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青少年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了解疾病在儿童期和青春期的临床特征及转归规律.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内科住院治疗的0~18岁青少年突发性耳聋患者35例(38耳),按照年龄阶段分为2组:儿童期患者(0 ~12岁)17例(19耳),青春期患者(13 ~ 18岁)18例(19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听力学特征、血液学指标以及疗效等情况.结果 青少年突发性耳聋很少伴有“耳闷”症状;儿童期组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青春期组.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程度普遍较重,81.6%的患耳表现为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曲线类型以平坦型和全聋型为多见.儿童期组与青春期组血小板计数、电解质离子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多项血液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的患者听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儿童期组与青春期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青春期组听力提高程度较儿童期组更为明显.结论 青少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儿童期与青春期的临床与听力学特征、血液学指标及治疗效果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分型分级诊治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不同年龄阶段突发性耳聋诊疗方案.
作者:王大勇;侯志强;刘岩;高云;赵飞帆;纵亮;兰兰;王秋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Eisenmeng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全国31个临床中心入选经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成人CHD合并Eisenmenger综合征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等人口学指标,症状、体征、世界卫生组织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WHO-FC)、6 min步行距离等临床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不同类型CHD合并Eisenmeng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24例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67例(29.9%),室间隔缺损104例(46.4%),动脉导管未闭53例(23.7%);男67例(29.9%),女157例(70.1%);年龄15~ 63岁,平均(29.6±9.9)岁;平均BMI(19.9±4.0) kg/m2、6 min步行距离(371±75)m.WHO-FCⅡ级158例(70.5%),Ⅲ级64例(28.6%);173例(77.2%)患者心电图表现出右室肥厚.患者平均右房压(8.9 ±5.7)mm Hg(1 mm Hg=0.133 kPa)、肺动脉平均压(77.2 ±19.1)mmHg、心指数(3.03±1.35)L·min-1·m-2、肺血管阻力为(1621 ±887)dyn·s·cm-5.结论 CHD合并Eisenmengcr综合征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室间隔缺损患者所占比例高.CHD患者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减退不呈平行关系.
作者:陈果;何建国;柳志红;顾晴;倪新海;赵智慧;熊长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Th2/Th1细胞失衡模式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及流式微球分析法(CBA法)检测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在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3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及中耳积液及20名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表达,对比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病例组外周血及中耳积液之间IL-4和IFN-γ水平以及两者比例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外周血IL-4水平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FN-γ阳性细胞/IL-4阳性细胞在病例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3比35±19,P<0.05).而病例组IFN-γ水平略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比13%±8%,P>0.05);病例组外周血与中耳积液中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2活化亢进,Th2/Th1平衡失衡,可能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重要基础;过敏反应主要在全身起作用,中耳局部的免疫反应有待进一步进行探索.
作者:秦彩虹;赵守琴;杨琳;王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既往有腹膜后腔手术史的患者再行同侧后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原有同侧腹膜后腔泌尿系手术史者10例.其中肾囊肿术后复发4例:1例为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后复发,3例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复发.无功能肾6例:肾切开取石术后3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1例,开放性肾盂成形术后2例.距第一次手术时间12~85个月,平均38.6个月.上述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手术,肾囊肿复发者行肾囊肿去顶术,无功能肾者行患肾切除术.结果 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平均40 ~ 185 min,平均97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 460 ml,平均125 ml.术中4例腹膜破裂,其中1例肾腹侧囊肿者,将腹膜裂口扩大,按经腹腹腔镜术式完成手术.术后住院时间3~9d,平均5.6d.9例获随访3~ 47个月,平均21.5个月,未见并发症.结论 对于既往有经胁部入路腹膜后腔手术史者,可选择合适的病例,经腹膜后腔入路行腹腔镜手术.
作者:孙方浒;韩文胜;洪涛;俞洪元;李飞平;王仙友;蔡仙国;张显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PUFA的含量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新鲜冰冻的肿瘤组织取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82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29 ~ 83岁,中位年龄60.2岁.应用气相色谱毛细管层析法检测标本中各PUFA的含量并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按各脂肪酸成分及相关脂肪酸比值,分别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位置、病理特征、转移情况及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及P53肿瘤指标不同表达程度等方面比较组织中各PUFA含量差异.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情况下的各PUFA含量差异.结果 年龄≥60岁患者(n=44)中花生四烯酸(AA)含量低于年龄<60岁患者(n=38)(0.12%±0.06%比0.17%±0.09%,P=0.045).肿瘤大小<5 cm(n=42)的组织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高于肿瘤≥5 cm者(n=40)(0.29%±0.13%比0.20%±0.14%,P =0.030),而ω-6/ω-3PUFA则低(10.8±2.6比13.2 ±6.4,P =0.031).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肿瘤组织中亚油酸含量和AA/ω-3 PU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3、0.027),分化程度低者亚油酸含量高(19.9%±6.3%)而AA/ω-3 PUFA低(4.1±2.0).在VEGF阳性肿瘤患者组织中亚油酸含量高于阴性者(16.2%±3.7%比13.9%±2.7%,P=0.009),而AA/ω-3 PUFA、AA/ω-6 PUFA、AA/亚油酸均低(5.0±1.8比6.7±3.3,0.30±0.09比0.34±0.09,0.50 ±0.21比0.61 ±0.21,P=0.004、0.038、0.030).在Ki.-67不同表达程度的患者肿瘤组织中亚油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8),Ki-67阴性者亚油酸含量高(22.5%±10.1%).各脂肪酸含量在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P53指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肿瘤组织中PUFA的含量与临床病理指标有关联,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等情况.
作者:杨凯;田文;赵坡;李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婴儿型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的1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的病史、首发症状、体征、生化检查结果及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并对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生存情况等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外周血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明显低下或完全缺失,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左心室质量指数为161 ~ 616 g/m2;患儿随访时均存在严重的肌力减退和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明显落后.15例患儿进行了肌酸磷酸激酶的检测,其中14例明显升高;15例患儿进行了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的检测,均明显升高;16例患儿首发症状年龄的中位数为3.6(2.0~6.8)个月,确诊时年龄6.5(3.8 ~9.3)个月.14例患儿已经死亡,死亡年龄9.0(4.7 ~18.7)个月.结论 婴儿型GSDⅡ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进行性心肌肥厚以及肌力或肌张力减退是婴儿型GSDⅡ突出的表现,外周血GAA活性的检测是筛查婴儿型GSDⅡ的有效方法.
作者:傅立军;陈树宝;邱文娟;郭颖;赵鹏军;章旭;李奋;黄美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一侧输尿管结石梗阻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提高诊治的及时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诊治的一侧输尿管结石梗阻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转归.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65.7岁.其中,右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7例,左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5例.12例血肌酐均超过310 μmol/L,其中,无尿4例,无尿持续时间1~7d,少尿8例(24h尿量少于400 ml),少尿持续时间2~10d,高热11例,体温高达40℃,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0例(>10×109/L)、降低2例(<4×109/L).结果 12例患者,1例施行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10例施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外引流术,1例施行开放取石术.11例施行内、外引流术的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常规方法处理输尿管结石.经抗感染、抗休克、超滤及解除梗阻的综合治疗,12例患者均渡过危险期.结论 一侧输尿管结石梗阻,由于梗阻侧毒素的大量吸收,可继发对侧肾功能受损、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清除毒素、解除梗阻是治疗关键.
作者:谭付清;沈柏华;谢立平;孟宏舟;方丹波;汪超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99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Luminal 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Ki-67<14%)],Luminal B(ER +/PR+/HER2±,Ki-67>14%),HER2(ER-/PR-/HER2+)和三阴性(ER-/PR-/HER2-).根据不同分组,比较其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99例保乳患者中,其中局部复发患者42例,5年复发率6.0%,远处转移42例,占6.0%,乳腺癌5年生存率91.8%.多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分子分型(P<0.001),淋巴结状态(P <0.001)及是否进行化疗(P<0.001)的患者的乳腺癌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乳后局部复发存在差异(P =0.022),但多因素结果显示分子分型并不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81).结论 虽然与其他类型乳腺癌患者相比,三阴性患者的预后较差,但是保乳治疗仍然是该类患者可行的治疗选择.
作者:耿文文;张斌;李丹华;梁新瑞;曹旭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经腹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经验,探讨其在输尿管嵌顿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999年9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117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嵌顿性结石1100例,非嵌顿性结石71例;单侧输尿管多发结石51例;合并同侧肾脏小结石139例.结石大径0.8 ~2.6 cm,平均1.5 cm.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手术部位引流管.结果 1171例患者中2例改开放手术;27例结石上移进入肾盂,其中25例改行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成功取出结石,2例未能找到结石,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后体外碎石治疗,该27例患者均为非嵌顿性结石或输尿管多发结石.其余11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160 min,平均56.1 min;术中出血量10~250 ml,平均45.2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1~7d,平均3.1d;术后住院时间3~9d,平均4.8d.术后出现漏尿1例,6d后好转;支架管未到位或回缩10例,均于术后经输尿管镜拔除;麻痹性肠梗阻1例,术后1周后好转;术后严重血尿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未见肠道及邻近脏器损伤、腹腔感染等并发症.827例术后获随访2个月~9年,平均7.3个月,术后输尿管狭窄12例,其中2例为术中发现合并输尿管息肉患者,7例接受输尿管扩张或球囊扩张治疗,3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2例失随访;另有5例术前重度肾积水患者术后出现肾脏萎缩,2例无明显症状定期随访,3例因反复腰痛或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接受患肾切除手术.结论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行,结石取净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治疗中可取代开放手术.
作者:马亮;余大敏;张志根;李恭会;丁国庆;陈岳兵;许力为;吴海洋;蔡秀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Ang) 1-7对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18只Wiste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和博来霉素+Ang1-7组.均以微量泵0.29 μl/h皮下24 h恒速持续泵注4周,具体为:博来霉素组以博来霉素气管内滴入并泵内注入注射用水,博来霉素+ Ang1-7组以博来霉素气管内滴入并泵内注入Ang1-7(25 μg·kg-1·h-1),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气管内滴入并泵内注入注射用水.4周后HE、Masson染色评价纤维化程度,测定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印迹法分析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α-Ⅰ型胶原mRNA含量.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设置无刺激对照组、AngⅡ刺激组(10-7 mol/L的AngⅡ刺激)、Ang1-7刺激组(10-7mol/L的Ang 1-7刺激)、AngⅡ+Ang1-7刺激组(上述浓度的Ang1-7和AngⅡ刺激)、AngⅡ+Ang1-7+ A779刺激组(10-6mol/L的A779干预1h后予上述浓度Ang1-7和AngⅡ刺激).利用QuantiGene多基因定量检测下游因子TGF-β1、RT-PCR检测α-Ⅰ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结果 体内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博来霉素组纤维化程度增高,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多[(3.69±0.18)比(0.50±0.15) mg/g,P<0.05];博来霉素+ Ang1-7组纤维化程度减轻,羟脯氨酸含量[(2.14±0.29) mg/g]明显减少(P<0.05);博来霉素组TGF-β1 mRNA、α-Ⅰ型胶原mRNA和α-Ⅰ型胶原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45 ±0.45、5.14±0.55和1.48±0.34,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20、1.00±0.08和0.23 ±0.11(均P<0.05);而博来霉素+ Ang1-7组上述表达量(2.80±0.35、3.10±0.52和0.49±0.11)均低于博来霉素组(均P<0.05).体外实验:AngⅡ刺激组TGF-β1 mRNA和α-Ⅰ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1.67±0.26和4.86±1.36)均高于无刺激对照组(1.00±0.10和1.46±0.54)(均P<0.05);而Ang1-7刺激组上述表达量(1.30±0.22和2.07±1.05)与无刺激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gⅡ+ Ang1-7 刺激组上述表达量(0.91±0.30和1.57±0.27)均低于AngⅡ刺激组(均P<0.05);AngⅡ+ Ang1-7+A-779刺激组上述表达量(1.25 ±0.14和1.29±0.49)与AngⅡ+Ang1-7刺激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g 1-7对博来霉素所致的肺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Ang 1-7抑制AngⅡ诱导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孟莹;余常辉;蔡绍曦;李旭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为前列腺癌免疫基因治疗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 采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IL)-18、IL-12联合免疫基因疗法,对110只C57BL/6小鼠前列腺癌模型进行致瘤性和抑瘤性观察.结果 腺病毒Adm IL-18、AdhIL-12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接种野生型、转AdLacZ、转AdmIL-18的RM-1细胞、转AdhIL-12的RM-1细胞、转AdmIL-18、AdhIL-12混合RM-1细胞的小鼠致瘤比例分别为10/10、10/10、4/10、5/10及2/10;成瘤时间分别为(12.3±1.5)、(12.8±1.0)、(15.4±1.3)、(14.8±0.8)、(24.5±2.2)d;接种30 d后肿瘤结节直径分别为(37.0±3.0)、(35.0±4.6)、(25.0±2.0)、(27.0±4.1)及(9.5±3.2)mm.与其他4组比较,转AdmIL-18、AdhIL-12基因RM-1细胞小鼠致瘤率下降,成瘤时间延迟(P<0.01)、瘤结节小(P<0.01).AdmIL-18、AdhIL-12瘤体注射还可抑制肿瘤生长(P<0.01),减少肺转移灶数目(P<0.01).结论 IL-18、IL-12联合基因治疗可诱发前列腺癌小鼠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作者:成兵;农绍军;张跃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0% ~ 15%.MM常伴有溶骨、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等.2/3的MM患者并发贫血,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1-2],一般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3].贫血不仅是MM分期指标,对预后也有重要意义[4].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瘤细胞恶性增殖、排挤造血组织、影响造血功能.此外,肾功能不全、反复感染、营养不良、高黏滞血症、溶血等因素也会造成或加重贫血.现就近年来MM贫血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梅舒翀;王化泉;邵宗鸿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脑转移是严重威胁肾癌患者的一类临床事件,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为移性肾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此类药物是否可用于肾癌脑转移的治疗、是否可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来治疗肾癌脑转移值得我们关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使用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成功治疗肾癌脑转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3岁.2003年10月因左肾透明细胞癌(pT2bN0M0 G1)于外院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2010年5月复查胸片发现右下肺心影旁阴影,行CT及磁共振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小脑及小脑蚓部结节.诊断为左肾癌术后、多发纵隔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多发脑转移.2010年5月28日开始索拉非尼治疗,400 mg,2次/d.在起始阶段,出现1级手足皮肤反应、腹泻及脱发.
作者:毕新刚;马建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我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诊断与治疗已取得显著进步,但该病的总体病死率尚无明显改观,因此进一步提高疗效面临严峻挑战,规范PNH诊疗,对提高其总体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深入研讨,达成我国PNH诊疗共识[1].现将该共识解读如下.
作者:付蓉;李丽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临床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否会影响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一直存在争议.克拉霉素是广泛应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之一,早期曾认为其短期使用对心血管有益.近年部分研究显示克拉霉素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克拉霉素的长期安全性并不明确.近期,英国邓迪大学的学者对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克拉霉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或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时,可能增加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该研究结果发表于3月21日的《英国医学杂志》(BMJ,2013,346:f1235).
作者:盖晓燕;贺蓓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一、地震伤员分类标准1.有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重症感染、伤情不稳定者及符合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标准者为危重伤员.2.存在潜在器官功能障碍风险,需要密切观察或可能转为危重症者为重症伤员.二、地震伤员转入及转出ICU标准(一)成人伤员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符合转入ICU标准[1-3](如可能,完成APACHⅡ评分)1.基础状况差:(1)年龄> 70岁,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2)意识模糊或烦躁不安.2.需要呼吸功能监测及支持:(1)呼吸过速(呼吸>35次/min)、过缓(呼吸<8次/min)、节律异常等;(2)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和体征,吸氧时脉搏氧饱和度<90%;(3)有大气道阻塞风险,如颌面部、颈部、胸部损伤等;(4)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异常:PaO2< 60 mm Hg、PaCO2>55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4·20芦山地震医疗专家组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体外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CD8+ HLA-DR+T细胞的抑制作用,SAA患者效应T细胞功能与临床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SAA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2年2至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SAA患者16例,免疫磁珠分选患者骨髓CD8+HLA-DR+T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2(IL-2)、FK506,培养72 h用光密度法测培养孔细胞增殖;用淋巴分离液分离上述SAA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分别加入IL-2、FK506、环孢素(CsA),并设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因子),共培养18 h加入佛波酯等活化4h,用流式细胞仪测CD8+ HLA-DR+T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TNF-β表达量与外周血象及CD4+/CD8+T细胞比例的关系.结果 当IL-2浓度≥20 U/ml时,反应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0.538±0.142]明显高于对照孔(0.505±0.153) (P <0.05);加入FK506后,A值降低为(0.386 ±0.124) (P <0.05).IL-2组细胞内TNF-β蛋白表达(73.36%±16.7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66.61%±16.20%),FK506组与FK506+ CsA组TNF-β蛋白表达(47.78%±20.09%、42.23%±21.3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但是FK506+ CsA组与FK50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β表达量与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呈负相关,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与患者CD4 +/CD8+T细胞呈负相关(r=-0.86、0.77、-0.90,均P<0.05).结论 IL-2能促进SAA患者CD8+ HLA-DR+T细胞增殖,FK506能抑制此增殖作用;IL-2能促进CD8+ HLA-DR+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TNF-β,FK506能抑制其分泌;FK506联合CsA对CD8+ HLA-DR+T细胞抑制作用与单用FK506作用相当.
作者:董琪娥;付蓉;刘春燕;阮二宝;王晓明;王国锦;瞿文;刘鸿;吴玉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Th22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重型初诊AA患者11例,非重型初诊AA患者12例,重型治疗后有效患者12例,非重型治疗后有效患者12例,以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所占比例.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2(IL-2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反转录(RT)-PCR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逐层分析比较.结果 AA重型初诊组和重型治疗有效组Th22细胞比例、IL-22、TNF-α、IL-6、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1.4%和2.6%±0.6%比1.2%±0.3%、(57±17)和(34±10)比(19±6)ng/L、(497±123)和(314±79)比(228±50) ng/L、(322±88)和(187±45)比(134±26)ng/L、1.65±0.51和0.92±0.28比0.47±0.09,均P<0.05];治疗有效组低于初诊组(均P<0.05).在非重型患者中亦有类似结果.重型初诊患者以上各项表达水平均高于非重型初诊患者(均P <0.05),但重型治疗有效组与非重型治疗有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A重型初诊组和重型治疗有效组TGF-β水平分别为(3.4±1.1)、(5.8±1.7) n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7 ±2.8)ng/L,P<0.05],且初诊组低于治疗有效组(P<0.05);在非重型患者亦有类似结果;且重型初诊患者低于非重型初诊患者(P<0.05),但重型治疗有效组与非重型治疗有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患者体内Th22细胞数量增加,可能与AA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提示AA患者体内TNF-α、IL-6的表达升高及TGF-β的表达减低可能促进Th22细胞的分化发育.
作者:刘立民;张兴霞;赵广圣;司叶俊;林国强;张彦明;何广胜;吴德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亚群中转录因子的异常.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0例IRH患者的骨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的自身抗体.采用免疫磁珠分选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细胞转录因子B细胞淋巴瘤6(Bcl-6)、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维甲酸依赖性孤儿受体(RORγt) mRNA表达水平,以同期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同期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RH组在干/祖细胞(CD34+细胞)、粒系(CD15+细胞)、红系(GlyA+细胞)分别有67.5%(27/40)、65.0%(26/40)、75.0%(30/40)发现自身抗体,累及造血系统三系者为27.5% (11/40),两系者为52.5%(21/40),一系者为20.0% (8/40).IRH组Bcl-6、Foxp3的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243(0.854 ~4.544)比1.211(0.131 ~2.816),0.124(0.073 ~0.198)比0.071 (0.046 ~0.118),均P<0.05],Foxp3/Bcl-6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H组与AA组Foxp3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A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H组[0.290(0.138~0.480)比0.133(0.068~0.189),P<0.01],IRH组Foxp3/RORγt比值高于AA组[0.975(0.483 ~1.416)比0.500 (0.240 ~0.795),P<0.01].结论 IRH是由抗造血细胞自身抗体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症,可能与Bcl-6高表达有关,IRH免疫学发病机制与AA不同.
作者:方宝枝;岑建农;朱明清;何广胜;苗瞄;王秀丽;吴倩;刘真真;路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CD3+T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结合蛋白(shelterin)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诊断明确的20例SAA患者(初治患者9例,治疗后恢复患者11例)及10名健康对照的骨髓标本,以免疫磁珠法分选CD3+T细胞,以Southern印迹法检测端粒长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helterin核心蛋白:TRF1、TRF2、TPP1、POT1、RAP1、TIN2基因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相关分析.结果 SAA患者CD3+T细胞端粒长度初治组为(4.4±1.1)kb、恢复组为(5.8±1.0)kb,均明显短于对照组[(9.2±3.3)kb,P <0.05].且CD3+T细胞端粒长度与T细胞亚群(T辅助/T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0.564,P=0.029).初治组PO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恢复组[0.16(0.02~ 0.29)比1.17(0.82~1.86),P<0.05].初治组RA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恢复组和对照组[4.14(1.93 ~6.92)比0.87 (0.30~1.73)和0.62(0.45 ~4.07),均P<0.05].结论 SAA患者T细胞存在端粒长度及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异常,且与病情相关.
作者:王婷;付蓉;王化泉;瞿文;阮二宝;王国锦;刘鸿;吴玉红;王晓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