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pnmb)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原发灶组织及对应转移灶中Gpnmb表达的差异.同时检测43例不同阶段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原发灶中Gpnmb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肾癌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并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Gpnmb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Gpnmb在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水平低于转移灶[(3.14±2.38)比(6.36±4.01)分,P=0.036].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原发灶中Gpnmb的高表达不受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影响(均P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Gpnmb高表达组生存期下降(P=0.020),比例风险模型显示Gpnmb高表达的患者生存的相对危险度是低表达患者的7.719倍(P =0.049).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高表达Gpnmb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赫崇军;秦彩朋;徐涛;袁也晴;刘振华;盛正祚;胡风战;顿耀军;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钬激光与传统手术方式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分为钬激光和非钬激光两组,钬激光组在不阻断肾动脉情况下使用钬激光实施肾部分切除术,非钬激光组在阻断肾动脉情况下使用电刀、剪刀实施传统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间出血量、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患肾分肾功能、术后并发症和组织损伤深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钬激光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0 ml,平均手术时间77 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日7.4d,术后分肾功能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FR) 35 ml/min(正常>45 mL/min),术后无并发症,组织损伤深度0.9 cm.非钬激光组平均术中出血量69 ml,平均手术时间111 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5.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日7.3d,术后患肾分肾功能GFR 34 ml/min(正常>45 ml/min),术后无并发症,组织损伤深度2.0 cm.两组间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和组织损伤深度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他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钬激光在肾部分切除术中安全可靠,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热缺血时间,扩大手术切除范围.
作者:毕胜;夏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 Apa Ⅰ和Taq Ⅰ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胫前皮肤黑斑的关系.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233例T2DM患者,根据胫前皮肤有无黑斑将其分为有斑组(106例)和无斑组(12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VDR Apa Ⅰ和Taq Ⅰ基因型.本研究通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0402).结果 T2DM有斑组和无斑组VDR Apa 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T2DM有斑组VDR Taq Ⅰ基因型TT的频率[95% (101/106)]高于无斑组的87%(110/127),基因型Tt+ tt的频率[5%(5/106)]低于无斑组的13%(17/127),均P<0.05;T2DM有斑组VDR Taq Ⅰ等位基因T的频率[98% (207/212)]高于无斑组的93%(237/254),等位基因t的频率[2%(5/212)]低于无斑组的7%(17/254),均P<0.05.结论 VDR Taq Ⅰ基因多态性可能为天津地区汉族T2DM合并胫前皮肤黑斑的危险性遗传标志物,而VDR Apa Ⅰ基因多态性可能与T2DM合并胫前皮肤黑斑无关.
作者:苏文凌;邱明才;戴斌;张鹏;汤绍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择期脊柱手术老年患者152例,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S组仅采用舒芬太尼实施PCIA(n=77);D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实施PCIA(n =75).于术后1、2、6、12、24和48 h采用11点数字评分(NRS)评估患者静息和翻身活动时的疼痛程度;于术后1~3d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评估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于术前1d和术后1周进行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广度及视觉再认和联想学习分测验(包括顺背数字、倒背数字、视觉再认、联想学习)、Stroop色码干扰测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符号替代分测验(DSST)、数字连线测验(Part A)等神经认知测验,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静息NRS评分和活动NRS评分自术后6h均低于S组(均P<0.05).S组和D组分别有8例(10.4%)和3例(4.0%)患者发生P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7,P>0.05),且S组有2例POD患者需采用利培酮治疗.S组和D组分别有15例(19.5%)和6例(8.0%)患者出现PO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6,P<0.05).S组术后1周的倒背数字评分、视觉再认评分、DSST评分和Stroop测验完成时间分别为(3.7±1.3)分、(7.7±2.0)分、(25.2±7.8)分和(56.9±14.8)s,与术前的(4.1±1.1)分、(8.8±1.8)分、(28.2±7.6)分和(50.2±14.7)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3.585、2.427、-2.822,均P<0.05),而D组仅倒背数字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3.6±1.2)分比(4.0±1.2)分,t=2.144,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PCIA可改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王昆;李成文;史继红;卫宏图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评估颈内动脉栓塞在头颈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应用血管介入方法治疗的颈内动脉相关性疾病患者,根据全脑血管造影、球囊栓塞试验(BTO)结果,采取球囊、弹簧圈或胶等1种或多种联合方法栓塞瘘口或出血点,必要时栓塞颈内动脉.结果 28例患者,BTO阴性26例,阳性2例.22例成功永久栓塞颈内动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协助完成肿瘤切除、拔出异物等,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颈静脉球瘤和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出血各1例)出现迟发性脑梗死,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前者临床症状消失,后者症状有所缓解.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在栓塞过程中,球囊早泄并进入大脑中动脉分支远端,但未引起临床症状.1例患者死亡(鼻咽癌术后+放疗后出血),急诊栓塞一侧颈内动脉,栓塞侧大脑半球出现广泛性脑栓塞,出血减缓,但3d后死于鼻出血.结论 颈内动脉栓塞可以作为挽救患者生命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法,栓塞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作者:梁熙虹;郭鹏德;丁宁;陈光利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索拉非尼在晚期肾癌患者中的疗效及药物性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2006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体中位总生存时间(OS)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74例患者服用索拉非尼,疾病控制率达92%.常规剂量400 mg,2次/d治疗的中位PFS(8.0 ±0.6)个月,疾病进展后增量至600mg 2次/d,PFS(5.0±1.0)个月,再次进展后增量至800 mg 2次/d治疗的中位PFS(2.0±0.4)个月.OS(24.0±2.8)个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70%)、疲乏(57.4%)、腹泻(45.2%)、皮疹(39.9%)和高血压(21.8%).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疗效显著,常规剂量治疗失败后增量治疗仍能获得较长的疾病控制时间,药物安全性良好.
作者:唐碧霞;迟志宏;盛锡楠;崔传亮;斯璐;孔燕;李思明;毛丽丽;连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P物质(SP)对大鼠近端结肠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IBKCa)和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探讨其促结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采用RM6240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SP对大鼠近端结肠平滑肌肌条收缩的影响;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SP对近端结肠平滑肌细胞IBKCa和ICaL的影响.结果 10-7~10-6 mol/L的SP能促进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纵行肌肌条的自发性紧张性收缩;10-8~10-6mol/L的SP能促进环行肌肌条的自发性收缩(均P <0.05).SP(10-6 mol/L)减低IBKCa,在+60 mV刺激电压下,施加SP干预后,IBKCa电流密度为(11.71±1.65) pA/pF,较对照组的(14.42 ±2.89) pA/pF明显降低(P<0.05);SP(10-mol/L)还增大ICaL,在0 mV刺激电压下,施加SP干预后,ICaL电流密度为(-5.04±0.67)pA/pF,较对照组的(-4.25±0.46)pA/pF明显增大(P<0.01).结论 SP能够促进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肌条的自发性收缩,且呈浓度依赖性.SP减低IBKCa,增大ICaL.可能是SP促胃肠动力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勤彩;罗和生;全晓静;樊菡;余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miRNA-135b在多种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及靶向APC基因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NA-135b在正常乳腺细胞系Hs578Bst及乳腺癌细胞系Hs578T、MCF7、HCC1937、MDA-MB-231、MDA-MB-453、BT-549和MDA-MB-468中的表达,选取其中两种高表达miRNA-135b的MDA-MB-231、MDA-MB-468为对象,根据处理方法,实验分3组:空白组(自然生长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试剂)、实验组(转染miRNA-135b抑制剂).采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APC基因的表达;Cell Counting Kit-8 (CCK-8)实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 miRNA-135b在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均高,其中在MDA-MB-231细胞中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0.97 ±0.13、0.42 ±0.03;MDA-MB-468细胞转染miRNA-135b抑制剂后,1.02±0.03、0.47±0.04;实验组中miRNA-135b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PC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MDA-MB-231中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01±0.11、1.75±0.13(P=0.013,P=0.021),MDA-MB-468中(P=0.017,P=0.014);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MDA-MB-231中(P=0.00),MDA-MB-468中(P=0.01);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降低MDA-MB-231中(P=0.002,P=0.00),MDA-MB-468中(P=0.01,P=0.00).结论 miRNA-135b在多种三阴型乳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可靶向抑制APC基因,促进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及MDA-MB-468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作者:辛海娜;姜丹丹;吕志栋;孙苏园;孔吉霖;李福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经或不经姜黄素处理的人结肠癌耐药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以发现与结肠癌耐药相关的蛋白.方法 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垂直平板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第二向分离经姜黄素处理和对照组人结肠癌耐长春新碱细胞系(HCT-8/VCR)总蛋白,通过凝胶银染显色,扫描仪GS-800采集凝胶图像,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8.0分析电泳图谱寻找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点,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系统对选取得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RT-PCR和Western印迹对谷胱苷肽S-转移酶P1(GSTP1)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了背景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HCT-8/VCR细胞系2-DE图谱,姜黄素组和对照组图像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 030±69和1 070±96;两者的差异点共29个,选取其中一个蛋白并用质谱分析证实其为GSTP1.RT-PCR、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下调GSTP1 mRNA和GSTP1蛋白的表达,姜黄素组GSTP1 rnRNA (0.49±0.09)和GSTP1蛋白(0.29±0.07)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GSTP1 mRNA(1.19±0.21)和GSTP1蛋白(0.70±0.13)表达(均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GSTP1蛋白的表达来增强HCT-8/VCR对长春新碱的化疗敏感性,GSTP1蛋白质可能参与姜黄素逆转结肠癌细胞长春新碱耐药过程.
作者:李贺;李雷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随着西部经济开发和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原居住.如何改善高原居民的健康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高原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居住于高原,不仅有可能罹患急、慢性高原病,其他疾病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具有与平原不同的特点.呼吸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受高原环境的影响较大,现就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关巍;格日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超声具有安全、便携、可重复、实时动态观察等优点,近年来,其在麻醉科的临床应用逐渐扩展,包括引导动静脉穿刺、神经阻滞、气道管理等.气道管理是麻醉、急诊医学和重症监护室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气道管理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近年来,超声在麻醉科气道管理中展示出很大潜力,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将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及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广宇;薛纪秀;王天龙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例1 患者男,46岁,入院前外院体检,血常规示:白细胞1.8×109/L、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77×109/L,伴轻度乏力感,无发热、咳嗽,无瘀点、瘀斑,未予重视.外院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32%,遂收住院.入院后骨髓涂片检查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M6型).予地西他滨35 mg/d×7 d方案诱导治疗.化疗后第1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2 ℃,胸部CT可见肺部多发结节,静脉导管及血培养结果阴性,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3d后体温逐渐下降.
作者:李婷;薛胜利;陈延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患者男,63岁,因右侧睾丸肿大、胀痛不适3个月余,于2013年7月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侧阴囊明显增大,内可触及大小约6.0 cm×5.0 cm×4.0 cm实性肿物,质硬,表面尚光滑,无压痛,睾丸触诊不清,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精索明显增粗,内可触及大小约4.0 cm×3.0cm×2.5 cm实性肿物,质硬;左侧睾丸、精索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糖类抗原、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均正常.
作者:王苏贵;马松;张先云;朱伦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肺血栓栓塞症(PTE)确诊技术要求较高,确诊手段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如果医院不具备多种PTE确诊技术,则会影响患者的诊治.对北京地区10家二级医院和8家三级医院进行的PTE规范化诊治调查发现,86%的PTE患者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CTPA已成为PTE的主要确诊技术;同时发现大多数二级医院不具备肺通气/灌注显像及磁共振检查技术[1].临床上有24.4%的患者至少存在一项CTPA检查的禁忌证[2],部分二级医院对这些患者不能明确PTE的诊断.
作者:杨媛华;王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近十年来,经过诸多有识之士极力推动,在国内医学界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对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患者也深受其益;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PTE-DVT的防治与研究[1-2].越来越多研究者已经将DVT和PTE作为一个整体——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来看待.VTE作为一种可能被预防的临床疾患,建立和完善医院内的综合防治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作者:翟振国;王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医学上将海拔3000m以上地区称为高原,我国高原地区幅员辽阔,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及内蒙古高原,并以低氧、低压、高海拔为主要环境特点.无论是世居还是急进高原人群,其机体各系统功能、代谢水平、血液成分等都可能因低压性缺氧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损伤[1].
作者:阿祥仁;赵生秀;孙静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三个常见变异位点rs216321、rs216325和rs1800378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确诊的95例PTE患者为PTE组,同期9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挑选VWF中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 0.05的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16321 (T/C)、rs216325 (G/A)和rs1800378(T/C),经聚合酶链反应(PCR)-Sanger法测序验证,分析两组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单倍型与PTE的相关性.结果 VWF基因rs216325 (G/A)、rs1800378 (T/C)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9、0.006);rs216325中AA基因型与PTE的发生正相关(r=1.914,P=0.047),rs1800378中TT基因型与PTE的发生正相关(r=0.282,P=0.008).TGT单倍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单倍型与PTE的发生正相关(r=0.239,P<0.001).结论 VWF基因rs216325及rs1800378位点的变异与PTE具有相关性,其中rs216325中AA基因型携带、rs1800378中TT基因型携带及TGT单倍型携带预示较高的PTE发病风险.
作者:孙月杰;许小毛;孙亮;张恩毅;翟振国;方保民;肖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对伴有心搏骤停疑诊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所有住院患者中伴有心搏骤停高度怀疑PTE,并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rt-PA 50 mg静脉溶栓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一般资料,并对其溶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16~81岁,平均(54.8±18.6)岁.外科住院患者7例,围手术期患者6例.溶栓前复苏时间17 ~ 90 min,平均(47.8±26.0)min.9例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20min,平均(15.8±5.4)min,24 h生存8例.溶栓后存在出血并发症4例,其中危及生命的2例,出院长期生存患者4例.结论 对伴有心搏骤停疑诊PTE患者进行rt-PA 50 mg溶栓治疗,有利于自主循环恢复,提高24 h生存率.
作者:尉艳霞;翟振国;邝土光;谢万木;杨媛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根据肾功能调整D-二聚体界值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Well's评分低度及中度疑似肺栓塞的急诊及住院病例资料1784例.患者均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和(或)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计算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患者分为三组: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及肾功能中度受损组.当年龄标准化D-二聚体水平<500μg/L时,定义为D-二聚体阴性.比较三组间D-二聚体阴性患者比例及D-二聚体排除肺栓塞的诊断效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制定不同肾功能组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佳截断点并判断其对D-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的筛查效率的影响.结果 在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及肾功能中度受损组D-二聚体中位数分别为291.5、995.5和1 901.5 μg/L(P <0.001).各组中阴性D-二聚体结果排除肺栓塞的敏感度均为99%~100%,其特异度分别为70%、42%和23%.为排除1例肺栓塞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测次数(NNT)分别为:3.32、3.58和3.95.应用ROC曲线确定三组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佳截断点数值在肾功能轻度及中度受损组升高至1.2和1.75倍;而D-二.聚体界值调整后患者D-二聚体阴性患者的比例由原来的49%增加至53%.阴性D-二聚体结果排除肺栓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由原来的99%和57%调整为98%和62%;而NNT值亦从3.52降至3.34.结论 根据肾功能水平调整D-二聚体临界值可提高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的筛查效率.
作者:习昕;杨京华;王增智;朱晨曦;李杰;刘双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