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回顾性比较分析全机器人(da Vinci)乳内动脉(IMA)游离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正中开胸术治疗单支血管病变,评估前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0年4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外科共完成194例单纯非体外循环单支CABG,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正中开胸组(99例)和全机器人IMA游离、小切口CABG组(9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严重的前降支(LAD)病变.小切口组以机器人游离IMA,再经胸部小切口徒手完成与靶血管的吻合.术中均以超声血流检测仪测量桥血管血流.术后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进行随访.结果 小切口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引流量优于正中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2.1)h比(10.1±5.8)h,P=0.003;(411±295) ml比(605±244)ml,P=0.000],两组桥平均血流量、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CT检查及造影检查未发现桥血管狭窄.随访2个月至10年,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 与正中开胸比较,全机器人IMA游离、小切口治疗单支病变是一种全新的术式,创伤轻、疗效肯定,手术安全.
作者:吴扬;高长青;杨明;肖苍松;刘国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对精囊囊肿的认识,以利于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 对5例精囊囊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3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血精为多见,其次为膀胱刺激症状和会阴部不适或疼痛.行直肠指检、B超、CT及MRI等进行诊断.肿物大小为3.8cm×3.0cm×2.6cm~9.6cm×5.2cm×5.0cm,5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开放精囊囊肿切除术2例,腹腔镜下精囊切除术3例.5例均治愈出院.除外1例患者术后出现同侧输尿管损伤治愈外,均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随访5例患者(1例失访)1个月至10年,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B超或CT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对血精和难以解释的膀胱刺激症状或尿道生殖系的主诉要考虑患有本病可能;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为精囊囊肿诊断的主要手段.腹腔镜下精囊囊肿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群;夏溟;白炎;张继伟;王建军;王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对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室性心律失常(室早)的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例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频发室早的患者在Carto标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左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室早早激动点距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的距离,在早激动部位消融.结果 15例患者室早的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R波直立,Ⅰ导联QRS波呈rS、rs和rsr型,avL导联QRS波呈QS型,V1导联QRS波呈Rs、RS、rS型,V3导联R/S>1,V5、V6导联为R波,均无S波.术中标测到早激动点:7例患者在主动脉窦左主干开口后下方,3例位于左主干开口前下方,5例位于左主干开口下方,距左主干开口约8~15 mm.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局部激动时间提前86~120 ms,在早激动点及附近消融成功,室早消失,与术前同样条件点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室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的室早安全、有效.
作者:王洪;洪浪;周元凤;赖珩莉;陈再华;邱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匹伐他汀用于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多中心、非盲、不设平等对照的方式开展为期12周的Ⅳ期临床试验.结果 安全集427例受试者的不良事件主要有呕吐、肌痛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升高等,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2%.受试对象用药前后肾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出现AST、ALT值超过3倍医学参考值上限(3×ULN)或CK值超过10×ULN的受试者.符合方案集397例受试者治疗12周时,无入组前调脂治疗组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下降24.6%和31.0%,基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组的HDL-C水平上升60.1%,基线甘油三酯(TG)>1.70 mmol/L组的TG水平下降22.5% (P<0.05);207例(92.3%)低危患者、46例(76.1%)中危患者、134例(47.8%)高危患者和10例(40.0%)极高危患者的LDL-C值达到治疗目标值;由其他调脂药物转换为匹伐他汀的受试者的LDL-C达标率显著高于转换前(P<0.05).结论 匹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用于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
作者:毛勇;余金明;战义强;胡大一;丁荣晶;张芬;李社昌;孔群钰;林凡礼;贾贡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获得性定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主动筛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110例RICU患者中MDR-AB获得性定植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病床周围环境MDR-AB的污染情况.收集MDR-AB获得性定植患者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入住RICU期间发生MDR-AB定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剔除3例MDR-AB输入性定植病例后,107例患者纳入研究.RICU患者MDR-AB获得性定植率为43.9%(47/107).共监测103例RICU患者病床周围环境,结果显示MDR-AB定植患者病床周围环境检出率(66.0%,31/47)明显高于未定植患者检出率(33.9%,19/56;x2=10.494,P<0.01).单因素分析筛选MDR-AB获得性定植的相关危险因素有5项,分别是意识障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气管插管、鼻饲胃管、机械通气(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入选危险因素有3项:意识障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OR=3.412,3.211,3.002;95% CI:1.165~9.992,1.117~9.233,1.101~8.182).结论 意识障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是RICU患者MDR-AB获得性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海立;隋文君;王俊瑞;王玫;黄艳飞;顾海彤;庞剑;鲁辛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正常造血克隆(CD34+ CD59+)和异常造血克隆(CD34+ CD59-)细胞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干细胞因子(SCF)体外刺激后胞质内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5(STAT5)磷酸化表达差异.方法 26例PNH患者及14名健康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经和不经100 ng/ml G-CSF、SCF刺激,应用蛋白磷酸化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中CD34+ CD59+和CD34+ CD59-细胞磷酸化STAT5(P-STAT5)的平均荧光强度(M FI).结果 (1)细胞因子刺激前,PNH患者CD34+ CD59-细胞内P-STAT5的MFI(单位:道数)为(24±18),明显低于CD34+ CD59+细胞(64±49)和健康对照CD34+ CD59+细胞(61±33)(均P<0.01);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G-CSF刺激后,PNH患者CD34+ CD59-细胞P-STAT5的MFI为(36±35),明显低于CD34+ CD59+细胞(124±84)和健康对照CD34+ CD59+细胞(116±59)(均P<0.01);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SCF刺激后,PNH患者CD34+ CD59-细胞P-STAT5的MFI为(34±27),明显低于CD34+ CD59+细胞(124±97)和健康对照CD34+ CD59+细胞(128±62)(均P<0.01);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G-CSF或SCF刺激后,PNH患者及健康对照CD34+ CD59+细胞P-STAT5的MFI较刺激前的增高程度,均明显超过PNH患者CD34+ CD59-细胞(均P<0.01).结论 PNH克隆在体外应用G-CSF、SCF刺激后,胞内信号传导(STAT5)磷酸化明显低于正常造血克隆.
作者:丁少雪;付蓉;王红蕾;张田;阮二宝;瞿文;梁勇;王国锦;王晓明;刘鸿;吴玉红;宋嘉;王化泉;邢莉民;关晶;王珺;李丽娟;邵宗鸿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类似物(LXA4-ME)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及LXA4-ME治疗组(LXA4-ME组),各40只.逆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l/kg)建立AP模型.LXA4-ME组在造模后经尾静脉注射含LXA4-ME(87.5 μg/kg)的生理盐水1 ml.假手术组及AP组造模后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2、24 h观察大鼠腹水的性质、量及胰腺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浆淀粉酶(AMY)含量.检测各组胰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反转录(RT)-PCR法检测各组胰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E-选择素、核因子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胰腺核因子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LXA4-ME组大鼠12、24h腹水量[(6.88±1.23)、(6.53±0.91)ml]及胰腺病理学评分(8.7±1.3、7.8±1.1)均明显低于AP组[(12.32±1.94)、(14.15±1.68)ml,11.3±1.5、11.7±0.8,均P<0.01];12、24 h胰腺MPO活性、丙二醛及AMY水平均显著低于AP组(均P<0.01);胰腺TNF-α、IL-1β、ICAM-1、E-选择素、核因子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也均显著低于AP组(均P<0.01),而IL-10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AP组(均P<0.01);12、24 h胰腺核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率(24.8%±3.0%、31.6%±3.0%)显著低于AP组相应时间点(45.3%±3.4%、48.1%±4.6%,均P<0.01).结论 LXA4-ME对AP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核因子κB的激活有关.
作者:周春华;王少峰;呼闯营;方华梅;朱晓燕;李凌云;钱鸣杰;胡端敏;杨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在豚鼠放疗后耳蜗损伤中的防护作用.方法 普通级白化豚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8只,分为正常组、单纯放疗组、放疗生理盐水组及NAC药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豚鼠一侧耳颞部(右耳)做一次性60Co照射70Gy,放疗生理盐水组及NAC药物组于放疗后3h内经圆窗膜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NAC.放疗后14 d处死动物后分别做耳蜗中轴切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基底膜扫描电镜以及耳蜗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结果 与单纯放疗组比较,NAC药物组:外毛细胞纤毛无明显缺失,螺旋神经节细胞(SGC)的凋亡数减少.NAC药物组耳蜗MDA含量(0.33±0.05)低于单纯放疗组(0.84±0.13)、NAC药物组SOD活力(10.7±3.0)高于单纯放疗组(8.7±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AC药物组Caspase 3平均光密度值(0.08±0.02)低于单纯放疗组(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药物组SGC凋亡比率(7.8%±1.8%)较单纯放疗组(32.0%±8.7%)低.结论 MDA水平的升高与SOD活力下降可能与耳蜗细胞的损伤有关,NAC可保护豚鼠因放疗引起的耳蜗细胞损伤.
作者:谢利红;唐安洲;尹时华;谭颂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严重阶段,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在50%左右[1-2].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1、3-4].全氟化碳(profluorocarbon,PFC)是一类氟原子取代碳氢化合物中氢原子所得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密度高,表面张力低,在体内不发生分解代谢,携氧能力强.
作者:杨晨;陈良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与体脂含量呈负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血浆APN减少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生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血浆APN含量丰富、结构稳定,具有增敏胰岛素增敏、抗炎、保护和血管等多重作用.因此,APN不仅是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预防疾病及评价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而且有望成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然而,循环血液中APN半衰期短、浓度高、分子亚型复杂,为其临床应用带来挑战.本文就APN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廉坤;张海锋;孙璐;陶凌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受《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的委托,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创议(GOLD)科学委员会主席J(φ)rgen Vestbo,GOLD科学主任Suzanne S Hurd和GOLD执行委员会主席Roberto Rodriguez-Roisin三位专家代表GOLD科学委员会就GOLD 2011年的更新做了精彩的概述.2011年版的GOLD在内容上做了较多的修订,为COPD的诊断、治疗带来新思路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文富强;贺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自10年前第一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创议(GOLD)报告——全球COPD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发表后,该创议已进行了多次修订,有相当多的内容得到了更新.本次修订的内容主要基于COPD的新研究成果和相关新知识.一、COPD的定义与分类
作者:J(φ)rgenVestbo;SuzanneSHurd;RobertoRodriguez-Roisin;申永春;文富强;贺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乏特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有效根治术式,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和术中具体情况不同,还没有一种重建方式能够满足所有的患者[1-2].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了10例胆总管下段癌向上侵犯至肝总管甚至近左右肝管分叉处的患者,施行了单间置空肠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张健;韩广森;赵玉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的糖尿病与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病变高级研讨会于2011年8月27-28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召开.会议邀请了高润霖院士、刘志红院士等国内近20名内分泌学、心血管病学、肾病学、神经病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报道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00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作者:崔瑾;朱梅;邱明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初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骨骼肌萎缩蛋白质组.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2-7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COPD患者(COPD组)和同期收治的年龄匹配的8例骨折患者(对照组).根据患者体质指数(BMI)、去脂肪指数、股四头肌的周径、股四头肌大主动收缩力结果,COPD组又分为:(1)骨骼肌萎缩组8例:男6例,女2例;平均(70±8)岁;(2)骨骼肌非萎缩组8例:男5例,女3例;平均(74±8)岁.对照组男6例,女2例;平均(72±6)岁.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出各组受试者股四头肌外侧肌组织的总蛋白;通过PDQuest图像软件比较电泳图谱中的异常蛋白点,识别差异表达蛋白;应用质谱仪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谱;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点.结果 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出可能与COPD肌萎缩发生密切相关的12种蛋白,其中8种结构蛋白(心肌α-肌动蛋白解离亚型c、心肌肌球蛋白调节轻链-2、肌红蛋白及其亚型、心肌β-肌球蛋白解离亚型7c多肽、骨骼肌α-肌动蛋白、心肌α-肌动蛋白解离亚型b、血红蛋白珠蛋白1α链、肌球蛋白轻链-6B),4种功能蛋白(烯醇化酶1-A链、慢骨骼肌肌钙蛋白T1解离亚型a、碳酸酐酶、慢骨骼肌肌钙蛋白T解离亚型b).结论 COPD患者常并发有明显外周骨骼肌萎缩,原因可能与外周骨骼肌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数量及质量的改变有关.
作者:郭巍;傅炜萍;杨玉;戴路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分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院诊断包含有COP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合并症分布情况(对反复住院的患者以近一次住院资料为准),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共495例患者出院诊断包含有COPD,363例(73.3%)合并其他疾患,前5位的合并症分别为:高血压297例(60.0%)、缺血性心脏病79例(16.0%)、恶性肿瘤54例(10.9%)、糖尿病52例(10.5%)、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血脂异常各49例(9.9%).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30%、≥30%~<50%、≥50%~<80%、≥80%四组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分别为9.2%、12.7%、21.3%、16.5% (P=0.052),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3%、5.7%、10.9%、20.3% (P=0.002).体质指数<18.5、18.5~23.9、24.0~27.9、≥28.Okg/m2 4组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分别为13.6%、14.2%、14.6%、28.3%(P=0.051),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5%、5.7%、14.6%、25.O%(P=0.000).过去1年因COPD急性发作住院次数≥2次和<2次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分别为4.8%和24.0%(P=0.000).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第75百分位数(OR=2.371,P=0.014)、合并代谢综合征(OR=2.694,P=0.003)是COPD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COPD人群,合并症分布情况不同;血CRP水平高、合并代谢综合征是COPD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常春;姚婉贞;方天舒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简易太极拳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分批招募广州市荔湾、越秀及海珠3个行政区的7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性别和年龄(相差±2岁)配对入组,太极拳组35例患者在社区进行3个月的简化24式太极拳锻炼,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院外管理.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史、吸烟状况及用药情况,实验前后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COPD临床问卷(CCQ)评分、6 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Borg评分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共63例完成3个月的试验,其中太极拳组33例(95.3%),对照组30例(86.7%).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常规用药比例、病程、吸烟者比例、6 min步行距离、CCQ总分及症状、活动部分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后太极拳组6 min步行距离较试验前提高了(51±55)m,而对照组减小了(19±58)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后太极拳组和对照组CCQ总分分别下降(-5.81±9.41)和(0.90±8.87),症状部分评分分别下降下降(-3.79±6.17)和(1.07±5.48),活动部分评分分别下降(-2.09±3.98)和(-0.13±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后太极拳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均有一定改善,步行前后的Borg评分有下降,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简易太极拳锻炼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作为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谷刚;周玉民;王大礼;陈炼;钟南山;冉丕鑫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