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9年17期文献
  • 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程度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自1998年5月至2002年11月手术治疗31例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平均年龄55.8岁(45~71岁).全部患者共分4组:A组为腰椎冠状位畸形较轻、矢状位畸形明显者13例;B组为腰椎冠状位畸形明显、矢状位畸形轻微,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5例;C组为腰椎冠状位、矢状位均畸形严重,行后路椎管减压、冠状位原位融合、矢状位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5例;D组为腰椎冠状位、矢状位轻微畸形伴腰椎管狭窄,行单纯减压者8例.所有病例术后至少随访5年,收录临床结果和影像学资料.术前、术后1年和5年所有患者完成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结果 30例患者全程随访,平均随访74个月(60~94个月).内固定组患者术后1年较术前冠状位、矢状位Cobb角显著改善(q=10.125,P<0.05),术后1年和术后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31,P>0.05);术后5年,单纯减压组(D组)腰椎冠状位Cobb角较术前呈增大趋势(q=3.071,P>0.05),矢状位Cobb角呈减小趋势(q=0.928,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ODI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12.4±7.69比56.8±13.2,q=6.453,P<0.05);术后5年较术后1年略有反弹,但仍显著优于术前(24.9±5.3比12.4±7.69,q=8.148,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 为彻底减压、重建矢状面和冠状面力学平衡.尽管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临床情况复杂多变,按照不同患者具体畸形情况、根据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志明;赵栋;邓树才;赵合元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线粒体细胞病临床表现和肌肉组织超微结构特征

    目的 探讨线粒体细胞病肌肉组织超微结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线粒体细胞病的肌肉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常规病理学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主要病理学改变为:改良Gomori染色可见破碎红边纤维,SDH染色可见深染肌纤维,COX/SDH双重染色可见COX浅染而SDH深染肌纤维.电镜观察可见肌膜下、肌原纤维之间线粒体数量增多,线粒体结构异常,晶格状包涵体,线粒体嵴呈同心圆样板层排列,肌膜下糖脂复合物数量增多.结论 发现数量增多而且结构异常的线粒体、电子致密的线粒体颗粒和晶格样包涵体,可提供支持诊断的证据.

    作者:张在强;孙异临;牛松涛;梁宪红;王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程序性死亡因子1高表达影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特异性CTL细胞上免疫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的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针对HBV不同表位合成2种pentamer,同时针对CMV表位合成pentamer作为对照.采集15例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HB)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病毒特异性CTL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水平及其凋亡水平;同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PD-1表达与凋亡的关系.结果 AHB患者发病早期HBV特异性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的PD-1水平与HBV特异性CD8+T细胞自发凋亡呈明显正相关;体外共培养HepG2.215细胞与AHB患者CD8+T细胞,可明显诱导CD8+T细胞凋亡.结论 在HBV急性感染早期,HBV特异性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升高,并明显诱导了病毒特异性CD8+T凋亡,从而避免了AHB患者肝脏遭受更为严重的免疫损伤.

    作者:徐斌;张政;石英;陈新月;王福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和应力分析

    目的 建立完整的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腰3-4运动节段的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利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软件对CT图片进行预处理,后导人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建立了腰1-腰5各椎体及其椎间盘有限元实体,后组合成整体的腰椎和腰3-4有限元模型,并且还准确的模拟了腰椎的椎间盘、软骨终板、关节突关节以及连接韧带.验证了模型的收敛性,并针对腰34运动单元设置了0.3、0.5、1.0、2.0、4.0 mPa 5种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在轴向压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后部存在着明显的应力集中,并向后外侧传导.大压应力的部位在髓核和软骨终板的中央,椎弓根是椎体多种应力集中的部位.轴向压力增加,应力成比例增大.结论 本研究的有限元模型精确度高,结论符合腰椎的临床特点,较好的模拟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闫家智;吴志宏;汪学松;邢泽军;宋海峰;赵宇;仉建国;王以朋;邱贵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人不同程度脑白质损害脑血流定量研究

    目的 观察老年人不同部位脑白质损害(WML)的严重性是否与脑缺血相关.方法 采用改良Fazelsa量表,将头颅磁共振FLAIR序列显示的WML分为2个部位:侧脑室周边区域及半卵圆区;4个等级:0级;1级;2级及3级.应用氙气增强CT技术测定不同级别脑白质损害者病损区域内及大脑各部位的局部脑血流(rCBF).结果 侧脑室周边区域、右侧及左侧半卵圆区病损区域内平均rCBF(ml·100 g-1·min-1)在0级分别为20.8±2.8,22.3±1.9,22.2±2.1;1级分别为20.3±2.5,21.3±1.0,21.0±1.8;2级分别为16.3±2.0,15.6±1.7,15.9±0.9;3级分别为14.1±2.6,14.5±2.2,14.2±1.9.无论是脑白质周边区域,还是半卵圆区,病损越严重,局部脑血流越低(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0级与1级之间各自质部位病损区域内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级和3级WML各白质部位病损区域内rCBF与0级和1级W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还发现双侧颞叶及豆状核局部脑血流下降与白质病损程度有关(P<0.05).结论 无论是半卵圆区,还是侧脑室周边区域,脑白质损害病损程度均与病损区域内局部脑血流显著相关.

    作者:付建辉;袁晶;李胜;郭起浩;洪震;董强;吕传真;赵倩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的 了解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病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基础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随访了解预后.结果 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相关的常见疾病有各种肾病肾功能不全、妊娠及产后子痫、结缔组织病、免疫抑制剂应用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抽搐、视力下降、精神意识改变等.影像学具有多灶性、对称性、后部为主分布的特点,累及枕、顶、额的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病灶.一般预后较好,少数较差.结论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并不相同,病变并不都可逆,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都红琳;刘秀琴;黄颜;崔丽英;张之诤;沈航;倪俊;李明利;陈琳;彭斌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伽玛刀治疗高龄大型听神经瘤50例的11年随访分析

    目的 分析伽玛刀治疗高龄大型听神经瘤的中长期疗效,探讨伽玛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适应证.方法 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高龄大型听神经瘤50例,肿瘤大径为31.0~63.0mm,肿瘤平均体积为(14.8±8.0)cm3.照射肿瘤的中心剂量为22.0~28.0 Gy,平均周边剂鼍为(12.3±0.9)Gy.随访时间为68~138个月.结果 46例健在,4例死亡.伽玛刀术后45例肿瘤缩小,2例无变化,3例增大,肿瘤控制率为94%(47/50).14例保留有效听力,其余听力无变化或下降.2例出现轻度面瘫,18例出现面部不适或麻木,7例出现脑积水行分流手术.结论 伽玛刀对高龄、脑干受压不明显、肿瘤内有部分囊性变的大型听神经瘤(大径≤40mm)有良好长期控制作用.

    作者:王恩敏;潘力;王滨江;张南;董亚非;戴嘉中;蔡佩武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导致梗阻性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目的 探讨由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的内镜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30例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磁共振脑脊液电影成像检查,并行内镜手术治疗.其中包括脑室内囊肿11例(侧脑室囊肿7例,第四脑室囊肿4例),鞍上池囊肿4例,四叠体池囊肿1例,Dandy-Walker畸形6例,后颅窝蛛网膜囊肿8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脑脊液循环动力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患者造瘘口均有脑脊液通过.有9例脑室内囊肿,4例鞍上池囊肿,1例四叠体池囊肿,4例后颅窝囊肿术后缩小.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期间无囊肿扩大及造瘘口堵塞病例.结论 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内镜手术的佳适应证.除了部分切除囊肿,还需行三脑窜底造瘘重建脑脊液循环,提高脑组织顺应性.术前应根据Cine MRI和同位素脑池显像结果综合分析其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变化及脑脊液的吸收情况,确定手术方案.

    作者:胡志强;朱广通;黄辉;戴缤;肖智勇;关峰;张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乙型肝炎病毒与cccDNA在血液中的清除动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 以HBV为对照观察HBV cccDNA在外周血中的血液清除动力学特征,探讨在外周血中检测cccDNA的可行性.方法 将12只1周龄上海麻鸭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和B组每只鸭分别以1.2×109拷贝/ml的HBV携带者血清和含1.2×109拷贝/mi pBS HBV 3.6Ⅱ质粒(模拟cccDNA)的人血清1ml颈静脉注射.在注射后0.25、2、4、6、8、12、24和32 h,分别采静脉血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在注射后0.25~24 h内血液中均可检测到HBV颗粒和质粒(cccDNA).在注射后0.25~8 h时间段内,血清HBV颗粒或pBS HBV 3.6Ⅱ质粒载量每2 h下降1个数量级左右,8h后下降趋势明显减慢,32 h后则未能检出.HBV和 pBS HBV 3.6Ⅱ质粒在鸭血液中载量的动态变化均符合单相指数衰减曲线模型,拟合曲线的相关指数在0.9593~0.9976之间.HBV和质粒(cccDNA)在鸭血液中的平均清除半衰期分别为3.5~5.4(4.5±0.8)h和3.9~6.1(4.5±0.8)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23,P=0.9593).结论 ①HBV cccDNA在血液中的清除动力学特征与HBV相似,血清HBVcccDNA检测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②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的清除半衰期远短于1.0~1.2 d.

    作者:赵克开;王青;缪晓辉;徐文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探讨沉默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及细胞因子信号负调控因子-3对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沉默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及细胞因子信号负调控因子-3(SOCS3)后对白细胞介素(IL)-12及IL-4诱导的辅助性T(Tn)淋巴细胞分化中的影响以及对于Th1及Th2细胞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IL-12和IL-4分别诱导初始Th细胞(Th0细胞)分化为Th1或Th2细胞;通过RNA干扰技术分别沉默ThO,Th1和Th2细胞中的STAT4和SOCS3的表达,然后继续给予相应的IL-12或IL-4刺激培养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分别检测Th1/Th2特异性细胞因子的mRNA及蛋白质的变化,通过比较沉默前后Th1/Th2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量的变化以评价沉默STAT4或SOCS3对于Th0细胞分化方向的影响以及对Th1/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沉默STAT4使Th0和Th1细胞的Th1型细胞因子明显减少,而Th0和Th2细胞的Th2型细胞因子增多;沉默SOCS3后,Th0,Th1和Th2细胞的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STAT4介导IL-12诱导的Thl分化、维持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并推测其可能具有直接抑制Th2分化的作用;而SOCS3在IL-12及IL-4诱导的Th0细胞分化中不具有关键性作用.

    作者:孙蕾;魏晓丽;王青山;郑慧琳;向荣;王悦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一例

    患者女,55岁,因全身麻木乏力5个月于2008年8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出现双膝以下麻木并逐渐向上发展;5个月麻木感发展到颈部,且出现双下肢乏力;7个月双下肢乏力急剧加重,不能行走及活动,同时出现双上肢乏力,尤其左上肢抬举不能.脑脊液细胞数为6×106/L,单核细胞增多;头颅及脊髓MRI示胼胝体、双侧额、顶、枕叶异常信号,延髓至C6水平颈髓异常信号(图1),脊髓圆锥内异常信号.诊断为多发性硬化(MS),给予甲基泼尼松龙500mg/d,用药5 d后逐渐减至维持量以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无明显疗效.

    作者:顾菲;张华勇;王红;华冰珠;赵辉;韩忠朝;孙凌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原发性颅内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一例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少见肿瘤,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3%[1],临床诊治经验少,易误诊,导致治疗延迟而影响预后.将我科收治的1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高军茂;王鲁平;郑明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炎症性肠病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属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IBD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盛剑秋;陆晓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一项通过食管压力指导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研究

    随着小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等技术的应用,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存活率已经明显改善,尽管如此,确定理想的PEEP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哈佛大学Talmor等通过食管球囊导管估测跨肺压力,认为尽管在测量精确度上存在技术局限性,但应用此方法可帮助确定能够维持氧合的PEEP值,从而预防由于反复的肺泡萎陷或过度膨胀所致的肺损伤,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2008,359:2095-2104).

    作者:刘宇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研究

    根据美国卫生统计中心(AHSC)的报告,每21例子宫切除术后就有1例发生阴道穹隆脱垂,而每11例子宫切除术就会有1例将来需要行阴道顶端悬吊术或阴道封闭术[1].阴道顶端悬吊术通过将阴道顶端悬吊于骶棘韧带、直肠尾骨筋膜、宫骶韧带或骶骨上,从而纠正了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穹隆脱垂和小肠疝,其中骶棘韧带固定术因无需放置网片被广泛应用[2-3].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问,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子宫切除和骶棘韧带固定缝合术的40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分析,以了解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彭萍;朱兰;郎景和;王文艳;史宏辉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