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颅内高级别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其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因素;同时回顾性累计其年出血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高级别(Spetzler-Martin Ⅳ级、Ⅴ级、Ⅵ级)AVM病例临床资料.142例中手术组98例,非手术组44例,应用Glasgow结果 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早期)、术后半年(晚期)随访情况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同时回顾性累计其年出血率.对手术组患者的临床因素与手术后早期、晚期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进行差异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 142例高级别AVM年出血率为2.1%.手术组晚期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为10.1%,而非手术组则为25.0%.与手术后早期、晚期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的因素有AVM大小、AVM邻近脑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深穿支供血动脉、术中出血量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手术后早期及晚期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的因素是Spetzler-Martin分级、深穿支供血动脉.结论 高级别AVM年出血率与以往报道的年出血率相似;手术总体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总体治疗效果.高级别AVM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临床因素是Spetzler-Martin分级、深穿支供血动脉.
作者:邓正海;王硕;赵元立;张东;赵继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方法 及特点.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7个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情况、抗凝方法 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获得调查资料842例,其中血液透析患者808例(95.9%),血液透析滤过患者34例(4.1%).(2)以肝素作为抗凝剂606例(74.9%),肝素剂量和使用方式各中心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以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223例(26.5%),不同血液净化中心选用的品种存在明显差别,而不同品种的低分子肝素用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原发病为糖尿病127例(15.1%),高血压79例(9.4%),其他疾病636例(75.5%);不同原发病患者间肝素用量无明显差别,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低分子肝素用量明显低于其他疾病患者.(5)出血倾向患者171例(20.3%),血栓患者67例(8.0%),其他患者604例(71.7%);肝素应用总量,出血倾向患者显著低于其他患者,而血栓患者与其他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剂量在出血倾向、血栓和其他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72例(20.4%)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其中包括14%血栓栓塞患者和12.8%出血倾向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用量显著增多.(7)仅385例(45.7%)进行过凝血指标检查,且检测频率在出血倾向、血栓和其他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素为血液透析的主要抗凝剂;各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血液透析抗凝治疗为经验性用药,缺乏必要凝血监测,抗凝剂使用缺乏标准和规范.
作者:孙雪峰;肖青;王禹;郝丽荣;林洪丽;张智敏;李冀军;陈香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比较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2D二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2DDCE MRI)检查和仅2D DCE MRI方法 对慢性肝病基础上肝细胞肝癌(HCC)小病灶的检出敏感性,评价DWI对肝癌小病灶检出的价值.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4例患者共74个HCC病灶(≤3cm)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一次同时进行DWI和常规T1>WI、T2WI和2D DCE MRI,DWI成像采用mSENSE-DWI(SE-EPI)序列和b值500 s/mm2,在15~17 s内完成20~24层扫描;两位有10年腹部MRI阅片资历的医生独立随机分析仅2D DCE MRI检查图像和联合DWI/2D DCE MRI的图像,两种阅片方式对肝癌小病灶和微小肝癌(≤1 cm micro-HCC)的诊断能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并统计病灶的检出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对所有≤3 cm小病灶和≤1 cm MHCC病灶,两位阅片者ROC曲线下平均面积联合DWI的方法 (0.948,0.860)均高于仅2D DCE MRI(0.86,0.6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3 cm小病灶和≤1 cmMHCC病灶,联合DWI的方法 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均高于仅2D DCE MRI方法 (P<0.05).对于MHCC病灶,联合DWI方法 和仅用2DDCE MRI敏感性分别为95.8%~96.0%,62.5%~68.0%;对MHCC病灶,联合DWI的方法 的阳性预测值(95.8%~96.0%)要高于仅2D DCE MRI(94.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肝癌小病灶,联合DWI方法 和仅2D DCE MRI方法 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6%~98.7%,95.5%~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2D DCE基础上,应用屏气DWI有助于提高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癌小病灶检出的敏感性,而且可以补充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信息.
作者:徐鹏举;严福华;王建华;林江;纪元;陈财忠;沈继章;李韧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数字心理表征的空间特性.方法 对年龄、文化程度、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等相匹配的8例右侧脑损伤伴左侧空间忽视患者,8例右侧脑损伤不伴左侧空间忽视患者和8名健康者进行数字等分试验.结果 忽视组数字等分主观中点的错误率较高44.63%±12.49%,随着两数字间距加大,主观中点向右的偏移率增加,顺向呈现数字,间距为3、5、7、9时,平均偏移率分别为-4.25%±7.87%、12.63%±19.06%、58.38%±24.30%、111.50%±53.54%.忽视组反向呈现数字与顺向呈现数字成绩相似,间距为3、5、7、9时,平均偏移率分别为-18.40%±25.35%、-1.60%±21.4%、56.80%±27.04%、108.20%±55.10%.顺向与反向呈现数字等分试验的结果 经方差分析得出F=1.705,P=0.262;数字等分试验与线等分试验的结果 经相关分析得出r=0.887,P=0.045.对照组主观中点的错误率极低,且成绩不受数字间距大小影响.所用数字大小对各组成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忽视组数字等分的成绩与其线等分试验的成绩具有相关性,说明数字心理表征与物理线段的空间特性显著相似,具有自左向右的空间排列.忽视症在表征层次存在障碍.
作者:杨琴;田仰华;汪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脊柱肿瘤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26例脊柱肿瘤患者,其中巨细胞瘤5例,乳腺癌转移6例,肺癌转移8例,浆细胞瘤2例,肾癌转移3例,淋巴瘤2例.手术采用脊柱后正中切口,经椎弓根骨膜下切除椎体,用椎间融合器做前方重建,后方节段性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全部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6 h,平均出血量2550 ml,4例患者术前局部后凸得到矫正.术前Frankel分级:D级11例,E级15例.术后Frankel分级全部为E级.局部疼痛7例减轻,19例消失.结论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可使神经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早期恢复负重,可提高脊柱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宏;朱勇;邱贵兴;仉建国;田野;李书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机制,研究卵巢癌细胞对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共培养卵巢癌细胞与DC,观察DC表面标志、吞噬功能及对T淋巴细刺激胞能力的变化,检测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 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rhGM-CSF和rhIL-4诱导生成DC后,表达CD1a(55.0%±10.3%)、CD86(63.5%±11.1%)、HLA-DR(89.4±19.7%)和CD83(9.7%±3.4%),经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成熟后,DC成熟标志CD83(39.5%±7.5%)升高.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DC特异性标志CD1a(19.1%±4.0%)表达减少,成熟特异性标志CD83(44.2%±8.3%)增高且时间提前,对TNF-α诱导无反应.卵巢癌细胞使DC对葡聚糖的吞噬功能下降43.05%,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活性降低56.35%;抑制D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及与IL-12相关的p38磷酸化,使MLR中T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降低而IL-10增高.结论 卵巢癌细胞影响DC成熟及功能,DC吞噬能力及抗原处理功能下降,不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特异性CTL活化,造成T细胞对肿瘤细胞耐受.可能是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长东;张为远;苑春莉;韩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vpr基因变异株致宿主细胞凋亡作用的区别,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4个带有不同变异位点的中国感染者HIV-1 vpr基因片断,其PCR产物纯化后经Hind Ⅲ和BamH Ⅰ双酶切,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连接转化实验,将重组质粒用脂质体瞬时转染至HeLa细胞,G418筛选后收获细胞.RT-PCR检测目的 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Hoeschst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率,DNA琼脂糖电泳观察各转染细胞凋亡条带,膜联蛋白V-FITC流式细胞检测各株细胞凋亡率,并比较各株细胞的半胱酸蛋白水解酶3活性差别.结果 14个vpr基因片段转染HeLa细胞后,发现有第70、85、86或94位变异的vpr转染细胞Hoeschst染色凋亡率和半胱酸蛋白水解酶3活性检测(分别为0.1225,0.1675,0.1975,0.1575和11.356,8.021,14.6875,10.521)较无这些变异的保守序列vpr转染细胞(0.355和182.4875)为低,DNA琼脂糖电泳法和膜联蛋白细胞凋亡检测也提示同样的规律;第1~7号重组质粒(均为vprAE亚型)的致细胞凋亡能力也明显小于第8~14号重组质粒(vpr B,AB,C和C/BC亚型).结论 首次观察到有第70、85、86或94位变异的HIV-1 vpr序列,其致HeLa细胞凋亡的能力低于无这些位点变异的保守序列,AE亚型诱导宿主细胞凋亡能力低于其他亚型,其机制之一与半胱酸蛋白水解酶3途径激活降低有关.
作者:郑煜煌;张春迎;何艳;龚国忠;李慧;谌资;刘猛;周华英;李瑛;刘纯;李靖;周国强;尹伟;袁宏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FD)逐渐成为关注女性健康的重要议题.
作者:曹琳琳;朱兰;赵红;史欣文;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嗅鞘细胞(OEC)作为一种新颖的神经胶质细胞,可促进髓鞘和轴突的再生[1].神经营养因子-3(NT-3)是神经营养素家族众多成员中有效的一种,具有强大的诱导神经再生作用[2].
作者:郭守刚;屈传强;杜怡峰;靳峰;王公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