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1年38期文献
  • 微小残留病变检测在急性高危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意义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高危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微小残留病变(MRD)水平与移植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CD45/SS设门的4色或5色荧光标记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检测90例高危AL患者allo-HSCT前第30天、移植后第30、60、100天和6、9、12个月的MRD水平,以0.1%为界,将患者分为MRD高水平组(≥0.1%)和低水平组(<0.1%),其中高水平组根据移植后是否干预治疗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MR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移植前MRD水平与移植后预后无明显关系,移植后第60、100天MRD高水平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移植后第100天,MRD高水平干预组、MRD高水平未干预组、MRD低水平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100%、60.87%和91.30%,3年RFS分别为85.71%、44.72%和68.4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患者首次检出MRD高水平的时间比临床诊断复发提前了2.5(1.0 ~26.0)个月.移植后第100天,30例MRD高水平组患者中,7例患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后均未复发,而另外23例未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中11例出现复发(P<0.05).结论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高危AL患者移植后MRD可以有效评估其临床预后,并可根据移植后第100天MRD进行危险分层,MRD≥0.1%的患者预后较差,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其复发率,增加长期生存率.

    作者:施晓兰;唐晓文;魏孝艾;赵丙瑞;周倩兰;叶凡;路钰夏;孙兴卫;朱明清;沈文红;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撤机困难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MICU)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12例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49例,年龄(58±26)岁;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27例、肺炎20例、哮喘12例、神经肌肉疾病8例等.记录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基础疾病、伴随疾病情况及撤机前的生理指标变化.将患者分为成功撤机组和撤机困难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与撤机困难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撤机困难患者共27例(24.1%),其中基础疾病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AECOPD(x2=6.238,P=0.028)、特发性肺纤维化(x2=5.232,P=0.025)、神经肌肉疾病(x2=14.635,P=0.007),撤机困难比例分别为9/27、2/6、6/8;两组间入院时氧合指数及撤机前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83,2.162,均P<0.05);两组间撤机前的Zubro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037,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严重心功能不全、精神心理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AECOPD及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撤机困难(OR值分别为5.781、4.654、4.012、3.617及2.885).结论 严重心功能不全、精神心理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AECOPD、神经肌肉疾病是MICU患者撤机困难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的氧合功能以及自主行为能力也对撤机产生影响.

    作者:冯学威;周晓明;曲文秀;李钰;李世煜;赵立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评价活体供肾的形态并定量计算单侧肾肾小球滤过率

    目的 探讨一次性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评价活体供肾形态和定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移植的36名活体供肾者(共72个肾)进行术前评价.在原有常规三期CT增强扫描基础上,于皮质期之前以及皮质期后各插入一个动态增强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以及收集系统,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利用全肾Patlak方程计算分肾GFR,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测定的分肾GFR进行Pearson相关与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6名供肾者中,20名进行了肾移植术.CT发现的肾动、静脉变异与术中所见一致.利用全肾Patlak方程CT计算所得GFR为(42.4 ±8.9) ml/min(左肾),(43.2±8.4) ml/min(右肾);SPECT 所得GFR为(47.4 ±9.3)ml/min(左肾),(48.2±8.5)ml/min(右肾),对两组数据对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单肾GFR值呈较好的正相关,左、右肾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753、0.709(均P<0.01).结论 肾移植术前活体供肾评估中,一次性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同时提供肾脏的解剖信息以及GFR值.

    作者:苏晨;郭燕;王长希;严超贵;周旭辉;刘龙山;张玲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侵及胸腹部大血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侵及胸腹部大血管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管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应用血管外科技术手术治疗的67例侵犯胸腹部大血管肿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侵犯血管壁者31例,血管内瘤栓者20例,侵犯血管壁合并瘤栓者16例.结果 6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式包括肿瘤血管粘连松解15例,血管切除缝合24例,人工血管补片10例,心包补片3例,人工血管置换或转流15例,腔内瘤栓取栓36例,其中8例侵犯右心房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肿瘤根治性切除58例,姑息性切除9例,完整切除率为86.6%,无术中死亡,围术期死亡8例.获随访52例,失访7例,随访率88.1%.截至2009年6月,本组病例术后生存期48个月以上18例,24个月以上29例,12个月以上38例,6个月以上50例,6个月以下2例,死亡原因多为肿瘤全身转移,疗效好的恶性肿瘤为肾癌.结论 肿瘤累及大血管时可以通过多种血管外科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肿瘤切除成功率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张韬;张小明;沈晨阳;张学民;李清乐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链阻滞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23例,在CT引导下经胸3/4( T3/4)椎间隙穿刺,直至针尖解剖定位于第4肋骨小头上缘、第3椎体旁的壁胸膜外.注入含造影剂碘海醇的1%利多卡因3 ml,观察所注药液分布能覆盖胸交感神经链,患者手掌由冷湿变干暖,且无霍纳氏综合征,即可注入无水乙醇2.5ml.结果 CT 能精准引导穿刺针到达靶点,所注药液能覆盖相应节段胸交感神经链的位置.注药前后患者指脉血氧饱和度( SpO2)、指脉搏容积波波幅(A)及双手掌温(T)分别为(95.24±1.30)%比(99.06±0.24)%、(2.29±0.27)cm比(4.18±0.27)cm和(34.O±1.5)℃比(36.9±0.4)℃.注无水乙醇后19例患者手汗症一次治愈,4例患者经再次阻滞治愈,随访8~l8个月,2例有复发倾向.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链阻滞治疗手汗症是切实可行性的.

    作者:黄冰;姚明;周煦燕;曹浩强;祝则峰;侯健;陆雅萍;孙建良;胡奕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北京社区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和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 调查社区年龄≥50岁男性人群中下尿路症状(LUTS)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情况,研究LUTS和E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不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北京社区1644名≥50岁男性作为调查对象.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问卷( IIEF-5)评分.应用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IPSS评分、梗阻症状评分以及刺激症状评分与勃起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被调查者平均年龄64.5岁(50~ 93岁),IPSS评分为(9.9±8.2)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比例分别为49.2% (809/1644)、36.4% (599/1644)和14.4%( 236/1644).IIEF评分为(9.4±8.6)分,以IIEF-5评分0~21诊断为ED,ED总患病率为占90.5%( 1487/1644),轻度、中度和重度LUTS组的ED患病率分别为85.7% (694/809)、93.7% (561/599)和97.9%( 231/236).IIEF总分与IPSS总分(r=-0.335,P<0.01)、尿路梗阻症状(r=-0.276,P<0.01)和膀胱刺激症状(r=-0.326,P<0.01)均有相关性,LUTS患病程度与ED患病程度具有相关性(r=0.304,P<0.01).IPSS总分(r=0.388,P<0.01)、LUTS患病程度(r=0.457,P<0.01)、IIEF总分(r=-0.533,P<0.01)、ED患病程度(r=0.529,P<0.01)均与年龄有相关性.结论 中老年男性LUTS和E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ED患病率和LUTS程度显著性正相关,梗阻症状相与刺激症状均对ED产生影响.

    作者:宋健;邵强;田野;那彦群;陈山;王义;张祥华;洪宝发;孙文学;刁英智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针对RANKL的重组蛋白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重组蛋白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 -Fc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据不同处理将小鼠随机分为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 Sham组);目地基因病毒组(RANK-Fc组);空载体病毒组(eGFP组),各组均经尾静脉将2.5ml溶液(含或不含病毒)6 s内注入.3d后RANK-Fc及eGFP组建立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热缺血90 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Sham组行假手术.各组均在1、3、6及24h剖杀小鼠5只,留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RT-PCR法检测eGFP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RANK-Fc蛋白表达.HE染色组织学变化及肝脏酶学水平用于肝损伤判断,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NF-κB的活化程度.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水平亦经Western印迹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细胞凋亡情况由TUNEL法判断.相同时间点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结果 应用流体力学体内转染方法,RANK-Fc及eGFP在肝脏成功表达.相同时间点RANK-Fc组[ALT(U/L):1149±109、1574±258、2778±217、461±65;AST( U/L):1027±276、1467±236、2208±378、506±160]肝脏酶学水平均较eGFP组[ALT(U/L):2828±345、5194±944、8403±806、969±147;AST(U/L):2770±343、4778±684、8050±1160、977±115]改善(P<0.01).与eGFP组相比,RANK-Fc组小鼠肝细胞NF-κB p65(t=6.726)及JNK(t =6.713)表达水平降低,促炎症介质TNF-α[(235±56)比(527±109) pg/ml,t=4.779]、IL-6[(303±73)比(702±126) pg/ml,t =5.482]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细胞核NF-κB阳性染色细胞数减少,HE染色显示肝组织学病变减轻,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减少.结论 RANK-Fc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至少通过部分阻断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及JNK介导的促凋亡而实现.

    作者:时建;李晓花;孙倍成;林绪涛;张兴元;张帆;欧琨;陈强谱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肌浆网钙ATP酶基因转导治疗心力衰竭——从基础到临床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晚期共同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尽管药物治疗以及植入性机械装置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发生率和致死致残率依旧居高不下.基因治疗,特别是以肌浆网钙ATP酶2a(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TPase 2a,SERCA2a)为靶基因的治疗方法为H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鉴于在动物实验中取得的显著效果,该疗法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就以SERCA2a为靶点的HF基因治疗做一综述,重点介绍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

    作者:辛伟;李小鹰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肾上腺皮质嗜酸性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39岁,因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肿物2周余,于2010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无心悸、头痛、眩晕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体检无特殊,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电解质正常,3次尿儿茶酚胺水平正常,肾上腺皮、髓质激素水平正常.超声检查:右侧肾上腺占位,直径3.8 cm ×4.5 cm,低回声,血流较为丰富;腹部CT:右侧肾上腺上极肿物,直径3.5 cm ×4.5 cm,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不均匀增强(图1).术前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因不能排除肿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术前给予药物准备2周.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经后腹膜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作者:丁雪飞;周广臣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一例

    患者男,52岁,以发现颈前区肿物2d于2010年5月17日入院.无心慌气短、多食善饥、烦躁易怒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无呼吸及吞咽困难.查体: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大径约4 cm的单发结节,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无触痛,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甲状腺左叶体部至下极见低回声,约42.9 mm×33.0mm,轮廓清晰,回声粗糙不均匀,局部呈分叶状,网格状,内见细小点状高回声.双颈部无明显肿大淋巴结.甲状腺功能正常.

    作者:董文武;李柏峰;刘作良;张浩;刘永锋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肾盂肿瘤延迟诊断一例

    患者男,47岁,因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6个月余于2010年7月就诊.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其余不适.体查:左肾区轻叩痛,其余泌尿系查体无异常.尿常规提示“红细胞200个/μl,白细胞55个/μl”.尿红细胞位相提示以正形红细胞为主;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均正常.B型超声及静脉尿路造影( IVU)均提示“左肾中度积水”;CT、MR提示“左肾中极软组织影,约8 mm×6 mm,左肾中度积水,肾门淋巴结无肿大,肾静脉无癌栓”(图1);肾核素扫描(ECT)提示左肾灌注正常,功能轻度受损[肾小球滤过率(GFR)35.4 ml/min],右肾灌注及功能正常(GFR 50.9ml/min).患者曾在多家县、市级医院就医,拟诊“肾性肉芽肿”或“肾结核”,经多种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血尿仍反复发作.

    作者:温星桥;吴杰英;黄文涛;叶春伟;王劲;郑骏明;孙其鹏;高新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腿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患者女,60岁,6年前发现左前臂内侧瘀斑,于我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8.0×109/L,经检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每天1次)治疗后无好转,半年内逐渐减量停用后,予长春新碱(2 mg静滴,每周1次,共4次)治疗,血小板有上升,高60.0×109/L,停药后血小板又逐渐下降至(20~30)×109/L,确诊为难治性ITP后出院.此后患者未诊治,时常有全身皮肤瘀斑及瘀点.

    作者:黄韵红;王永领;胡云飞;吴涛;倪刚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心房颤动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和病死率.由于房颤患病率高,危害严重又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房颤的临床研究一直是电生理领域的热点.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房颤药物治疗(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抗栓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方面临床研究和治疗现状与进展.

    作者:马长生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应重视我国大型医院的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简称尸检)对于明确死因,验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评价实施治疗方案是否得当,进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对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有着重要意义[1].尽管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分级评等标准”规定,三级甲等医院尸检率应达15%,二级医院应达10%[2].但实际上,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对尸检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我国各类医院都面临着尸检率偏低的现状,且该指标呈急剧下降趋势.本文针对尸检的意义和我国大型医院尸检率不断下降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作者:高筠;曹秀堂;冯丹;郝璐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肾动脉狭窄合并心力衰竭:若真若迷离

    肾动脉狭窄合并心力衰竭(renal artery stenosis in heart failure,RASHEF)的英文缩写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意指“瘟神”.虽然文字巧合并无特殊含义,但研究显示罹患肾动脉狭窄将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可能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更差,是心力衰竭患者的“瘟神”.

    作者:郑斌;颜红兵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疑难病例析评第251例反复发热、咳嗽—脾大—外周血IgE增高

    病历摘要患者男,29岁,因咳嗽1年余,加重伴发热5个月于2009年2月收住我院呼吸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许白痰,无发热;5个月前咳嗽、咳痰加重,少许血丝痰,出现高热,伴有乏力、盗汗、体重下降.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右肺中、下叶轻度感染、右上肺小结节,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12 mm× 12 mm,诊断“肺结核”,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25 d,体温无明显下降,遂转入我院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但体温仍有反复.

    作者:刘艳玲;卢芳;杨开颜;薛必成;徐红蕾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有研究发现晚期前列腺癌的潜在治疗方法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近发现通过证明晚期肿瘤是由一个不同于以前认识的激素途径所驱动,从而发现缩小了晚期前列腺癌的潜在药物靶点.

    作者:前沿医学资讯网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支气管收缩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

    既往研究表明嗜酸粒细胞介导的炎症是气道重塑的标志性因素,而近Grainge等的研究评价了反复吸入过敏原致气道收缩对哮喘患者气道结构改变的影响(N Engl J Med,2011,364:2006-2015),显示支气管收缩时产生的强大机械动力也可能成为独立于炎症以外诱发气道重塑的因素.

    作者:伍蕊;贺蓓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肝功能异常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功能异常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病率及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至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认肝功能异常与心衰患者预后关系;双变量相关分析肝功能指标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6 6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任一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为71.94%( 12 001/16 681).常见的为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升高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分别为33.37%(4863/14 574)、32.51%(4337/13 341)和30.12% (5024/16 681).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少见,其减低和升高分别为4.51% (559/12 397)和3.82% (474/12 397).白蛋白(Alb)减低占23.24% (3408/14 664),总胆红素(Tbil)升高占19.37% (3231/16 681).Dbil升高(HR1.264,95% CI 1.103~1.423;P =0.02)、Tbil升高(HR 1.126,95%CI1.019~1.234;P=0.02)和Alb降低(HR0.889,95% CI0.794~0.889;P<0.01)是心衰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Dbil、Tbil和Alb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0.235,P<0.01;r=-0.209,P<0.01;r=0.107,P<0.01)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 =0.149,P<0.01;r=0.154,P<0.01;r=-0.086,P<0.01)相关.结论 Dbil升高、Alb降低和Tbil升高是心衰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减低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是影响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肝功能的主要因素.

    作者:于胜波;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赵庆彦;黄鹤;黄从新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在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804例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比较不同病因及不同NYHA分级的心衰患者间血浆NT-proBNP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 804例心衰患者中,瓣膜性心脏病293例、扩张型心肌病219例、缺血性心脏病141例、限制型心肌病21例、肥厚型心肌病14例、肺源性心脏病4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9例和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6例,血浆NT-proBNP[M(P25 ~ P75)]分别为[1866( 803~3973)、2247( 1087~3865)、2400( 1182~4242)、2456( 1385 ~ 5839)、2204( 1053~3186)、2285(1155 ~3424)、2313(655~3850)和2768 (795~4371) pmol/L,P>0.05],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血清肌酐水平、体质指数(BMI)、合并肝功能异常和高胆红素血症、舒张压是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NYHA分级是强的预测因素.血浆NT-proBNP浓度随NYHA心功能分级由Ⅱ级、Ⅲ级到Ⅳ级增加而逐级显著升高[分别为646(447~1015)、2160( 1118 ~ 3750)和3342( 1549~5455) pmol/L,P<0.01].BMI≥25 kg/m2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BMI< 25 kg/m2者[分别为1468( 784~3177)和2424(1090 ~4213) pmol/L,P<0.01].血清肌酐≥107μmol/L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血清肌酐<107 μmol/L者[分别为3337( 1470 ~ 5380)和1644(781 ~ 3375)pmol/L,P<0.01].肝功能异常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者[分别为4373( 2285 ~ 6450)和1969( 882~3723)pmoVL,P<0.01].结论 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间血浆NT-proBNP浓度无明显差异,其升高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心功能状态,也受BMI、肾功能和肝功能等因素影响.

    作者:韦丙奇;张健;杨跃进;张宇辉;黄晓红;于丽天;周琼;谭慧琼;杨艳敏;王国干;朱俊 刊期: 2011年第38期

  • 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9%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分为运动组25例及非运动组25例,并实施心肺运动试验(CPET).运动组执行以无氧代谢阈值(AT)前10 J/s为运动强度而制定的有氧运动处方,非运动组要求日常活动.先进行6次医院监护下的有氧运动训练,之后采用家庭有氧运动训练.3个月后复查CPET.结果 两组患者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每搏摄氧量(峰值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斜率)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过3个月有氧运动康复后,运动组VO2 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VOJHR较基线增加,VE/VCO2斜率较基线减小,3个月前后,VO2 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VO2/HR、VE/VCO2斜率变化值分别以ΔVO2AT、Δ峰值氧耗量、ΔAT负荷、Δ峰值负荷、Δ峰值VO2/HR、ΔVE/VCO2斜率表示,两组患者ΔVO2 AT、Δ峰值氧耗量、ΔAT负荷、Δ峰值负荷、Δ峰值VO2/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与非运动组分别为,ΔVO2AT:2.8(1.2 ~ 3.5) ml·kg-1·min -1,-0.3(-2.8~0.1)ml· kg-1·min-1,P<0.01;Δ峰值氧耗量:3.4(1.8~4.6)ml·kg-1·min -1,-0.5(-1.4~0.3)ml·kg-1·min-1,P<0.01;ΔAT负荷:15.0(2.5~22.5) J/s,0.5(-4.2~3.8)J/s,P<0.01;Δ峰值负荷:15.0(1.3~25.0) J/s,0.0(~8.8~15.0)J/s,P<0.05;Δ峰值VO2/HR:2.3(0.0~4.0)ml·kg-1·beat-1,-0.1(-0.7 ~1.2)ml·kg-1·beat -1,P<0.01],ΔVE/VCO2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与非运动组:-2.3(-12.2 ~1.8),1.0(-0.4 ~2.6),P>0.05].结论 3个月的有氧运动康复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

    作者:沈玉芹;蒋金法;王乐民;车琳;戚秀卿;徐文俊;邓兵;宋浩明;马文林;严文文;张晓宇;张启萍;李广鹤 刊期: 2011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