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26日至2011年2月14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符合条件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给予60 Gy/30 F放疗并同步厄洛替尼150 mg/d.观察生存情况和毒性反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结果 33例患者人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3%、49.7%,中位生存期(16.3±8.6)个月(95% CI0.0~33.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16.7±7.1)个月(95% CI2.9~30.5).1、2年局部控制率为73.3%、54.9%.治疗主要毒性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肺炎,皮疹,多为1~2级.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显示了满意的疗效,安全可行.此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尚需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
作者:张薛榜;谢聪颖;李文峰;张萍;吴式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新旧手术病理分期治疗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浙江萧山医院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35 ~ 78岁)临床与预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重新进行新旧手术病理分期,观察其分期合理性及治疗预后.结果 92例术后旧分期为:Ⅰ期67例(72.8%),Ⅱ期7例(7.6%),Ⅲ期18例(19.6%).新分期Ⅰ期79例(85.9%),Ⅱ期3例(3.3%),Ⅲ期10例(10.9%).术中腹腔液常规细胞学阳性检出率为8.7% (8/92),盆腔淋巴结阳性率12.9% (11/85).术后3及5年ⅠA、ⅠB、ⅡA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B期与ⅠC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肌层浸润生存率显著短于浅肌层.腹主动脉淋巴结阳性率3.8% (1/26),6例淋巴结阳性者分别于术后4~28个月内死于癌症.结论 子宫内膜癌新分期较1988年的旧分期更加客观、实用,也更简便.子宫内膜癌深肌层及淋巴阳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低危子宫内膜癌淋巴结阳性率低,常规淋巴结切除意义不大.
作者:赵玲利;何晓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探讨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并评价该术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从2005年开始开展食管癌Ivor-Lewis手术,收集2007至2010年间404例食管癌患者Ivor-Lewis手术的情况,使用AJCC软件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结果 404例患者未出现术后院内死亡病例,共有89例患者(22.0%)出现了101例次的术后并发症.且当肿瘤原发灶尚处于T1时,就有可能出现转移.结论 食管癌很易且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其特点即是当肿瘤原发灶尚处于T1时,就有可能出现转移.研究结果倾向于根据患者转移淋巴结的解剖部位数能更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总之IvorLewis手术+两野淋巴结清扫对于中下段食管癌来说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马龙飞;相加庆;李鹤成;李斌;胡鸿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静脉血栓患者遗传性蛋白C缺陷情况.方法 收集上海仁济医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06例静脉血栓患者标本,详细调查病史,检测一般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凝血常规、凝血因子活性、抗凝蛋白活性情况,重点关注蛋白C(PC),对PC活性下降的20例患者,抽提DNA,扩增PROC基因的所有外显子,测序了解突变情况.结果 20例蛋白C活性下降患者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中位数分别为97.0%、199.9%、105.5%、254.7%、106.4%、150.4%、123.1%、89.9%.对20例PC活性下降病例检测了PROC基因,发现11例患者存在PROC突变,其中6例为同一位点突变c.565C>T,其余5例分别为c.508G>T、c.524G>A、c.1174G>A、c1157T>C、c.577-579del,均为杂合突变或缺失,其中c.508G>T、c.524G>A和c.1157T>C为国际首次报道.结论 11例PC缺陷VTE患者中发现了6种PROC基因突变,常见PROC基因突变类型为c.565C>T杂合突变.其中c.508G>T、c.524G>A和c.1157T>C为新发现突变位点.凝血因子Ⅴ、Ⅷ活性升高明显,可能与发生血栓相关.
作者:沈薇;顾怡;张岚;张纪蔚;应春妹;傅启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环瓜氨酸肽(CCP)表位表达情况与HLA-DRB1共同表位(SE)等位基因、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I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相关性.方法 对象为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和骨科的53例RA患者和42例对照组患者(外伤者26例,骨关节炎16例).抗CCP单链抗体(ScFv)通过噬菌体蛋白展示技术构建.以6×His- Tag免疫组化法检测RA关节滑膜的CCP表达情况.PADI4基因SNP通过逆转录合成cDNA测序,杂合子TA载体克隆测序.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SSP-PCR)法检测HLA-DRB1等位基因型.结果 CCP表位在RA组与对照组表达率分别为77.4%和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2个PADI4 SNP基因型(PADI4_89 G+和PADM_104T+)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这2个少见基因型者较常见基因型发生RA的危险性为3.67和2.53倍.携带SE+等位基因型者较SE-者发生RA的危险性为5.57倍.RA滑膜CCP表位表达仅与SE+等位基因型和PADI4_89 G+、PADI4_104T+以及两者同时阳性相关.血清CCP滴度与SE+、PADI4_104T+ G+,SE +/PADB_89 G+和SE+/PADM 104T+等基因型相关.结论 RA患者滑膜CCP表位表达和抗CCP抗体的产生与特定的SE等位基因型和PADI4基因SNP密切相关.
作者:李鸿斌;铁宁;贾永峰;施琳;苏燕;张桂芝;王勇;白丽杰;赵静;王静;肖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8例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患者可出现继发性癫痫持续状态、急性症状性肌阵挛、Lance-Adams综合征、脑血管意外等多种临床表现;46.43%(13例/28例)的患者为植物生存状态.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早期(发病后1周)多表现为脑回肿胀,并存在弥散性脑损害;同时可合并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疾病晚期(发病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脑萎缩和(或)脑积水.病情越重的患者头部MRI成像异常表现越明显.当MRI显示3个或3个以上不同脑区受累时,GCS评分显示其意识状态显著差于受累部位少或影像学检查正常的患者.结论 引起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不一,其临床表现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预后判断可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艺;杨晓苏;肖波;杨欢;贺健安;肖岚;舒怡;龙学颖;廖伟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制备盐酸表阿霉素和钆喷酸葡胺的复方PLGA纳米粒制剂,并从实验兔体内和体外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W/O/W型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复方盐酸表阿霉素-钆喷酸葡胺纳米粒,对主要处方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以药物的包封率等为考察指标进行制剂体外评价;CT定位下经皮穿刺向兔肝内注入VX2瘤株,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插管法向瘤兔肝动脉内注入载药纳米粒后行常规MR扫描,对其成像效果进行体内评价.结果 采用优化后处方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为33.8%±3.4%,载药量为0.225%±0.052%,药物利用率为69.6%±4.3%.纳米粒平均粒径180.6 nm,药物可持续释放48 h,MR监测下成像效果好.结论 本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钆喷酸葡胺纳米粒工艺简单,药物释放缓慢,这种兼具监测功能的新型载药纳米粒可用于阿霉素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
作者:纪建松;滕皋军;杨宏远;宋晶晶;卢陈英;傅红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cox-2)基因的特异性小干扰RNA( siRNA)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针对cox-2基因的siRNA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转入食管癌EC9706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0、2、4 Gy辐射处理,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cox-2、MMP2、Bax、Bcl-2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Cox-2蛋白及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蛋白(pAKT)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辐射处理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测序证实构建出针对cox-2基因的siRNA载体pRNA-U6.1-siCox214,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其转染的食管癌EC9706细胞cox-2基因表达为有效沉默.0、2、4Gy辐射处理后,沉默cox-2基因表达的EC9706细胞中MMP2、Bcl-2 mRNA、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照射剂量呈反比,Bax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且与照射剂量呈正比;cox-2沉默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沉默组细胞外侵袭穿透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沉默组细胞在0、1、2、4、6、8、10 Gy照射后集落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siRNA沉默cox-2基因表达可明显增强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可能与MMP2、Bax、Bcl-2、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蛋白有关.
作者:吴慧;卢晓旭;刘冬梅;赵国强;樊青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PS)、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AS)以及普罗布考、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 PAS)3种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稳定及脂肪的影响.方法 将完成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高脂组(n=4)、PS组(n=8)、AS组(n=5)、PAS组(n=7)5组.PS组采用普罗布考(104.4 mg/kg)联合阿司匹林(10.4 mg·kg-1·d-1)灌胃、AS组采用阿司匹林(10.4 mg· kg-1·d-1)联合洛伐他汀(2.1 mg·kg-1·d-1)、PAS组给予普罗布考(104.4 mg· kg-1·d-1)、阿司匹林(10.4 mg·kg-1·d-1)和洛伐他汀(2.1 mg·kg-1 ·d-1)灌胃8周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通过体质量及不同部位脂肪称重、血清生化指标、病理变化综合评价联合用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及脂肪的影响.结果 灌胃治疗2周后,PS组(251 g±5 g)、PAS组(247 g±7g)体质量明显高于高脂组(220 g ±6 g,P<0.01).AS组(440 g±9 g)灌胃3周体质量明显高于高脂组(197 g±6 g)(P<0.05);治疗8周后,PS组、AS组、PAS组心脏、肾脏、肾脏周围脂肪、胃肠道周围脂肪的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明显高于高脂组(P<0.01);血清总胆固醇,PS组(1.67 mmol/L±0.12 mmol/L)、PAS组(1.77 mmol/L±0.15 mmol/L)、AS组(1.80 mmol/L ±0.16 mmol/L)明显低于高脂组(28.45 mmol/L±3.07 mmol/L,P<0.01);炎症因子PAS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27 pg/ml±21 pg/ml)明显低于高脂组( 100 pg/ml±34 pg/ml,P<0.05);病理切片(主动脉血管条油红染色、不同脏器冰冻切片油红染色及不同部位主动脉HE染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方面明显优于AS组.结论 PS组、AS组、PAS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中以PS组、PAS组疗效佳.由脂肪相关指标变化推测,脂肪因子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蓝晓红;周永刚;李祥;许锐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患者男,53岁,主因“左下肢麻木、发凉、跛行10个月余,加重20 d”于2012年2月27日收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发凉、麻木,行走500 m左右左下肢即出现酸胀不适感,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近20d来患者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跛行距离缩短为50 m,来我院就诊,否认既往外伤、手术史.入院查体:双下肢无肿胀,感觉运动正常,左足皮温低,左足趾可见轻度紫绀,左下肢Burger征(+).
作者:孙岩;吴学君;董典宁;袁海;高培显;金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根据Ferri 2005年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全球痴呆患者预测研究,2012年全世界大概有痴呆患者2800万,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4320万.而痴呆患者经常会出现精神症状,甚至有攻击倾向,因此临床医师经常会处方抗精神病药物来改善这一症状.既往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与卒中风险和老年痴呆患者的死亡危险增加有关,而卒中和心肌梗死都是血管事件,因此Pariente领导的团队假设抗精神病药物也会导致心肌梗死,并基于这一假设对37138例应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的社区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抗精神病药物是否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4月23日的《内科医学档案》杂志(Arch Intern Med,2012,172:648-653).
作者:陈晨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利用胶原蛋白海绵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观察其植入动物体内后人工椎板的生成情况.方法 抽取2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血,通过离心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扩增后行成骨诱导,并将诱导所得成骨细胞定植于胶原蛋白海绵上,构建组织工程骨.取3~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胶原蛋白海绵组(B组)和胶原蛋白海绵组织工程骨组(C组),每组16只,构建全椎板切除减压动物模型.结果 CT检测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织工程骨组于术后4周即有明显新骨生成,至第8周新生椎板与正常骨组织显影类似,而其余两组均无新生骨生成.组织学检测发现术后第2周手术区局部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第4周可见空白对照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长入椎管,B组和C组均无纤维组织进入椎管,且后者已有新生骨组织生成.结论 利用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应用于全椎板切除减压动物模型中可成功构建人工椎板,从而及时有效的恢复了椎管的解剖结构.
作者:陈绪君;董有海;王明海;洪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一种科学性、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较高的大型哺乳动物的急性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为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及修复重建等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和实验平台.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山羊,体重质量35~45 kg,经静脉麻醉后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时使用的球囊系统,经椎板间有限开窗入路制备活体山羊的急性脊髓压迫模型,然后按步骤将球囊置于欲研究的靶脊髓节段并加以扩张.共将动物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3只)(仅行靶节段的椎板切除,并不置入球囊);假手术组B(4只)(行靶节段的椎板切除,并置入球囊但不予扩张);靶脊髓节段部分受压组C(4只)(扩张球囊占椎管前后径约30%);靶脊髓节段完全受压组D(4只)(扩张球囊占椎管前后径约90%).术中和术后采用X线和CT重建技术记录球囊所处的脊柱节段位置、球囊扩张后椎管的占位程度;记录球囊扩张时达到椎管占位程度目的时的球囊压强值、容量值及所需时间;采用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记录术前及术后第7天动物的后肢活动状况,测量体感诱发电位(SSEP)图形和数值变化.结果 应用X线及CT成像测得:当球囊内注入造影剂0、(1.3±0.2)、(2.8±0.2)ml时,相对应的椎管占位率分别为0%、33%±2%、89%±4%,分别对应轻度压迫损伤组、中度压迫损伤组、重度压迫损伤组.损伤模型术后第7天SSEP及运动功能受损的记录分析显示,各组损伤程度一致性较高且与剂量有关.结论 微创可扩张球囊技术制备的活体山羊急性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可模拟临床急性脊髓压迫损伤状态.经椎板间有限开窗技术能基本满足目前的模型制备需要.
作者:郑月焕;方洲;曹鹏;郑涛;孙长惠;陆炯;史日异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并分析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11月31例患者的并发症并分为主要和次要并发症,和手术切除节段、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因素.分析并发症和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定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主要并发症2例次,次要并发症30例次.术后气管插管拔管延迟和出血量相关.术后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和手术时间相关.假体下沉与各项因素及随访时间均无明显相关(Z =2.156,P=0.031;Z=2.427,P=0.015,P>0.05).结论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次要并发症基本上不影响患者的转归,且很多情况下都有预防措施.术前计划时应该而积极进行预防,尤其避免主要并发症的出现.积极治疗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范彧;赵宏;仉建国;田野;李书纲;胡建华;刘勇;王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终生患病率高达5%~2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数字,在全球致残性疾病排名中抑郁症位列第四.国内外研究均指出,抑郁症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干预,缓解状态的长期维持以及预防复发.如何判定抑郁症症状的缓解以及如何评估抑郁症治疗效果仍是医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刚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