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9年24期文献
  • 北京市社区中老年男性体重指数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性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体重指数(BMI)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北京社区50岁以上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体格检查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按WHO提出的亚洲人体重分级建议进行BMI分层,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BMI和TPSA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并资料全面者1573人,平均年龄(64±10)岁,平均BMI:(24±3)kg/m2,PSA中位数:1.0 μg/L(0.6~1.9 μg/L),平均前列腺体积:(30±18)ml3.BMI分级:低体重54例(3.43%),正常体重441例(28.04%),超重423例(26.89%),肥胖597例(37.95%),重度肥胖58例(3.69%).正常组和超重组分别与肥胖组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0).在调整年龄和前列腺体积情况下,BMI和PSA呈负相关(r=-0.068,P=0.007).年龄及前列腺体积与PSA呈正相关(r=0.204,P=0.000;r=0.401,P=0.000).在不同年龄分层,各年龄组之间BMI和PSA均不相关(均P>0.1).结论 BMI影响血清PSA结果,BMI和PSA呈负相关.在前列腺癌诊断时,应当考虑BMI对PSA的影响.

    作者:王义;周哲;田野;邵强;陈山;洪宝发;张祥华;任向红;孙文学;王增武;那彦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原位癌、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0%(22/100)、33.3%(5/15)、56.0%(14/25)和70.5%(62/88),乳腺良性病变组低,乳腺癌组高,4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00);乳腺癌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15),VEGF在Ⅱ b期+Ⅲ期组中表达水平高于Ⅰ期+Ⅱ a期组(P=0.006).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6),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7);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MVD值(个)分别为14±4、18±4、20±6和23±15,良性病变组中MVD值低,乳腺癌组中MVD值高,4组MVD值旱逐步升高趋势(P=0.000),其中在乳腺癌组中发现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6);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00),乳腺癌组中随着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0).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VEGF可能与乳腺痛的发生发展有关.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刘阳;王刚;徐卫国;宋纪宁;杨小青;王文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白细胞介素8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宫颈炎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宫颈炎症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解脲支原体(UU)宫颈炎(UU组)、60例人型支原体(MH)宫颈炎(MH组)、60例沙眼衣原体(CT)宫颈炎(CT组)、30例淋病奈瑟菌(NG)宫颈炎(NG组)、60例宫颈糜烂患者(EC组)及与上述疾病相同例数的对照组(正常妇女)阴道灌洗液中自细胞介素(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 (1)阴道灌洗液中IL-8水平:MH组为(371±34)ng/L、CT组为(369±31)ng/L、NG组为(339±36)ng/L,3组的同期对照组分别为(341±32)ng/L、(338±33)ng/L、(316±34)n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U组、EC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阴道灌洗液中TNF-±水平:除EC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各种宫颈炎症的发病机制中,阴道局部免疫机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IL-8在MH、CT、NG引起的子宫颈特殊炎症的发病中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宁玉梅;王寅;吕玲;李瑞兰;刘春娟;江延姣;祝秀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多巴色素异构酶突变对体外培养黑素小体成熟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巴色素异构酶(Dct)突变对黑素细胞黑素小体成熟和活性氧基(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观察小鼠Dct突变slaty黑素细胞和野生型melan-a黑素细胞胞内黑素小体发育及嗜银着色的优黑素颗粒分布;用分光光度计法和蛋白印迹技术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Dct蛋白表达水平;用二氯荧光素标记法测定两种黑素细胞在3 J/cm2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前后胞内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slaty黑素细胞胞内缺乏成熟的Ⅳ期黑素小体,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也证实slaty黑素细胞胞质几乎完全缺乏嗜银染阳性的优黑素颗粒.与melan-a黑素细胞相比,slaty黑素细胞的离心团块颜色变浅,但slaty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与melan-a细胞接近.UVA照射前slaty和melan-a细胞胞内的ROS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8.9±0.7和8.9±2.5,但照射后slaty细胞胞内的ROS相对荧光强度急剧增加,与melan-a黑素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0.3比13.6±3.0,P=0.024).结论 Dct突变导致黑素细胞低色素化表型,影响黑素小体的发育成熟和降低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尤其是在UVA诱导氧化应激存在时更为明显.

    作者:万静;刘小明;雷铁池;徐世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目的 研究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磁珠分选正常人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试剂盒检测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凋亡率,RT-PCR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内皮细胞PA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ge)-3表达.结果 HUVEC与HDMEC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PAR-1表达.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作用24 h和48 h,HUVEC凋亡率分别为51.7%±4.1%和29.4%±3.3%,HDMEC凋亡率分别为28.9%±2.2%和15.2%±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SFLLRN(PAR-1激动剂)诱导两种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作用后,HUVEC与HDMEC磷酸化p38MAPK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30 min时分别为对照组的9.8、6.3倍,Caspase-3裂解增加,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5.1、4.3倍;SFLLRN作用后,HUVEC与HDMEC磷酸化p38MAPK表达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30 min时分别为对照组的9.8、6.3倍,Cagpase-3裂解增加,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5.7、2.9倍.JNK磷酸化无明显变化.PAR-1抗体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显著降低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1).结论 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通过PAR-1途径引起细胞内p38MAPK激活、Cagpage-3裂解,从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李泉;张剑;黎纬明;邹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阿魏酸钠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在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4只,然后将成模大鼠分成糖尿病干预组22只和糖尿病对照组22只,并设正常对照组.其中糖尿病干预组每日灌胃法给予阿魏酸钠100 tag·kg-1·d-1干预.12周后观察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并获取阴茎海绵体组织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NOS)与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和阴茎海绵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阴茎勃起功能更好,3组的阴茎勃起率分别为22%、66%和100%.SOD、CAT和NOS在糖尿病对照组中的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干预组;NO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干预组的含量[(112±28)nmol/ml、(137±25)nmol/ml]高于糖尿病对照组[(56±10)nmol/ml,均P<0.01];MDA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干预组的含量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均P<0.01).光镜下,糖尿病对照组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数量减少,间质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结论 阿魏酸钠可能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抗氧化损伤和促进NO生成增加的途径,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起到干预作用.

    作者:徐小红;谭付清;赵同峰;胡华;肖堃;谷卫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他达拉非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阴茎海绵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持续小剂量应用他达拉非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影响及阴攀海绵体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40只SHR随机分为4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持续小剂量组、间歇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药物他达拉非.4周后观察SHR阴茎海绵体细胞形态学及其血浆ET-1浓度变化情况,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各组阴茎海绵体中的表达.结果 血浆ET-1浓度(pg/ml)在持续小剂量组(12.0±1.6)、间歇剂量组(14.3±1.7)比空白对照组(18.0±1.9)、安慰剂组(17.6±2.2)显著低(均P<0.01),且持续小剂组与间歇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阳性A值在持续小剂量组(0.29±0.03)、间歇剂量组(0.38±0.03)与空白对照组(0.53±0.03)、安慰剂组(0.5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持续小剂量组则明显低于间歇剂量组(P<0.05);光镜下空白组、安慰剂组SHR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布杂乱,血管内皮细胞连续性被破坏,而持续小剂量组与间歇剂量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者尤为明显;电镜下见持续小剂量组SHR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多数恢复正常,其超微结构表明组织形态改善.结论 持续小剂量应用他达拉非能有效改善阴茎海绵体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为长期小剂量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依据.

    作者:武志刚;王文兰;蔡健;吴秀玲;吴伟;李湘斌;李澄棣;翁志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危险因素及预测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逐渐西方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早期得到诊治,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痛患者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外科手术.

    作者:林宁殊;夏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利奈唑胺并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播散性诺卡菌病一例

    患者男,47岁.2007年7月行肾移植术,术后一直规范抗排斥治疗,病情稳定.2008年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痛伴乏力、纳差、低热,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阴影,予抗生素治疗,但体温进行性升高,高达39.5℃.

    作者:孟莹;吴本权;李旭;李小玲;佟万成;蔡绍曦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早期诊断——肺癌研究的重大挑战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各种肿瘤之首.近30年来,肺癌病人5年和10年生存率始终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分别是14%和8%[1].

    作者:肖汀;程书钧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一项脑钠肽指导或症状指导心力衰竭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近年来关于脑钠肽(BNP)的研究日益深入,其在心力衰竭(心衰)中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

    作者:刘宇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2009年美国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患者642例临床分析

    2009年4月15和17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了2例人感染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S-OIV)病例,这2例患者不存在流行病学相关性,但病原体具有同一种基因组特点,不同于以往发现的甲型人或猪流感病毒的新型病毒.截至5月5日,墨西哥、加拿大和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发现感染此新型病毒的病例,而美国确诊病例已达642例,分布于全国41个州.

    作者:周庆涛;贺蓓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甲型H1N1流感流行前美国散发病例的临床特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包含禽、人和猪流感病毒基因的三源重配株A型(H1)猪流感病毒的多个菌株和亚型(H1N1、H3N2和H1N2)在北美洲猪群中出现并占优势.

    作者:周庆涛;贺蓓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一项关于普通人群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病率的调查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又称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无论如何命名,目前人们对此类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和关注还很小足.

    作者:刘宇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应将论文被引用频次作为未来科研成果评价的指标

    1998-2008年(截至2008年8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57万篇,排在世界第5位;共被引265万次,排在世界第10位.从发表论文篇数来看,中国是科技论文高产大国,但被引用次数并不理想.自2003年起,中国科协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1],开始关注对高被引用频次优秀单篇科研论文的鼓励.

    作者:江澜;关卫屏;游苏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气管内超声实时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术对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气管内超声实时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术(EBUS-TBNA)对肺癌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7-12月,对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68±9)岁]诊断为肺癌或疑为肺癌且CT检查显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28组淋巴结行EBUS-TBNA(EBUS-TBNA组).以2008年1-月由同一操作者因相同适应证而进行常规经支气管针吸术(C-TBNA)的26例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66±8)岁)]的28组淋巴结为对照(C-TBNA组).以穿刺针抽吸物检查找到特异性细胞物质或淋巴细胞为阳性结果.比较2组的诊断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BUS-TBNA组诊断阳性率为92.9%(26/28),明显高于C-TBNA组(60.7%,17/28,χ2=8.114,P=0.004).2组均未发现气胸、气道撕裂、出血(>5 ml)等并发症.结论 气管内超声实时引导可显著提高经支气管针吸术对肺癌患者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且安全性高,应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

    作者:李时悦;陈小波;何颖;汪金林;陈愉;钟南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应用液体芯片-质谱技术筛选肺鳞癌患者血清标志蛋白

    目的 探讨液体芯片-质谱技术(CLINPROT系统)在肺鳞癌患者血清标志蛋白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CLINPROT系统检测34例肺鳞癌患者(肺鳞癌组)、4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良性对照组)及44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表达谱,应用FlexAnalysis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鉴定标志蛋白.结果 分别比较肺鳞癌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肺鳞癌组与良性对照组血清蛋白表达谱,在质荷比(M/Z)800~10 000范围内,前者筛选出96个差异表达蛋白峰,其中M/Z为4054.13和4267.46的蛋白峰在2组间差异大,用这2种差异蛋白建立的坐标系具有良好的区分肺鳞癌与正常人的能力;后者筛选出99个差异表达蛋白峰,其中M/Z为5065.27和4054.02的蛋白峰在2组间差异大,用这2种差异蛋白建立的坐标系具有良好的区分肺鳞癌与良性肺疾病的能力.取M/Z为1778和1865的蛋白行LC-MS/MS鉴定,结果提示二者可能均为补体C3片段或C3前体.结论 肺鳞癌患者与正常人以及与良性肺疾病患者之间血清蛋白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应用液体芯片-质谱技术可能从血清中筛选出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肺鳞癌标志蛋白.

    作者:卜丽娜;杨拴盈;杜洁;南岩东;林秀丽;郑华东;霍树芬;尚文丽;刘延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七种肺脏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 评价7种肺脏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67例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胸、肺部病变(包括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节、小肿块、小片状浸润、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小结节等)患者均先进行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术.对于无阳性结果且病灶位于肺门、内或中带的155例患者行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枪术;对于病灶位于中、外带且与胸壁不连接的95例患者行X线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病灶紧贴胸壁的10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可疑中央气道病变的59例患者行自荧光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对于纵隔或伴肺门淋巴结肿大的67例患者行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术(EBUS-TBNA);对于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小结节的23例患者行内科电子胸腔镜胸膜活检术.结果 诊断阳性率超细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为25.3%(118/467),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术为67.7%(105/155),X线引导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术为66.3%(63/95);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67.6%(69/102),自荧光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为35.3%(18/51),EBUS-TBNA为77.6%(52/67),内科电子胸腔镜胸膜活检术为52.2%(12/23).7种方法总的诊断阳性率为93.6%(437/467),≤Ⅱ期肺癌(原位癌3例,Ⅰ a期84例,Ⅰ b期63例,Ⅱ a期65例,Ⅱ b期44例)诊断率达82.7%(259/313).结论 联合应用7种肺脏介入技术可明显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金发光;李王平;穆德广;楚东岭;傅恩清;谢永宏;刘静莉;孙亚妮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