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40期文献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重点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9至201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MM患者107例,收集相关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变在不同疗程和不同患者中的发生率.结果 107例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患者中,40例(37%)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其中Ⅲ级神经毒性13 例,Ⅳ级0 例,38例患者在第1~4个疗程时出现神经毒性.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依次为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乏力、肺部感染、带状疱疹.44例严格按照硼替佐米1.3 mg/m2 标准剂量接受第1、4、8、11天治疗的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发生20例(45%),Ⅲ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6例(14%);63例硼替佐米剂量<1.3 mg/m2 治疗的患者中,20例(32%)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其中Ⅲ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7例(11%);二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 ,Ⅲ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9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治疗前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前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治疗前是否曾接受神经毒性药物治疗并非硼替佐米神经毒性的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 降低硼替佐米的治疗剂量并未减少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年龄、治疗前合并糖尿病或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并非硼替佐米神经毒性的风险因素.

    作者:邵力;王沙沙;孟海涛;钱文斌;麦文渊;俞文娟;佟红艳;毛莉萍;韦菊英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肾细胞癌脑转移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脑转移(RCCBM)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例RCCBM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80岁,平均64岁.男9例,女1例.有神经症状者6例,无神经症状者4例.脑转移和肾癌同期发现7例,异时发现3例.单纯脑转移者2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者8例.脑转移灶≥3者4例,脑转移灶<3者6例.脑转移灶分布:额叶6例,顶叶2例,枕叶2例,小脑2例,颞叶1例,丘脑及基底节1例.结果 10例RCCBM患者总体生存期(OS)为0.8~62.6个月,平均12.7个月.未行治疗的2例患者OS平均为1.4个月.3例患者行立体定向放疗(SRS),1例复查MRI提示病灶较前缩小>25%,2例病情稳定.2例患者服用索拉非尼,OS平均为16.7个月.脑转移灶≥3患者OS平均为1.9个月,脑转移灶<3患者OS平均为20.0 个月.肾细胞癌和脑转移同期诊断患者OS平均为6.8个月,异时诊断患者OS平均为26.5个月.无神经症状患者OS平均为4.9个月,有神经症状患者OS平均为17.9个月.结论 对于RCCBM患者,SRS能有效控制局部脑转移灶,而索拉非尼能改善生存期.脑转移灶数目≥3、与肾癌同期发现以及无神经症状是RCCBM的不利预后因素.

    作者:谢京;郑克文;李永强;黄钟明;李汉忠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及量化营养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及量化营养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南昌市系马桩及广润门两个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21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07例,干预组进行生活方式及量化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生活方式干预,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随访2年,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及糖尿病转归情况.本研究通过南昌市第三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87例(81.3%)、对照组84例(78.5%)完成2年随访.随访2年后,对照组与基线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体质量、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11 例(13.1%)进展为糖尿病,1 例(1.2%)为正常糖耐量.干预组3 例(3.4%)进展为糖尿病,7 例(8.0%)为正常糖耐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生糖尿病为终点,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对照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干预组[ HR =3.903,95%CI:1.089 ~13.992,P=0.037].结论 生活方式及量化营养干预可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控制,延缓其向糖尿病的进展.

    作者:宗允;段鹏;丁浔;司涟;刘佳;涂萍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现状.方法 被调查者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由专人收回后检查录入到计算机,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本次共调查34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1.59岁;专业背景以护理学为主,占59.53%;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2.20%;高级职称人数多,占40.47%;78.09%的工作人员未参与科研课题研究;36.58%的工作人员有过专题培训或讲座经历;接受过省级、国家级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分别占41.08%、13.62%,27.70%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59.95%的工作人员未参与过学术交流.结论 医院应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科研课题、会议经费等方面给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适当倾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我区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刘卫平;田勇泉;郑志楠;曹庆玲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微创外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和微波消融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间12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的40例患者(腔镜组) ,42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转移瘤患者(微波组) ,对比44例行开放手术肝切除患者(开放组) ,比较3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20 ±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0 ±120) ml;微波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 ±20)min,出血量(100 ±25)ml,开放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5 ±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 ±95) ml.微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的并发症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发现对于可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微波消融治疗与开放肝切除具有相同的疗效,而且恢复快,因此微创外科技术让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受益.

    作者:许世磊;胡昆鹏;黄河;姚志成;王庆亮;杨培生;刘波;杨扬;陈规划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NVP-BKM120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NVP-BKM120(BKM120)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的作用效果,分析BKM120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干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 将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Cal51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MTT法、体外克隆形成实验、球囊形成抑制实验、免疫蛋白沉淀实验以及体内干细胞移植瘤实验检测分析BKM120对三阴性乳腺癌非干细胞及干细胞的效果.结果 BKM120对MDA-MB-231非干细胞及干细胞IC50值分别为(3.07 ±0.14)μmol/L、(20.01 ±3.46)μmol/L.BKM120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体外克隆以及微球体形成.在不引起明显毒副反应的前提下, BKM120能够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结论 BKM120能够有效杀伤三阴性乳腺癌细胞.

    作者:张敏;周扬;胡蕴慧;张瑾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血管钙化: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它是在各种细胞因子的介导下,钙盐沉积于血管组织的一个主动的、可预防和可逆转的高度可调控生物学过程[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钙化会逐渐加重,通常表现为血管顺应性降低,心脏负荷增加,易引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等.

    作者:史雨晨;柳景华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浅析痰细菌培养与肺炎的关系

    肺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原种类众多,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种类也很多.佳标本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不过因为是侵袭性方法,国内很少应用.本文仅讨论咳痰或抽吸痰标本.痰是国内诊断肺炎以及多数临床细菌学实验室的常见标本.用痰标本进行肺炎的病原学诊断——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

    作者:宁永忠;王启斌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应规范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集及报告方式

    病原学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只有了解病原学和药敏结果,才能真正做到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和合理用药,同时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终可节省医疗花费,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1].而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标本管理,直接影响治疗策略及疗效、实验室成本和效率.

    作者:胡继红;高振祥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2016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会议通知

    为了加强骨科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为骨科医生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全国骨科医师的临床诊治水平科研能力,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主办,河北医科大学第医院承办的2016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FIO2016)于2016年8月12—1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第六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通知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11月27—29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会议是由感染、呼吸、血液、皮肤、重症医学等多学科权威专家共同组织发起的,旨在为深部真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真正实现多学科协作与交流.届时将由翁心华、刘又宁、黄晓军、邱海波及李若瑜教授,组织各相关学科专家就真菌感染的新研究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进行广泛的交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为维护中华医学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要求,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的认定:凡属原始研究的报告,同语种一式两份投寄不同的杂志,或主要数据和图表相同、只是文字表达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的两篇文稿,分别投寄不同的杂志,属一稿两投;一经为两个杂志刊用,则为一稿两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关于关键词的标引

    我刊要求论著类文章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 所列的词,或登录万方医学网:http://med.wanfangdata.com.cn/Mesh/Mesh.aspx 查找.如果查不到相应的关键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后.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空2个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关于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与志谢

    一、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中国临床血液学发展回顾及展望

    临床血液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和造血组织疾病的医学科学.我国临床血液学研究起步较晚,旧中国时,只有极少数大城市有一些专业化的临床血液学工作者,血液实验技术人员更少,发表论文寥寥,且多为临床个案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临床血液学不断进步,尤其是近些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1].

    作者:王化泉;邵宗鸿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与临床感染的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并对其临床感染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非重复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筛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菌株,通过改良Hodge试验(MHT)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 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型blaKPC、blaIMP、blaVIM、blaOXA-48及blaNDM-1 ,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并Blast比对确定分型.对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接合试验,通过药敏试验和基因扩增验证接合情况.同时收集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感染流行病学数据.结果 经MHT、EDTA协同试验及PCR扩增测序共检测出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64株,其中70.3%(45/64)来自院内感染,29.7%(19/64)来自社区感染;64株菌主要分离于分泌物占65.6%(42/64),痰标本占23.4%(15/64),临床分布以骨外科、烧伤科、重症监护室及儿科为主,分别占43.8%、21.9%、18.8%及14.1%;床位变更、侵袭性操作及留置导管是产酶菌株产生的高危因素,产酶株感染患者在细菌分离前住院天数较多,治愈率更低,住院总天数更多,使用头孢类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频次更高(均P<0.05);除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外,64株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趋势;Blast 比对显示,29 株为blaIMP-4型,35株为blaIMP-8型,未检出blaVIM、blaOXA-48、blaNDM-1基因型;接合试验证实接合子与供体菌具有相似的耐药性,可扩增出相同的耐药基因.结论 阴沟肠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IMP-4型和IMP-8 型碳青霉烯酶是菌株产酶的主要型别,耐药基因可通过质粒进行水平传播且已在医院科室中局部流行,必须及时控制耐药菌株产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赵岐刚;贾秀芹;庞峰;李艳华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心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致病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机械通气患者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收集2012年10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1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标本,对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DNA指纹图技术对菌株进行比对,确定菌株的同源性,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7株鲍曼不动杆菌和8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别来自不同克隆,提示为特定位置的特定菌株簇,应为散发感染或定植菌株;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部分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确认存在院内感染的交叉传播.结论 心外科ICU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暴发流行,但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小范围交叉感染.

    作者:高磊;吕媛;崔兰卿;孙立颖 刊期: 2015年第40期

  •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分析

    目的 对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的微生物特性进行总结,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北京3家教学医院,经B超或CT诊断为肝脓肿、脓肿穿刺物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的152例患者病历,对其中137份完整的病历进行分析;对来自肝脓肿的非重复患者的152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黏丝试验确定高黏液性状,使用PCR方法进行荚膜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χ2 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及糖尿病患者,92.7%(127/137)有发热,80.3%(110/137)的脓肿为单发,单发脓肿中80.9%(89/110)发生于右叶,33.6%(46/137)的脓肿内可见气体;74.5%(102/137)的白细胞计数、83.2%(114/137)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1%(107/137)的谷丙氨酸转氨酶和51.8%(71/137)的胆红素升高.87.5%(133/152)菌株属于高黏液型;K1型是常见的血清型,其次为K2 型;毒力基因 rmpA 和气杆菌素的检出率分别为82.9%(126/152)和88.2%(134/152);不伴其他肝胆疾病的肝脓肿的K1型比例、rmpA和气杆菌素检出率分别为65.7%、94.9%和96.0%,高于伴有其他肝胆疾病肝脓肿的28.9%、50.0%和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4.98、38.40、17.61,均P<0.01),未分型比例为5.1%,低于伴有其他肝胆疾病脓肿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65,P<0.01).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多由高黏液、携带毒力基因rmpA和气杆菌素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大多数菌株对抗生素尚敏感.

    作者:吴华;李东冬;王京;孙运芳;叶丽艳;沈定霞 刊期: 2015年第40期