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 08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右半结肠癌患者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较左半结肠癌更高.右半结肠癌患者TNM分期晚,且低分化及未分化的肿瘤(25.2%比13.2%)、黏液分泌(33.5%比17.3%)及脉管瘤栓(9.9%比3.9%)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和68个月,其5年生存率Ⅰ/Ⅱ期分别为91.4%和88.6%(P=0.819),Ⅲ期分别为66.1%和75.4% (P =0.010),Ⅳ期分别为27.8%和38.5% (P =0.020).结论 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Ⅲ/Ⅳ期右半结肠癌预后更差.
作者:胡俊杰;周志祥;梁建伟;周海涛;王征;张兴茂;曾维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胰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术前NLR值将NLR≥2.4和NLR< 2.4定义为高低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胰腺癌术后1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情况及NLR与术后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高NLR组和低NLR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64.5%和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NLR是影响胰腺癌术后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R:1.417;95% CI:1.065~1.886;P =0.017).结论 术前NLR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作者:吴永杰;刘海亮;胡明根;赵之明;薛瑞华;刘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 调查住院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状况、β受体阻滞剂使用状况及安全性,并探讨经“冠心病患者心率达标临床路径培训”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开放、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通过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连续入选北京24家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期间分两个时间段,各8周)的住院冠心病患者,总计3 204例(第1阶段1 570例、第2阶段1 634例).记录并比较入、出院时患者的静息心率及β受体阻滞剂的状况.比较两阶段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第1阶段不给予临床医师任何培训及干预,第2阶段开始时各中心临床医师经统一的“冠心病患者心率达标临床路径培训”大纲进行培训1周.结果 入院时患者平均静息心率为(71 ±13)次/min,出院时平均静息心率为(63±9)次/min,两阶段出院时心率达标率分别为35.9% (564/1 570)和48.3% (789/1 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阶段入、出院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分别为80.1%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62),以琥珀酸美托洛尔为例平均剂量为(38±18)和(39 ±42) mg/d(P<0.001);第2阶段入、出院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分别为90.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琥珀酸美托洛尔平均剂量分别为(40±23)和(46±23) 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阶段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住院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达标率不高,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低,经过“冠心病患者心率达标临床路径培训”,静息心率达标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提高,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丹丹;董蔚;陈韵岱;徐勇;周浩;王明生;唐强;吕树铮;王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将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36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睡眠障碍组(258例)和睡眠障碍组(278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L2~L4的骨密度值,测定生化指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比较两组骨密度值、空腹和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骨质疏松症和相关指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天津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结果 睡眠障碍组超敏C反应蛋白为(3.5±1.1) mg/L,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8.0±1.9)%,皮质醇(COR)为(512±88)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为(6.4±2.3)pmol/L,空腹胰岛素为(13.4±4.3) mU/L,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4.7±0.8,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分别为(2.6 0.9) mg/L,(7.3±1.6)%,(436±76)nmol/L,(5.1±2.0)pmol/L,(12.4±4.0) mU/L,3.8±0.8](均P<0.05).睡眠障碍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为-4.2±0.5,低于无睡眠障碍组的-4.0±0.4,P<0.05.睡眠障碍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L2~L4的骨密度值低于无睡眠障碍组(均P<0.0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x2=13.89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HOMAIR、HbA1c、COR、ACTH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均P<0.05);骨质疏松症与绝经年限、HbA1c、COR、ACTH、睡眠障碍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睡眠障碍可能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作者:任惠珠;郑妙艳;单春艳;徐延光;杨菊红;王颖;杨艳辉;常宝成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两种穿刺方式对神经阻滞成功率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根据超声探头平行还是垂直于腹股沟韧带放置,将患者随机分为平行组与垂直组.2组患者均给予等容量1%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共30 ml.2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和操作时间,30 min内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情况,阻滞后4、8、12、24、36、48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评分,首次使用PCA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累计舒芬太尼用量,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平行组、垂直组超声成像时间分别为(3.1±1.2)、(5.0±1.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P<0.05).平行组、垂直组操作时间分别为(5.2±1.3)、(7.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P<0.05).2组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均达到100%.垂直组股外侧皮神经感觉阻滞成功率为100%,高于平行组的83.3%(x2 =5.455,P<0.05).2组阻滞后4、8、12 h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率垂直组高于平行组(P<0.05).阻滞后8、12、24、36、48 h累计舒芬太尼用量平行组高于垂直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数字化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探头垂直于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比探头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进针对股外侧皮神经能产生更好的阻滞效果,可降低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可能更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作者:王宁;李民;魏越;郭向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老龄化兔易发生左心房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按年龄取青龄(6个月龄)和老龄(26个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各25只,使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前后作对照,共分为青龄对照组、青龄药物组和老龄对照组、老龄药物组.常规微电极记录左心房组织的跨膜动作电位(tAP),观察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大上升速率(Vmax)、复极化到20%和50%以及90%时程(APD20、APD50、APD90)、程控和短阵快速刺激下分别测定的有效不应期(AERP)及其房性心律失常.酶解法分离单个左心房细胞,膜片钳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观察L-型钙电流(ICa-L)和Ca2+荧光强度在使用ISO前后变化.结果 老龄对照组左心房各APD及AERP均显著高于青龄对照组,APA、Vmax、RMP、AERP/APD90均显著低于青龄对照组(均P<0.05);在ISO作用后,青龄和老龄药物组左心房动作电位传导增快,但老龄药物组左心房动作电位形状改变和各APD值缩短更加明显,APA、Vmax、RMP幅度都显著增大(均P<0.05),动作电位之后出现更严重的延迟后除极及触发电活动;在电压钳制方式下,老龄对照组左心房细胞ICa-L均显著低于青龄对照组,当钳制电压为10 mV时,老龄对照组ICa-L电流密度显著低于青龄对照组[(6.3±0.8)比(9.5±1.3) pA/pF,P<0.01],其电流-电压(Ⅰ-Ⅴ)曲线明显上抬.老龄药物组ICa-L电流密度显著高于青龄药物组[(15.9±3.1)比(11.3 ±2.6)pA/pF,P<0.01],其ICa-L的Ⅰ-Ⅴ曲线处于其他各组下部.老龄对照组左心房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著低于青龄对照组[(437.9±21.7)比(778.3±19.5)μmol/L,P<0.01];ISO干预后,老龄和青龄药物组左心房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均增强,但老龄药物组[Ca2+];显著强于青龄药物组[(1635.6±51.6)比(1 008.7±34.5)μmol/L,P<0.05].结论 老龄化左心房在ISO作用前后出现了严重电重构而易于折返和触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其电生理机制是老龄化左心房细胞ICa-1,和Ca2+浓度反应性减少或增加造成.
作者:杨淑红;杨峥;吴成云;李文星;徐辉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硫化氢对尼古丁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尼古丁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来模拟香烟烟雾引起的细胞凋亡模型.浓度梯度分组为对照组与5、10、20、40、80 μmol/L尼古丁组,均处理72 h;时间梯度分组为对照组与尼古丁24、48、72 h组,除对照组以外尼古丁浓度均为40 μmol/L.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尼古丁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16HBE细胞凋亡指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观察硫化氢对尼古丁诱导的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的作用,16HBE细胞分为对照组、40 μmol/L尼古丁组、100 μmol/L硫氢化钠+40 μmol/L尼古丁组、200 μmol/L硫氢化钠+40 μmol/L尼古丁组、400 μmol/L硫氢化钠+40 μmol/L尼古丁组、10 mmol/L牛磺酸+40 μmol/L尼古丁组,硫氢化钠或牛磺酸均需预孵育30 min后加入尼古丁处理72 h.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16HBE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指标剪切型兔抗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和CHOP蛋白表达情况,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和分析16HBE细胞核凋亡形态学改变,计算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尼古丁可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上调16HBE细胞CHOP的表达,40 μmol/L尼古丁组的CHOP与GAPDH的平均吸光度值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32比0.30±0.17,P<0.05).200 μmol/L硫氢化钠+40μmol/L尼古丁组的GRP78与β-肌动蛋白平均吸光度值比值(0.59 ±0.19比1.00±0.08)、剪切型caspase-12与caspase-12前体平均吸光度比值[0.06(0.01,6.06)比20.30(12.79,23.78)]、CHOP与β-肌动蛋白平均吸光度比值(0.18±0.10比0.53±0.09)均显著低于40 μmol/L尼古丁组(均P<0.05).200 μmol/L硫氢化钠+40 μmol/L尼古丁组的凋亡指数(3.04±1.83比16.60 ±3.32)与10 mmol/L牛磺酸+40 μmol/L尼古丁组的凋亡指数(4.08±2.04比16.60 ±3.32)均显著低于40 μmol/L尼古丁组(均P<0.01).结论 硫化氢可显著抑制尼古丁引起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硫化氢缓解内质网应激,尤其是下调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指标CHOP、剪切型caspase-12有关.
作者:林帆;陈亚红;廖程程;孙云;白宇;廖艺璇;李敏霞;齐永芬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患者女,31岁,主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2 d”于2014年10月14日入院.入院前12 d安静状态下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肢体麻木无力,无视物成双、视物旋转,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意识不清及肢体抽搐,于10月8日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就诊,头CT可见直窦高密度影,于10月9日行头MRI提示直窦血栓,头MRV提示下矢状窦、直窦显影不良,考虑静脉窦血栓形成,收入神经内科病房.既往红斑狼疮病史13年,目前口服甲泼尼龙片8 mg,1次/d;甲状腺功能减低病史3年,目前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125 μg,1次/d治疗.入院前38 d拟行试管婴儿,予以肌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治疗13 d,期间出现胸水、腹水、少尿,曾予以呋塞米10 mg,1次/d,利尿3d;入院前27 d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d预防血栓事件.查体:血压126/92 mmHg(1 mmHg =0.133 kPa),神经系统及内科查体未见异常体征.
作者:袁俊亮;王双坤;郭晓娟;顾华;郝咏刚;胡文立 刊期: 2015年第28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较少见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认为是由于内脏神经元缺失而导致食管蠕动障碍及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患者的常见主诉包括: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痛以及一些呼吸道症状.辅助检查包括:X线检查、胃镜联合超声胃镜检查以及食管动力检测.
作者:陈世耀;缪青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1].因此,降低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科学问题.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28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患者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神经累及部位持续或间歇性烧灼痛、瘙痒、麻木、刺痛、触诱发痛等[1-2].尽管目前急性带状疱疹提倡抗病毒治疗和推荐接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以降低PHN的发病率,但超过25%的60岁带状疱疹患者可出现持续性神经病理性疼痛[3-4].目前针对PHN的药物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抗病毒药、抗惊厥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局部麻醉剂、阿片类药物等,但整体疗效不佳,并且会出现大量的不良反应,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5].
作者:费勇;姚明;黄兵;过建国;周煦燕;陆雅萍;倪华栋;张伟;任小姝 刊期: 2015年第28期
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是近年来研究较热的一类B细胞亚群,它通过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或分泌抑制性抗体影响其他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目前对Breg细胞了解程度远不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而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朱明霞;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内科学》第8版(下文简称第8版)教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一章中,对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的描述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由于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环索奈德、莫米松等.通常需规律吸入1~2周以上方能起效”;“布地奈德还有雾化用混悬液制剂,经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射流装置雾化吸入,起效快,适用于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1].
作者:费小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为了庆祝我国近代第一本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中日医院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高科技医学发展与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北京站)于2015年6月3日在国家卫计委中日医院举行.本次学术活动是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的“庆祝《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百名专家医院行”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会议与国家卫计委中日医院共同主办并由挂号网协办.
作者:郭瑞;赵景辉;陈新石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