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8年41期文献
  • 惊恐障碍患者抑制性控制缺陷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患者抑制性控制缺陷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视觉事件相关电位Go/Nogo实验方式,对16例惊恐障碍患者(PD)和13名健康对照(NC)进行研究.任务为随机出现的等概率双英文字母和单英文字母,要求被试者对双英文字母进行按键反应(Go),单英文字母不按键(Nogo),记录行为学数据和32导脑电数据.结果 惊恐障碍患者和止常对照组均产生了明显的额中央区Nogo-N2(PD组:F1,30=8.00,P=0.08;NC组:F1,24=4.60,P=0.042)和Nogo-P3效应(PD组:F1,30=7.85,P=0.09;NC组:F1,24=13.57,P=0.000),但是惊恐障碍患者的Nogo-N2和Nogo-P3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z:F=9.135,P=0.005;F=8.511,P=0.006),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惊恐障碍患者脑信息加工过程特定时间窗抑制性控制障碍,为进一步揭示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脑电生理证据.

    作者:刘效巍;许晶;张炳蔚;赵仑;李青栋;姜国晶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雄激素受体在盆底器官脱垂性疾病阴道壁和主韧带中的表达

    目的 了解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象为盆底器官脱垂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患者38例和非盆底器官脱垂件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3例,术中收取患者静脉血、右侧主韧带、阴道前壁近穹隆12°组织,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静脉血血清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阴道壁和主韧带雄激素受体.结果 研究组血清雄激素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研究组阴道壁和主韧带雄激素受体表达增加,但研究组年龄≥60岁和<60岁雄激素受体差异尤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法榆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能发现相对分子质量为110 000及45 000条带,研究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 000条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主韧带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条带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阴道壁和主韧带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增加可能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义松;华克勤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自体打压植骨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截骨获得的松质骨自体打压植骨的方式修复严重膝内翻或外翻合并的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54例74侧严重膝内翻和膝外翻(>25°)的病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前X线平片观察,术中实体测胫骨平台平均缺损深度18.2mm,平均截骨10.0 mm,截骨后残余碟彤骨缺损平均深度8.8mm,平均占胫骨平台截骨面总面积的31.5%.用摆锯或磨钻打磨清除缺损表而硬化骨壳达松质骨,并形成凹陷形包容性骨缺损,2.5mm细钻打孔.从股骨和胫骨侧截骨块上获取松质骨粒,直径5~8 mm,置于骨缺损内,分层打压植骨,后采用截骨获得的松质骨片覆盖植骨后的缺损处表面,形成与胫骨截骨面一致的平而,打实.常规安装胫骨假体,缺损植骨部位压于假体下.结果 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KSS评分平均45.6分,平均随访32.2个月,膝关节力线偏差平均1.2°,KSS评分平均94.5分.X线示植骨处无骨质吸收和假体松动现象.结论 自体打压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松质骨,避免过度截骨,大程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同时不致过多十扰膝关节的机械力学特性.

    作者:蔡谞;王岩;王继芳;周勇刚;董纪元;陈继营;魏民;王志刚;刘玉杰;李众利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21例圆形头痛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圆形头痛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圆形头痛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总结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等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诊治的21例N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病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18~63(37±12)岁,病史7 d至30年,疼痛部位:顶部7例,颞部6例,枕部8例,颢顶交界1例;头痛在头部左侧10例、右侧9例、枕部中央1例、顶部中央1例,1例患者同时在左枕部和颞顶交界处两处疼痛.13例患者头痛区域为直径0.6~5 cm的圆形,8例患者头痛区域为直径(1~2)cm×(1.5~3)cm的椭圆形.疼痛性质为针刺样痛6例、锐痛3例、搏动性痛3例、挤压性痛1例、胀痛5例、隐痛3例;3例采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进行神经阻滞治疗,1例获得30h缓解,2例无效,1例在用阿米替林和帕罗西汀治疗无效后用针灸治疗获得缓解,1例用卡马两平和阿米替林连续治疗3个月疼痛逐渐减轻直至后消失,8例用阿米替林和吲哚美辛或布罗芬治疗疼痛消失,1例用沙格雷酯和阿米替林治疗后疼痛消失,2例用阿米替林和吲哚美辛治疗无效,1例服用尼莫地平头痛消失,4例未治疗,3例失访.结论 NH并不是十分少见的头痛类型;阿米替林与吲哚美辛、布罗芬或卡马西平合用和针灸治疗可能对部分NH患者有效.

    作者:朱凯云;黄焰;钟水生;包泽岩;田新良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脑内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68岁.因头痛伴呕吐10 d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格检查:无阳件体征,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CT显示右额叶等密度占位性病变,其内有片状低密度灶,与颅骨无关,轻度强化.

    作者:郭毅;赵元立;赵继宗;孟国路;王硕;齐巍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正确认识与处理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的危害

    因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三聚氰胺与泌尿系结石问题的高度重视,如何确切的认识三聚氰胺导致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机制和如何及时处理由此引起的泌尿系结石,消除对健康的影响,是目前急需回答的科学问题.

    作者:夏术阶;唐悦清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一项评价联合应用抗结核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的前瞻性研究

    艾滋病患者可能同时合并肺结核或在治疗过程中感染结核,而以利福平为基础的抗结核治疗会降低血浆奈韦拉平和依法韦仑浓度,故同时应用后者抗病毒效果尚不明确.近<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对联合应用以利福平为基础的抗结核治疗和以奈韦拉平或依法韦仑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进行了评价(JAMA,2008,300:530-539).

    作者:刘宇鹏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63例脂膜炎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分析

    皮下脂肪组织炎性病变引起的脂肪组织变性和坏死称为脂膜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脂膜炎为结节性脂膜炎,又称为Weber-Christian病(WCD),是一种以脂肪组织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皮下脂肪痛性炎性结节或斑块,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此外还有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cytophagic histiocytic panniculitis,CHP)和嗜酸性脂膜炎.

    作者:田新平;雷玲;郑文洁;张奉春;李春雨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中大脑的毒性作用

    全身麻醉是否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在儿科麻醉学尚无定论.动物模型提示全麻药在未成熟哺乳动物大脑的快速生长期可激发大脑神经元的大量凋亡,这引起了麻醉学家对麻醉在人类新生儿和婴儿中应用安全性的强烈讨论.

    作者:胡智勇;吴新民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如何改变儿童疼痛管理的现状

    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与情感上的感受,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儿童的疼痛问题却仍未被充分认识,对小儿疼痛的了解只是参考成人的研究.治疗和缓解疼痛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应该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小儿的疼痛管理,与成人存有诸多区别,甚至可能更具有挑战性:小儿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育的个体,各器官的功能尚在完善、成熟过程之中;他们对疼痛的反应与情绪一直在变化,疼痛评估的难度相对较大;小儿疼痛治疗独具特征,甚至还应考虑包括对家长的宣教并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作者:陈煜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前列地尔联合乌司他丁对小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和(或)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小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下房室缺修补术患儿58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14例)、前列地尔组(P组15例)、乌司他丁组(U组15例)、前列地尔联合鸟司他丁组(PU组14例).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治时间.麻醉诱导后CPB前(T、)、主动脉开放30 min(T2)、2 h(T3)、6 h(T4)、24 h(T5)5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中性粒细胞(PMN),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于T1、T2、T2记录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结果 与C组比较,其他3组在T2、T3时PMN、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PU组低.U组、PU组患儿血浆IL-10水平在T2、T3明显高于C组,而MMP-9水平明显低于C组(均P<0.05),P组则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时其他3组OI值明显高于C组(均P<0.05).PU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 CPB中同时使用前列地尔和乌司他丁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从而保护肺功能.

    作者:蒋懿斐;王文伟;叶文炼;倪育飞;李军;陈小玲;金胜威;连庆泉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小儿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术后两种镇痛方法 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4~8岁,体重16~24 kg,下腹部择期手术小儿40例,麻醉选择异丙酚静脉全麻.术毕患者清醒后按OPS评分法记录疼痛程度,评分超过6分的3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7例,B组19例.A组经鼻滴入芬太尼0.5μg/kg,后静推0.9%氯化钠1 ml;B组经鼻滴入0.9%氯化钠1 ml,后静推芬太尼0.5μg/kg.用药后5 min行疼痛评分1次,OPS评分≥2分者给相同剂量的药物,后每1 min评分1次,5 min后OPS评分≥2分者,再给药1次,以此类推,直至患儿评分≤2分.记录达到OPS评分≤2分的时间及用药量,并观察不良反应.首次给药60 min后,两组继以原给药方案每小时单次给药,直到术后24 h.记录给药后4、8、12、18、24 h的OP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达到OPS评分≤2分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芬太尼用较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较蓖,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滴鼻时舒适度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4 h后的O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h 前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较A组高,12 h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鼻滴入芬太尼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起效时间与静脉给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昔较大,舒适度满意,不良反应发牛率较低.

    作者:程翔;李景辉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小儿脊柱侧弯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昔血液稀释(AHH)技术用于小儿脊柱侧弯后路融合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36例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融合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HH组(n=18)和对照组(CNT组,n=18).AHH组麻醉诱导后从颈内静脉输注万汶予以预扩容;CNT组常规补液,不进行额外扩容.术中当Hb<80 g/L或Hct<25%时输入同型异体红细胞,保持Het不低于25%.结果 两组术中估计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H组和CNT组术毕Hb[AHH组:(98±10)g/L;CNT组:(94±13)g/L]和术后第1天[AHH组:(89±12)g/L;CNT组:(92±22)g/L]都较术前下降(P<0.05),但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术中输入同型异体红细胞(18±4)ml/kg,冷冻血浆(3.5±1.1)ml/kg,均少于CNT组[RBC:(28±11)ml/kg;FFP:(5.8±1.8)m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技术在小儿脊柱侧弯后路融合术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可节约用血,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陈怡绮;陈煜;季晨松;顾洪斌;白洁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不同年龄患儿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指数在不同年龄患儿中的影响.方法 ASA Ⅰ或Ⅱ级伞麻插管手术的患儿40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每组10例.A组≤3月;B组3个月~≤2岁;C组2岁~≤6岁;D组6岁~≤12岁.观察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丙泊酚6 mg·kg-1·h-1、瑞芬太尼0.25 μg·kg-1·h-1持续静脉输入期间,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切皮时(T4)、停药时(T5)、自主呼吸恢复(T6)和拔管时(T7)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镇静评分;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和气管拔管的时间.结果 (1)4组在T2、T3、T4、T5和T6时BIS值下降明显(P<0.01),T1时BIS恢复到诱导前水平.(2)4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C、D组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明显延长,B、C、D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3)T1时,所有忠儿的儿童镇静评分(UMSS评分)为0~1分,T1时的UMSS评分为4分,T7时UMSS评分为0~1分.结论 在不同年龄儿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巾使用脑电双频指数可以更加有效监测麻醉深度.

    作者:张建敏;王芳;辛忠;吕红 刊期: 2008年第41期

  • 第35届颈椎研究学会年会纪要

    第35届颈椎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CSRS)年会于2007年11月29日至12月1同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作者撰写本届年会纪要,旨在向我国同行介绍CSRS及其相关学术活动特点,传播颈椎外科领域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沈洪兴 刊期: 2008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