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7期文献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骨骼肌灌注异常与侧支循环相关性的超声造影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D)致骨骼肌灌注障碍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血管外科就诊LEAD患者和对照组各80例,超声造影观察小腿骨骼肌血流灌注情况,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获取反映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TTP).同时CT血管造影评估LEAD组侧支循环.结果 时间强度曲线显示对照组平均TTP 38.6 s,LEAD组平均TTP 59.1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超声检查者读取TTP平均差异是0.29 s,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92.TTP为47.5 s诊断点时,阳性预测值为91%.LEAD组中侧支循环丰富组平均TTP 50.4 s,侧支循环差组平均TTP为67.9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可评价小腿骨骼肌灌注障碍,它与侧支循环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宋烨;李园;陆雯;高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标准式与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远期疗效的荟萃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翻转式(eCEA)与标准式(cCEA)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70年5月至2012年12月)、Ovid (1970-2012)、CBM (1970年5月至2012年12月) 和CNKI (1970年5月至2012年12月) 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以及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11.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相关文献(6篇为随机对照研究,15篇非随机研究),共统计15 1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手术干预共16 447例 (eCEA 组8 617例,cCEA 组7 830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eCEA组平均手术时间(WMD -85.00 min,P<0.01)以及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WMD -3.9 min,P<0.01)明显少于cCEA组;转流管的使用方面eCEA组少于cCEA组(OR=0.20,P<0.01).eCEA组的术后30 d死亡率(OR=0.59,P=0.013)、早期脑卒中发生率(OR=0.63,P=0.044)、术后早期剩余部分再狭窄(OR=0.51,P=0.019) 以及术后颈动脉闭塞的并发率(OR=0.44,P=0.001)明显低于cCEA组.虽然eCEA没有降低中远期的总死亡率(OR=0.81,P=0.143)和脑卒中的发生(OR=0.74,P=0.138),但是在中远期eCEA降低了再狭窄(OR=0.34,P<0.01)和颈动脉闭塞(OR=0.30,P<0.01)的发生率.亚组分析表明,eCEA组在早期脑卒中发生率、30 d死亡率、脑卒中相关死亡率以及中期再狭窄方面优于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补片闭合切口(CEA+P)组.敏感性分析(RCT研究)结果表明,eCEA降低了中远期再狭窄(OR=0.43,95%CI:0.27,0.69,P<0.01)以及颈动脉闭塞(OR=0.11,95%CI:0.02,0.62,P=0.012)的发生率.结论 eCEA治疗颈动脉狭窄较cCEA具有手术时间短和阻断时间短的优点,同时降低了早期死亡率及脑卒中发生率,而且降低了中远期再狭窄发生率,但在中远期死亡率方面无显著优势.eCEA在中远期再狭窄发生率方面较CEA+P组有明显优势,其他方面无明显优势.

    作者:韩彦槊;张健;吴小雨;姜晗;刚清伟;沈世凯;辛世杰;段志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与多发性肌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LSM)与多发性肌炎(P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3-2011年之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的26例RR-LSM和15例P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结果 26例RR-LSM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29±10)岁,就诊时平均病程(8.2±8.0)年.15例PM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43±15)岁,就诊时平均病程为(2.6±3.7)年.两组发病年龄(P=0.001)和就诊延误时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四肢肌肉、吞咽肌、颈肌、呼吸肌无力以及肌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R-LSM患者均存在运动不耐受和肌无力症状波动性.咀嚼困难出现在65.38%的RR-LSM患者和26.67%的PM患者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患者均存在骨骼肌外表现,PM更突出.肌酸激酶平均值在RR-LSM组为(1 475±1 796) U/L,在PM组为(4 062±3 448) 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与PM相比,RR-LSM发病年龄小,延误诊断时间长,肌无力具波动性,咀嚼肌受累常见,但骨骼肌外损害少,肌酸激酶升高幅度小.

    作者:王韵;刘潇;王朝霞;张巍;吕鹤;胡文立;袁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凝时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

    目的 前瞻性比较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抗凝与延长抗凝对于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术前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组.短期抗凝组和延长抗凝组各20例,并辅以常规物理预防措施.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F1+2)、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各项凝血标志物分别于术前48 h内及术后第1、7、35天进行检测;所有患者于术前48 h内及术后第7、35天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40例患者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术后TAT、F1+2、FIB及D-dimer水平在各检测时间点较术前均有增高.TAT及D-dimer浓度峰值出现在术后第1天,而F1+2及Fib浓度峰值则出现在术后第7天.组间比较,在术后第35天,长期抗凝组的F1+2及TAT水平均低于短期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高凝状态可持续至术后35 d;延长抗凝时限虽不能完全消除高凝状态,但可以减轻术后高凝状态的程度.但基于超声检查,本研究中短期抗凝与延长抗凝对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不能得出明确结论.

    作者:张恒;林剑浩;李虎;关振鹏;周殿阁;寇伯龙;魏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钆塞酸二钠MR肝胆期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MR肝胆期对肝硬化背景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43例肝硬化患者共45枚肝癌病灶,均行T2WI、DWI、T1WI同反相位、GD-EOB-DTPA动态增强及肝胆期扫描.由2位阅片者分别对有、无肝胆期图像两种成像方法独立阅片.比较阅片者诊断肝癌的信心评分、一致性、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增加肝胆期图像:(1)两位阅片者诊断肝癌的信心评分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位阅片者诊断肝癌的一致性提高;(2)两位阅片者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位阅片者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 MR肝胆期可提高阅片者对肝硬化背景肝癌的诊断信心及敏感性.

    作者:张涛;陆健;张学琴;梁宏伟;缪小芬;姜吉锋;丁丁;杨雪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壳聚糖防粘连膜预防剖宫产术后组织粘连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使用壳聚糖防粘连隔离膜作短期生物性屏障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腔组织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萧山医院行首次剖宫产术孕妇25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30例,术中使用改性壳聚糖防粘连隔离膜行短期生物性屏障;对照组120例,术中不给予任何预防组织粘连的治疗措施.对术后排气回复时间、术后感染情况及术后随访盆腔粘连发生情况等几方面作为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排气时间(25±7)h,产褥感染3例(2.3%),术后随访异常2例(1.5%).对照组排气时间(34±11)h,产褥感染5例(4.2%),术后随访异常5例(4.2%).两组排气时间、产褥感染、术后随访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短期生物性屏障可减少剖宫产术后感染及盆腔组织粘连.

    作者:沈伟;沈国芳;李绿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损伤治疗方法及疗效的分析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 201例,其中合并Wagstaffe骨折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平均37.4(17~54)岁;摔倒伤10例,运动相关损伤4例,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18例患者均伴有外踝骨折,其他损伤包括内踝骨折16例;内踝三角韧带完全断裂3例;后踝骨折8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所有骨折均为旋后-外旋型.采用外踝前方入路,外踝骨折复位后钢板内固定,Wagstaffe骨折解剖复位,拉力螺钉或丝线固定,探查及修补AITFL.内侧入路复位及固定内及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如果下胫腓松弛,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在踝关节骨折中,Wagstaffe骨折发生率为1.5%(18/1 201),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发生率为4.4%(18/411).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8(12~25)个月.术后平均6.7(4~8)个月X线片示踝部骨折均骨性愈合,踝穴正常,无发生创伤性关节炎.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为81~99分,其中有优9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7.4%.14例已经恢复到伤前的活动水平,均恢复之前的工作.结论 Wagstaffe骨折容易漏诊,多见于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且常伴下胫腓分离.精确复位及可靠固定有助于恢复下胫腓对位及稳定.

    作者:刘忠玉;辛景义;梁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表达的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方法(PCR-SBT)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2008-2012年94例住院IS患者和503名深圳居住的健康对照人群,进行HLA-A、B、C、DRB1、DQB1抗原、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分析.结果 (1)IS组表达出HLA-A抗原11个,等位基因17个;HLA-B抗原20个,等位基因34个; HLA-C抗原11个,等位基因16个;HLA-DRB1抗原13个,等位基因26个;HLA-DQB1抗原5个,等位基因13个.(2)IS组HLA-A*31:01(P=0.016 9,RR=2.827),B*37:01(P=0.006 6,RR=4.613),DRB1*11:06(P=0.000 2,RR=37.981)等位基因频率升高.(3)IS组HLA-DRB1*11:06-DQB1*03:01单倍型频率升高(P=0.001,RR=38.52).结论研究显示HLA- B*37:01,DRB1*11:06,单倍型HLA-DRB1*11:06-DQB1*03:01与IS发生呈易感关联,在IS的发生中HLA基因具有遗传作用.

    作者:陈维;冯慧宇;徐明明;贾秀萍;蔡梁凌;肖露露;刘卫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Allis法治疗合并PipkinⅠ、Ⅱ型骨折的髋关节后脱位

    目的 探讨改良Allis法治疗合并PipkinⅠ、Ⅱ型骨折的髋关节后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98例合并PipkinⅠ、Ⅱ型骨折的髋关节后脱位病例,统计Allis法闭合复位成功率作为对照组.前瞻性研究36例确诊为合并PipkinⅠ、Ⅱ型骨折的髋关节后脱位病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应用Allis法和改良Allis法闭合复位,统计复位成功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种复位方法成功率.通过影像学分析部分病例Allis法复位困难的原因.结果 对照组98例,其中32例未能成功闭合复位,手法复位成功率67.3%.研究组36例,传统Allis法复位成功率69.4%,加用改良Allis法复位,成功率97.2%.影像学分析显示,Allis法复位成功组股骨头骨缺失小于Allis法复位失败组.结论 对于复位困难的合并PipkinⅠ、Ⅱ型骨折的髋关节后脱位,改良Allis法可以满意复位.

    作者:马利杰;吴昊天;侯志勇;李增炎;李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颞叶癫痫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及其与P300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执行功能的改变及其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50例TLE患者和30名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工作记忆、语义流畅性试验、连线试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 TLE组MoCA、语言及非语言工作记忆、语义流畅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Stroop试验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TLE组连线A、连线B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正常对照组相比,TLE组P300潜伏期[(332±33)ms]延长,P300波幅[(10±8)μ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致痫灶组与右侧相比,语言工作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和MoCA、非语言工作记忆、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评分存在负相关(r=-0.29~-0.45,P<0.05);P300波幅和MoCA、非语言工作记忆、数字符号、Stroop色词测验评分存在正相关(r=0.37~0.47,P<0.05).其中P300波幅与总体认知水平和执行功能相关性更大.结论 颞叶参与了执行功能的调控,TLE患者除存在广泛的认知损害外,尚存在多项执行功能损害包括: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注意力和抑制控制能力,其中左侧TLE患者语言工作记忆损害明显.TLE患者常存在P300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其与执行功能测试存在相关性,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价TLE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指标.

    作者:姚晓娟;毓青;杨二娟;欧阳慧;陈英;杨卫东;陈旨娟;王增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APP/PS1小鼠突触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 (NSCs) 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 (AD) 小鼠突触形成的影响.方法 9月龄20只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一组进行NSCs移植,即NSC组,另一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 (PBS) 作为阴性对照组 (PBS组),移植部位为双侧海马区,10只野生型小鼠作为阳性对照组 (WT组).移植8周后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AD小鼠海马区突触素 (SYN) 和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 表达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移植区突触的形态和数量.结果 (1)荧光免疫组化显示NSCs移植分化的神经元高表达SYN和GAP-43蛋白;(2) Western印迹显示NSC组小鼠海马区SYN、GAP-43表达明显增加,高于PBS组 (F=58.367,P<0.01;F= 75.296,P<0.01),SYN表达与WT组小鼠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NSC组小鼠GAP-43表达高于WT组 (P<0.01);(3)超微结构显示NSC组海马区突触数量增加 (12.1±2.1),多于PBS组 (6.6±1.8) (F= 15.981,P <0.01),与WT组 (11.0±1.4) 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SCs移植分化的神经元通过增加突触素、GAP-43表达来增加突触的数量,进而建立新的突触连接来改善AD小鼠的症状.

    作者:顾国军;王培军;张炜;李铭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VEGF165和SDF-1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1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Ad5-VEGF165-IRES-SDF-1,并观察其在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方法 将VEGF165和SDF-1基因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进行定向连接,以同源重组的形式构建双基因共表达重组穿梭质粒pDC316-VEGF165-IRES-SDF-1,将其与骨架质粒pBHGlox_E1以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获得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颗粒,经多轮扩增后获得纯化的腺病毒载体Ad5-VEGF165-IRES-SDF-1;以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并以立体定向微量注射的方法将构建的病毒载体注入大鼠侧脑室,以RT-PCR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其介导VEGF165和SDF-1基因在缺血脑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PCR、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等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和腺病毒载体构建正确,并能够介导VEGF165和SDF-1两种基因在缺血的大鼠脑组织内共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VEGF165和SDF-1双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VEGF165-IRES-SDF-1,Ad5-VEGF165-IRES-SDF-1可以介导VEGF165和SDF-1双基因在缺血大鼠脑组织内共表达.

    作者:司俊臣;扈国杰;朱慧;栗世如;孟庆海;姚维成;丰育功;栗世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性发育疾病分类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人体正常性别包括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外生殖器性别、社会性别完全一致.性发育疾病是以染色体、性腺及附属性器官解剖学发育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先天性疾病.其总的发病比例约为1/5 500[1].近几十年,性发育疾病无论在其分类、病理机制、手术治疗、激素治疗及心理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性发育疾病分类及诊治的新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宁;华克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粒TACE治疗肝癌伴富血供门静脉癌栓的初步临床经验

    肝细胞癌(HCC,简称肝癌)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以往学者认为门静脉主干癌栓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绝对禁忌证.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1-3].目前,以DC微球为代表的载药型微粒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但国内鲜有单纯应用微粒栓塞剂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直径350~560 μm明胶海绵微粒(GSPs)TACE治疗6例肝癌伴富血供门静脉癌栓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影;张跃伟;郭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持续推进血液管理水平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血液安全与供应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衡量指标.输血可以救治生命,但同样伴随风险.不必要的输血不仅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还可能给患者带来输血传播感染、输血反应、不利病情转归甚至死亡的风险.在血液供应紧张日益成为世界性难题的同时,不合理用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本文结合我国血液管理现状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2012-08-01)要求,探讨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管理策略.

    作者:高新强;谢东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治疗的现状与建议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2008年的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2008年,在癌症死亡总数中,大约70%的癌症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预计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将超过1 310万[1].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癌症患者在初次就医时就已经处于癌症晚期[2].癌症末期患者有8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肠胃或呼吸不适等症状以及心理、社会层面等压力.为让癌症末期患者得到好的照顾,让患者减轻痛苦,安然逝去,帮助家属度过哀伤,唯一现实的治疗方案就是缓解疼痛和姑息治疗[2-3].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姑息治疗的实施现状并提出建议.

    作者:王继伟;陈学芬;宫霄欢;赵德余;高晶蓉;袁正平;余金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学科血液管理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血和转归的影响

    目的 评价多学科血液管理措施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血和住院期间转归的影响.方法 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施血液管理前和实施3年后各1年内连续完成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3 951例.通过制定围手术期输血指征,预防应用合成抗纤溶药,降低体外循环对血液的稀释程度,应用血液回收机等血液保护措施,建立临床用血公示制度等,加强围手术期各环节合理用血的管理.记录围手术期输血(包括血液制品)种类和量、合成抗纤溶药及血液回收机使用,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和死亡等.结果 血液管理前组1 713例,血液管理后组2 238例.血液管理后组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率(血液管理前组75.3%,血液管理后组28.5%,P=0.000),平均红细胞用量(4.0 U与1.2 U,P=0.000)均降低.血液管理后组患者住院时间(10.5 d与8.2 d,P=0.02),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3.5%与2.7%,P=0.04)及住院期间死亡率(1.2%与0.6%,P=0.000)减少.结论 多学科血液管理显著减少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血率和输血量,降低手术后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同时节省大量稀缺的血液资源.

    作者:纪宏文;李志远;孙寒松;李立环;龙村;马丽;陈雷;王巍;胡盛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洗涤式1自体血回输对糖尿病患者回收血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对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麻醉科择期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下行OP-CABG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对照组(C组,n=30)和糖尿病组(D组,n=30).比较红细胞回收率、术前及洗涤前后红细胞溶血率和回收血静置0、4、6、12、24 h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和血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红细胞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82.6%±5.6%,D组80.9%±6.2%,P>0.05);同一处理条件下,D组患者术前、洗涤前溶血率在0.36%~0.68%低渗NaCl浓度溶液中均高于C组(术前0.36%:D组84.9%± 6.7% C组78.7%± 4.6%,P=0.003;术前0.68%:D组9.0%± 4.5% C组1.9%± 0.8%,P=0.000;洗涤前0.36%:D组80.6%±4.9% C组78.0%±5.8%,P=0.000;洗涤前0.68%:D组11.0%± 3.4% C组 2.4%± 0.9%,P=0.000),洗涤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洗涤后血液随静置时间延长,两组患者游离血红蛋白和血钾浓度均逐渐升高,与洗涤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同一洗涤时间点,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未额外加重行OP-CABG的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损伤;回收血液洗涤后应尽早输回患者体内.

    作者:林慧丹;张冯江;潘志浩;陈小非;郁丽娜;严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红细胞安全的体外热化疗处理对回收血中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灭作用

    目的 观察顺铂联合高温对肿瘤手术回收血液中红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对其中HepG2、SGC7901与SW620细胞株的杀灭作用.方法 回收2013年3-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30例行择期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血,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患者知情同意,制备成红细胞悬液,每1例分成3等份,分别加入HepG2、SGC7901与SW620细胞株,充分混匀后,每份细胞随机分为9组(n=30):A组(37 ℃),B组(42 ℃),C、D、E组(37 ℃,50、100、200 μg/ml顺铂),F、G、H、I组(42 ℃,25、50、100、200 μg/ml顺铂).所有组别均处理60 min后,分离红细胞和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Na+-K+-ATPase活力、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渗透脆性及细胞悬液血气指标,测定肿瘤细胞抑制率和培养14 d后克隆形成率.结果与A组[(0.30±0.08) μmol Pi/107/h]比较,E、H和I组的Na+-K+-ATPase活力[(0.24±0.07)、(0.25±0.06)和(0.24±0.07) μmol Pi/107/h]明显降低(P<0.05).与A组[(1.53±0.43) mmol/L]比较,E、H和I组K+[(2.16±0.37)、(2.16±0.38)和(2.56±0.50) mmol/L]明显升高(P<0.05).E、H和I组的渗透脆性与A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B、C、D、E、F、G4组中,只有G组的HepG2、SGC7901及SW620的细胞克隆(0%±0%、0%±0%和0.01%±0.01%)被完全抑制,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54%±7.83%、72.28%±6.58%和66.69%±6.69%).结论 顺铂体外热化疗(42 ℃,50 μg/ml)处理回收血液60 min,可能是清除肿瘤术回收血液中游离肿瘤细胞有效手段,值得进一步优化并应用于肿瘤手术自体血液回输.

    作者:杨瑾婷;唐丽辉;彭余楠;张冯江;严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