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46期文献
  • 术前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前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术后HCC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至7月116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的术前血清AFU以及其他临床资料,将此116例患者作为测试组.使用X-tile软件计算术前AFU评估预后的佳决定值.2012年8至12月前瞻性入组接受根治性切除的HCC患者68例,并测定术前AFU,收集临床资料,作为验证组.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术前血清AFU在全部患者人群以及多种低危风险组中的价值.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各临床参数对于术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单因素进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AFU的佳预后评估截断值为25.00 U/L.根据此截断值可将入组人群分为高术前AFU(> 25.00 U/L)和低术前AFU(≤25.00 U/L)2组人群.术前高AFU的HCC人群无瘤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术前低AFU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2.50个月与未达到;P <0.01).在巴塞罗那分期(BCLC)早期(0+A)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0.25个月与未达到;P <0.01)与AFP阴性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3.20个月与未达到;P <0.01)中也得到类似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高AFU是预测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OR=1.72,95% CI:1.00~2.96,P=0.04).在验证组中,无论在全部人群还是在早期肝癌人群中,术前高AFU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显著缩短(全部:中位复发时间12.00个月与未达到,P=0.01;BCLC 0+亚组:中位复发时间13.20个月与未达到,P<0.01;AFP阴性亚组:中位复发时间9.00个月与未达到,P=0.03).多因素分析也证实术前高AFU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OR =2.22,95%CI:0.67~7.37,P=0.04).术前高AFU患者倾向于具有较大的肿瘤直径并且更容易形成微血管癌栓.结论 术前血清AFU可以作为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有效预测标志物,25.00 U/L是适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HCC人群的早期复发预测决定值.

    作者:周琰;马晓路;吴炯;张春燕;王蓓丽;宋斌斌;郭玮;潘柏申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伴呼吸衰竭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呼吸中枢反应性

    目的 探讨伴呼吸衰竭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患者的呼吸中枢反应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伴呼吸衰竭的重度肥胖(平均体质指数34.3 ±2.68,均≥30kg/m2) 14例,行肺功能检查、多导睡眠图监测和自主过度通气试验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及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VE/△SpO2)、高CO2反应性(△VE/△PaCO2)测定.其中的10例患者经1周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睡眠呼吸监测发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66.6±30.1)次/h.FEV1/FVC的预计值均>70%,不存在明显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自主过度通气后PaO2和PaCO2均显著改善[(52.5±7.6)比(81.3±11.1)mmHg(1 mmHg=0.133 kPa)和(50.4±5.3)比(43.2±1.9) mmHg,均P=0.001],Ⅱ型呼吸衰竭均逆转.呼吸中枢△VE/△SpO2和△VE/△PaCO2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水平[(-0.11±0.08)比(-0.38±0.04)L·min-1·% SpO2-1和0.31(0.18,0.66)比1.20(0.82,1.50)L·min-1·mmHg-1,均P<0.001)].10例患者在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1周后,体重无明显改变,睡眠呼吸紊乱趋于正常;日间PaCO2随治疗显著降低、PaO2明显升高,8例患者白天高CO2的患者的PaCO2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OHS患者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及呼吸中枢反应性降低,导致的呼吸衰竭属于“不愿呼吸”类型,自主过度通气试验后呼吸衰竭好转,有助于明确诊断,无创通气可以改善夜间呼吸紊乱和白天的血气异常.

    作者:王慧玲;王晶玉;李静;董霄松;安培;赵龙;胡彦峰;张雪丽;韩芳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五年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间在吉林省肿瘤医院住院的晚期肾癌患者63例进行随访观察,男45例,女18例,中位年龄57岁(15 ~82岁).48例行患肾切除术后复发或转移,其中36例在复发及转移前曾行细胞因子治疗;手术后发现复发或转移的间期<1年者11例,≥1年者37例;肾原发病灶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15例,均行肾肿瘤穿刺活检.手术后及肾穿刺活检病理类型有49例为透明细胞癌,14例为乳头状癌.用药前患者体能状态按KPS(Karnofsky,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标准评分均在70分以上.均以索拉非尼作为一线药物,单一用药,口服索拉非尼400 mg,2次/d,持续使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截止2013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20(6 ~42)个月,死亡患者24例.6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 30例、疾病进展(PD)23例,客观反应率15.9%(10/63),疾病控制率为63.5%(40/63).手足综合征发生率70.0%、脱发62.5%、皮疹52.5%、腹泻37.5%、食欲减退32.5%、疲劳乏力27.5%,不良反应多于服药2~4周内出现,持续时间不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未影响服药.结论 索拉非尼用于晚期肾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与文献报道相似,程度一般较轻,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

    作者:周昌东;张奇夫;刘一;金刚;田玉新;王英迪;孙凯;杨新平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组织学观察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方法 留取2013年1-10月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乳腺癌常规手术中切除的57例ICBN及其周围组织,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对镜下见有癌细胞浸润者,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中人乳腺珠蛋白(hMAM)等4种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57例切除的ICBN及周围组织,55例未见癌细胞浸润,27例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1例可见ICBN受癌细胞浸润,1例于神经周围组织中可见癌细胞;浸润ICBN的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MAM、大囊泡病液体蛋白-15(GCDFP-15)均阳性表达,浸润周围组织的癌细胞ER、PR、hMAM阳性表达,GCDFP-15阴性表达.结论 除非ICBN与肿大的淋巴结粘连严重而将其切除外,保留ICBN的乳腺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郑桓;石畅;张世伟;唐照鹏;陈源水;丁梅;朱红成;向聚才;孙红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诊断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21例正常皮肤标本中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9名健康人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x2=13.34,P<0.01);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501±13)比(413±5)ng/L,t =2.32,P<0.01].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10分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PASI评分≤10分的患者[(530±18)比(451±8) ng/L,t =2.18,P<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作者:李一雷;王颖;刘新媛;郭昊;王征;翟宁;李久宏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功能磁共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两半球功能连接强度的分析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两半球间的功能连接强度进行研究,探讨ADHD的神经机制.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学龄期ADHD与正常儿童各31名分别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采用半球间同伦(VMHC)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示出正激活脑区,提示其VMHC值高于正常儿童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前额叶(t=5.81),双侧枕叶(t=5.82),双侧小脑后叶(t=6.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R校正Q<0.01).结论 ADHD儿童双侧前额叶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加表现为注意力及工作记忆障碍;两侧枕叶间增强使启动记忆过程变缓;而小脑间的高连接强度使神经环路受损,加重ADHD症状.

    作者:江凯华;董选;高敏;李红新;张琴芬;易阳;沈惠娟;陈琳;丁丽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53例PTC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在HE染色下观察PTC临床病理特点、生长模式(浸润性肿瘤边界、侧支、叶内播散及腺外浸润)及特殊组织形态学特点[鞋钉特点、缺乏黏附性/极性(LOCP)及微乳头结构],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在153例PTC中,浸润性肿瘤边界128例、侧支34例、叶内播散30例、腺外浸润53例;有鞋钉特点37例、LOCP 59例、有微乳头结构70例.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45岁、肿物直径>10 mm、浸润性边界、侧支、叶内播散、鞋钉特点、LOCP和微乳头结构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性别、双侧、多灶和腺外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肿物直径>10 mm、浸润性边界、鞋钉特点、LOCP和微乳头结构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均P<0.05).在随访82例病例中,局部肿瘤复发4例,5年局部复发率为4.88%,其中淋巴结肿瘤复发3例,甲状腺肿瘤复发1例,淋巴结复发病例中有鞋钉特点1例、LOCP 2例、微乳头1例,其中一例中可见LOCP及微乳头结构,甲状腺肿瘤复发病例中未见上述三种结构.结论 鞋钉特点、LOCP、微乳头结构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是PTC淋巴结转移有效预测因子,有利于改善PTC患者治疗方法及随访方案.

    作者:岳常丽;张勇;邢莉;赵艺哗;陈佳敏;金玉兰;刘红刚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Qanadli与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评价骑跨型肺栓塞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Qanadli及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评价骑跨型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算机断层肺动脉造影(CTPA)确定的38例骑跨型肺栓塞患者[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2±17.4)岁]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数据;测定Qanadli及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分析Qanadli 与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Qanadli及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与血清学参数及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38例患者Qanadli肺动脉栓塞指数为(20.0±0.0),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为(80.9±26.1),二者无显著统计学相关;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708.5(9.6,1 025.5) μg/L,NT-proBNP水平为1 358.5 (576.7,3 047.3)ng/L; Qanadli肺动脉栓塞指数与血清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相关,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与血清D-二聚体无显著统计学相关,但与NT-proBNP水平正相关(r=0.495,P=0.010).Qanadli肺动脉栓塞指数与CTPA测定的右房横径、右室/左室横径比均无统计学相关.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与CTPA测定的右房与左房横径比和右室/左室横径比均呈正相关(r=0.627,P<0.001和r=0.628,P<0.001),但与主肺动脉干直径和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均无统计学相关.结论 骑跨型肺栓塞患者采用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评价骑跨型肺栓塞价值优于Qanadli肺动脉栓塞指数,Mastora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右室功能相关,能够反映肺动脉栓子负荷及右心功能的改变.

    作者:陈闪闪;程瑞瑞;张国俊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良性肿瘤经食管隧道内镜下切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食管黏膜下隧道切除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和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良性肿瘤1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1岁,均采用经食管黏膜下隧道切除病变,观察术中病变形态,总结技术要点,分析及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病变直径0.8 ~3.5 cm(平均1.6 cm),所有病例均成功切除,其中11例一次性完整切除,6例分块切除,术后复查无复发.手术时间26 ~105 min(平均43 min).病变形态规则(呈球形或椭球形)5例,形态不规则(呈多角分叶形等)12例.术中均有少量出血,采用电凝可成功止血,无一例内镜下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切除病变后固有肌层缺失仅剩一层薄膜3例,钛夹封闭隧道入口起到良好的保护创面作用;无一例穿孔病例;皮下气肿3例,术后1d内均能自动吸收;气腹3例,予腹腔穿刺放气后,保守治疗后出院.结论 经食管黏膜下隧道切除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捷的内镜手术方法.

    作者:熊英;胡海清;高颖;令狐恩强;王向东;王爱民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肺鳞癌中的应用

    肺癌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新诊断的肺癌中85%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1],其中腺癌和鳞癌分别占到50%和30%[2].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3],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在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关于EGFR-TKI疗效的数据多来自于对肺腺癌的研究,在肺鳞癌中尚无明确独立的研究.这不禁令人思考:EGFR-TKI在肺鳞癌中的应用如何?目前晚期肺鳞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是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化疗,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尽管在近30年间化疗方案不断更新发展,但其疗效似乎达到瓶颈状态,客观缓解率只有30% ~ 40%,对于ⅢB、Ⅳ期肺鳞癌中位生存时间只有1年[4].大部分晚期肺鳞癌的患者在经历了一线、二线化疗后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及药物较少,又由于缺乏分子靶向药物对肺鳞癌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对肺鳞癌的靶向治疗探究迫在眉睫.

    作者:李倩;袁冬梅;孙文逵;宋勇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皮肤镜在非色素性皮肤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皮肤镜(dermoscopy)诞生于19世纪,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无创的检查手段,它不但可以提供光源、对皮损起到放大的作用,还可以透过表皮角质层,显示表皮和真皮浅层,观察到裸眼看不到的细微结构,如色素和血管结构[1].因为大多数皮肤镜下可见的结构和组织病理表现有一定对应关系,故皮肤镜被认为是临床(大体结构)和组织病理检查(显微结构)之间的桥梁.皮肤镜初应用在诊断色素性肿瘤,特别是鉴别恶性黑素瘤和良性色素痣中,提高了色素性肿瘤特别是恶性黑素瘤诊断的准确性,也减少了对良性色素性肿瘤的不必要的切除,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2].近年来,皮肤镜检查已经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如良性或恶性非色素性皮肤肿瘤、血管性疾病、细菌及病毒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皮肤病等.皮肤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被称为是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本文主要对皮肤镜在非色素性皮肤疾病(nonpigmented skin disorders,NPSD),特别是炎症性皮肤病和非色素性皮肤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徐晨琛;刘洁;刘跃华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中间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支架术后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一例

    患者男,77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4年,加重2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高不详,药物控制尚可,既往吸烟30年.3个月前曾诊断为“中间型主动脉综合征”.入院查体:血压右上肢170/90 mmHg(1 mmHg =0.133kPa),右下肢170/90 mmHg,左上肢150/80 mmHg,左下肢150/75 mmHg,心率87次/min,心音低钝.

    作者:张明秋;陈晓帅;齐冰洋;怀淑君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发生在股胭动脉和膝下动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不伴有糖尿病的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发生在股浅动脉及其以近的动脉,而糖尿病患者伴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主要发生在股浅动脉及其以远的动脉;膝下动脉病变首先累及的是胫前动脉,其次是胫后动脉,后是腓动脉[1-2].这与国外资料稍有不同[3-4],国外研究表明膝下动脉首先累及的是胫后动脉,其次是胫前动脉,后也是腓动脉.

    作者:谷涌泉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第330例 气促—消瘦—血性胸腔积液—胰腺胸膜瘘

    病历摘要患儿男,2.5岁,因“咳嗽、气促1个月,加重2d”于2013年7月31日入院.患儿1个月前出现咳嗽,不剧,偶有气促,活动后明显,无发绀,无喘息,无发热、盗汗,体重有下降,但未予重视.2d前患儿出现咳嗽加重,阵发性,每次连咳4~5声,气促明显,无发绀,伴有发热,体温38.8℃(耳温),来我院抢救室,予鼻导管给氧、头孢曲松抗感染、氨溴索化痰、人血白蛋白支持等治疗,CT示:两肺感染伴两侧胸腔积液,胸腹部B超提示:腹腔积液、两侧胸腔积液,以“多浆膜腔积液,结核病可能”收住入院.家属否认患儿有结核患者接触史,已接种卡介苗.

    作者:张乐乐;吴艳玲;张海邻;李仲荣;谢小志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第329例 双下肢水肿—咳嗽—活动后憋喘—全心扩大

    病历摘要患者男,39岁,因“双下肢水肿3年,咳嗽近2年,活动后憋喘1年余”于2014年5月4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患者2011年7月出现双下肢对称性可凹性水肿,晨轻暮重,检查示肝酶及胆红素升高,腹部CT示“肝硬化”.经保肝治疗,双下肢水肿无好转.2012年10月开始出现间断干咳,查凝血功能正常,抗核抗体弱阳性,胸部CT示“间质性肺炎”,腹部CT“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纤细,并管腔内血栓,周围海绵样变”;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 63%,全心扩大(左房48 mm,右房55 mm×58 mm,左室66 mm,右室29 mm),室间隔增厚(13 mm),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充盈异常”.2013年2月出现活动耐量减低,爬4层楼后气促、憋喘.

    作者:张冬梅;李文彬;杨德彦;严晓伟;徐海峰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多克隆分离探针在Xp11.2易位性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自行设计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克隆分离探针,检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易位性肾癌)中特征性的TFE3基因易位,探讨该探针在诊断Xp11.2易位性肾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6至2013年临床诊断的30例肾癌病例,包括10例依据组织形态和转录因子E3(TFE3)免疫组化诊断的Xp11.2易位性肾癌,10例肾透明细胞癌,10例肾乳头状腺癌.根据Xp11.2易位性肾癌基因改变类型,设计针对性的多克隆分离探针,并在肿瘤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上使用该探针进行FISH检测,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中的荧光信号类型,判断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TFE3基因的易位.结果 30份肿瘤组织切片均成功进行FISH检测.10份依据组织形态和TFE3免疫组化诊断的Xp11.2易位性肾癌标本中,9份FISH出现分离信号并达到阈值,检测为阳性,符合Xp11.2易位性肾癌诊断;1份只出现融合信号,检测为阴性,不符合Xp11.2易位性肾癌诊断.10份肾透明细胞癌和10份肾乳头状腺癌标本FISH只出现融合信号,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单纯依靠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诊断Xp11.2易位性肾癌存在误诊的可能.利用FISH多克隆分离探针可以检测出Xp11.2易位性肾癌特征性的TFE3基因易位,是一种诊断Xp11.2易位性肾癌相对准确和客观的方法.

    作者:陈显成;甘卫东;叶庆;杨军;郭宏骞;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46期

  • 致死性荞麦过敏性休克一例抢救体会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2013年5月5日早8点,进食“速食面”15 min后,于收拾屋子时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充血,伴恶心、呕吐,无明显喘憋、发绀、发热等,继而出现意识丧失,10余分钟后送至当地医院,测血压60/30 mmHg(1 mmHg =0.133 kPa),给予多巴胺、补液治疗,安装心电监护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给予人工心肺复苏、补液治疗后心跳恢复(具体不详),约30 min后转至当地上级医院,测血压80/60mmHg,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多巴胺、甲泼尼龙及大量补液,患者血压可维持在110/90 mmHg左右,生命体征平稳,皮疹逐渐消退,但仍无意识,并出现双眼凝视、双侧病理征阳性,查头颅CT提示“轻度脑水肿”,遂转至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作者:王子熹;李宏;周翔 刊期: 2014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