治疗组炎症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间质水肿改善.(3)B组iNOS基因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强(1.00±0.07 vs 0.48±0.07,P<0.01).与B组相比,iNOS基因的表达在C组(0.65±0.07),D组(0.58±0.09),E组(0.56±1.00)及F组(0.66±0.06)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A组相比,B组iNOS蛋白表达(0.54±0.08)明显增强(P<0.05),而与B组相比,iNOS蛋白表达量在C组(0.20±0.03),D组(0.18 ±0.03)及F组(0.21±0.04)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B组肺组织NO产量[(0.39±0.04)μmol/g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1).肺组织NO产量在C组[(0.19±0.03)μmol/g蛋白],D组[(0.17±0.03)μmol/g蛋白]及F组[0.16±0.04)μmol/g蛋白]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明显抑制致敏原诱发的肺iNOS的高表达,降低NO的过度产生,从而减轻炎性损伤,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模型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

    作者:朱敏敏;钱燕宁;朱伟;徐玉民;戎海波;丁正年;傅诚章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犬全脑缺血后头部选择性浅低温对脑内源性神经保护的影响

    目的 研究犬全缺血后浅低温对脑内源性神经保护的影响.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n=4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n=5只),浅低温治疗组(C组,n=6只).A组动物完成麻醉和手术后心脏不停跳观察8 h.B组和C组动物心脏停跳18 min,心脏复苏成功后,B组动物观察8 h,C组动物接受浅低温[(34 ±0.5)℃]治疗.实验结束时开颅取右顶叶脑皮质供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小白蛋白(PV)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阳性神经元.结果 B组动物脑内GSH、GSH-Px、T-SOD、MN-SOD、Cu-ZnSOD、PV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A组(P<0.05或P<0.01),而HSP70-LI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A组[(15.6±3.7)vs(5.5±2.1),P<0.05].C组动物脑内GSH、T-SOD、Cu-ZnSOD、PV阳性神经元和HSP70-LI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B组PV-Ⅰ神经元密度:(34.7±6.3)vs(23.8±5.3),P<0.05;HSP70-LI阳性神经元密度:(27.1±4.9)vs(15.6±3.7),P<0.05.结论 脑内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增强可能是浅低温治疗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作者:程智刚;于鹏;王云姣;李靖怡;黄菊芳;郭曲练;谭秀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利多卡因对慢性应激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慢性应激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重约16~26 g的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个组(n=8):(1)正常对照组(C组):只注射生理盐水不接受应激刺激;(2)单纯慢性应激组(S组):每日注射生理盐水后接受不同应激原的交替刺激;(3)慢性应激复合利多卡因用药组(L组):每日注射利多卡因后接受不同应激原的交替刺激;反复应激14 d后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处于分化期的细胞.实验结束时取小鼠肾上腺HE染色,并取海马区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不同组小鼠BrdU阳性细胞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小鼠肾上腺皮质排列不整、髓质结构不清;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的新生细胞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减少(P<0.05);L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元再生现象,慢性应激可以抑制神经元再生,利多卡因能够阻止这种抑制并可能是通过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来促进神经元再生的.

    作者:曾媛;吴新民;李云峰;于寿忠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