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3年32期文献
  • 乳腺肉芽肿性疾病32例超声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肉芽肿性疾病的超声特征及诊断可行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32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肉芽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信息,为辅助诊断乳腺肉芽肿性疾病提供依据.结果 依据32例乳腺肉芽肿性病例,其超声特征可分为4型:管样型、肿块型、弥漫型和囊肿型.其中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和12例未分类的肉芽组织增生以管样型(6、5例)为主,其次为肿块型(4、5例)和弥漫型(各2例);5例黄色肉芽肿、2例脂性肉芽肿和1例异物肉芽肿,除1例脂性肉芽肿为囊肿型外,其余均表现为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和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这两组病例诊断准确率较高,超声下以炎症作为第一诊断的比例分别为10/12和8/12,而诊断为BI-RADS 4b及以上的均只有1例,分别为8.3%.黄色肉芽肿和异物肉芽肿超声下被误诊为癌概率则很高,BI-RADS 4b及以上误诊比例分别为4/5和1/1.结论 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和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结果.

    作者:吕江红;楼海亚;马明明;方辉;林莎;徐海珊;寿金朵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腹部创伤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腹腔脓液细菌学及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腹部创伤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脓液细菌菌群分布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2001年1月至2012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腹部创伤并发严重腹腔感染病例41例,获得腹腔脓液标本共123份,回顾性分析微生物实验室菌群及药敏结果,输入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腹腔脓液标本共分离出297株菌,平均(7.2±2.3)株.革兰阳性细菌占44.1% (131/297),革兰阴性细菌占55.2%(164/297),真菌占0.7% (2/297).分离率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72株,24.2%)、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22.2%)、肺炎克雷伯菌(34株,11.4%)、粪肠球菌(28株,9.4%)和铜绿假单胞菌(21株,7.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超过90%,分别为91%和98%.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79%.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高(90%).结论 腹部创伤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腹腔感染菌尽管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也较高;头孢哌酮、环丙沙星、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作者:张少一;李幼生;王剑;虞文魁;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肿瘤患者手术备血策略的建立及其手术用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制订肿瘤患者手术备血策略(SBOS),探讨肿瘤患者手术备血、用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2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备血患者的22 643人次备血申请资料和7430人次手术用血资料,并对入选资料的患者信息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输血率为32.81% (7430/22 643).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治疗备血、输血数据,建立肿瘤患者SBOS:用血百分比<30%的手术归入血型定型和抗体筛选,不用备血;其余类型手术采用交叉配血,备血量主要取决外科患者具体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对手术是否输注红细胞有影响(OR=0.797、9.614、1.949、0.437、0.444、2.038,均P<0.05);肿瘤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总蛋白对手术是否输注血浆有影响(OR=0.851、1.367、1.801、1.652、2.922、2.224、1.362,均P<0.05).结论 肿瘤患者手术备血,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凝血功能、蛋白水平的影响,合理进行备血申请和输血,保证用血科学、安全.

    作者:李喜莹;赵国华;刘敏;彭涛;周冬燕;于晶晶;赵维齐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肺血栓栓塞症全因死亡相关因素的荟萃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全因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1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PTE全因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并查阅各个研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来补充.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参考关于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的建议进行评价;随机对照研究利用Jadad量表进行评价.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以RR值(95% Cl)表示.结果 终纳入35篇文献,共计19 613例PTE患者,全因死亡率为0.5%~30.0%,平均(10.7±7.6)%,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右心功能不全[2.18(1.64 ~2.89),P =0.000],D-二聚体阳性[5.19(1.93 ~13.96),P=0.001],血清肌钙蛋白升高[4.01(2.77 ~5.81),P=0.000],低血压[2.76(1.25~6.09),P=0.010],恶性肿瘤[2.65(2.01~ 3.50),P=0.000],充血性心力衰竭[1.90(1.62 ~2.22),P=0.000],慢性肺脏疾病[1.40(1.18 ~1.66),P=0.000],心动过速[1.65(1.23 ~2.20),P=0.000],长期卧床[1.74(1.36~ 2.21),P=0.000],年龄>65岁[1.24(1.13~ 1.37),P=0.000],并且当多因素共存时死亡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PTE患者全因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包括D-二聚体持续阳性、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低血压、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长期卧床、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动过速、慢性肺脏疾病、年龄> 65岁等.

    作者:宫小薇;袁雅冬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114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术前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48例在传统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简称停跳组),另66例在并行体外循环不停跳下手术(简称并循组).结果 术后并循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停跳组,并循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肌钙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停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9±25)比(117±28) min,(15±14)比(27±19)h,(57±27)比(79±34)h,(6.2±1.8)比(7.0±2.4)d,均p<0.05].两组血浆肌钙蛋白I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转机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循组比停跳组:转机0.5h:(0.132 ±0.022)比(0.265 ±0.014) μg/L,转机1 h:(0.341 ±0.027)比(0.572±0.046) μg/L,术后1h:(0.641 ±0.036)比(0.932±0.047) μg/L,术后6 h:(1.212 ±0.765)比(1.627 ±0.542) μg/L,术后24 h:(1.496 ±0.263)比(1.734 ±0.328)μg/L,均P<0.05].结论 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降低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术中风险,减轻心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权晓强;程兆云;孙俊杰;赵健;刘晓飞;夏东升;张国报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1年山西省胃肠道间质瘤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山西省2011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分布规律、临床特征等信息.方法 通过医保检索及医院调查的方法收集山西省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新诊断的及可疑GIST病例,所有病例石蜡切片后不经过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由山西省肿瘤医院两位病理科医师重新分析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分析GIST的发病率和地区及年龄分布情况等.数据采用计数资料描述.结果 2011年山西省新发现GIST病例153例,发病率为4.3/100万(2011年山西省总人口35 932 786人),中国年龄标化发病率3.6/100万,世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8/100万.山西省各个地区发病人数不同,散在分布,太原和长治较多,均为25例.153例GIST患者中男83例(54.2%),女70例(45.8%),男女之比为1.19∶1.山西省统计局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男性人口数18 437 500人,女性人口数17 495 200人,男性发病率4.5/100万,女性发病率4.0/100万,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59岁,高发年龄段为55 ~59岁(33例).153例GIST中139例有病变部位的记载,其中发生在胃88例(63.3%),小肠21例(15.1%),大肠7例(5.0%),十二指肠6例(4.3%),食管3例(2.2%),胃肠道外14例(10.1%).113例GIST有肿瘤大径的记载,中位数(范围)为5.78(0.3~25.0) cm,≤2 cm 30例(26.5%),>2 ~5 cm 33例(29.2%),>5~10 cm 36例(31.9%),>10 cm 14例(12.4%).141例有细胞类型的记载,其中梭形细胞112例(79.4%),上皮型11例(7.8%),混合型18例(12.8%).结论 山西省GIST是一种散在的、发病率低的疾病,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太原与长治发病例数相对较多.

    作者:王振华;梁小波;王毅;马国龙;曲永庆;田晓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l)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了2010至2012年金华市广福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0±12)岁]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组织细胞的胞质及胞膜,在食管癌组织中总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68.3% (41/60)比25.0%(15/60),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AC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肝组织(0.64±0.05比0.21 ±0.10,P<0.05).MAC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MACC1的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建军;洪强;胡丛岗;方跃君;汪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膀胱全切除前后施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前后实施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e-PLND)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泌尿外科行e-PLND+全膀胱切除术且具备完整病理资料的107例膀胱癌患者.男94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10)岁.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按解剖部位将盆腔淋巴结分为10区6组进行.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e-PLND后再行膀胱全切术(A组)47例;膀胱全切后再行e-PLND(B组)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清除的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率、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和并发症等.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临床及病理特征两组分布均衡(P>0.05).A、B两组e-PLND时间分别为(83±27)与(78±24) 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切除膀胱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9±41)与(113±44) min(P<0.01);清除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5.5±9.7)与(29.0±8.4)枚(P<0.05),其中髂内区域分别为(5.7±2.9)与(7.2±3.5)枚(P<0.05),骶前区域分别为(1.3±1.1)与(2.5±1.6)枚(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率两组分别为34.0% (16/47)与31.7% (19/60)(P>0.05);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9.0% (108/1197)与7.5%(130/1743)(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3.4% (11/47)与20.0% (12/6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癌行根治性手术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再行膀胱全切术较优.但膀胱全切后,须对髂内及骶前区域的淋巴结进行认真核查,必要时这2个区域要补充清扫.

    作者:朱再生;叶敏;施红旗;周一波;陈良佑;刘全启;张春霆;罗荣利;徐礼臻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101例食管异物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软式内镜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食管异物嵌顿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软式内镜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软式内镜下治疗的101例食管异物病例资料,其中男52例、女49例,年龄(49±21)岁.所有患者在行咽部局部麻醉并禁食4h以上后于消化科内镜中心行软式内镜下治疗.t检验或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异物嵌顿于食管上段及中段占到了所有食管异物的87.1%(88例),异物嵌顿后至异物取出的间隔时间在食管上、中、下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2.2%(83例)的食管异物患者在24h内就诊,99.0%(100例)的食管异物患者在48 h内就诊.嵌顿的异物中食物类(包括食物团块、鱼刺、鸡骨及枣核)占到了76.2%(77例).(3)上消化道造影诊断食管异物阳性率91.3%(21/23),胸部或腹部X线片诊断食管异物阳性率为24.1%(7/29),软式内镜取食管异物成功率94.1%(95例).(4)所有异物中义齿取出难度大,11例义齿嵌顿中4例失败.(5)并发症(除轻度划伤)发生率为48.5%(49例),穿孔率为3.0%(3例).异物嵌顿食管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与患者年龄、嵌顿位置、嵌顿时间、异物大小均无关(均P >0.05),而与异物是否刺入食管壁、合并食管狭窄、异物种类有关(均P <0.01).异物嵌顿食管壁后是否出现穿孔则与上述因素均无关.结论 异物在嵌顿食管后尤其是边缘锐利、刺人食管壁的异物,应尽可能在24 h内取出.

    作者:闫秀娥;周丽雅;林三仁;王晔;程志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Habib 4X射频辅助肝肿瘤切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新型双极射频装置Habib 4X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在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98例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所行术式分为Habib组(44例)和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观察评估指标为:肝肿瘤切除时间、Pringle's肝门阻断法使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复发情况等.结果 Habib组和对照组平均切肝时间分别为(67 ±22)和(93±2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Habib组需要肝门阻断率低于对照组[22.7%(10/44)比57.4(31/54),P=0.00l],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也较短[(7±2)vs (18±6) min,P=0.001].Habib组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43±132)比(500±421) ml,P=0.002].术后Habib组肝功能恢复优于传统组,且Habib组术后无住院死亡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无切缘复发病例.结论 Habib 4X双极射频预凝固辅助肝肿瘤切除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安全可靠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肝门阻断时间甚至无需阻断肝门,大程度的减少了对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健;董鑫;唐喆;高顺良;吴育连;方河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气道剪应力作用下黏蛋白5AC胞外极向分泌的主要介导分子

    目的 探讨气道剪应力(SS)作用下黏蛋白(MUC)5 AC胞外极向分泌的主要介导分子.方法 常规培养16HBE细胞,使用Stata软件产生随机数字随机分为5组并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对照组):10%胎牛血清(FBS)+DMEM高糖培养液继续培养,不再予任何刺激;B组(SS组):只给予节律性旋转装置产生的SS刺激;C组[SS+Rac-1特异性抑制剂(NSC23766)组]:给予SS刺激前30 min,加入NSC23766(10 μmol/L);D组(SS+微丝肌动蛋白解聚剂组):给予SS刺激前30 min,加入细胞松弛素D(100 μg/L);E组[SS+皮层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rtactin)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组]:用成功转染Cortactin-siRNA的细胞予以SS刺激.每个实验组设6个复孔,重复3次实验用于统计学分析.采用节律性旋转装置模拟呼吸时气流对气道产生的SS作用.用Cortactin-siRNA转染抑制Cortactin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UC5AC的胞外分泌量;Westem印迹法检测Cortactin及其磷酸化(p-Cortactin)水平和转染效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丝肌动蛋白的聚合情况.结果 Cortactin-siRNA转染成功.A、B、C、D、E组MUC5AC相对含量分别为0.210 ±0.013、0.631±0.025、0.473±0.112、0.330±0.067、0.272±0.019,B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0、0.043、0.000、0.000);B组Cortactin相对表达水平为0.670±0.048,显著高于E组的0.132±0.014(P<0.01),但与A、C、D组的0.641 ±0.016、0.622±0.012、0.653±0.0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p-Cortactin相对表达水平为0.582±0.067,显著高于A、C、E组的0.131 ±0.011、0.393±0.045、0.170±0.016(P =0.000、0.021、0.000),而D组(0.511 ±0.029)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6).结论 Rac-1、Cortactin和微丝肌动蛋白是气道SS作用下MUC5AC胞外极向分泌的主要介导分子.

    作者:王鹏;周向东;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同分离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常用方法的效果,筛选比较高效的分离方法.方法 采集足月剖宫产手术胎儿的脐带组织(n=15),充分洗涤后去除3条脐血管及脐带外膜,将其剪碎至1 mm3的组织块,洗涤离心确定组织块的总体积,平均分为4组,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单纯胶原酶Ⅱ消化法、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消化法,分离获得人脐带MSCs,行锥虫蓝染色计数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90、CD73、CD31、CD4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I)和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HLA-DR)的表达情况,进行细胞鉴定;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曲线.结果 组织块法和单纯胶原酶Ⅱ消化法、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消化法4种方法均可分离获得干细胞,但获得细胞的数量和增殖能力不同.4种方法获得的细胞数量分别为(5.44±0.21)×105、(4.03 ±0.24)×105、(4.91 ±0.33) ×l05和(5.94 ±0.40)×105,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消化法显著多于其他3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织块法种植后第9~11天观察到细胞在组织块周围生长,而其他3种方法种植后第2天即可见贴壁生长的细胞.4种方法细胞达到90% ~95%融合的时间分别为(18.5±3.5)、(8.0±1.0)、(7.5±1.5)、(3.5 ±±0.5)d,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消化法显著短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织块法原代细胞的形态多为多角形,不规则,细胞的体积较大,单纯胶原酶Ⅱ消化法和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细胞的形态均较短小,而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消化法细胞形态呈细长的梭形.4种方法得到的细胞均阳性表达CD105、CD90和CD73,弱表达HLA-I,不表达CD31、CD45和HLA-DR.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消化法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快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 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消化法是一种高效的提取人脐带MSCs的方法.

    作者:刘玲英;柴家科;段红杰;侯玉森;尹会男;郁永辉;胡泉;郝岱峰;冯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脂肪干细胞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目前,干细胞移植或原位诱导分化增殖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减少瘢痕形成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首先被分离出来,但其数量少、提取时患者遭受痛苦较大.脂肪干细胞(ADSCs)没有归巢特性,可在皮肤缺损部位持续存留,不必担心其到达远位组织或器官,加之数量多、提取方便、有体形雕塑的功能等优点,逐渐成为再生医学研究的焦点.现就ADSCs的生物学特性、分离及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兰俊红;林小婷;张选奋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第297例肾移植—梗阻性黄疸—输尿管癌

    肾移植术后患者较易合并肿瘤,其中又以泌尿系统肿瘤为多见,但肾移植术后13年,出现肾盂输尿管肿瘤并侵及胰头、十二指肠致梗阻性黄疸较罕见,现总结报道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主因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深,粪便呈白陶土样改变,偶伴上腹部不适,无发热及恶心呕吐,无腰背痛.患者13年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术,目前口服泼尼松10 mg,1次/d,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0.5g,2次/d.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右下腹手术瘢痕,切口下可扪及移植肾,肝脾不大,全腹未扪及明确包块.

    作者:蓝旭;谭海东;杨志英;孙永亮;徐力;司爽;杨志豪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糖尿病患者适当增加水果摄入可减少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摄入水果可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水果摄入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本京都大学医院Tanaka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低脂限制热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水果摄入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3月出版的《流行病学》杂志(Epidemiology,2013,24:204-211).该研究为日本糖尿病并发症队列研究的一部分,共纳入年龄在40~70岁且糖化血红蛋白≥6.5%的2型糖尿病患者978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其他主要眼部病变(青光眼、白内障或白内障手术史).

    作者:王转锁;王新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益生菌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现状及其作用机制

    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CID)是癌症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其程度和发生率因癌症类型及化疗方案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以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和依立替康的方案为甚,可引发广泛腹泻、发生率高达50%~80%[1].CID可导致水电解质丢失、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者需住院治疗,所有这些都会引发心血管问题和死亡.另外,CID还会导致治疗延迟或药物减量,甚至治疗中断,从而干扰或有损于癌症治疗,并进一步影响患者生存.通常情况下,CID是剂量相关性的,其频率取决于化疗药物及方案.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