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例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原发性肝血管肉瘤占同期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0.68%(7/1027),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3.3岁(33~74岁),3例有氯乙烯接触史,肿瘤单发4例、多发3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CT或MRI检查常误诊为肝脏良性病变及肝转移性病变.造影超声显示病变显示较为特征性的表现,PET-CT检查可明确为恶性肿瘤.2例未治疗病例分别存活了3个月和5个月,2例肝移植病例移植后生存期为3个月和8个月,2例手术切除后辅助靶向药物病例的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19个月,1例肝切除术后6个月复发并失访.结论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临床极为少见,其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造影和PET-CT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手术切除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术后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可能会改善预后.
作者:迟天毅;杨志英;薛华丹;吕珂;冯瑞娥;徐海峰;杨晓波;桑新亭;卢欣;毛一雷;钟守先;黄洁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我国临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特征与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患者中检出的红细胞血型同种抗体特异性及临床特征.结果 37 548例住院患者中检出64例(0.17%)同种不规则抗体,其中男∶女为0.6:1,有输血史∶无输血史为0.9:1,2例曾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按抗体特异性依次为抗-E 53.1%(34/64)、抗-D 10.9%(7/64)、抗-cE 3.1%(2/64)、抗-c 1.6%(1/64)、抗-M 14.1%(9/64)、抗-Mia 10.9%(7/64)、抗-Lea 4.7%(3/64)、抗-Dia 1.6%(1/64).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多见于有输血史者(P<0.05),Lewi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多见于男性(P<0.05).结论 Rh血型系统抗体尤其是抗-E、抗-cE和抗-c仍然是目前我国临床常见且有意义的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也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擘颋;姚顶根;戎瑞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CD8+ 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0年7-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1例初治(初治组)、11例治疗后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组)AIHA患者的外周血CD8+CXCR3+/CD8+T细胞比例及CD8+CXCR3+白细胞介素10(IL-10)+/CXCR3+CD8+T细胞比例,并与23名健康对照(对照组)比较.分析上述指标与CD3+CD4+细胞数量及CD5+CD19+/CD19+比值的相关性.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IHA初治组外周血CD8+CXCR3+/CD8+为(39.80±19.96)%,低于完全缓解组[(58.76±14.22)%,P<0.05]及对照组[(59.66±12.62)%,P<0.01].初治组外周血CD8+CXCR3+IL-10+/CXCR3+CD8+为(22.98±14.96)%,低于对照组[(38.15±17.03)%,P<0.05].初治组PBMC CXCR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1±0.19),低于对照组(1.67±1.17,P<0.01).外周血CD8+CXCR3+/CD8+与CD3+CD4+细胞数量及CD5+CD19+/CD19+比值均呈负相关(r=-0.571,-0.583;均P<0.05);CD8+CXCR3+IL-10+/CD8+CXCR3+ 与CD3+CD4+细胞数量及CD5+CD19+/CD19+比值均呈负相关(r=-0.524,-0.523;均P<0.05).结论 CD8+CXCR3+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产生IL-10水平下降可能导致AIHA患者免疫耐受被打破,与AIHA的发病有关.
作者:周倩娜;邢莉民;付蓉;王化泉;刘鸿;李丽娟;阮二宝;张田;瞿文;吴玉红;宋嘉;关晶;王珺;邵宗鸿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导管引导下的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卵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至2009年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卵巢静脉曲张的患者共13例,平均年龄39.4岁(31~52岁),病史1~20年不等,经皮穿刺导管引导左侧卵巢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脉主干的闭合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硬化剂,平均应用泡沫硬化剂总量6.2 ml(4~ 9 ml).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3个月),12例患者站立时盆腔坠胀不适感消失,1例减轻,5例性交痛2例消失,3例减轻,3例大腿内侧曲张静脉较前减轻,复查超声提示未见卵巢静脉主干,闭塞满意.结论 经皮穿刺导管引导的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卵巢静脉曲张主干闭合率较高,是微创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刘小平;杜昕;郭伟;贾鑫;张敏宏;熊江;张宏鹏;尹太;马晓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13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7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下腹壁小切口行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手术时间、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量、输血量、生存率、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6 (5~8) h,平均出血量为480(100~800)ml,平均输血量133(0~4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6(8~22)个,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4% (2/13).术后3周行膀胱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造影剂外溢及反流.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84.6%(11/13);夜间完全控尿率为46.1%(6/13),夜间仅需要1块尿垫者占30.8%(4/13).上尿路检查提示,23.1%(3/13)术后45 d内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轻度暂时性扩张,但肾功能保持正常.随访24(16~63)个月,7.7% (1/13)于术后5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92.3%(12/13)无复发生存.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的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T型原位新膀胱输入袢的抗反流效果令人满意,能够充分保护上尿路形态与功能.
作者:牛亦农;邢念增;郞金田;张军晖;康宁;田溪泉;王建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复方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在11家临床医院的门诊患者,选择年龄18~75岁,男女不限,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2次/月的受试者,按1:1:1比例随机数字分组分为3组:(1)参松养心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普罗帕酮模拟剂150 mg,1日3次;(2)普罗帕组:服用普罗帕酮片150 mg+参松养心胶囊模拟剂4粒,1日3次;(3)参松养心+普罗帕酮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普罗帕酮片150 mg,1日3次.门诊随访1次/月,疗程为8周.结果 共纳入阵发性房颤患者349例,其中参松养心组和参松养心+普罗帕酮组各117例,普罗帕酮组115例;3组患者的基线房颤发作频率、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症状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8周治疗,房颤发作频率(由平均6 次/月降至2 次/月,P<0.01)、房颤发作例数[参松养心组从46(43.8%)降至22(20.8%)例,普罗帕酮组从43(43.4%)例降至25(25.3%)例,参松养心+普罗帕酮组从40(40.6%)降至31(29.2%)例,P<0.01]、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参松养心组,普罗帕酮组从4 h 降至0.5 h,参松养心+普罗帕酮组从4.25 h降至0.5 h,P<0.01)均显著下降,房颤总体疗效参松养心组62.3%,普罗帕酮组58.6%,参松养心+普罗帕酮组58.5%.参松养心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1.8%),普罗帕酮组和参松养心+普罗帕酮组分别发生不良反应9例(8.2%)和6例(5.4%).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相当;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汪爱虎;浦介麟;齐小勇;苗文林;侯子山;丛洪良;周建中;刘晓方;李淑梅;韩清华;刘永家;杨新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术者不同阶段的手术结果,结合文献,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60例.按手术先后顺序,以每15例和每20例为一学习曲线阶段,将所有病例分为11阶段和8阶段两种比较方式,应用SPSS 13.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各阶段在淋巴结检出数目、下切缘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两种比较方式除外第1阶段,剩余阶段在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各阶段手术病例在淋巴结检出数目(12.8~18.2个)、下切缘长度(2.8~3.3 cm)、术中出血量(156.0~273.3 ml)及术后住院时间(9.4~14.0 d)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阶段的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比较方式第1阶段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201.0 min和193.0 min,均与其余各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第2种比较方式的手术时间在剩余各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经过16~20例手术可达较熟练和稳定程度.
作者:梁建伟;张兴茂;周志祥;王征;毕建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时机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综合ICU收治并行CRRT治疗的MODS患者34例,根据患者发生MODS到进行CRRT治疗的时间为0~3 d的归为早期组16例,4~10 d的归为晚期组18例.两组MODS患者除CRRT治疗外,均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CRRT治疗前(0 h)及治疗后6、12、18、24、48、72 h测定血清6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IL-10,同时进行动态APACHEⅡ评分.结果 (1)早期组在72 h较0 h血清IL-1β、IL-6、IL-10水平明显降低,IL-1Ra及IL-1Ra/IL-1β比值明显升高(P<0.05).晚期组血清IL-1β、IL-6、TNF-α、IL-10的水平的降低,IL-1Ra及IL-1Ra/IL-1β比值的升高,主要集中出现在初的24 h内(P<0.05).在72 h早期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组[(25±12) ng/L比(51±33) ng/L] (P<0.05),而IL-1Ra及IL-1Ra/IL-1β比值明显高于晚期组[分别为(1382±899) ng/L比(683±188) ng/L,(54±10)比(23±6)] (均P<0.05).(2)早期组0 h 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72 h APACHEⅡ评分较0 h明显降低(P<0.05),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0 h脏器功能障碍数≥4个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7 d脏器功能障碍数≥4个的患者数较0 h明显下降(P<0.05),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节抗炎/致炎因子的比值是CRRT调节免疫状态的关键,在MODS发生早期行CRRT治疗能够获得更大的临床收益.
作者:姚利群;金兆辰;吉木森;夏春英;虞志新;刘竞;胡秀兰;颜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重建血运术(PTRAS)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肾科住院患者中,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ARAS、肾动脉狭窄面积≥70%的病例,分析患者PTRAS术后长期的血压、肾功能的变化趋势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共65例患者、73根肾动脉行PTRAS治疗,平均随访时间(31±11)个月.老年患者PTRAS术后3 d血压(mm Hg,1 mm Hg=0.133 kPa)即明显下降(术前154±24/79±11比术后132±14/ 69±8,P<0.01),这种显著的降压作用可持续到术后36个月.PTRAS术后口服降压药物的种类(种)也略减少(2.3±1.1比2.1±1.0).老年ARAS患者PTRAS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为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P=0.0072;OR=13.51)、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1.73 m-2(P=0.0002;OR=519.27)及收缩压≥180 mm Hg(P= 0.0134 ;OR=13.16)均显著增加PTRAS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而术后即刻水化治疗(P=0.0266;OR=0.10)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PTRAS术后12至36个月内,患者的肾功能9.1%~18.4%可改善,67.3%~55.3%保持不变,23.4%~26.3%出现恶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的老年ARAS患者PTRAS术后12个月时发生肾功能恶化的风险显著增高(P=0.0277;OR=6.32).PTRAS术后再狭窄率为13.8%.结论 老年ARAS患者的高血压水平在PTRAS术后起至术后36个月内显著降低,易于控制在正常范围,但PTRAS改善老年ARAS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有限.
作者:赵佳慧;程庆砾;张晓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快速人工心脏起搏与硝普钠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移植物定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经广东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入选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因胸主动脉疾病择期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TEVAR)的197例患者(夹层175例,动脉瘤22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n=98)和快速人工心脏起搏组(n=99),在腔内修复治疗术中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以助移植物的准确定位与释放.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移植物定位及释放准确性、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肾功能和神经认识功能变化以及内漏和截/偏瘫发生率.结果快速人工心脏起搏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右室起搏电极,并成功实施快速人工心脏起搏.快速人工心脏起搏组的主动脉压(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硝普钠组[(47±5)比(82±7) mm Hg,P=0.003],其血压恢复时间[(9±2)s比(481±107)s,P<0.01]及手术时间[(94±16)min比(103±24)min,P<0.01]均明显短于硝普钠组,并且快速起博组移植物定位及释放准确性明显高于硝普钠组[(2±1)mm比(4±3)mm,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肾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和内漏、截/偏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硝普钠相比,快速人工心脏起博可安全应用于TEVAR,缩短手术时间,还有助于移植物的准确定位与释放.
作者:黄文晖;何鹏程;罗建方;刘媛;陈纪言;谭宁;周颖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与持续时间下射频热凝对兔半月神经节的组织学影响.方法 利用R-2000B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和外裸长50 mm,直径0.4 mm热敏电极,对80只兔半月神经节分别进行60、70和80 ℃温控热凝毁损实验,于术后第1、7、14和28天取出受损的半月神经节,HE染色阳性者,按石蜡切片热修复抗原实验程序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毁损后神经丝蛋白(NF200)、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毒蕈碱乙酰胆碱酯酶受体(M受体)表达情况.结果 毁损半月神经节HE染色阳性表现为神经节细胞退变,神经纤维分布不均匀,髓鞘脱失.免疫组化结果为:NF200阳性表现为神经节细胞胞质和神经纤维细胞胞质内见深棕黄色颗粒,ACHE阳性表现为神经节细胞胞质和神经纤维细胞胞质内见深棕黄色颗粒,M受体阳性表现为神经节细胞胞质和神经纤维细胞胞质内见棕黄色颗粒.同一温度下,射频持续时间相同时,随术后时间的增加,NF200、ACHE、M受体三项指标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而射频持续1 min与3 min比较,三项指标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持续时间相同时,70 ℃与60 ℃比较,三项指标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70 ℃与80 ℃比较,三项指标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当射频毁损温度为70 ℃左右时,对半月神经节杀伤力大,神经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半月神经节毁损的较适宜的温度.
作者:印红梅;李安宝;余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对正常大鼠与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不同损伤部位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HVA)钙电流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 雄性SD大鼠,周龄4~6周,采用左侧L5脊神经结扎(SNL)术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结扎后第14天时采用酶消化法急性分离结扎侧L4背根神经节神经元(SNL-L4组)、L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SNL-L5组),另取正常大鼠L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作为对照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加巴喷丁对3组神经元HVA钙电流的作用.结果 在10、100、300 μmol/L浓度下,加巴喷丁对SNL-L5组峰值钙电流的抑制率[(18.5±1.7)%、(32.0±2.6)%、(32.7±2.8)%]高于SNL-L4组[(16.0±1.9)%、(26.9±2.0)%、(27.4±2.3)%]和对照组(均P<0.05).加巴喷丁作用后,SNL-L5组钙通道稳态失活曲线向超级化方向移动幅度较其他两组明显.与其他两组比较,SNL-L5组加巴喷丁敏感性钙电流中N型钙电流比例升高(均P<0.05).结论 加巴喷丁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L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HVA钙电流的抑制作用增强,其可能与神经损伤后钙通道激活特性的改变以及N型钙电流比例的升高有关.
作者:孙晓迪;朱敏敏;陈晓东;李丹;王强;肖杭;徐建国;段满林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建立豚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急性和感染后咳嗽模型,探讨其神经原性炎症在咳嗽发病中的的作用.方法 5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病毒感染后6、12、28和42 d组各10只,滴鼻接种RSV;测定咳嗽反射敏感性(CRS).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气道炎症.免疫荧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RSV抗原和核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匀浆P物质含量;FQ-PCR法检测肺组织P物质受体神经肽受体1(NK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P物质蛋白表达;进行P物质、NK1 mRNA水平与CRS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免疫荧光可见RSV感染肺组织病毒抗原表达;FQ-PCR结果显示肺组织RSV RNA随着感染后时间推移呈逐步降低趋势.感染后6、12、28和42 d组豚鼠咳嗽总次数分别为(8.0±3.8)、(8.7±6.2)、(7.6±4.4)和(6.7±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1.4)的水平(均P<0.05),以感染后12 d组为明显(P<0.01).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和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感染组在急性期以气道炎症表现为主.各感染组肺组织P物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蛋白检测可见明显阳性表达.感染组肺组织NK1 mRNA表达除6 d组外,均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各感染组CRS均与P物质和NK1 mRNA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RSV感染咳嗽模型成功建立;P物质及其受体释放增加引起的神经原性炎症可能是模型豚鼠CRS增高和感染后咳嗽的关键机制.
作者:叶新民;钟南山;刘春丽;赵谨;秦笙;陈如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可引发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猝死.许多心血管病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有效治疗剂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种族、肝肾功能等影响着药物剂量、血浆药物浓度以及疗效,但这些外在因素仅能部分解释药物反应的个体间差异.研究资料表明20%~95%的个体差异归因于基因遗传多态性[1].
作者:张伟丽;陈宇;刘继斌;吴永健;惠汝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胞质中有双重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的功能包括:生成活性氧(ROS)、参与凋亡、参与营养物质包括脂肪和丙酮酸的代谢和氧化等[1].线粒体因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的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量产生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称为线粒体病也称为线粒体细胞病.其中,以骨骼肌受累为主者称为线粒体肌病,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本文就常见线粒体脑肌病临床特征和报道的常见突变位点进行综述.
作者:徐建彪;马祎楠;戚豫;潘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专注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结合的交叉医学研究,并以研究结果推动政府的卫生政策,保障儿童健康.我们的研究理念是: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问题,科学研究回答问题,卫生政策解决问题.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在儿童铅中毒防治、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睡眠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沈晓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