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1年13期文献
  • 安徽省含山县肝豆状核变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明确位于江淮之间丘陵地带的安徽省含山县肝豆状核变性(HL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方法 我们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根据年龄分层、整群一级、随机抽样的原则,由专业人员采用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K-F环作为筛查方法,在含山县境内的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单位和村庄等地点的7~75岁年龄组人群中共检查了112 810人,同时了解每位被检查者有无脑、肝、肾、皮肤等器官受损害的临床表现.对发现为K-F环阳性者,以及有可疑的HLD临床表现者,进一步行铜生化、腹部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进行青霉胺负荷试验(PCT)等,从而确诊或排除其是否为HLD患者.结果 上述人群中确诊HLD患者7例,包括经典Wilson型、假性硬化型、精神障碍型和肝型各1例,症状前期者3例;其中3例已经发病的HLD患者的病程在1年以内.含山县HLD的发病率约为2.66/10万,患病率约为6.21/10万.结论 HLD并非为少见病,又因其为可治性遗传病,临床医师在日常临床诊疗实践中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漏诊、误诊和误治.

    作者:胡文彬;韩咏竹;薛本春;程楠;孙道银;叶冬青;杨任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TVT与TVT-O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经耻骨后路径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及经闭孔路径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方法选取31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行TVT 160例,行TVT-O 155例.分别记录两种手术路径围手术期各种参数和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率为95.2%,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300例未失访病例中,TVT 154例,TVT-O 146例.术后6、12、24及36个月TVT组治愈率分别为93.5%、89.6%、87.2%、82.9%;TVT-O组分别为91.1%、89.8%、86.2%、83.3%,两组治愈率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VT-O组手术时间(18.7±4.2)min,明显短于TVT组(24.3±4.5)min(P<0.01).TVT组耻骨上酸痛发生率为2.6%(4/154),明显低于TVT-O组腹股沟或大腿内侧酸痛不适感发生率8.2%(12/146)(P<0.05).结论 TVT-O较TVT手术时间短,术后腹股沟/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高.术后随访3年,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王文艳;朱兰;郎景和;李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前脂肪细胞成脂诱导模型的建立

    目的 观察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成脂诱导过程.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前脂肪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CCK-8法测定生长曲线;成脂诱导过程中,油红O染色方法鉴定脂肪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脂联素.结果 原代培养的前脂肪细胞呈梭形,与成纤维细胞类似.成脂诱导第3天胞质内出现反光脂质小滴,第21天80%以上的前脂肪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细胞上清脂联素随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而升高,3周时达到稳定,证实成脂诱导的细胞为功能活跃的脂肪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了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成脂诱导方法,为研究髌下脂肪垫的内分泌代谢功能及其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

    作者:段圆慧;黎明;郝东升;李德岭;吴志宏;邱贵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HPV DNA检测在宫颈细胞学不典型腺细胞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 DNA test)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在宫颈细胞学的结果为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97例宫颈细胞学AGC患者,分析其宫颈活检、分段诊刮、宫颈LEEP术的组织病理结果及HR HPV DNA检测的结果.结果 (1)65例(67.01%)病理异常:2例腺癌;63例(96.92%)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中40例LSIL、17例HSIL、6例鳞癌.(2)97例行HRHPV检测,其中阳性39例.在高度病变17例及宫颈癌8例中,HR-HPV检测阳性24例,其敏感性96%,特异性92.86%,阳性预测值96%,阴性预测值92.86%.(3)97例中6例行子宫全切,手术后病理检查无异常发现.1例CIN1者失访,90/91例完成随访,随访率98.9%.第1次随访6例HRHPV检测阳性及3例细胞学异常者,于第2次随访时细胞学及HR HPV检测均阴性.结论 细胞学AGC的患者给予HR HPV检测以及立即的阴道镜检查,对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和因其较高的阴性预测值而对临床减少过度治疗、随访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秋曦;张震宇;王淑珍;刘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阿司匹林治疗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Sham)、去势组(OVX)及3个阿司匹林治疗组(Aspirin),每组8只.OVX及Aspirin组采用卵巢切除法去势,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予灌胃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组剂量分别为8.93、26.79、80.36 mg/kg(A1、A2及A3),每天灌胃1次.OVX及Sham组每天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前、术后3个月及灌胃3个月时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腰椎骨密度;灌胃3个月时测量外围血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采用Micro-CT对骨小梁微观三维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组织病理学对骨小梁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用生物力学实验评估椎体及股骨干的力学强度.结果 DXA分析显示:去势3个月后,大鼠骨密度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灌胃治疗3个月后,阿司匹林治疗组椎体的BMD明显高于OVX组.外围血检测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OVX组,而骨钙素与OVX组无明显差别.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骨小梁的连接、粗细较OVX组好.Micro-CT分析表明:阿司匹林治疗组腰椎椎体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率均显著高于OVX组,并且A3组与Sham组相近.生物力学结果示,阿司匹林治疗组腰椎压缩载荷及股骨干三点弯曲载荷均明显高于OVX组.结论 阿司匹林能促进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质的骨密度和力学强度,有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型药物之一.

    作者:陈志文;吴子祥;桑宏勋;秦国良;王立松;冯靖;王军;李晓娟;王建超;张达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低频振动刺激治疗骨缺损中OPG/RANKL基因表达

    目的 通过活体动物实验,探究低频振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向分化调控能力及其OPG、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BMSC结合骨基质明胶(BMG)移植联合低频振动刺激治疗骨缺损,随机分为非振动对照组和不同频率振动组,振动组于第7天开始接受振动干预5周,振动结束后对不同频率振动组别BMSC OPG、RANKL mRNA进行检测.结果 振动组BMSC OPG、RANKL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以25 Hz显著(P<0.01);100 Hz振动组BMSC OPG、RANKL基因表达下调(P<0.05).结论 低频振动可调控BMSC的骨向分化,可能通过调节OPG/RANKLmRNA的表达直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作者:孙传秀;赵文志;何盛为;方旭;米立东;杜广宇;张路;孙雪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解偶联蛋白2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s 2,UCP2)是一种阴离子转运蛋白,它是解偶联蛋白家族的亚型之一,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过程和ATP的合成过程解偶联,使得内膜上的电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1].UCP2分布在生物体的许多组织中,在调节机体热量平衡、ATP的生成、活性氧的生成及钙离子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参与了血管及神经组织病理变化的过程.

    作者:李倩;郑志;许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丁丙诺啡叔丁啡可作为怀孕期妇女鸦片类依赖的替代治疗方法

    美沙酮为完全性μ-鸦片类受体激动剂,被推荐用于怀孕期间鸦片类依赖的替代治疗.然而,新生儿在生前暴露于美沙酮会伴随出现神经系统戒断症状(NAS),以中枢神经系统应激性增高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经常需要药物治疗和长期住院.丁丙诺啡为部分μ-鸦片类受体激动剂,可作为鸦片类依赖的替代治疗,但在怀孕期间的运用未得到广泛研究.

    作者:张素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四):辅助检查及其选择

    在痴呆的诊断流程中,辅助检查是必需的,能为我们确定痴呆和认知障碍的类型提供有力的证据.辅助检查包括体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查,各项检查在不同痴呆和认知障碍类型诊断中价值也不相同,正确理解和判读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贾建平;王荫华;章军建;徐江涛;彭丹涛;罗本燕;张晓君;陈晓春;丁新生;张振馨;张朝东;李焰生;杨莘;汪凯;肖世富;周爱红;唐牟尼;蔡晓杰;魏翠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高场强磁共振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早期的脑部影像学特征,确立7.0 T高场强磁共振显微成像(MRMI)对于早期AD的诊断价值.方法 3、6、9个月龄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各6只作为实验组,同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应用Bruker Phama Scan 7.0 T磁共振仪对小鼠脑部进行扫描;成像后取小鼠脑组织切片经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脑部的T2WI进行对照.结果 随着月龄的增加,APP/PS-1转基因小鼠脑部的Aβ沉积加剧,在6个月龄的APP/PS-1转基因小鼠脑部切片上已有Aβ斑块的形成,而9个月的APP/PS-1转基因小鼠皮质和海马内Aβ沉积斑块数量增多;9个月龄实验组小鼠海马及皮质可见散在点状低信号区,分布范围与病理改变相符;3、6个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及3组各月龄对照组小鼠脑组织结构T2WI未见明显低信号区.结论 与Aβ免疫组化病理结果对照,7.0T高场强MR能够显示9个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脑部的Aβ斑块沉积,有助于早期AD的诊断.

    作者:李铭华;王培军;陈双庆;张炜;高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MRI及MR扩散成像在评价大脑半球皮质弥漫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I及MR扩散成像在评价大脑半球皮质弥漫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大脑半球弥漫性病变患者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范围16~70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患者均于Philips 1.5 T MR[扫描机上进行.SE-EPIDWI序列,TR/TE 6225 ms/118.7 ms,ETL 128,FLIP 90°,层厚5 mm,矩阵128×128,b值1000 mm2/s.结果 3例CJD患者,4例聚氯乙烯黏合剂中毒患者,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3例肝衰竭相关的脑水肿患者,1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DWI和ADC均呈高信号,而在随访的MRI研究中,大部分病变恢复较快,DWI高信号消失.4例窒息后昏迷、2例H2S中毒患者的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结论 DWI能够更早期敏感的显示大脑半球弥漫性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尤其是扩散受限的病变.DWI呈显著高信号,ADC呈低信号,提示细胞毒性水肿.当DWI和ADC均呈高信号时,显示病变的T2效应,提示血管源性水肿.

    作者:夏爽;马国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超急性期脑缺血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网络信号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低频血氧水平依赖振荡(LFBF)信号和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讨大鼠脑缺血超急性期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信号的变化.方法 选择SD大鼠28只,吸入麻醉后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模型制作前及制作成功后1、2 h分别置入7.0 T的小动物磁共振仪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采集鼠脑解剖及功能成像数据;分别以缺血侧皮质和对侧脑相应部位为感兴趣区,计算感兴趣区内的LFBF信号平均强度;同时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对各兴趣区之间、兴趣区和全脑之间的脑功能数据进行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 (1)缺血后缺血区皮质LFBF信号强度低于对侧皮质信号强度,也低于造模前的皮质信号强度;(2)缺血区皮质与种子区之间的功能相关性减低,2 h后边缘有所恢复;而对侧正常皮质与种子区之间的功能相关性增高,以2 h时为明显;缺血皮质和对侧皮质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LFBF信号变化及功能连接分析法研究缺血早期状态的脑功能可能对局限性脑缺血早期诊断、判断脑神经活动生理变化及评估脑缺血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姚群立;张洪英;方芳;余辉;张毅;滕皋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