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30期文献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住院患者中确诊的10例DHS病例资料,归纳其临床特点,总结DHS的发病规律.结果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发病年龄17 ~66岁.可疑致敏药物分别为抗惊厥药5例,别嘌呤醇2例,抗生素1例,对乙酰氨基酚1例,不详1例.10例患者均于用药后14 ~60 d出现皮疹伴发热,6例出现淋巴结肿大.皮疹中以麻疹样皮疹常见(6例),7例患者出现面部肿胀.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嗜酸粒细胞升高.9例患者肝受累.自身抗体异常不常见,部分患者合并病毒感染.10例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重症患者予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7例好转出院,2例终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DHS病情复杂,常见致敏药物为抗惊厥药、别嘌呤醇、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部分病例可能存在误诊,需长期随访.

    作者:舒畅;渠涛;贾力;舒丹;陈典;闫翠彦;赵文玲;任荣鑫;孙秋宁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严重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左侧22例,右侧14例,平均年龄46.7岁.严重出血发生于PCNL术后1~7d,平均3~4d,主要表现为经肾造瘘管引流出鲜红色血性液体,同时伴有鲜红色肉眼血尿,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实施介入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给予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发现22例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予以急诊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栓塞治疗并获成功;其余9例未发现明显出血点,考虑为静脉性出血,予以保守治疗成功.栓塞患者术后1~3d尿液及肾造瘘管引流液均逐渐变澄清.术后3个月复诊,上述患者无再次发生出血,肾功能正常.结论 对于PCNL术后严重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肾动脉CTA检查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DSA检查和栓塞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赵艺蕾;钟百书;许顺良;沈柏华;谭付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关于北京地区新生儿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参考区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新生儿网织红细胞(RET)百分比的参考区间及RET与新生儿日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出生的新生儿2 759名,其中男1 404名,女1 355名,平均日龄4.31d.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仪器使用前对仪器进行校准.RET变量做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后,统计结果以(x)±s表示,以双侧(x)±1.96 s作为网织红细胞参考区间.按照新生儿日龄分为9组,采用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新生儿间RET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日龄新生儿组间RET差异,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结果 男、女新生儿RET的参考区间分别为2.408% ~ 3.438%、2.740%~3.912%.男性新生儿RET低于女性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P<0.05).不同日龄新生儿R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105,P<0.01).同日龄男、女RET差异比较,第5天组男、女新生儿网织红细胞分别为(2.656±0.067)%、(3.295±0.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9,P<0.05).新生儿RET随日龄变化而变化,有明显的峰值.结论 正常新生儿RET男女间有差异,随着日龄变化而变化.针对不同性别及日龄的新生儿网织红细胞参考区间的确定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锐;李海彬;张欣;张玲;王治海;鲁辛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阳性前哨淋巴结≤2枚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阳性前哨淋巴结≤2枚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状态相关的因素,探索预测其非前哨淋巴结(NSLN)状态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数据库资料,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间,阳性前哨淋巴结≤2枚并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且排除SLNB后新辅助化疗不足4轮或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病例资料,分析其非前哨淋巴结状态影响因素.结果 455例患者病历资料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或接近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前哨淋巴结(SLN)(+)/SLN比值(P =0.001),组织学分级(P =0.075),肿物大小(P=0.023)以及发病年龄(P =0.0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SLN(+)/SLN比值(OR0.502 95% CI0.322~0.7844)和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Ⅱ、Ⅲ级及其他类型比较组织学分级Ⅰ级的OR值分别为2.696,2.102,3.662)是NSLN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62(0.56,0.68),预测NSLN效果不佳.结论 对于阳性前哨淋巴结≤2的乳腺癌,SLN(+)/SLN比值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是NSLN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但预测NSLN结果效果不佳.

    作者:高雅军;何英剑;范照青;欧阳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健康婴儿体内的无毒脆弱拟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目的 对分离到的1株无毒脆弱拟杆菌进行鉴定.方法 2012年7月从健康足月新生儿的粪便中分离得到1株脆弱拟杆菌,观察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及16s rRNA序列测定和分析.急慢性毒性试验检测毒性.结果 分离得到的菌株在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结果与脆弱拟杆菌相似.经BLASTN序列比对,所分离菌株与脆弱拟杆菌标准株NCTC9343同源性达99%.药敏实验提示,新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不敏感,急慢性毒性试验提示无毒性.结论 分离的细菌为1株无毒的脆弱拟杆菌.

    作者:刘洋洋;张文娣;白杨;智发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腹腔镜射频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腹腔镜射频辅助肾肿瘤剜除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腹腔镜射频辅助肾肿瘤剜除术的7例肾EAM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肿瘤瘤体均被成功剜除,手术平均时间为110 min.4例行肾蒂阻断,平均阻断时间9 min.术中平均出血90 ml,未输血.术后绝对卧床1~3d,切口引流管平均留置3.8d,无继发出血、输尿管梗阻、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均提示为EAML,切缘阴性率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黑色素标志物HMB45阳性(+)、平滑肌标志物SMA(+)、上皮细胞标志物CK阴性(-).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年,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不全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 EAML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征性,确诊必须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腹腔镜射频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对具有假性包膜的EAML是安全有效的,且预后良好.

    作者:杨阳;杨荣;郭宏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3D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至9月选取12例胃癌患者,进行3D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D2),其中6例行全胃切除,6例行远端胃切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等近期疗效指标,对其特点及疗效做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3D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D2).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3例,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2例.手术时间为180~210 min,出血量50~150 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2~54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3d,术后进食流质时间4~5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3D高清腹腔镜能提供三维立体效果,实现精细化操作,使用3D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手术,能降低操作难度,并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洪强;汪勇;王建军;胡丛岗;方跃君;柳韬;童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丹红注射液的PCI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入选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接受PCI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丹红组(常规药物治疗+丹红注射液)60例,在患者接受PCI术前1~3d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丹红注射液(40 ml+ 5%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手术当天PCI穿刺成功即加用丹红注射液1次.术后继续应用4~6d(围术期共应用7d).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检测术前、术后24 h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及肌钙蛋白T(cTnT)浓度;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术前、术后的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变化情况.结果 丹红组介入治疗术后CK-MB及cTn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9±10.23)与(25.12±11.91) μg/L,(0.079±0.007)与(0.132±0.011) μg/L,P<0.05].PCI术后24 h丹红组局部室壁运动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室间隔心尖段、前壁心尖段、下壁基底段及下壁中间段应变(26.01±7.94与23.25±6.68,20.91±7.55与18.79±8.45,18.10±7.31与16.89±6.05,21.16±6.42与18.37±6.54,P<0.05)及应变率(1.93±0.79与1.69±0.63,1.86±0.72与1.63±0.68,1.51±0.80与1.25±0.54,1.50±0.45与1.33±0.32,P<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可以减轻心肌损伤,改善PCI术后的节段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董静;陈韵岱;智光;刘红旭;王晶;田峰;周迎;陈劲松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CCDC67基因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组织中CCDC67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48例PTC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CCDC67的转录情况;同时对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SW579)CCDC67基因的转录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TPC-1、SW579细胞系中,CCDC67mRNA表达均缺失.癌旁组织中均出现CCDC67mRNA的表达(100.0%,48/48),而在PTC中CCDC67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降为39.6%(19/48) (P<0.05).在PTC中,Ⅰ~Ⅱ期与Ⅲ~Ⅳ期的CCDC67mRNA表达率分别为60% (12/20)、25% (7/28);在有淋巴结转移的PTC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为24.1% (7/2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PTC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为63.2% (12/19);在病理分级Ⅰ级和Ⅱ级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61.1%(11/18)和26.7%(8/30).以上各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CDC67mRNA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引起CCDC67失活的原因,并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作者:殷德涛;许建辉;王勇飞;李红强;张艳;江金花;王庆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程序性死亡受体1缺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免疫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缺乏小鼠中T淋巴细胞功能的改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PD-1/-小鼠与ApoE-/-小鼠进行交配,获得双基因敲除PD-1-/-ApoE-/-小鼠为实验组,以同龄野生型PD-1+/-+ApoE-/-小鼠为对照组,2组小鼠高脂喂养12周后,取主动脉根部的标本,油红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免疫组化观察斑块内T淋巴细胞浸润;取脾脏和血清标本,经流式细胞仪(FACS)进行脾脏淋巴细胞计数和检测淋巴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淋巴细胞内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PD-1-/-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切片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为(0.51 ±0.08) mm2,对照组为(0.29±0.0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l);动脉斑块中CD3+T淋巴细胞含量为(154.88±36.64)个/mm2,较对照组的(59.38±25.28)个/mm2(t=2.14,P<0.01)显著增多;脾脏所含细胞总数为(8.59±0.55)×107个,CD4+、CD8+T淋巴细胞数分别为(1.53±0.18) ×10 7、(1.41±0.15)×107个,均较对照组的(6.29±0.39) ×107、(0.94±0.10)×10 7、(0.70±0.09)×107个显著增多(t=3.43、2.88、4.03,均P<0.05),其中活性部分CD3+ CD62L-、CD3+ CD25+的表达也显著增高;缺乏PD-1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无论是在巨噬细胞还是在树突状细胞的递呈抗原条件下,均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来源于实验组的T淋巴细胞经抗CD3抗体激活后,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分别为(53.38±5.94)、(114.50±9.69)、(326.00±22.25)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5.63±2.23)、(33.25±4.16)、(64.50±8.1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7.70、11.03,均P <0.01),而血清中只有TNF-α在实验组中浓度显著增高.结论 PD-1的缺失导致ApoE-/-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显著增强,是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诸葛欣;孙宁;王丽莉;肖广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神经因素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治疗性血管生成,即应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缺血肢体侧支循环建立,为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目前,这一理念已经由实验室逐步走向临床[1-2],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在治疗性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因素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此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刁永鹏;李拥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代谢组学技术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不断增加.典型的哮喘诊断依据患者症状特点及发作时的体征,对于症状不典型者,需要借助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测定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但仅用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不足以描述慢阻肺全貌,并且对于重症患者肺功能难以测定.

    作者:常春;赵江潮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微小RNA介导的RNA激活的研究进展

    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 ~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1-2].miRNA分布于各种生物中,在各物种间具有高度进化保守性、基因表达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是一组不编码蛋白的短序列RNA.以往研究认为miRNA对靶基因的调控是在转录后水平上,通过对靶基因转录体剪切或对其翻译抑制两种机制来下调靶基因的表达[3],按作用方式分为三种[4-5]:(1) miRNA不能与靶mRNA完全配对,则在翻译水平抑制基因表达,这种miRNA是目前发现多的一类;(2)miRNA与靶mRNA完全配对,作用方式及功能与小干扰RNA(siRNA)相同,参与体内一些特异mRNA的剪切;(3)具有以上两种作用模式的特点,当其与靶基因完全互补结合时,可直接切割靶mRNA,当其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编码区发生不完全配对结合,则抑制靶基因的翻译,通过上述机制miRNA对机体生长、发育以及疾病发生过程进行调控.

    作者:李羚;邢朝凤;周国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儿童眼眶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影像学检查误诊为炎性假瘤一例

    患者女,14岁,主因“左眼进行性红肿伴视力下降2个月”入院.患者曾在院外接受治疗,具体情况不详,且效果不佳.患者未诉其他不适,无疾病或外伤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4,双眼眼压正常.左眼向颞下方移位,眼球内转、上转受限.左侧眼睑轻度水肿、结膜充血水肿伴左侧面部肿胀(图1A,B).左眼出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及视网膜水肿.A/B超提示左侧眶内炎性假瘤(图1C).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左侧眶内炎性假瘤和左侧腮腺炎症(图1D,E).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体征,初步诊断为:左侧眼眶内炎性假瘤.

    作者:李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美克尔憩室伴异位胰腺并发急性肠套叠一例

    患者,男,23岁,既往体健,因阵发性腹痛8h于2011年5月4日入院.患者8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呈阵发性,较剧,躯体前屈坐位时可缓解,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肛门无停止排气排便.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90次/min,血压126/78 mmHg(1 mmHg =0.133 kPa),痛苦面容,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肺部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腹尚软,右下腹可及约4 cm×5 cm大小腊肠样包块,无按压痛及反跳痛,Mus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min.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9×109/L,其余化验未见异常.腹部B超提示肠套叠.

    作者:卢光荣;周玲玲;周羽翙;叶梦思;何云;薛战雄;蒋益;蔡振寨;徐昌隆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性粒细胞CD64阳性指数在血液病患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监测感染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而血液病患者,尤其是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多有白细胞数量或分类的异常,此类患者一旦合并感染缺乏有效的判断指标,而且因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虽然CRP、PCT等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但上述指标的影响因素较多,缺乏特异性.近年来,CD64作为监测感染的指标,广泛应用于儿科及重症感染患者[1-2],本研究就中性粒细胞CD64阳性指数在血液病患者的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做一探讨.

    作者:李青;赵明峰;李玉明;邓琦;耿莉;孟娟霞;柴笑;崔蕊;穆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吉非替尼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吉非替尼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未接受过化疗、生物学或免疫学治疗的不吸烟或少吸烟晚期肺腺癌患者,按体能状态(PS)评分、吸烟状况和性别采用动态均衡随机化方法随机纳入吉非替尼组和联合化疗组,吉非替尼组接受一线吉非替尼治疗(250 mg,口服,1次/d),联合化疗组接受化疗[紫杉醇200 mg/m2,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卡铂按剂量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5 mg.ml-1·min-1计算,静脉输注,21 d为1个周期,两药都在每周期的第1天使用].主要终点指标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指标是客观缓解率(ORR)和总生存期(OS).结果 共纳入51例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5例,联合化疗组26例;两组中位PFS分别为4.2个月和8.3个月(P =0.422),ORR分别为36.0%和42.3% (P =0.645),中位OS分别为14.4个月和15.0个月(P =0.29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P =0.012)和后续治疗[含铂化疗,P=0.00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P=0.005]是OS显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不吸烟或少吸烟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吉非替尼治疗与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的客观疗效近似.但限于样本量的不足,我们仍然不推荐基于临床因素一线选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娄娜娜;杨衿记;严红虹;周清;廖日强;徐崇锐;黄逸生;杨学宁;杨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外周血癌胚抗原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接受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17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不同基线外周血CEA水平与EGFR-TKI疗效的相关性.本研究中CEA水平正常值为<5μg/L.结果 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为37.6%,疾病控制率为90.0%.CEA升高者接受EGFR-TKI治疗具有更好地疾病控制率(94.3%比80.4%,P=0.022).影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基线CEA水平的升高,风险比(HR)值逐渐增大;CEA> 20 μg/L者与CEA≤20 μg/L者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44,95% CI:1.036 ~2.014,P=0.030).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升高者较正常者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67,95% CI:0.840~1.622,P=0.357).EGFR-TKI治疗后1个月内CEA水平的变化类型与疗效有显著相关性(HR =7.344,95% CI:2.903~ 18.578,P<0.001).结论 外周血CEA水平与晚期NSCLC患者EGFR-TKI疗效密切相关,基线CEA高者更能在EGFR-TKI治疗中获益.

    作者:金波;张岩巍;张雪艳;李榕;楼煜清;牛艳洁;黄艾弥;韩宝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化疗序贯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应用化疗序贯EGFR-TKI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化疗序贯EGFR-TKI组27例,单用化疗组9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序贯EGFR-TKI组和单用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4%和0(P=0.55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5%和44.4% (P =0.04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3和2.5个月(P=0.587).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序贯EGFR-TKI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单用化疗组,但并没有带来生存获益.序贯治疗的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李佳旻;洪群英;张新;胡洁;白春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共入组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677例NSCLC患者,均通过焦磷酸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通过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探讨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677例NSCLC患者中,313例(46.2%)为EGFR基因敏感突变.其中女性、非吸烟、TNM分期Ⅰ a~Ⅲa期、高分化、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0.4%、54.8%、51.1%、81.1%、50.7%,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吸烟、TNM分期Ⅲb~Ⅳ期、中低分化、非腺癌患者的33.3%、32.4%、38.6%、46.1%、15.3%(均P<0.05);AB血型患者的突变率为25.0%,均显著低于A、B、O型的49.4%、46.0%、50.0%(均P<0.05).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显著高于野生型(114.5比41.8 μg,/L,P=0.038).结论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非吸烟、Ⅰa~Ⅲa期、高分化的腺癌患者中更常见.AB血型患者突变率较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血型为预计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因素.

    作者:周建娅;莫伟芳;赵菁;郑静;丁伟;周建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