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V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24 h-UAE、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根据VA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A组(VA<131 cm2);B组(131 cm2≤VA<174 cm2);C组(174 cm2≤VA<218 cm2);D组(VA≥218 cm2).比较4组间24 h-UAE水平和大量蛋白尿患病率,同时分析VA 与对数[lg(24 h-UAE)]的相关强度和线性关系.结果 C和D组的24 h-UAE大于A和B组,随着VA增加,大量蛋白尿患病率增加;VA与lg(24 h-UAE)存在相关(r=0.51);VA每增加100 cm2,lg(24 h-UAE)增加0.26个单位,校正相关因素的影响后VA每增加100 cm2,lg(24 h-UAE)增加0.15个单位.在校正性别、甘油三酯的影响后,C组与A组比较,发生大量蛋白尿的危险上升到2.75倍,D组与A组比较,发生大量蛋白尿的危险上升到3.87倍.结论 VA增加是24 h-UAE增多的危险因素,随着VA的增加,大量蛋白尿患病率增加.
作者:翟莎;王战建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解剖变异及相应的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对1981年4月至2010年7月143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分析TAPVC的解剖特征.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心脏超声检查,部分病例经心导管检查、MRI或三维CT重建确诊.手术方法除典型术式,根据不同解剖亚型采用改良Warden术等不同术式的矫治术.结果 143例患儿解剖分型结果中:(1)心上型71例,按照TAPVC汇入上腔静脉的路径细分为4个亚型:A型(左行),65例;B型(右行),3例;C型(双行),2例,左右肺静脉分别于上腔静脉的左右侧汇入;D型(后行),1例,肺静脉于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汇合部后方入上腔静脉.(2)心内型58例,分3个亚型:A型,冠状静脉窦型(20例).B型,右心房型(37例).C型,窦房混合型(1例).(3)心下型6例.(4)混合型8例,根据Ujjwal分类法分为:对称型5例;不对称型3例.治疗结果:手术治疗135例,治愈127例(94.1%,127/135).术后院内死亡8例(5.9%,8/135).死因包括低心排综合征致脱机困难、术后肺高压危象合并低心排综合征、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9例出现术后低心排综合征、肺水肿,经治痊愈出院.8例患儿无法耐受手术,内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TAPVC的解剖亚型并不少见,且变异复杂;正确认识其亚型及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雄凯;俞建根;马良龙;石卓;张泽伟;李建华;陈自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Foxp3表达,观察其对人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Foxp3 siRNA转染人CD4+CD25+Treg,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转染效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鉴定Foxp3基因及Treg功能相关基因表达、Foxp3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实验检测Treg抑制功能,FACS测Treg表型标记,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Foxp3 siRNA转染人CD4+CD25+Treg效率为68%,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的细胞Foxp3基因下调了61.4%(P<0.01),Foxp3蛋白表达较低,Treg功能相关基因和主要表型标记也较对照组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试验提示无论是在异种还是同种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反应中,Foxp3 siRNA转染的Treg与对照组相比,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异种抗原组83%比48%,P<0.05;同种抗原组65%比28%,P<0.01),且主要抑制性和效应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oxp3是人天然Treg 维持其抑制性功能的核心细胞内标志.
作者:孙磊;易寿南;陈丽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在老年男性中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至201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门诊收集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的老年男性研究对象 382人.以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3组,即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按年龄分为3组,60~70岁组,71~80岁组和>80岁组.采用Spearman分析各部位骨密度与OSTA指数的相关性.以DXA法诊断骨质疏松为标准,比较OSTA指数评价骨质疏松症风险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Youden指数.结果 本组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9.42%,低骨量42.67%.在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间,年龄逐渐增大,OSTA指数、骨密度(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全髋部、腰椎L1~L4)、体重逐渐下降(P<0.01).在年龄渐增3组间,骨量正常的百分比逐渐下降,分别为60.68%、51.97%、33.33%,>80岁组骨质疏松者明显增加(24.64%),占全部骨质疏松的94.44%.OSTA指数评分显示,随年龄增加,3组间骨质疏松中风险和高风险百分比逐渐增加(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OSTA指数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部骨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0.28、0.29 (P<0.01),与腰椎L1~L4骨密度的相关系数0.06(P>0.05).以T值≤-1为切点,OSTA指数≤-1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Youden指数分别为56.28%、64.48%、60.21%、0.21;以T值≤-2.5为切点,上述指标分别为86.11%、57.80%、60.47%和0.44.结论 OSTA指数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OSTA指数评价骨质疏松症风险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较好,可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简单的筛查工具.
作者:刘敏燕;李春霖;裴育;肖彧君;张颖;成晓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口服羟考酮控释片加氨酚曲马多片与硬膜外镇痛在术后静脉滴注缩宫素时的镇痛效应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 2010年4至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60例,取L2~3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随机分为口服药物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每组30例).口服药物镇痛组术后口服羟考酮控释片(2×15 mg 术后第1个24 h;2×10 mg 术后第2个24 h)加氨酚曲马多片(8×1片术后48 h)(简称OXY组),硬膜外镇痛组术后采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泵(0.1%罗哌卡因+0.1 μg/ml舒芬太尼,术后持续48 h)(简称EDA组).记录术后3次静脉滴注缩宫素时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天数、产妇满意度和与镇痛相关的费用.结果 术后3次静脉滴注缩宫素时的VAS评分(mm)OXY组[(25.0(15.0,72.5)、20.0(0,30.0)、0(0,20.0)]较EDA组[50.0(15.0,72.5)、60.0(47.5,72.5)、35.0(20.0,30.0)]明显低(均P<0.05).OXY组产妇的满意度较高[(90.0±9.8 )比(80.9±9.3),P<0.01].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口服羟考酮控释片加氨酚曲马多片在术后静脉滴注缩宫素时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泵,费用低且产妇满意度高.
作者:刘芹;赵锦宁;陈惠香;钟泰迪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固醇12α羟化酶(Sterol 12α-hydroxylase,CYP8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胆囊结石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YP8B1基因启动子和编码区序列,确定SNP的位置及类型.对频率>10%的SNP,在胆囊结石病患者和对照者中进行关联研究.结果 在5119 bp测序长度中,共发现11个SNP,1个位于编码区,启动子区5个,3′-非翻译区5个,其中3个为新发现的SNP,而数据库中有12个SNP在本次研究没有检测到.SNP rs3732860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携带A等位基因者发生胆石病的危险低于携带G等位基因者(OR=1.465,95%CI 1.055~2.034,P=0.023).结论 CYP8B1基因SNP rs3732860和中国汉族人群胆囊结石形成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对胆囊结石病发病有保护作用.
作者:秦俭;蒋兆彦;牛振民;张凯悦;华琪;姜志宏;王艺;黄薇;韩天权;张圣道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评估REZ-1型人工耳蜗成人语后聋植入者的汉语言语识别和普通话声调识别水平,探讨其对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方法和标准>对2009年6至10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的34例接受REZ-1型人工耳蜗成人语后聋植入者术耳进行术前及术后(开机1、2、3、6、12个月)韵母、声母、单音节词和声调识别能力的评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4例患者开机12个月平均韵母、声母、单音节词和声调正确识别率分别为(82±8)%、(70±8)%、(76±10)%和(77±13)%,与术前(0)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开机时间的增加识别率逐步提高.结论 REZ-1型人工耳蜗成人语后聋植入者在安静环境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效果,随着患者使用时间的增加,言语识别和声调识别能力均逐步改善.
作者:陶朵朵;陈兵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单腔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月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的随访资料,评价VVI和DDD两种不同起搏方式患者左心系统重构与瓣膜反流、心脏功能、血栓与心房颤动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影响情况.结果 对DDD组患者57例和VVI组患者59例,长期随访(97±27)个月、(107±44)个月发现,DDD组患者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同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mm比(35±5)mm,P=0.07;(47±7) mm比 (47±5)mm,P=0.32],三尖瓣反流率显著增加(42.1%比10.5%,P<0.01);VVI组左心房[(45±12)mm比(39±12)mm,P<0.01]、左心室[(53±11) mm比( 50±9)mm,P=0.01)]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且三尖瓣反流率(42.4% 比 16.9%,P<0.01)显著增加;DDD组[(57±7)%比(59%±9)%,P=0.11]和VVI组患者末次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53±10)%比(56±11)%,P=0.05]同术前比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DDD组和VVI组心房颤动发生率(5.4% 比 22.0%,P=0.14)、再住院率(26.3%比33.9%,P=0.08)和病死率(10.5%比11.9%,P=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起搏模式均不能阻止心脏电重构与机械重构的发生.提示现有的房室顺序起搏模式基础上,有必要寻求更加生理性的起搏部位或小化心室起搏、优化房室间期等方式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董颖雪;郭萌;杨延宗;高连君;查咏梅;解泽宙;张树龙;孙颖慧;王莹琦;夏云龙;Javin Boodhna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GP)的水平与CML病情发展、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12例CML患者,其中男72例,女40例,中位年龄39(6~76)岁;慢性期102例,加速期4例,急性变期6例.有99例给予伊马替尼治疗,13例给予羟基脲治疗,2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GP.有12例患者分别在伊马替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同时检测AGP和伊马替尼浓度.84例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按疗效分组评价AGP水平的意义及其与伊马替尼浓度的关系.结果 未缓解(NR)组血清AGP水平[(1.18±0.26)g/L]显著高于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组及对照组[(0.60±0.21)、( 0.71±0.17)、(0.52±0.15) g/L,均P<0.05];加速急变期组[ (1.28±0.50) g/L]高于CCR组及对照组(均P<0.05);CHR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CCR组与CHR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NR组与复发组及加速急变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后第3个月时AGP水平低于治疗前[(0.54±0.17)g/L 比(0.83±0.31)g/L,P<0.01].84例CML患者的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为(1307±586)μg/L(109~3400 μg/L),与AGP水平正相关(r=0.443,P<0.01).结论 CML患者血清AGP水平能够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与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呈正相关,可作为CML患者疗效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钟健生;孟凡义;徐丹;戴敏;魏永强;周红升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CD34+CD59+和CD34+CD59-细胞膜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EPOR)、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TPOR)后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5磷酸化水平.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PNH患者23例及11名健康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经和不经10 U/ml EPO、50 U/ml TPO刺激后CD34+CD59-和CD34+CD59+细胞磷酸化STAT5(P-STAT5)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 (1)未加入细胞因子时,PNH患者CD34+CD59-细胞P-STAT5的MFI为31±15,明显低于 CD34+CD59+细胞(74±47,P<0.01)及健康对照组CD34+CD59+细胞(59±23,P<0.05);PNH患者CD34+CD59+细胞P-STAT5的MFI与健康对照组CD34+CD59+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PO、TPO刺激后,PNH患者CD34+CD59-细胞P-STAT5的MFI分别为49±24、51±41,明显低于CD34+CD59+细胞(120±82、124±87,均P<0.01)及健康对照组CD34+CD59+细胞(79±47、98±53,均P<0.05),PNH患者CD34+CD59+细胞P-STAT5的MFI与健康对照组CD34+CD59+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EPO、TPO刺激后PNH患者CD34+CD59+细胞P-STAT5的增高值分别为49±11、54±43,明显高于CD34+CD59-细胞(17±4、16±6,均P<0.01).结论 体外予EPO、TPO刺激,PNH患者正常克隆造血干细胞(CD34+CD59+)EPO、TPO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中STAT5磷酸化水平明显优于异常克隆造血干细胞(CD34+CD59-).
作者:汪丹;付蓉;阮二宝;瞿文;梁勇;王化泉;王珺;李丽娟;刘惠;王红蕾;张田;刘鸿;吴玉红;邢莉民;王国锦;王晓明;宋嘉;关晶;邵宗鸿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与腋窝淋巴结癌残留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7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5~100个月),腋窝淋巴结pCR率30.9%(116/376).腋窝淋巴结pCR与残留患者的3年无远位转移生存(DDFS)率分别为91.7%与78.8%,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P=0.016).多因素分析显示残留患者DDFS风险是pCR患者的2.14倍(P=0.047);两组无病生存(DFS)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组中淋巴结转移数≤3枚与≥4枚患者的DDF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腋窝淋巴结状态与无远位转移生存相关.
作者:汪星;何英剑;英旻;李金锋;解云涛;王天峰;范照青;范铁;欧阳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测胰岛素转录调控因子PDX-1、NeuroD1及MafA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扩增mMSC,全基因合成转录因子PDX-1、NeuroD1和MafA的碱基序列,构建含目的 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293A细胞包装成功后,分别或联合感染mMSC,体外培养分化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免疫荧光鉴定胰岛素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胰岛素的分泌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分别含目的 基因的3种腺病毒载体,导入转录调控因子的mMSC启动胰岛素基因转录,体外培养分化后可见胞质内有胰岛素合成,3种转录因子联合作用的mMSC经葡萄糖刺激后培养液上清胰岛素浓度为(112.84±9.67)mU/L,而未受染mMSC细胞上清液为(1.60±0.22)mU/L,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录因子PDX-1、NeuroD1和MafA修饰的mMSC能启动内源性胰岛素基因转录,获得显著产胰岛素功能.
作者:郭青松;朱铭岩;范向军;陆玉华;王雷;王志伟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高氧暴露对新生大鼠肺组织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24只3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空气环境下7 d)、高氧对照组(95%氧暴露7 d)、高氧干预组(95%氧暴露7 d+GMCSF皮下注射9 μg/kg/次,共3次);光镜观察并盲法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RT-PCR法检测肺组织匀浆RAGE mRNA、NF-κB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匀浆RAGE、NF-κB蛋白表达;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石蜡切片RAGE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高氧干预组肺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0.46±0.20、3.06±0.33、2.3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RAGE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14±0.02、0.34±0.06、0.28±0.04和0.30±0.04、0.76±0.11、0.55±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组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41±0.21、0.90±0.36、0.69±0.30和0.41±0.26、0.96±0.43、0.77±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17);3组BALF中TNF-α水平分别为76±10、224±42、1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上各指标结果在高氧对照组、高氧干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高氧干预组低于高氧对照组(P<0.05).3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CSF可能通过下调RAGE-NF-κB信号通路对高氧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田兆方;张志敏;李玉红;赵赛;王祥 刊期: 2011年第30期
Kallmann综合征是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中常见的类型,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据报道男性患病率为1/8000,女性患病率为1/40 000,男性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大约为女性的5~6倍[1].在性腺发育不全中,其患病率仅次于Kilinefilter综合征.
作者:田勍;王海宁;林稚雅;洪天配 刊期: 2011年第30期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脑病(encephalopathy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EAATD)是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关的复发或进展性脑病,以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为特征.
作者:李磊;郭晖 刊期: 2011年第30期
患者女,56岁.因右腰部酸痛1年余,上腹痛10 d,于2009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右侧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脓血尿、血尿及排尿困难.入院体检:血压150/8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3次/min,呼吸20次/min,体温36.1 ℃,右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何勇涛;金梅;方松华;姜支农;陈岳兵 刊期: 2011年第30期
1型糖尿病是一类β细胞受破坏而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终生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因此,糖尿病医师一直在竭力探索一种能让患者恢复至非糖尿病状态的方法.
作者:张钟文;廖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来说,在不影响局部抗感染的情况下减少系统性炎症反应是理想的干预措施.皮质类固醇能够关闭编码前炎因子的基因,开放编码抗炎因子的基因,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低剂量皮质类固醇能够下调前炎因子的转录,阻止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在CAP早期使用可能加速肺部局部炎症和系统性炎症的消退.
作者:马洪明;陈秋冬 刊期: 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