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血管受累的特点,探讨该疾病累及血管全程者与仅累及血管起始端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总结57例诊断明确并接受过全身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受累血管病变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病变血管全程受累的患者组(以下简称全程组)和病变血管仅起始端受累的患者组(以下简称起始端组),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1)TA患者男女比1∶10.4,临床分型以广泛型为常见,常累及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2)全程组与起始端组患者比例为1.28∶1;全程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起始端组,临床分型中头臂动脉型少于起始端组(P<0.05).(3)全程组患者以头痛等非特异症状起病较多;且病程中出现间歇运动障碍、体重下降和小便异常等症状的概率要高于起始端组(P<0.05).(4)全程组中37.5%的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而起始端组高达64%(P<0.05).结论 TA累及血管全程者并非少见,其起病更为隐匿、CRP阳性率低,应注意早期诊断.
作者:孔芳;王莹;王立;张奉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分别用单纯明胶海绵及明胶海绵加碘油对肝动门脉瘘进行栓塞后的血管再通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肿瘤医院51例肝脏恶性肿瘤合并有肝动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栓塞手段不同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A组)及明胶海绵加碘油栓塞(B组)两组,比较其30~40 d及60~70 d肝动门脉瘘血管再通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术前肝功能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26例患者28处肝动门脉瘘,1处未栓塞成功,B组25例患者26处肝动门脉瘘均栓塞成功.30~40 d时A组、B组肝动门脉瘘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0.37%及42.3%,经卡方检验x2=4.25,P=0.039;60~70 d时A组、B组肝动门脉瘘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2.59%及88.46%,经精确概率检验P=0.67.结论 明胶海绵加碘油封堵肝动门脉瘘是安全的,短期内可以降低血管再通率,在临床工作中可采用,从而为控制肝内恶性肿瘤争取时间.
作者:徐海峰;杨仁杰;陈辉;朱旭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TKA术后股骨颈骨折45例,男8例,女37例,年龄56~81岁,其中同侧股骨颈骨折组36例,对侧股骨颈骨折组9例,骨折距TKA时间1~10年,平均(26.2±1.8)个月.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制定治疗方案,随访并记录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TKA术后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和骨质疏松成线性相关,同侧骨折组置换侧膝关节稳定程度低于对侧骨折组、未骨折组(P<0.05=.45例患者中死亡4例,41例获随访,时间2~7年,平均3.6年.空心钉内固定组12例中7例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置换组20例:死亡3例,二次骨折3例.全髋关节置换13例:死亡1例,二次骨折1例.同侧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置换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股骨头坏死7例行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置换后二次骨折4例采用钢板及钢缆捆绑或LISS治疗.结论 TKA术后股骨颈骨折多由低能损伤所致,骨质疏松是其高危因素,膝关节失稳与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关.临床可采用内固定或髋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术后易出现股骨头坏死,临床宜采用股骨头置换术.
作者:孙振辉;刘军;曹建刚;任凯晶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55岁及以上汉族人群原发性震颤(ET)的患病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分段、整群的抽样原则,2008-2009年在新疆喀什地区共调查了2834名汉族中老年人.结果 发现ET患者184例,ET患病率为6.49%,男性患病率(8.45%)高于女性(4.59%);对总人口及不同年龄组ET的患病率进行趋势卡方分析,不同年龄组中,≥75年龄组ET患病率增高较明显(15.32%);不同受教育程度ET患病率分析,文盲人群ET患病率7.26%,小学文化ET患病率7.27%,初中文化ET患病率5.81%,高中、中专文化ET患病率5.58%,大专、大学文化ET患病率9.37%,ET患者中丧偶人数所占比例(15.21%)高于总调查人数中丧偶人数比例(8.89%).结论 ET的患病率有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的趋势,不同受教育程度与ET患病率无明确影响.
作者:刘燕;张晓莺;唐玉珍;何瑛;韩玺河;郭淼;王霖;李燕;马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和复方口服避孕药(COC)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后治疗的评价.方法 选择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性手术或保守性手术联合药物巩固治疗后复发而就诊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放置LNG-IUS治疗组和口服COC治疗组.于治疗后6、12、18、24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体积的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血清CA125水平,以及月经模式、体重、血脂等指标.结果 (1)放置LNG-IUS后18个月随访,2例卵巢异位囊肿消失,24个月18例卵巢异位病灶消失,异位囊肿体积由放置前(9.2±3.0)cm3缩小至(0.9±1.5)cm3,(P<0.01=;服用COC 24个月,12例卵巢异位病灶消失,异位囊肿体积由放置前(9.4±2.2)cm3缩小至(2.9±3.1)cm3,(P<0.01=;18、24个月LNG-IUS组囊肿体积缩小优于COC组,分别为(2.4±1.5)cm3vs(4.7±2.6)cm3,(P<0.01=;(0.9±1.5)cm3 vs(2.9±3.1)cm3,(P<0.05=;(2)放置LNG-IUS和服用COC后6~12个月,痛经、慢性盆腔痛或性交痛均有缓解,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放置LNG-IUS和服用COC后6个月血清CA125开始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放置LNG-IUS后6个月内不规则出血或点滴出血是常见现象,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情况明显缓解.体重增加和对脂代谢的影响是COC的主要副反应.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或手术+药物巩固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应用LNG-IUS或COC可有效控制或缩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缓解疼痛,降低CA125值,其中LNG-IUS具有方便、全身副作用少的优势.
作者:徐肖文;王乐丹;朱雪琼;颜林志;管玉涛;朱世钗;胡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进展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3例符合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纽约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随访1年,分别在基线状态、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以mSASSS评价影像学进展,应用SF-36量表来评价生活质量,并记录其临床缓解,分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结果 所有患者影像学进展不明显.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后改善明显.BASDAI指数、CRP和ESR等指标均有相同倾向.生活质量和mSASSS评分之间无相关性,但与临床症状缓解显著相关.结论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可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症状缓解和疼痛控制并不能提示影像学进展的好转.即使生活质量指数已达较高水平,仍需影像学随访.
作者:王于;连帆;李家平;陈伟;杨岫岩;杨念生;杨建勇;孟悛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影响脑膜瘤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53例良性脑膜瘤患者,用出院时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KPS)来评价预后,对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术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脑梗死,肿瘤切除级别,术中出血量及合并失血性休克、脑膨出等11个因素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影响脑膜瘤术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术前伴有脑梗死、肿瘤切除级别、术中出血量及合并失血性休克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肿瘤大小、术前伴有脑梗死、切除级别、术中合并失血性休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术中合并脑膨出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肿瘤的部位和术前合并症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但肿瘤大小、术前伴有脑梗死、切除级别、术中合并失血性休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武宏杰;车彦军;鞠东辉;梁鹏;刘恩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微管蛋白破坏对体外关节软骨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2月龄新西兰白兔8只,处死后取双膝关节全层软骨,采用常规0.4%链酶菌蛋白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依次消化为软骨细胞培养3 d贴壁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继续用原代培养基(90%DMEM/F12±10%胎牛血清)培养,实验组在原代培养基中加入微管蛋白破坏剂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1μmol/L).加药后第1、2天用Annexin-Ⅴ/PI流式细胞术检测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加药后第6天细胞爬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加药后第3、6、9天取细胞用实时定量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以及MMP-13 mRNA的表达量,同时在加药后第3、6、9天取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和阿尔新蓝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第2天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6天软骨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胞核深染且分裂象增多,细胞基质减少,实验组第3、6、9天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第6、9天实验组软骨细胞MMP-13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同时实验组第3、6、9天上清液中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微管蛋白破坏可致软骨细胞早期凋亡,导致体外培养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等基质成分合成减少,炎性因子MMP-13的表达增多.
作者:郭恒;段王平;李琦;曹晓明;王磊;卫小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对同时性食管癌伴发肺癌的发病特点、临床特性、同期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6例同时性食管癌伴发肺癌同期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12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3∶1.发病年龄在51~76岁间,中位年龄67岁.本组16个食管癌病灶手术切除率为100%(1例为姑息行切除);16个原发肺癌病灶手术切除率为100%(其中肺部肿瘤行肺叶切除7例,行楔形切除9例).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结论 食管癌术前行CT检查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原发性肺癌;食管癌伴肺癌患者同期手术风险及预后可以接受.
作者:李放;邵康;薛奇;赫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 mRNA(TLR9 mRNA)的表达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TLR9参与小胶质细胞抗HCV的免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BV2细胞,随机分为HCV阳性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份细胞样本.分别在4、12、20、36 h收集细胞和上清液,以逆转录PCR(RT-PCR)法观察不同时间点TLR9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培养上清中TNF-α、IL-6的含量,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RT-PCR结果显示各组BV2细胞均有TLR9 mRNA的表达,各时间点HCV阳性血清组中TLR9mRNA的表达(0.85±0.11、0.55±0.08、0.58±0.09、0.61±0.07)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58,P<0.05=,且HCV阳性血清刺激后4 h的TLR9 mRNA表达量(0.85±0.11)高,较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7,P<0.05=;正常人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0、36 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时间点HCV阳性血清组TNF-α[(926±133)pg/ml、(327±59)pg/ml、(367±69)pg/ml、(354±71)pg/ml]、IL-6[(125±34)pg/ml、(84±20)pg/ml、(82±24)pg/ml、(87±18)pg/ml]含量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F=18.263~27.469,P<0.05=;且HCV阳性血清组TLR9 mRNA的表达量与TNF-α(r= 0.425,P<0.01)、IL-6(r=0.489,P<0.01)含量呈正相关.结论HCV阳性血清刺激可使体外培养的BV2细胞表达TLR9mRNA增高,4 h表达高,且可能诱导了TNF-α、IL-6的分泌.提示TLR9可能增加了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参与了HC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早期固有免疫应答.
作者:胡坤;王国玮;王振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患者女,53岁,行走时左侧下肢力弱1个月余.体格检查:左下肢肌力Ⅳ级.头颅MRI:右颞叶可见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影,边界清,内见多发点片状短T2和短T1信号影,大小约32 mm×27 mm×17 mm,病灶周围可见大片状稍长T2和T1水肿信号影,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移,左侧脑室稍大.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欠均匀强化影.术中见局部脑组织水肿明显,肿瘤实质性,位于颞叶底部,色紫红,供血丰富.与脑组织边界不清,质地较韧.基底位于颞骨.
作者:许菲璠;刘佰运;林松;罗麟;崔勇;李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多,痴呆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与负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期认知功能损害的两个主要临床类型.目前在临床上针对AD与VaD的有效防治手段十分有限,需要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不论是AD还是VaD患者,其影像学都表现出脑组织低灌注[1-3].实验研究也证实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可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3-4].
作者:章军建;刘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由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美国和日本其他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纳米级药物.该药物用于治疗慢性伤口,如糖尿病足溃疡或烧伤.糖尿病是一种快速增长的医疗问题,其影响了近3%的世界人口.糖尿病所引起的血液循环不良常导致皮肤伤口难以愈合,从而引起疼痛、感染甚至截肢.
作者:李玉梅;贾朝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护理是痴呆诊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的中-重度痴呆患者更为重要.个性化护理可让痴呆患者不同程度的受益.制定完备的痴呆护理的方案,需在痴呆护理原则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充分地护理评估.写作组根据现有循证研究结果,制定痴呆护理指南,以供临床参考.文献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标准参见本杂志刊载系列中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一):痴呆诊断流程>一文(见本刊2011年91卷第9期577-581页).
作者:贾建平;王荫华;杨莘;丁新生;张振馨;张晓君;张朝东;李焰生;汪凯;肖世富;陈晓春;周爱红;罗本燕;唐牟尼;徐江涛;章军建;彭丹涛;蔡晓杰;魏翠柏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