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35期文献
  • 神经内镜辅助及显微镜下治疗小型听神经瘤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及显微镜手术经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小型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山西省人民医院2008至2013年入住的20例听神经瘤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及22例行显微镜锁孔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及30°神经内镜辅助及显微镜.内镜辅助组用神经内镜多方位观察面神经及内听道情况,显微镜组直视下手术.对比两种方法对面神经的损伤及内听道磨除程度的影响.结果 20例听神经瘤经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均全切除并面神经保留.术后面神经功能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4例;16例内听道未磨除,4例仅磨除2~3 mm.22例经显微镜切除的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Ⅰ级5例,Ⅱ6级例,Ⅲ级8例,Ⅲ~Ⅳ3例;10例内听道未磨除,12例至少磨除3 mm;两种方法均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局部放大、良好照明及其广角和成角的特点在治疗听神经瘤过程中能有效弥补显微镜的不足,从而减轻面神经的损伤及减少内听道的磨除,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姚晓辉;吉宏明;张世渊;丁新民;张刚利;张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E/e'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 运用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同一心动周期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比值,评估E/e'双脉冲多普勒法诊断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准确性.方法 连续入组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7至10月疑似冠心病或既往有冠心病患者77例,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心导管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法和双脉冲多普勒法测量E/e’,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指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12 mmHg(1 mmHg=0.133 kPa)]的准确性与NT-proBNP相关性.评估联合E/e’双脉冲多普勒法与NT-proBNP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准确性.结果 (1)E/e’双脉冲多普勒法与LVEDP、logNT-proBNP相关性分别为r =0.79,r =0.47,P<0.01.(2) E/e’常规方法与LVEDP,logNT-proBNP相关性分别r=0.61,P<0.01;r =0.35,P<0.05.(3)当E/e’双脉冲多普勒法≥9.2时,诊断舒张功能不全的灵敏度为74%,特异度为81%.E/e’双脉冲多普勒法与E/e’常规方法诊断舒张功能不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与0.82.NT-proBNP≥108 ng/L,诊断舒张功能不全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86%.ROC曲线下面积0.79.(4)联合E/e '双脉冲多普勒法≥9.2及NT-proBNP≥108 ng/L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灵敏度86%,特异度为69%.ROC曲线下面积0.89.结论E/e’双脉冲多普勒法为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准确性高于E/e’常规方法,联合E/e’双脉冲多普勒法与NT-proBNP,能够提高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准确性.

    作者:汪晶晶;陈韵岱;王晶;穆洋;智光;徐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巨大纵隔肿瘤36例的外科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巨大纵隔肿瘤外科诊断治疗的经验,评价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治疗的36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详细分析其临床表现、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36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2岁.其中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13例.手术达到完整切除34例,姑息性切除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7年,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康存活.恶性肿瘤患者9例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7例死亡.结论 外科手术在巨大纵隔肿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前明确诊断、准确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精细操作是治疗的关键.巨大良性纵隔肿瘤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李元博;张毅;许庆生;苏雷;支修益;王若天;钱坤;胡牧;刘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ADC值、T1强化率与炎性活动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评估扩散加权序列及对比增强MRI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活动组、稳定组及对照组的意义,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ADC值、T1强化率与临床活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的筛选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组32例、稳定期24例,健康对照组20例.MR检查测量骶髂关节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T1强化率(△SI),炎性活动指标: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统计学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活动组、稳定组及对照组的各参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评估ADC值、T1强化率与BASDAI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ADC值活动组、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5±0.25)× 10-3、(0.67±0.10)×10-3及(0.32±0.11)×10-3 mm2/s,与活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强化率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DC值、△SI与BASDAI评分显著相关(r=0.824,0.794;均P<0.01).结论 扩散加权序列及对比增强序列对判断AS活动性优于临床活动性指标,结合临床活性指标可明显提高评价AS是否活动的准确性.

    作者:赵英华;韩新爱;胡绍勇;石星亮;赵静;孙尔维;李绍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假体柄固定方式对股骨近端骨密度及应力影响

    目的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髋关节表面置换术(RSAH)股骨侧假体柄周围骨水泥厚度与股骨近端应力分布间关系,比较术后手术侧与健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差异.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单侧行RSAH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双侧髋关节骨密度检查,股骨近端参照Taylor方法分为5区,比较两侧各区骨密度差异.建立股骨侧假体柄周围骨水泥厚度不同的RSAH术后及正常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股骨近端各区应力分布及应力遮挡情况.结果 骨水泥厚度1 mm时两侧1、2、3区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5区手术侧骨密度分别为健侧的121.59%及1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SAH有限元分析提示骨水泥厚度为0和1 mm时股骨近段各区应力遮挡率均小于骨吸收阈值(17%),1 mm时2、5区应力遮挡率较0 mm时略增加;骨水泥厚度为2及3 mm时各区应力遮挡率增加,部分超过17%.结论 薄层骨水泥固定时股骨近端应力遮挡率较小,股骨近端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存和恢复.

    作者:屈瑾;雷新玮;展影;张晨;姜文学;祁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T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成年C57BL/6J小鼠螺旋神经元的保护

    目的 探讨T型钙离子通道受体在C57BL/6J小鼠螺旋神经元上的分布和表达,探讨T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成年C57BL/6J小鼠螺旋神经元的保护.方法 单纯随机选取30只健康6~8周C57BL/6J小鼠,使用原位杂交和RT-PCR来分析三种T型钙离子通道受体α1G,α1H,o1I在螺旋神经元上的分布和表达.另选取30只健康24 ~ 26周C57BL/6J小鼠按照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唑尼沙胺组、贝尼地平组,每组10只,使用免疫组化检测使用药物后螺旋神经元上钙离子调节蛋白(钙调蛋白和钙结合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三种受体在螺旋神经元上均有分布,但是各个受体的表达量不同,表达量从多到少依次为α1H(24.21 ±0.10)、α1I(14.88±0.04)、α1G(10.42±0.02).唑尼沙胺治疗组螺旋神经元上钙调蛋白(0.336±0.041)的表达比生理盐水治疗组(0.504-0.020)的明显减少(P<0.05).唑尼沙胺治疗组(0.482±0.045)和贝尼地平治疗组(0.511±0.032)螺旋神经元上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0.611±0.035)的明显减少(P<0.05).结论 成年C57BL/6J小鼠在连续使用4周T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后螺旋神经元钙离子调节蛋白表达减少,表明钙超载得到缓解.我们推断T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对24 ~ 26周C57BL/6J小鼠的螺旋神经元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亚峰;潘晨;凌红阳;吴文璎;肖根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胶质瘤干细胞可诱导宿主肝组织内胶质瘤间质细胞恶性转化

    目的 在已报道的原位移植的胶质瘤间质细胞可发生恶性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该转化的发生是否依赖肿瘤部位特异性微环境.方法 将转有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人胶质瘤干/祖细胞SU3-RFP接种于全身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肝脏,致瘤后取移植瘤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测和细胞培养,单克隆具永生化的GFP+,GFP+/RFP+细胞传代,做细胞表型分析和致瘤实验.结果 SU3-RFP的移植成功率约83%,经异位生长的移植瘤组织再培养获得永生化的间质细胞.已建立B4,B9,B10三株单克隆细胞株,其中BB4为共表达GFP/RFP的融合细胞,还同时表达CD1a、CD83、CD86等树突状细胞标志蛋白;B9表达GFP和巨噬细胞标志蛋白CD68、F4/80;B10表达GFP和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FAP-α、α-SMA、S100均为鼠源宿主细胞.3株细胞遗传学检测都是异倍体,在裸小鼠皮下致瘤率均为100%.结论 在裸小鼠肝组织内建立的胶质瘤异位移植模型中,胶质瘤间质细胞也能恶性转化,表明这种恶性转化在中枢神经系统之外亦能发生,而且由间质细胞恶性转化可引起肿瘤异质性,这对进一步研究肿瘤发生、演进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金鼎;王德林;代兴亮;王中勇;刘兵;陆朝晖;王爱东;董军;兰青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自然病程的研究进展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发生在脊柱后纵韧带中的异位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而导致其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1],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这一概念是对后纵韧带骨化所引起重症脊髓症状的患者尸检后建立起来的[2],进而明确了脊柱韧带骨化可以造成患者脊髓及神经根症状.关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病因学、诊断及治疗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自然病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一龙;周非非;孙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和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一例

    患者女,34岁,因“四肢无力、吞咽困难12 d,加重伴呼吸困难2d”于2012年5月2日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7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4/66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两上睑疲劳试验阳性,双眼外展露白2 mm,两侧眼睑和口唇闭合力明显减弱,两侧软腭上抬差,咽反射减弱,两侧转颈及耸肩力弱,鼓腹力弱,四肢近端肌力下降,其余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入院查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可疑阳性,重复电刺激示3 Hz刺激右眼轮匝肌、三角肌可见波幅衰减40%,单纤维肌电图示右侧伸指总肌可见颤抖明显增加(平均连续波间值差异69 μs),胸腺CT增强示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甲状腺功能正常.诊断为重症肌无力(MG) Osserman分型Ⅲ型,MG临床绝对评分26分.

    作者:张锦华;夏萍;刘芳;史宗杰;王美萍;耿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以多系统损害为表现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67岁,因皮肤结节红斑8个月,伴发热咳嗽20 d于2013年5月20日入住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科.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背部、双下肢皮肤出现结节样突起性红斑,以左下肢为甚,局部逐渐增大并溃烂,20 d前开始每于傍晚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0℃,伴咳嗽咳痰胸闷,痰量不多色白,无气急,反复诊治未见明显好转,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0℃,血压128/7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律欠齐,偶及早搏.神志清,精神尚可,双耳听力下降,颈部可及数枚黄豆样大小淋巴结,背部可见数枚色素沉着不一的结节样红斑,左下肢胫前可见一大小2 cm×3 cm溃疡,表面有痂面形成,局部少量渗出.

    作者:吕昕;徐丽萍;魏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应重视脊柱外科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与处理

    在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硬膜破损可造成术后脑脊液流出体外,包括脑脊液从切口流出或引流液中出现脑脊液.患者会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站立时头痛加重,卧位时可减轻,恶心,呕吐,眩晕,电解质紊乱,甚至产生一些神经症状.脑脊液漏不仅会影响切口愈合,而且可引起假性硬膜囊肿、逆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脊柱手术后颅内感染率为0.4%[1].脊柱手术中硬膜损伤的发生率为1%~17%[2],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1% ~9.37%[3],翻修手术的相关发生率更高.

    作者:田纪伟;徐用亿;赵庆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

    近年来,国内外腰椎学术会议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适应证、方式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临床指导意见.其中,北美脊柱协会于2011年制定的腰椎管狭窄症诊治指南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在国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COA)、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北京学术年会(BOA)等会议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亦达成了部分专家共识,但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现通过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合作,形成了本腰椎管狭窄症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在此与广大同道分享.

    作者: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组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慢性原发性失眠对患者情景记忆的影响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通常指患者因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门诊失眠患者常抱怨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既往研究也证明了原发性失眠会影响认知功能,其中又以学习记忆困难常见[2-4].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广泛性记忆损害.国外一项结合大量资料的荟萃分析表明原发性失眠患者情景记忆、工作记忆均有轻中度受损[5].国内葛义俊等[6]研究发现原发性失眠患者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均受损.我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也证实了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前瞻记忆受损[7].虽然门诊失眠患者经治疗后一般均反映有不同程度记忆功能的改善.然而关于慢性失眠治疗后受损的记忆功能是否恢复,国内外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原发性失眠者的情景记忆变化,了解慢性原发性失眠对情景记忆的影响和预后转归.

    作者:邹胜珍;吴文秀;张瑜;王越;麻小莉;魏美杰;朱亚楠;何金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惊恐障碍患者错误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分析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一种急性焦虑障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Clark[1]的灾难化认知理论认为,惊恐发作源于个体对于某些躯体感觉的一种不合实际的错误判断.本研究小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发现[2],惊恐障碍患者信息门控能力下降,使某些“伪危险信息”被误认为威胁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不适当的防御和恐惧反应,甚至出现惊恐发作.由此我们推测:惊恐障碍患者对其自身错误认知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识别和纠正,可能是惊恐发作反复发生、难以自控的重要机制.错误相关负波(error-related negativity,ERN)和错误正波(error positivity,Pe)是已明确的两个与错误加工相关的ERP成分,能够反映大脑对错误信息的处理过程.本研究采用flanker范式及ERP技术,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姚红;许晶;张炳蔚;刘效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Schmorl结节在腰椎的分布及其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目的 评估Schmorl结节(SN)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2010至2012年度常规体格检查1 179份腰椎矢状位核磁(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年龄15 ~ 85岁,以每10岁为1组,对SN的数量、性别、出现节段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其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使用Pfirrmann's法评估研究对象腰椎间盘退变情况,对SN,年龄,腰椎间盘位置和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多重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人群SN整体检出率为28.4%,男性(34.6%)高于女性(20.2%)(P<0.01),不同年龄组之间S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腰2和腰3椎体为常见发生椎(14.3%和14.4%),骶1椎体发生率低(1.5%);SN常见于退变级别为Ⅲ级(41.9%)和Ⅳ级(45.3%)间盘,腰椎间盘的退变级别受SN发生,年龄和间盘位置的影响,其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SN在正常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各退变级别间盘均可受累,SN的出现是加速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王元一;王杨;尹若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

    目的 比较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中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两种融合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分院骨科对87例拟接受单节段TLIF手术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椎间隙内植入自体颗粒骨填塞的融合器1枚,B组椎间隙植入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在术前、术后1周,12、24个月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恢复、腰椎前凸角度改善的差别.结果 围手术期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器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自体骨组高18% (P <0.05);两组患者两年内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期ODI、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融合器组融合率为86.7%,植骨组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器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的恢复优于植骨组,两组腰椎生理曲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基础上行单节段T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椎间融合器植入及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两种融合方式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器能更好的恢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单纯椎间自体颗粒骨植骨具有经济优势.

    作者:刘培盛;刘小臻;乔雪静;都文楠;罗大伟;郑修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

    目的 探索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变化.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对90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C3-C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JOA)及改善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X线侧位片上C2椎体矢状面垂直轴线至C7椎体后上缘的距离(SVA);颅底连线与C2椎体下缘连线的交角(Cobb角);T1椎体上缘连线与水平线的交角(T1-Slope),三者分别反映颈椎前倾程度、上颈椎前凸程度以及颈胸段后凸程度.结果 随访平均16.7(3 ~40)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2.2±0.3)分增至术后(14.6±0.2)分,改善率为43.5%±4.2%.C2-C7 SVA、C0-2 Cobb角、T1-Slope各项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01,P=0.002).C2-C7 SVA从术前(20.7 ±1.1)mm增加到(23.0±1.2) mm;C0-2 Cobb角从术前(19.9±0.8)°增加到(23.1±0.8)°;T1-Slope从术前(25.1±0.7)°增加到(26.2±0.7)°.C0-2 Cobb角变化以及T1-Slope变化分别与C2-C7 SVA的变化呈正相关(Pearson=0.469,P<0.001)、(Pearson=0.303,P=0.004).术后C2-C7 SVA、C0-2 Cobb角、T1-Slopes的变化与轴性疼痛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838,P=0.554,P=0.629).与术前T1-Slope较低的患者相比,术前T1-Slope较高的患者手术后JOA改善率较低(31.5%比53.7%,P=0.019).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颈椎向前倾斜,机体只能通过上颈椎肌肉持续强力收缩、保持上颈椎过度前凸来代偿.术前较高的T1-Slope将影响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疗效.

    作者:林圣荣;周非非;孙宇;陈仲强;张凤山;潘胜发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