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3年34期文献
  • 临床分离副溶血弧菌药敏表型和毒力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 通过医生工作站获取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统计2009至2012年北京同仁医院肠道门诊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种类及数量;纸片扩散法检测副溶血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直接溶血毒素(TDH)基因(tdh)、TDH-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和两个Ⅲ型分泌系统2基因(T3SS2α、T3SS2β).结果 副溶血弧菌在细菌性腹泻中所占比例为37.90%(274/723),居于首位.216株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阿米卡星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 (216/216)、44.91% (97/216)、24.07%(52/216)、9.26%(20/216).对另外11种抗生素敏感或中度敏感.216株副溶血弧菌中tdh携带率为96.76%(209/216),trh携带率为1.39% (3/216);T3SS2携带率为100%,其中213株只携带T3SS2α,2株只携带T3SS2β,1株同时携带T3SS2α和T3SS2β.结论 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其他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造成人类腹泻的副溶血弧菌主要是tdh阳性菌株;Ⅲ型分泌系统在菌株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宇峰;范艳艳;黄艳飞;王玫;鲁辛辛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模式镇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多模式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于2011年3至6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腔镜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12、24、36、48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2 ml.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切口.术后1、2、4、8、12、24、36、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术后24h内哌替啶用量.结果 试验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1 h:1.0±0.6、8 h:2.5±1.4、24 h:1.6±0.8、48 h:1.0 ±0.5)明显低于对照组(1 h:1.8±0.6、8 h:5.0 ±1.8、24 h:2.5 ±1.4、48 h:1.5±0.6)(P<0.01),且术后24h内试验组哌替啶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于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

    作者:毕仁兵;暨玲;王小坤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第二炮兵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例经一线正规治疗失败或复发的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微移植”治疗,首先给予患者Hyper-CVAD/MA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喃阿霉素+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化疗,在MA方案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HLA单倍型相合的亲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G-PBSC)输注,不做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在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共完成31个疗程“微移植”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总有效(CR+PR)8例.化疗后全部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但在G-PBSC输注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分别为9、14 d;其他不良反应均在2级以内.18例次患者出现G-PBSC输注相关性发热.全部患者在“微移植”治疗期间未观察到GVHD相关临床表现.2013年3月随访截止时,无病存活6例,死亡4例,其中3例为病情进展,1例为感染.10例患者1年和3年的总生存、无病生存率均为60%.结论 “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红霞;孙万军;郭梅;李洁;胡海兰;侯慧慧;代娜娜;艾辉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性别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性别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龄ACS患者619例,其中男346例,女273例.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ACS诊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危险因素方面,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的体质指数、脑卒中病史、吸烟史、血清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水平均低于男性患者组(P<0.05).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7.8%比18.5%,P<0.05).男性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明显大于女性(48.0%比39.9%,P<0.05;30.6%比22.3%,P<0.05;19.9%比10.3%,P<0.01).女性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个)者百分比明显增高(41.8%比29.8%,P<0.05).ACS的诊断方面,女性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比率大于男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组3支病变及钙化病变多于男性(36.3%比28.6%,P<0.05).选择治疗策略方面,保守治疗的女性多于男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的女性多于男性(26.0%比14.2%,P<0.01).急诊PCI及择期CABG的男性比率多于女性(14.7%比6.6%,P<0.01;19.1%比7.7%,P<0.01).两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女性ACS的治疗策略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改善预后.

    作者:崔美平;张彬;蒋文彬;朱明真;姜先雁;朱凌华;常瑜;郭晓;王松涛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的近中期疗效

    目的 总结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应用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50例,随访48例(96%)共3~4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或Ⅱ级.随访1例因术后13个月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死亡.余47例均存活,无再次手术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45例,Ⅱ级2例.与术前比较,术后3年超声心动图显示LVEDD、LVESD、LAD均明显减少(均P<0.01),LVEF明显增加(0.55 ±0.06比0.67±0.07,P<0.01),反流束面积/左房面积明显减少(39.5%±9.7%比5.6%±0.1%,P<0.01).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结论 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近中期疗效良好.

    作者:韩劲松;王辉山;尹宗涛;韩宏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血液灌流在急性2,4-二硝基苯酚中毒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治疗急性2,4-二硝基苯酚中毒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2009年9月14日我院收治的14例急性2,4-二.硝基苯酚中毒患者根据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分为重度中毒组和轻度中毒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h内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用液质联用法检测每次灌流治疗前后血2,4-二硝基苯酚水平变化.所有患者同时予对症和支持治疗.结果 重度中毒组患者灌流治疗1次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2,4-二硝基苯酚水平分别为28.21(15.56~ 45.23)和16.11 (10.10 ~27.5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h后症状反跳,连续治疗3次后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无反跳,连续治疗6次,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轻度中毒组患者治疗2次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反跳.两组患者均救治成功,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下降,肝酶上升,出院后1及3个月进行随访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毒物浓度呈密切相关,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中毒患者体内的2,4-二硝基苯酚,迅速下降血液毒物浓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作者:何永春;张萍;徐春萍;严慧娟;陆远强;蔡增轩;陈江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老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AKI的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232例老年AK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生AKI后28 d和29 d至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病历资料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或Pearson x2检验筛查出影响预后的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232例老年AKI患者,平均年龄(86.7±5.3)岁.28 d内死亡38例(16.4%),3个月内共死亡57例(24.6%).感染(43.1%)为常见病因,其次为低血容量(19.0%)、肾毒性药物(16.8%)和心血管事件(15.1%)等.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低体质指数(BMI)、少尿、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肌酐(Scr)峰值(>246.5μmol/L)是影响AKI患者28 d时预后的因素(均P<0.05);低BMI、血清白蛋白降低及血尿素氮增高是影响AKI患者29 d至3个月时预后的因素(均P<0.05).结论 感染、低血容量、肾毒性药物、心血管事件等是诱发AKI常见的原因;低BMI、少尿、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降低、血尿素氮增高、Scr峰值(>246.5 μmol/L)是影响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青霖;程庆砾;马强;王小丹;敖强国;赵佳慧;杜婧;刘胜;张晓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开腹肝切除术后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开腹肝切除术后使用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的镇痛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二科6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生理盐水持续浸润组(标准对照组30例)和罗哌卡因泵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组(罗哌卡因组30例),同时所有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自控泵,记录48 h内每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48 h累计舒芬太尼使用量、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进食流质为标志)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术前与术后3d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罗哌卡因组相比标准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均P <0.05);舒芬太尼耗量少[(43.8±21.8)比(78.2±35.2) μg,P<0.0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1.2±0.4)比(1.5±0.5)d,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6.1±2.6)比(7.6±2.9)d,P<0.05],患者更清醒且对肝功能影响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泵持续切口浸润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止痛方法,能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对肝功能的影响小,可作为开腹肝切除术安全有效的首选镇痛方法.

    作者:虞洪;李哲勇;俞欣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人乳头瘤病毒与阴茎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阴茎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阴茎癌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0至2009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卫生计生委北京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阴茎癌的患者共2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PCR技术检测阴茎癌组织中HPV感染情况.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将随访资料与临床病理参数、HPV DNA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计算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结果 28例阴茎癌患者癌组织中有7例患者扩增出了HPV DNA,均为HPV-16型.患者随访6~150个月,中位随访60个月,28例患者中8例死于阴茎癌.患者年龄、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和淋巴结状况与HPV DNA无明显相关性(P=0.191、0.165、1.000、0.63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T分期(HR=11.0,P=0.035)和淋巴结状态(HR =5.5,P=0.023)与阴茎癌患者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显著相关,是其预后独立变量.HPV DNA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高于HPV DNA阴性组患者(67%比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结论 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阴茎癌患者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HPV DNA阳性不会增加阴茎癌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翟建坡;王其艳;魏东;许克新;满立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安立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观察

    目的 初步观察安立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研究,入选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分类第1和第4大类),给予安立生坦2.5~5.0 mg/次、1次/d口服治疗,治疗12周研究结束.分别记录基线资料和治疗12周时的6 min步行距离(6MWD)、世界卫生组织心功能分级(WHO-FC分级),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肝功能等.对治疗前后6MWD、WHO-FC分级、NT-proBNP、肝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28例患者,男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17)岁.基线6MWD为(372 ±86)m,WHO-FC分级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2例,肝功能均正常.治疗12周后,患者6MWD增至(443 ±96)m(P=0.000);WHO-FC分级明显改善为Ⅰ级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P=0.000);中位NT-proBNP值由基线时的732 ng/L降至329 ng/L(P =0.046).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安立生坦能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陈发东;周达新;邸若岷;邹誉;韦炜;刘学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NEN)是胰岛内许多具有不同激素分泌功能的细胞发展而成的肿瘤[1-4].临床上通常将PanNEN分两大类:一类是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另一类是无分泌功能肿瘤.功能性PanNEN因为分泌激素不同,能在临床上比较早的表现出相应症状而被发现,而无功能性PanNEN因为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和症状,多因出现较大肿块体征或者是出现压迫症状时方就诊,确诊时大多已有转移.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PanNEN的主要手段[5].对PanNEN伴肝转移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效果评价尚存在分歧[6].随着肿瘤外科、放疗介入科以及肿瘤内科(化疗科)多学科协同合作,治疗手段逐渐趋向多样化,了解PanNEN治疗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对PanNEN特别是伴转移(主要为肝脏转移)PanNEN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霄;陈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血栓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现状

    血栓栓塞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常见的并发症,有调查显示血栓事件可发生于半数以上的PNH和大约5%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综合征的患者.国外报道的血栓发生率高于国内,特别是欧美国家为多见,为23.1% ~ 49.7%,甚至超过50%,国内仅5.3%~7.9%,原因不明[1].研究显示PNH患者血栓发生率与PNH克隆比例呈正相关,但血栓发生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迄今为止,已发现如下因素可能参与了PNH患者血栓形成:(1)血管内皮因素及高凝状态;(2) GPI锚连蛋白-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的缺失;(3)游离血红蛋白的作用及一氧化氮(NO)的耗竭;(4)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小板微粒(PMP)释放增多[2].关于PNH患者血栓防治目前也尚无统一方案.现就有关PNH患者血栓形成机制及防治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丽燕;付蓉;邵宗鸿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超声多普勒评价非返性喉返神经三例

    非返性喉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是少见的喉返神经解剖变异,以右侧多见,发生率仅0.3%~1.6%[1],其损伤率可高达25%,手术前对NRLN变异状态的正确评估是降低手术中神经损伤风险的关键,现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第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例NRLN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邹汉青;邢春根;朱旬;金涛;方军初;杨汶士;杭剑萍;孟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部分地区雾霾天气现象频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空气污染加重,严重影响了公众感受和居民生活.现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我国雾霾天气的时空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雾霾天气环境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初步探讨我国雾霾天气PM2.5对人群的健康影响.

    作者:王秦;李湉湉;陈晨;孙庆华;崔亮亮;徐东群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我国四个典型城市空气污染所致超额死亡评估

    目的 探讨环境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4个典型城市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方法 收集目标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2004-2009年可得的每日健康和气象数据(包括温度和湿度数据),在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建立细颗粒物与非意外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获得PM2.5对于非意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然后在各城市统计年鉴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细颗粒物暴露水平和健康数据分别计算各城市由PM2.5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结果 北京、西安、广州、上海4个城市PM2.5对非意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95% CI)分别为1.0027(1.0010~1.0044),1.0020(1.0007~1.0033),1.0056(1.0022~1.0091),1.0036(1.0011 ~1.0061).与北方2个城市北京和西安相比,南方2个城市广州和上海单位PM2.5浓度升高所对应的相对危险度较高.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1.9%,1.6%,2.2%和1.6%.结论 虽然PM2.5污染对城市居民非意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但其已经给公共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失,亟需加强PM2.5污染的治理.

    作者:李国星;潘小川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我国四城市2013年1月雾霾天气事件中PM2.5与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目的 以过早死亡风险为指标评估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2013年1月雾霾天气事件的健康风险.方法 收集2013年1月我国4个区域代表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环境空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分析4个城市的PM2.5的污染水平和浓度特征;收集2010年为标准年的这4个城市人口学资料及死亡率,参考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的《我国五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与居民死亡关系研究报告》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并基于Possion回归的比例风险模型计算过早死亡人数.结果 2013年1月,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PM2.5 24 h平均浓度分别为(240±165)、(83±27)、(94±49)和(210±98) μg/m3,均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75μg/m3),北京和西安整体高于上海和广州,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超标率分别为86.4%(19/22),58.1%(18/31),54.8%(17/31)和93.5%(29/31);计算得出2013年1月雾霾天气事件过早死亡人数:北京为725 (95% CI:457~977)人,上海为296(95% CI:96~502)人,广州为310(95% CI:189 ~434)人,西安为85(95%CI:21 ~ 141)人.结论 2013年1月雾霾天气事件PM2.5污染严重,增加了人群健康风险.

    作者:李湉湉;杜艳君;莫杨;薛文博;徐东群;王金南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人体健康损害评估

    目的 评估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间京津冀地区12个城市人群因环境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暴露所致的健康损害.方法 收集京津冀地区12个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承德、邯郸、廊坊、衡水、秦皇岛、唐山、邢台和张家口)人口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人群基线死亡率数据.利用国内已发表文献,建立PM2.5短期暴露与人群超额死亡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根据各城市暴露人口数、PM2.5浓度和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推算京津冀地区2013年1月10至31日灰霾污染事件期间因PM2.5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结果 京津冀地区分别于1月12日、1月19日和1月27日发生了3次严重的灰霾污染事件.2013年1月10至31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衡水PM2.524h平均浓度大值分别为705、411、675、506、255、598、698、667、231、178、718和405 μg/m3.其中,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廊坊和北京的PM2.5污染较为严重,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严重污染的天数分别为17、13、12、11、10和8d,分别占观测天数的77.3% 、59.1%、54.5%、50.0%、45.5%和36.4%.2013年1月10至31日京津冀地区人群因PM2.5短期暴露导致超额死亡2725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人数846人,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人数1878人.结论 灰霾污染事件导致严重的公共健康代价,亟需开展PM2.5污染防治行动.

    作者:张衍燊;马国霞;於万;曹东 刊期: 2013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